☉許海艷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痹谛W語文教學中,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所有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來獲得的[1],在朗讀中形成語感,在默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在精讀中獲得閱讀理解的方法,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毙W語文教師除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內容,更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通過閱讀方式和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小學生的閱讀水平進行縱深延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閱讀會讓學生開拓視野,閱讀會讓學生增長才干,閱讀會讓學生獲得豐富的知識。如果學生的學習生活里缺少了閱讀,就會像魚兒離開了水一樣,無法前進。會學習的小學生都知道從閱讀中獲取滋養(yǎng)提升自己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小學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不但小學生是這樣,而且大多數(shù)作家從小都喜歡讀書。很多作家在談起成名的經歷時,都異口同聲地回答:那主要是閱讀的功勞,只是比別人多看幾本書罷了。成名人物的經驗映射出,“學生只靠書本上有限的文章作為自己閱讀的積淀完全是不夠用的,這樣怎能滿足孩子過高的求知欲呢?又怎么能培養(yǎng)出視野遠大、想象力超凡、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人才呢?”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借助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浩瀚的書海里徜徉,讓學生收獲豐富的養(yǎng)料。
小學生的學習總是在模仿和探索的交相呼應下進行的。在模仿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更是學生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燈塔,為學生照亮了前行的路,指引了學生前行的方向。在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深知自己主導地位的重要性,在提升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把握好教學的重難點,重視學生閱讀方面的指導。然而,在語文教師的隊伍中,有很多教師就只是為了傳授字詞句的知識,不重視學生閱讀的指導,這就造成了有很多學生不重視閱讀的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上出現(xiàn)了短板,使學生學習的知識面過于狹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提高對學生閱讀指導的重視。試想,如果學生們都不愿意閱讀,那學生在小學階段就無法積累更多的知識和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其以后的發(fā)展會產生太多負面的影響。由此可見,只有提高教師對閱讀指導的重視程度,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適應未來發(fā)展的需要。最終,學生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根據調查和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側重于完成教學目標,重點關注了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而沒有關注到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很多學生在教師的機械教學方法中只是一天到晚地死啃教科書,拼命地進行機械性記憶。特別是中高年級課文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比較多,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扎實記好知識點,就盯住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理念,每堂課大多數(shù)時間都用來記筆記,學生缺失了朗讀、默讀及思考的時間與機會,就會限制智力發(fā)展和能力提升。只有教師充分重視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教師正確教學方法的指引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學生才能在主動參與和探究中收獲知識,鍛煉能力。在實踐比對中發(fā)現(xiàn):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教師,所教的學生不但語文成績好,而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落落大方,氣質儒雅,以較強的口語表達能力受到社會的認可;而沒有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的教師,他所教的學生,沒有收獲閱讀帶給自己的氣質,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羞于表達,也不知該說什么,不知該怎樣進行交流。如果教師對學生閱讀指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的智力與能力就不能獲得最佳提升。
正如孔子所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閱讀指導對學生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在閱讀的同時能夠思考,在思考的同時能夠閱讀,讓學生在朗讀中獲得精神振奮狀態(tài)的杠桿,撐起知識的星球;讓學生在默讀中獲得閱讀方法,成為智慧的種子,長成迎風不倒的參天大樹;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獲得素養(yǎng)和德行的雙向提升。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語文閱讀的指導,不能讓學生因為胡亂讀書走向歧途,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以及知識的水平,去選取有營養(yǎng)的書籍,引導學生主動走進優(yōu)秀的課外作品中,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魯迅先生在閱讀方面曾經告誡少年學生“不能只讀一個人的著作,要像蜜蜂采蜜一樣,通過采很多的花,才能釀出甘甜的蜜來。”他還說:“一個人讀豐富的有營養(yǎng)書籍,才會成就自我。”這些富有哲思的話語,怎能不引起我們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小學語文教師是學生學海生涯中的航向標,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領路人,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催化劑。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帶領學生走進語文的天地,那將會對學生的成長與成人產生很多的負面影響,將會失去語文教學的初衷。因此,教師要竭盡所能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閱讀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教師要借助閱讀指導激活學生的朗讀潛能,讓他們愛上閱讀、愛上品味、愛上思考[2]。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朗讀則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朗讀能夠把書面的語言轉化為有聲的語言,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走進文本的深處,體會文本的語言美和內涵美。教師借助閱讀指導激活學生的朗讀潛能,培養(yǎng)了學生審美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借助閱讀指導激活學生的朗讀潛能,讓學生充滿了激情、體會和感悟,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激發(fā)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師要在教學中樹立以讀為進的策略。朗讀會讓學生逐步提升閱讀的修養(yǎng),養(yǎng)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通讀、細讀、精讀的好習慣,讓學生從朗讀中提取出文本的內涵。通讀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思路與脈絡,讓學生從宏觀上理解文本所要傳達出來的大致信息,這是閱讀較為表層的內涵。細讀是教師引導學生要主抓課文中關鍵性的段落,感悟段落的中心內涵、寫作的特點,鑒賞文段的寫作手法。這個層次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邊朗讀、邊分析,寓分析于朗讀鑒賞之中,用指導朗讀進行詳細分析,讓學生知行達到完美統(tǒng)一。精讀就是要教師引領學生走向文本的最高層次,認真品評閱讀中的語言感覺,不斷欣賞文本的精華所在。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引領學生對文本進行通讀、細讀、精讀,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意境之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潛能。“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西瓜,其中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教師引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少年閏土給小說中的“我”留下的美好形象,也仿佛把學生帶入到了與童年小伙伴們有過的天真爛漫的生活回憶中,第一段塑造的少年閏土英俊、瀟灑的形象令學生讀來有著深深的共鳴之感,再細細品味文本塑造的人物的手法的段落,魯迅先生用如椽大筆寫出了少年閏土的神韻,也與之后中年潤木的麻木、呆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精讀品析中體會用典型事件寫人的寫法,讓學生在朗讀中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小學語文教師不能讓學生為了朗讀而朗讀,要培養(yǎng)學生從朗讀中體會文本深層內涵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朗讀文本的過程,體會其中潛移默化的文學價值與能量,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在朗讀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現(xiàn)代語文教育的思想核心所在。有些文字,只有學生進行反復地朗讀,才能讀出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和魅力,讓這種情懷在學生的心中激蕩出美麗的漣漪。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實例,教師要能夠憑借一個個實例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提升閱讀和寫作的能力?!毙W語文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內容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巧妙滲透閱讀的外延,讓學生獲得包括文本本身之外的更大的收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就是教師通過閱讀指導拓展閱讀外延的一種表現(xiàn)。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閱讀的內涵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fā)。
小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文本中的插圖,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進而運用到寫作之中去。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活動,激發(fā)自己閱讀寫作的激情,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培植思維的動態(tài)美,讓學生通過閱讀提升思維的敏感度,真正達到在閱讀中收獲,在收獲中提升的目的。在閱讀到文本中一些精彩處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模仿文本語言進行練筆,讓閱讀真正做到為情感感悟、寫作練筆服務,通過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靈動的語文思維。學以致用,用則有得。只要我們教師能夠做一個真正的心人,通過閱讀指導拓展學生的閱讀外延,語文閱讀教學定會發(fā)揮它特有的魅力,幫助學生展開語文思維的翅膀,在廣闊的創(chuàng)新意識的空間里盡情翱翔,讓學生真正做到在語文閱讀的天地中“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寫作練習“筆尖流出的故事”這節(jié)課時,教師要在平時的語文文本學習中,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要在閱讀中不斷拓展學生對人和事的感悟力,讓學生能夠對經歷的事情闡發(fā)情感和思想。這樣,學生的寫作才能真正達到“心有所感,感有所發(fā)”的效果。
很多教師往往忽視了文本閱讀對學生閱讀外延能力的拓展,造成了學生只是死讀書,呆板地閱讀,無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素質教育的理念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去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指導中的互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在閱讀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需要在閱讀中創(chuàng)設互動的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想讀、喜歡讀、愛讀書的氛圍,師生互動體會文本的真正內涵,從中獲得人生的啟迪,進而提升閱讀的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好的閱讀思維,要時常給學生留下空白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去不斷品味和感悟,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發(fā)散思維。例如,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笑與淚,經歷和成長”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之后,師生可以互相交流與感悟,把讀書成長中的收獲分享給大家,記錄閱讀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學生在與老師的閱讀指導的互動中掌握了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能夠張開創(chuàng)新的翅膀去品味生活、品析讀書的收獲與感悟。在閱讀中,教師要以問促讀,用講解來幫助學生閱讀,以身說法來引導學生閱讀,用豐富的情感導引閱讀的內涵。師生在閱讀指導的互動中切磋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共同領悟文字間傳達的豐富的精神力量。
師生的閱讀活動開啟了師生智慧的心靈,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互相提高。“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背闪吮舜嘶訉W習的心聲。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提倡自主、合作、互研互討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不斷成長。把小學語文課變成師生共同交往、成長、發(fā)展的精神圣地。
學生要在教師的閱讀指導下不斷提升自我,收獲心靈的成長和自信,提升閱讀的感悟能力,為終身閱讀、不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