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燕川,符東,蔡光容,劉幫勤,譙雯,郭登輝
1(四川文理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四川 達州,635000)2(特色植物開發(fā)研究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 達州,635000)
醪糟,又稱酒釀、甜酒、米酒等,是我國的傳統(tǒng)固態(tài)發(fā)酵食品,因其具有獨特風味而深受人們的喜愛[1]。醪糟多以大米(糯米)為主要原料,經蒸煮、加曲、糖化和發(fā)酵制成的一種口味香甜醇美的風味食品[2]。醪糟中富含多種氨基酸、低聚糖和多肽類物質,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少量的酒精有舒經活絡、強身健體和增加食欲等功效[3]。研究發(fā)現(xiàn),醪糟發(fā)酵液對α-葡萄糖苷酶具有穩(wěn)定的抑制作用,具備潛在的降血壓和降血糖作用[4]。
目前關于在醪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工和工藝優(yōu)化方面,通過適當添加谷物、功能成分和天然產品等,可改善醪糟的色澤、香味、口感、類型和營養(yǎng)價值等[5-6]。劉紅微等[7]利用牧區(qū)醪糟分離菌與酵母菌共同發(fā)酵,獲得了制備燕麥醪糟的最優(yōu)工藝,并進一步比較了自然發(fā)酵和接種發(fā)酵燕麥醪糟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風味作為人們評定食品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消費者選擇產品的首要原則[8]。但目前鮮有對醪糟風味的研究,從而導致各企業(yè)的產品風味良莠不齊。
近年來,模糊綜合評價法在食品感官評價中的應用越發(fā)廣泛。王浩文等[9]采用模糊數(shù)學感官評價法、電子鼻以及GC-MS對不同品牌的樟茶鴨風味特征分析,明確了品牌之間的差異性。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lián)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電子鼻廣泛應用于分析食品風味的差異性。SHI等[10]探討電子鼻與HS-SPME-GC-MS在不同配料紅燒排骨鑒別中的可行性,證明了二者存在較好的相關性。總之,將電子鼻和GC-MS相結合用以分析揮發(fā)性成分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和重復性,能夠較為全面的反映樣品的整體風味信息。目前,該法很少被用于不同品牌醪糟風味成分差異性研究。
四川和湖北地區(qū)是我國主要的醪糟生產和消費地區(qū)。本文采用模糊感官評價法、HS-SPME-GC-MS和電子鼻對四川和湖北地區(qū)6個常見市售品牌的醪糟進行了測定,對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定性分析,結合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實現(xiàn)了對不同品牌醪糟的揮發(fā)性成分分析和評價,為醪糟的風味差異性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本實驗選取了6個不同品牌的常見市售醪糟,醪糟樣品的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每個品牌3瓶醪糟,每2瓶中取樣混合均勻為1個待測樣品,每個品牌制備3個待測樣品,4 ℃保藏。
表1 醪糟產地和生產原料Table 1 Origin and raw materials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Intuvo 9000-5977B氣相色譜-質譜聯(lián)用儀,美國安捷倫公司;固相微萃取裝置、65 μm PDMS /DVB萃取頭,美國Supelco公司;FOX 4000型電子鼻,法國Alpha MOS公司。
1.3.1 品評員選擇
感官品評小組由10名專業(yè)人員組成,5男,5女,年齡25~40歲,其中2名具有專業(yè)品評經驗人員,其余8名經品評訓練后組成。
1.3.2 品評員培訓
參照李紀亮[11]的方法對品評員進行綜合訓練。
1.3.3 品評室
品評室設置在低噪音、恒溫恒濕、空氣流通及無異雜味的房間,且室內光線適宜,光源為白熾燈。
1.3.4 感官評分標準
參照徐安書等[12]的方法并稍作修改,制定醪糟的感官評分標準(表2)。根據(jù)感官評分表,對不同品牌醪糟色澤、香氣和風味、口感和組織狀態(tài)進行評分。通過模糊數(shù)學方法,對結果進行評價。
構建模糊綜合評價指標,包括對評定論域(M)、評語論域(P)和權量向重(X)進行確定。進一步構建評價矩陣并計算綜合隸屬度,根據(jù)綜合評分進行感官評價[9]。
集合M={m1,m2,m3,m4},mi分別表示醪糟的色澤、香氣和風味、口感和組織形態(tài);集合P={p1,p2,p3,p4},pj表示對各指標等級,p1為優(yōu),p2為良,p3為中,p4為差。
不同指標組成的權重向量X={x1,x2,x3,x4},根據(jù)各項指標對醪糟的感官影響程度不同,最終確定x1=0.20、x2=0.30、x3=0.30、x4=0.20。
表2 醪糟感官評定標準Table 2 Standard for sensory evaluation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1.4.1 樣品HS-SPME條件
準確稱取4.00 g醪糟樣品置于20 mL頂空瓶中,于60 ℃水浴平衡10 min,將經老化(250 ℃老化10 min)的萃取頭插入頂空瓶中,吸附萃取30 min,插入GC-MS進樣口于250 ℃,解吸10 min。
1.4.2 色譜條件
進樣口溫度250 ℃,載氣(He,純度99.999%)流速1.0 mL/min。升溫方式:初始溫度45 ℃,保持2 min,然后以10 ℃/min升至230 ℃,保持4 min,不分流進樣。
1.4.3 質譜條件
電子電離源(electron impact,EI),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30 ℃;四級桿溫度150 ℃;傳輸線溫度280 ℃,質量掃描范圍m/z50~500。
1.4.4 電子鼻傳感器檢測
取樣品2.00 g置于10 mL樣品瓶,密封,放入50 ℃頂空加熱器,加熱300 s,用注射器吸取500 μL注入電子鼻檢測器。電子鼻手動進樣,進樣速度500 μL/s,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120 s,數(shù)據(jù)采集延遲180 s,每個樣品平行測試5次,取后3次傳感器在120 s時獲得的穩(wěn)定信號進行分析。電子鼻傳感器編號及其對應敏感物質信息如表3所示。
采用安捷倫未知物分析軟件處理GC-MS數(shù)據(jù),經過NIST 17.0進行譜庫檢索僅選擇匹配度>800的物質(最大值為999),再根據(jù)匹配結果核對NIST MS Search 2.3及結合相關文獻標準質譜圖進行定性,最終確定揮發(fā)性風味化合物成分,根據(jù)峰面積歸一化法評估揮發(fā)性成分的相對含量[13-14]
表3 傳感器對應敏感物質Table 3 The sensor corresponds to the sensitive substances
使用SPSS 26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通過Origin 2021繪圖。
根據(jù)表4中綜合評分可知,得分順序為:SL>SLS>DH>DL>MPP>WW,SL、SLS、DH和DL的評分在7~9,偏向于7,其中SL較其他3種更接近于8,說明整體品質在優(yōu)和良之間,偏向于良??梢?,這4個品牌口感較好,更受消費者喜愛。相比較MPP和WW介于5~7,也是偏向于7,但品質屬于良和中之間。
表4 醪糟模糊評判矩陣及綜合得分Table 4 Fuzzy evaluation matrix and comprehensive score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經HS-SPME-GC-MS分析,6個品牌的醪糟中共檢測出121種揮發(fā)性物質,分別是醇(22種)、酯(26種)、醛(16種)、酸(14種)、酮(11種)、萜烯(15種)、呋喃(2種)以及其他(15種),醇、酯和醛種類最多,高達53%。其中共有物質有8種,分別是乙醇、異戊醇、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十五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亞油酸乙酯和棕櫚酸??梢?,醇、酯和醛是醪糟的主要揮發(fā)性物質。
醇類物質是醪糟中主要揮發(fā)性物質之一,多產生于酒精發(fā)酵階段,且醇類是生成酯類物質的前體物質[15]。6個品牌中醇類物質的相對含量為19.79%~51.22%,僅WW樣品中不含有β-苯乙醇,其余樣品以乙醇、異戊醇和β-苯乙醇為主。乙醇作為含量最高的醇類物質,也是酒中重要的呈味化合物,主要影響醪糟的口感。其中異戊醇和β-苯乙醇主要貢獻的風味為酒香、果香、谷物香味和玫瑰香等,對醪糟風味的形成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6-17]。
酯類物質一般是由醇類物質酯化產生的,它是醪糟揮發(fā)性成分中種類最多的香氣物質,主要貢獻了水果香和花香[18]。6個品牌中酯類物質的相對含量為8.41%~27.83%,主要包含十五酸乙酯、亞油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棕櫚酸乙酯、棕櫚酸異丁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和油酸乙酯等,它們呈現(xiàn)了甜香、奶油香、月桂油香、水果香和白蘭地香等[19-20]??傊?,酯類物質是醪糟香氣的重要組成部分。
醛類物質通常是由微生物發(fā)酵產生,不同的氨基酸在相應的酶作用下可產生不同的醛類物質[18]。醛類物質在樣品中的相對含量為0.10%~8.10%,僅WW、DH和SLS相對含量較高,主要以5-羥甲基糠醛為主,分別是7.71%、5.19%、5.37%。5-羥甲基糠醛是美拉德反應的中間產物,在一定的劑量和時間累計下,其具有神經毒性[21]。6個品牌中大部分醛類物質氣味香甜,比如MPP和SL中的苯乙醛具有玫瑰香、可可香,DH中的壬醛具有果香,DL、DH、SL和MPP均含有癸醛,可為醪糟提供較強的甜香[20],可見它們共同醛類賦予醪糟特有風味[22]。除WW和SLS,其余4個樣品中還含有反式-2-烯醛類化合物,尤以DH中最多,高達5種,這類化合物除了提供果香和青香外,還有較明顯的脂肪香氣[23]。
酸類物質不僅提供酸味,還為醪糟提供一定風味,而且是合成酯類物質的前體。樣品中酸類物質的相對含量為1.86%~30.54%,主要以飽和脂肪酸為主,其中棕櫚酸為共有物質,且在SL中的相對含量高達19.95%。除了MPP和WW,其余均含有乙酸。這與感官評定結果較一致,MPP和WW的口感評分最低。
萜烯類化合物不僅呈現(xiàn)特殊香氣,也是白酒中重要的功能化合物[24]。萜烯類物質雖然相對含量較少僅有0.18%~0.83%,但種類豐富,其中MPP(10種)、DH(8種)和SL(7種)所含的萜烯類物質種類較多,共同含有石竹烯、異胡蘿卜烯、β-杜松烯,這類物質具有木香、熏香和柑橘香等,可見它們賦予醪糟特殊的香氣[20]。即使這類物質相對含量較少,但會對風味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酮類物質主要來源酒精發(fā)酵階段,其一般具有花香和果香[25]。6個樣品相對含量為0.03%~0.86%,SL相對含量最低,WW最高。僅SL含有3-羥基-2-丁酮,呈甜香和脂肪香[20]。WW、DL和DH樣品中唯一共有酮類物質為香葉基丙酮,具有花香、果香和脂肪香[20]。
由表5可知,所有樣品中酯類物質的種類最多約占22%,其次是醇類和萜烯類。
表5 不同品牌醪糟揮發(fā)性物質的種類Table 5 Types of volatile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brands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經分析樣品揮發(fā)性風味物質數(shù)量的關系為:MPP(60個)>SL(50個)>DH(47個)>DL(39個)>SLS(39個)>WW(37個),僅樣品MPP、SL和DH的總揮發(fā)性物質數(shù)量超過平均值。
如表6所示,除樣品MPP以外,其余樣品中醇類物質的相對含量最高,其中DH、SLS和SL的相對含量最高,分別為51.22%、49.58%和46.96%。其次是酯類物質,雖然種類最多,但相對含量低于醇類物質。MPP中醇類相對含量最低(19.79%),但酯類相對含量最高為27.83%。MPP、SL和SLS酯類物質的相對含量是DL(8.41%)的2~3倍,而酯類物質作為醪糟花果香氣的重要基礎,可為其提供較為豐富的揮發(fā)性成分[17,26]。樣品中WW、DH和SLS的醛類物質的相對含量遠高于其他樣品,且3個樣品相對含量相差無幾。樣品SL(30.54%)在所有樣品中酸類物質相對含量最高。因此,6個品牌的醪糟揮發(fā)性成分的種類和相對含量存在一定差異性。
表6 不同品牌醪糟揮發(fā)性物質相對含量Table 6 Relative volatile substance content of different brands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聚類分析是屬于機器學習中一種非監(jiān)督學習,遵循分類方法對數(shù)據(jù)進行合理分類,從而達到“同類相同、異類相異”,并能夠直觀地分析樣品間差異和聯(lián)系。本文采用歐氏距離法對6個品牌的醪糟進行聚類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根據(jù)揮發(fā)性成分的種類和相對含量,將6個品牌分為3類。樣品WW、DL、MPP為第1類,此類的酸類含量較高,醇類含量相對較少;DH、SLS為第2類,此類醇類和酯類含量較高;SL為第3類,此類酸類含量遠高于其他2類。
圖1 不同品牌醪糟揮發(fā)性成分聚類分析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of different brands
PCA是最常用的線性降維方法,將多個指標轉化為少數(shù)幾個不相關的主成分,同時反映原有變量的大量信息。由圖2可知,PC1和PC2的累計貢獻率86.45%,大于85%,表明主成分可以反映樣品的揮發(fā)性成分的整體信息。樣品之間揮發(fā)性成分無重疊區(qū)域,可見所有樣品分離較好,特征差異比較明顯。根據(jù)所處象限的位置可以將樣品分為3類,結果與聚類分析一致。SL位于第一象限,與其他品牌差異較大,與聚類分析的結果一致。同理,MPP、DL和WW分別位于二、三象限,有較好的聚集性。SLS、DH位于第四象限,聚集性最好,說明其揮發(fā)性成分具有相似性。
圖2 不同品牌醪糟揮發(fā)性成分PCAFig.2 PCA of volatile components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from different brands
通過電子鼻分析不同醪糟氣味響應值得到了氣味雷達指紋圖如圖3所示。結合表3分析,除LY2/LG、LY2/G、LY2/AA、LY2/Gh、LY2/CT1和LY2/gCT傳感器對樣品響應值較小,其余12個傳感器對不同品牌的醪糟響應值較大,說明對極性化合物、非極性化合物、芳香類和碳氫化合物等物質較敏感。其中,僅P40/1、P10/2、P10/1和T30/1對樣品響應存在較明顯差異,其余8個傳感器的響應值差異很小。DH與其他樣品的雷達圖響應值差異較大,結合表6發(fā)現(xiàn),DH中醇類物質和萜烯類物質含量較高,酸類物質含量較低,有可能是造成與其他品牌差異較大的原因。
圖3 不同品牌醪糟電子鼻雷達圖Fig.3 Electronic nose radar map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with different brands
電子鼻的數(shù)據(jù)經PCA降維分析后如圖4所示。PC1的貢獻率為79.5%,PC2的貢獻率為15.6%,累計貢獻率達到95.1%,可以代表樣品香氣的大部分信息。6個品牌醪糟樣品香氣無重疊部分,且每個樣品的平行結果距離較近,說明PCA能夠高效區(qū)分6個品牌醪糟的揮發(fā)性成分的差異。樣品分布于四個象限,說明樣品之間的差異性較明顯。樣品DH與其他品牌距離較遠,說明與其他品牌相差很大,與電子鼻的雷達圖結果一致。
圖4 不同品牌醪糟電子鼻的PCA二維圖Fig.4 Two-dimensional PCA plot of electronic nose of different brands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根據(jù)ZHANG等[27]研究,確定將每個種類中相對含量排名前5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熱圖分析得到圖5。這6 種品牌中醪糟的主要揮發(fā)性成分為:乙醇、異戊醇、亞油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和棕櫚酸乙酯。樣品DL、SLS和DH的揮發(fā)性成分具有相似性,樣品MPP和SL的揮發(fā)性成分具有相似性,其中樣品WW與其他樣品存在明顯差異,主要原因可能是含有糠醛和羥基丙酮的相對含量較高。樣品MPP中相對含量最高的是棕櫚酸乙酯,其余樣品均為乙醇??傊煌放频孽苍銚]發(fā)性的成分同時具有相似性和差異性。
圖5 不同品牌醪糟揮發(fā)性成分熱圖Fig.5 Heat map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of different brands
將GC-MS熱圖中相對含量較高的成分與電子鼻傳感器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如圖6所示。白菖醇與12個傳感器信號呈負顯著相關,其中與P10/1相關性極顯著(P<0.01),油酸乙酯與15個傳感器信號具有顯著相關性,與LY2/LG相關性極顯著(P<0.01)。其中,肉豆蔻酸乙酯與部分傳感器信號存在顯著相關??梢姡糠謸]發(fā)性物質與大多數(shù)傳感器存在相關性,采用電子鼻能夠區(qū)分6個品牌的醪糟的揮發(fā)性成分。
圖6 不同品牌醪糟主要揮發(fā)性成分和電子鼻的相關性Fig.6 Correlation between main volatile components and electronic nose of different brands of fermented glutinous rice
通過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醪糟進行感官評定結果顯示,SL、SLS、DH和DL較其他2個品牌更受消費者喜愛。基于HS-SPME-GC-MS和電子鼻對不同品牌的醪糟揮發(fā)性成分進行了分析,確定了6個不同品牌醪糟的揮發(fā)性成分為酯類、醇類、醛類、酸類和萜烯類,其中酯類和醇類為醪糟的主體香氣成分。PCA和聚類分析顯示6個品牌的醪糟揮發(fā)性成分存在相似性和差異性,結合相關性分析表明二者可以用于區(qū)分不同品牌的醪糟揮發(fā)性成分,具有一定應用價值,可為醪糟風味差異性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