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爸爸和“爸爸”》,我不禁潸然淚下,從字里行間,我感受到他們夫妻間的濃濃愛意和軍人家庭團聚的不易。
我本身是一名女軍人,我的父親也曾是一名軍人。記得小時候父親探親回家,我堅決不肯和父親一起睡,因為他是“別人”。那時的我正好和小子衿年紀(jì)相仿,兩歲多的孩子正處于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通常會表現(xiàn)得非常“固執(zhí)”,會為了維護她自己認(rèn)定的“秩序”而說“不”。所以對她而言,手機上的影像才是她“認(rèn)定”的爸爸。
參軍報國,至高榮耀。但對大多軍人家庭,兩地分離是常態(tài)。
我雖從小缺少父親的陪伴,但是從長遠(yuǎn)來看,軍人父親的剛毅勇敢,依然給我的人生帶來很多積極影響。
如果說家庭教育有兩盞燈:母親是家里亮著的那盞燈,是一盞柔和、溫暖的燈;父親則是出門行路時的那盞燈,照亮孩子前進的方向。其實,不只是軍人家庭,為了掙錢養(yǎng)家,爸爸的缺席成為不少家庭的“標(biāo)配”。《家庭教育促進法》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提倡父母親自養(yǎng)育,加強親子陪伴,共同參與,發(fā)揮父母雙方的作用。但在客觀條件不允許時,我們可以嘗試提升父親對孩子的陪伴質(zhì)量。
一是全情投入,用心陪伴。子女不在身邊,同樣有教育的好途徑。梁啟超一生忙于政治活動、文化工作、出版事業(yè)等,幾個子女長期不在身旁,他通過密切的書信往來搭建與子女溝通的橋梁,不僅在求學(xué)、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給予子女點撥指正。他的九個子女,都成了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專家,還成就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如今,通過電話、視頻等現(xiàn)代通信手段,父親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親情就在身邊,得到情感上的呵護。軍人探親休假時,更要盡量陪孩子學(xué)習(xí)、看書、運動等,讓孩子感受濃濃父愛。
二是平等交流,學(xué)會溝通。等孩子慢慢長大,可以告訴他軍人的職責(zé)使命,讓他理解軍裝的含義,為軍人家庭而自豪。與子女溝通的難度并不亞于給官兵做思想工作,但原則是一樣的,真誠、平等、靈活。找到與孩子溝通交流的觸發(fā)點,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不斷改進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千萬不要把命令式的做法帶到家里。
三是以身作則,樹立榜樣。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家長,可以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更應(yīng)該用實際行動去影響他們。在與孩子短暫相處的時間里,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孩子的不良習(xí)慣,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軍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軍人家庭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通過言傳身教,讓孩子漸漸懂得使命、責(zé)任、擔(dān)當(dāng)。榜樣的力量是無形的,你堅守崗位,你立功受獎,這些都會無形地影響你的孩子。近年,不少部隊在一些重要場合,邀請官兵家屬來部隊見證榮光,這也使父親的形象在孩子心中變得高大。
雖然軍人家庭有很多無法像普通家庭一樣相聚相守,但軍人家庭的奉獻換來的是家國的安寧。讓我們向千千萬萬個兩地分居的軍人家庭,致敬!
相信小子衿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把“兩個爸爸”合二為一,投進父親溫暖的懷抱。
(作者為95007部隊心理咨詢師)
編輯/朱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