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次生代謝物及生物活性研究進展

2022-12-30 06:17:20曹小敏潘思軼
食品科學 2022年23期
關鍵詞:佛手香豆素藥食

曹小敏,潘思軼

(華中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環(huán)境食品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果蔬加工與品質調控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0)

柑橘(蕓香科柑橘屬植物)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1],其果實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如類黃酮、香豆素和生物堿等,具有抗氧化[2]、抗炎[3]、抗菌[4]和抗癌[5]等多種生物活性。在日本、中國和韓國等許多亞洲國家,柑橘因其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被用作藥材[6],此外,日常將其泡水飲用,可用于緩解或治療咳嗽、痰、消化不良和炎癥等健康問題[7]。

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是6種常見的柑橘屬藥食同源物質。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8]中記載:枳殼為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未成熟果實,呈半球形,氣清香,味苦、微酸;枳實為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C. sinensis(L.) Osbeck)的干燥幼果,呈半球形,氣清香,味苦、微酸;佛手為植物佛手(C. 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干燥果實,呈類橢圓形或卵圓形的薄片,氣香,味微甜后苦;枳雀即香圓(C. grandis×junos)的干燥成熟果實,呈類球形或圓片,氣香,味酸且苦;化橘紅是化州柚(C. grandis‘Tomentosa’)或柚(C. grandis(L.) Osbeck)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實的干燥外層果皮,呈五角星狀,單片呈柳葉形,氣芳香,味苦、微辛;廣陳皮是茶枝柑(C. reticulata‘Chachi’)成熟果實的干燥果皮,常3 瓣相連,形狀整齊,氣香,味辛、苦。枳殼、枳實、佛手和枳雀均由柑橘屬植物果實制得,化橘紅和廣陳皮同為柑橘屬植物果皮制品。這6種物質雖然均來自柑橘屬植物,但由于植物種屬及栽培品種的不同,其中的活性成分種類和含量常存在差異,生物活性具有偏重和差異。目前,關于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的活性成分和生物活性鮮有系統總結。本文綜述這6種柑橘屬藥食同源物質的活性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的相關研究進展,以期為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資源的研究提供參考。

1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次生代謝物

柑橘屬藥食同源物質中含有可溶性糖、膳食纖維、有機酸和維生素等初級代謝產物,是人類必需的營養(yǎng)素。但其生物活性主要基于其特別的活性成分,如類黃酮、香豆素、生物堿、類檸檬苦素和揮發(fā)油等次生代謝產物[9]。

1.1 類黃酮

類黃酮是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最豐富的一類次生代謝產物,其結構一般為兩個苯環(huán)通過3個碳原子相互連接形成C6-C3-C6基本碳架[10],近年的研究表明類黃酮是一類安全性較高的天然活性化合物[11],具有抗氧化[12]、抗糖尿病[13]、抗菌[14]、抗炎[14]和抗腫瘤[15]等多種生物活性,在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的藥用價值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6]。

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作為柑橘屬常見的藥食同源物質均含有豐富的黃酮類物質,總黃酮含量依次為枳實>化橘紅>枳殼>枳雀>陳皮>佛手[17]。黃烷酮和多甲氧基黃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s)是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主要的兩大類黃酮類化合物。黃烷酮主要包括柚皮苷、柚皮蕓香苷、柚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圣草次苷等(表1)。不同品種中黃烷酮的種類和含量存在顯著差異,如枳雀中主要含有柚皮苷和橙皮苷,含量分別為(79.59±0.21)mg/g和(3.35±0.20)mg/g[18];枳殼和枳實中主要含有柚皮苷、新橙皮苷和橙皮苷[19-21],枳殼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分別為544.22、8.44、239.59 mg/kg,枳實中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分別為676.23、113.05、431.16 mg/kg,枳實中黃烷酮含量普遍高于枳殼[22];化橘紅中主要含有柚皮苷和野漆樹苷,含量分別為46.08 mg/g和5.21 mg/g,且這兩種化合物被視為化橘紅藥效的標志物[23-24];廣陳皮中主要含有橙皮苷,不同陳化時間的廣陳皮總黃酮含量為(102.50±3.94)~(164.04±8.16)mg/g,其中橙皮苷約占總黃酮含量50.2%~67.6%,但廣陳皮中柚皮苷含量較低[25-26];佛手中各種黃烷酮含量均較低[27]。PMFs是類黃酮中的另一大類化合物,是苯環(huán)上連接有2個以上甲氧基(-OCH3)的類黃酮化合物[28],常作為次要成分存在于柑橘提取物中,但PMFs比其他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更強的生物活性[29]。PMFs在不同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的水平不同,主要包括川陳皮素、橘皮素和甜橙黃酮等(表1)。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中均含有川陳皮素和橘皮素,但是它們在不同品種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含量差異較大。6種材料中廣陳皮的川陳皮素和橘皮素含量最高,分別為13.30 mg/g和10.68 mg/g[25,30],其次是枳殼和枳實[31-32]中這兩種化合物含量較高,而枳雀[33]、佛手[34]和化橘紅[16]中含量相對較低[32]。

表1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類黃酮成分Table 1 Flavonoids in medicinal and edible citrus plants

續(xù)表1

1.2 香豆素

香豆素是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發(fā)揮藥效的另一類活性物質。香豆素類化合物是一類以苯并α-吡喃酮為母核的天然化合物,依據取代基在α-吡喃酮環(huán)上位置的不同,可將其分為4 類:簡單、呋喃、吡喃和其他香豆素類化合物。香豆素類化合物具有抗炎[42]、抗癌[43]、抗菌[16]、保護肝臟[45]等多種生物活性。目前,文獻報道的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香豆素類化合物主要以簡單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為主[32](表2)。與其他幾種藥食同源植物相比,佛手中香豆素最為豐富,包括佛手苷內酯、秦皮素、歐前胡素、5,7-二甲氧基香豆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異東莨菪內酯、東莨菪內酯和7-羥基香豆素等28種,其中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最高[46]。其次,香豆素種類和含量較多的是化橘紅[19]、枳雀[33,47]和枳殼[48]。枳實和廣陳皮[34,49]中香豆素的含量和種類相對較少。香豆素在不同品種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分布規(guī)律如下:佛手中主要包括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范圍分別為(779.0±7.3)~(1 206.6±11.7)μg/g和(16.0±0.1)~(100.5±0.2)μg/g[45-46];化橘紅中主要包括水合橙皮內酯和異歐前胡素,含量分別為0.91 mg/g和1.08 mg/g[19];枳雀中主要包括水合橙皮內酯和異歐前胡素,二者的含量范圍分別為(3.859±0.329)~(7.424±0.103)mg/g和(0.125±0.011)~(0.349±0.009)mg/g[33];枳殼主要包括水合橙皮內酯和橙皮內酯,含量范圍分別為(204.22±15.51)~(2 825.26±60.59)μg/g和(111.29±12.21)~(2 206.73±56.91)μg/g[47]。

表2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香豆素類成分Table 2 Coumarins in medicinal and edible citrus plants

續(xù)表2

1.3 生物堿

除了類黃酮和香豆素等物質之外,生物堿在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發(fā)揮生物活性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50]。生物堿一般是指存在于植物中的堿性含氮化合物,大多數具有含氮雜環(huán)[51]。目前,關于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中生物堿種類和含量的研究報道較少,主要集中于辛弗林的含量和生物活性研究[53-54]。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生物堿類物質主要包括辛弗林、水蘇堿、N-甲基酪胺、大麥芽堿等(表3),其中辛弗林是最常見的一種生物堿。相比于其他幾種藥食同源植物,枳雀、枳殼和枳實中生物堿的種類更加豐富。在枳雀中發(fā)現10種生物堿[18];枳殼和枳實中分別含有7、6種生物堿[52],辛弗林、N-甲基酪胺、腺嘌呤核苷、哌啶甲酸和哌啶乙酸為它們的共有成分,枳殼和枳實中新弗林含量分別為(5.68±0.10)mg/g和(1.27±0.02)mg/g[53];廣陳皮中發(fā)現了4種生物堿[37,54],分別為Citrusin II、Citrusin I、N-甲基酪胺和辛弗林,且辛弗林的含量相對較多,為(1.77±0.27)mg/g[54];在化橘紅中發(fā)現了4種生物堿,分別為水蘇堿、哌啶乙酸、哌啶甲酸和腺嘌呤核苷,其中水蘇堿的含量最高[16];在佛手中僅發(fā)現了辛弗林和水蘇堿兩種生物堿[34]。

表3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生物堿類物質Table 3 Alkaloids in medicinal and edible citrus plants

1.4 類檸檬苦素

類檸檬苦素化合物屬于四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是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苦味的主要來源之一,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和殺蟲等[55]。因此,類檸檬苦素也可能是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發(fā)揮生物活性的關鍵成分[56]。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類檸檬苦素的種類和含量普遍較少,檸檬苦素和諾米林是這6種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共有的成分。目前,從廣陳皮中共檢測到15種類檸檬苦素,包括檸檬苦素、黃柏酮、諾米林和宜昌橙素等[37],檸檬苦素的含量最高,為(0.97±0.21)mg/g[54];從枳雀[36]和化橘紅[16,23]均發(fā)現了5種類檸檬苦素,但二者類檸檬苦素的種類有差異,如脫乙酰諾米林僅在枳雀中檢出,而宜昌橙素僅在化橘紅檢出中;枳殼[43]、枳實[16,44]和佛手[34,39-40]中類檸檬苦素較少,僅有2~3種(表4)。

表4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類檸檬苦素Table 4 Limonoids in medicinal and edible citrus plants

1.5 揮發(fā)油

柑橘揮發(fā)油是一類芳香類化合物,成分組成非常復雜,其中揮發(fā)性化合物占85%~99%(相對含量,下同),而剩余的1%~15%為非揮發(fā)性化合物[57]。大多數揮發(fā)性成分屬于單萜和倍半萜烯類化合物,這類物質具有抗菌、抗氧化等作用[58],可作為天然香料、功能成分和調味劑,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yī)藥和化妝品中。檸檬烯是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揮發(fā)油中的主要成分,相對含量在37%~89%,具體含量取決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的品種,例如,佛手揮發(fā)油中檸檬烯占37%~55%[27],廣陳皮揮發(fā)油中檸檬烯占52%~79%[59-60],枳雀揮發(fā)油中檸檬烯占65.32%[61],枳殼揮發(fā)油中檸檬烯占67.2%[53],枳實揮發(fā)油中檸檬烯占57%~69%[53,62],化橘紅揮發(fā)油中檸檬烯占75%~89%[63]。其次,佛手、枳殼、枳實、枳雀和廣陳皮揮發(fā)油中相對含量較高的成分是γ-萜品烯,相對含量分別為21.23%[64]、8.2%[53]、12.2%[53]、17.36%[61]和13.5%[60],化橘紅揮發(fā)油中相對含量較高的揮發(fā)油成分為α-蒎烯和β-月桂烯,分別占18.21%和19.33%[63]。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揮發(fā)油中常見的揮發(fā)性成分包括檸檬烯、γ-萜品烯、β-月桂烯、α-蒎烯和β-蒎烯等,不同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除了共有成分外,還存在許多差異成分(表5)。

表5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主要的揮發(fā)油成分Table 5 Major volatile oil components in medicinal and edible citrus plants

2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的生物活性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抑菌、降血脂和止咳化痰等[17]。不同品種的活性成分含量和種類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其生物活性有所偏重。

2.1 抗氧化活性

一般情況下,機體內的自由基處于平衡狀態(tài),但當自由基濃度過高時,過量的自由基作用于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和DNA,會加快機體衰老并引發(fā)各種疾病的產生,因此需要補充外來抗氧化劑來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70]。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具有很強抗氧化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其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質,如類黃酮、香豆素、酚酸、類檸檬苦素等[12]。

目前,關于類黃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已較為全面深入,大量研究表明,佛手、化橘紅、廣陳皮、枳殼、枳實和枳雀中類黃酮物質均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效果[17]。例如,Chen Haiqiang等[71]采用秀麗隱桿線蟲模型評估佛手粗黃酮提取物的抗衰老活性,發(fā)現佛手粗黃酮通過增加內源性抗氧化防御系統中主要酶的活性,減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積累,從而延長了正常和氧化應激條件下秀麗隱桿線蟲的壽命。此后,Luo Xuguang等[72]通過體內和體外抗氧化活性測試也證實了佛手中類黃酮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Fan Ruiyi等[73]研究發(fā)現總酚、總黃酮和香豆素含量較高的化橘紅的抗氧化能力較強。段志芳等[74]研究證實了橙皮苷和柚皮苷是化橘紅中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較強的活性成分。Yu Qian等[26]研究發(fā)現廣陳皮提取物可顯著逆轉tert-叔丁基過氧化氫誘導的HepG2細胞氧化損傷,提高細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并減少ROS和MDA的過度產生,并通過相關性分析證實了PMFs是廣陳皮維持HepG2細胞氧化還原平衡的關鍵成分。另一項研究也表明隨著廣陳皮中PMFs(川陳皮素、橘皮素和3,5,6,7,8,3’,4’-七甲氧基黃酮)是其發(fā)揮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75]。枳殼、枳實和枳雀提取物也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76],且枳殼的抗氧化能力更強一些。枳殼粗黃酮具有較強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77]。Tang Qi等[78]研究發(fā)現枳殼提取物可通過抑制細胞內ROS水平和提高SOD、過氧化氫酶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起到良好的抗氧化效果。枳雀提取物也具有較強的DPPH自由基、2,2’-聯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陽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Fe3+還原能力[36]。

除了類黃酮,揮發(fā)油也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其成分組成對抗氧化活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79]。先前的研究表明,松油醇和檸檬烯的相對含量較高對揮發(fā)油的總抗氧化活性有很大貢獻[79],其中檸檬烯的抗氧化活性是通過與底物共氧化來實現的,從而引起氧化鏈的快速自終止或交叉終止[80]。枳雀揮發(fā)油[81]、化橘紅揮發(fā)油[63]和佛手揮發(fā)油[82]均表現出顯著的抗氧化活性。還有研究表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多糖也具有抗氧化活性,例如一定水平的佛手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率可達94.07%[83]。

2.2 抗炎活性

炎癥反應在宿主防御中起著關鍵作用,受到病原體入侵或內毒素暴露等刺激時可激活免疫系統幫助人體機能恢復正常[84]。但當機體內炎癥因子過多時則會擾亂免疫系統,對機體造成損傷,炎癥是引發(fā)咳嗽、哮喘、糖尿病等疾病的關鍵因素之一。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活性成分對炎癥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主要通過調控細胞炎癥分子、影響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和核轉錄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炎癥相關信號通路等方面起到抗炎效果。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的提取物和類黃酮具有抗炎活性。Cheng Liping等[18]研究枳雀提取物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誘導的RAW264.7巨噬細胞的抗炎作用,結果發(fā)現枳雀提取物可顯著抑制炎癥反應標志物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環(huán)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產生。Zhu Zhiting等[85]發(fā)現化橘紅黃酮類物質提取物可顯著降低PM2.5所致小鼠肺部炎癥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8的水平。此外,Peng Ying等[86]發(fā)現化橘紅黃酮類物質能顯著降低RAW264.7巨噬細胞炎癥模型中NO、TNF-α、IL-1β和IL-6水平等炎癥指標,并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細胞外信號調節(jié)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和NF-κB的磷酸化,說明化橘紅黃酮類物質可能通過調控MAPK和NF-κB信號通路,從而發(fā)揮抗炎作用。野漆樹苷作為化橘紅主要黃酮類物質之一,能加速急性炎癥小鼠肝、肺組織損傷的恢復并對角叉菜膠所致大鼠足腫脹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87]。除了枳雀和化橘紅之外,枳實、枳殼和廣陳皮也具有抗炎活性。研究表明枳殼和枳實均可降低小鼠體內的炎癥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44,88]。Wang Hong等[89]研究發(fā)現廣陳皮中3,5,6,7,8,3’,4’-七甲氧基黃酮和川陳皮素可顯著抑制LPS誘導的RAW264.7細胞中NO的產生。

此外,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揮發(fā)油也具有抗炎活性。例如,佛手揮發(fā)油可抑制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COX-2蛋白表達,抑制NO、PGE2和炎癥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產生,并通過抑制NF-κB抑制蛋白α、JNK和ERK的磷酸化,從而阻斷JNK、ERK和NF-κB信號通路抑制LPS誘導RAW264.7細胞產生的炎癥反應[90]。

2.3 抑菌活性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的抑菌活性主要來源于揮發(fā)油,而揮發(fā)油的抑菌能力又取決于化合物的組成和含量[91]。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揮發(fā)油中含有醛類、醇類、萜烯類的等成分,如癸醛、檸檬醛、香茅醛、檸檬烯、芳樟醇和香茅醇等,因此顯示出強大的廣譜抑菌能力[92]。Liu Xiaoli等[93]研究發(fā)現枳雀揮發(fā)油可抑制球形賴氨酸芽孢桿菌及幾種食源性病原菌的生長。Gao Bei等[94]研究發(fā)現廣陳皮揮發(fā)油對除糞鏈球菌外的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陰溝腸桿菌)抑制作用較弱。除了枳雀和廣陳皮揮發(fā)油外,佛手揮發(fā)油也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研究表明佛手揮發(fā)油是一種有效的抑制單增李斯特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黃色微球菌生長的抑菌物質[64,95]。此外,佛手揮發(fā)油中萜烯類、醛類和醇類等物質對霉菌(青霉、曲霉、根霉、毛霉)有抑制作用,如檸檬醛、芳樟醇、檸檬烯、α-蒎烯和β-蒎烯等[96]。綜上可知,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揮發(fā)油可以抑制或延緩細菌和霉菌的生長,是一種天然抑菌劑。

2.4 降血脂作用

脂質代謝紊亂會導致肥胖癥、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等疾病[97]。類黃酮是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主要物質[98]。Kong Fansheng等[24]研究發(fā)現化橘紅類黃酮提取物和柚皮苷可使糖尿病小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升高,同時降低總膽固醇、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Gao Zhao等[98]研究證實廣陳皮PMFs可有效緩解高脂飲食誘導的高脂血癥,PMFs可有效降低高脂血癥小鼠的體質量、附睪白色脂肪組織質量、肝臟質量、以及總膽固醇、總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還可以改善高脂血癥小鼠的肝臟脂肪變性,減少脂肪組織質量。此外,佛手和枳殼具有預防和緩解肥胖的作用[99-100]。有研究表明佛手提取物可通過降低高脂飲食大鼠體質量和腰圍、控制炎癥、調節(jié)體內血脂水平、改善肝功能和肝臟脂質過氧化來減輕肥胖,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激活腸內分泌細胞中的TGR5途徑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的分泌[99]。Bai Yongfeng等[100]研究證明枳殼黃酮類物質可減少高脂飲食小鼠的體質量增加和體內脂質積累,還可逆轉高脂飲食誘導小鼠的腸道菌群失調,如降低厚壁菌與擬桿菌的比例,調節(jié)一些菌屬的相對豐度,從而起到預防肥胖的作用。

2.5 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具有止咳平喘的效果[101]?;偌t治療慢性咳嗽已有數千年的歷史[102]。Jiang Kun等[103]研究發(fā)現化橘紅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可顯著降低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頻率、增加酚紅分泌,且呈劑量-效應關系。柚皮苷是化橘紅止咳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研究表明柚皮苷可顯著降低卵清蛋白誘導的豚鼠哮喘模型咳嗽和氣道高反應性,抑制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細胞、IL-4、IL-5、IL-13水平的升高,且經柚皮苷治療后肺組織病理改變明顯改善[104]。除了化橘紅之外,廣陳皮也具有止咳化痰和抗哮喘的作用。Zheng Guodong等[105]研究發(fā)現廣陳皮的醇提物能顯著延長小鼠咳嗽潛伏期,減少咳嗽次數,具有良好的止咳作用,氣管酚紅排泄試驗表明廣陳皮醇提物還可有效減少痰量。此外,Fu Manqin等[106]研究發(fā)現廣陳皮生物堿組分和辛弗林對組胺誘導的哮喘豚鼠具有保護作用且具有劑量-效應關系,可顯著降低組胺誘導的實驗性哮喘豚鼠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表達和血清IgE、IL-4和IL-5的水平。

2.6 抗抑郁作用

抑郁癥又稱抑郁障礙,是當今最常見的慢性精神心理學疾病。抑郁癥已成為全球發(fā)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主要以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識活動減退為特征[107]。目前,枳殼已被廣泛用于抑郁癥的治療。Wu Ming等[108]通過體內和體外試驗來研究枳殼水提物的抗抑郁作用,結果表明,枳殼水提物可顯著縮短小鼠在強迫游泳試驗和懸尾試驗期間的不動時間,且枳殼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陳皮素)對皮質酮誘導的PC12細胞神經毒性具有神經保護作用。枳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和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實現的,新橙皮苷、柚皮苷和橙皮苷是枳殼發(fā)揮抗抑郁作用的關鍵成分[42]。Wu Lei等[109]研究發(fā)現枳殼能夠通過增加海馬中蛋白激酶A/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信號的表達來緩解抑郁癥。此外,有研究證實枳實中水合橙皮內酯也具有抗抑郁作用,可能是通過抑制ERK/NF-κB信號通路發(fā)揮作用[110-111]。

2.7 其他生物活性

除了上述藥理作用之外,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還具有殺蟲、促消化、免疫調節(jié)、保護心臟等活性[50]。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揮發(fā)油是有效的殺蟲劑[112]。Wu Yan[113]和Chen Haiping[114]等均證實枳雀揮發(fā)油及其組成成分對赤擬谷盜成蟲的熏殺和驅避作用,其有效成分為香茅醇、橙花醇乙酸酯、β-蒎烯、γ-松油烯和α-松油醇等。此外,佛手揮發(fā)油可顯著縮短秀麗隱桿線蟲的壽命,其有效成分包括D-檸檬烯、β-蒎烯、α-蒎烯和松油烯[115-116]。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還具有促消化作用,傅曼琴等[117]研究發(fā)現廣陳皮中川陳皮素和橘皮素可顯著促進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排出,提高胃蛋白酶的活力,促進小腸推進運動,增強消化功能。此外,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多糖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如化橘紅[118]、廣陳皮[119]和枳殼[120]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活力,誘導免疫介質NO分泌。

3 結 語

綜上所述,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含有豐富的活性成分,其中包括類黃酮、香豆素類、類檸檬苦素和揮發(fā)油等,這些次生代謝物賦予其抗氧化、抗炎、降血脂、止咳化痰和免疫調節(jié)等一系列生物活性。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是主要的柑橘屬藥食同源物質,其次生代謝物組成與生物活性存在顯著差異。關于枳殼、枳實、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的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類黃酮和揮發(fā)油,而佛手中類黃酮含量和種類相對較少,其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香豆素和揮發(fā)油。對于不同品種植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于枳殼的抗抑郁作用、佛手揮發(fā)油的抑菌活性、枳雀的抗炎活性、化橘紅的抗炎活性和止咳化痰作用以及廣陳皮的抗氧化活性。

目前,關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資源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還有一些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比如:1)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發(fā)揮生物活性的物質基礎尚不清晰,關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類黃酮、香豆素和揮發(fā)油等一類物質的生物活性,關于其某種單體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報道較少,故針對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單體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機制有待深入研究;2)對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不夠全面,例如對于佛手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香豆素和揮發(fā)油,而對佛手類黃酮的研究相對較少,對于枳雀、枳實、枳殼、廣陳皮和化橘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類黃酮和揮發(fā)油,而對其他活性成分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需要深入對佛手類黃酮、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中酚酸、生物堿和類檸檬苦素等次要活性成分的研究;3)對于不同種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次生代謝物和生物活性的差異性缺乏系統地比較研究,枳殼、枳實、佛手、枳雀、化橘紅和廣陳皮活性成分相近,均具有類黃酮、生物堿、香豆素和類檸檬苦素等活性成分,但也各自存在差異性成分,有待進一步比較研究。這6種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制品均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但鮮有關于其生物活性強弱的比較研究。對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次生代謝物和生物活性進行系統地總結和比較有利于柑橘屬藥食同源植物資源在食品或功能性食品以及醫(yī)藥等領域中的開發(fā)。

猜你喜歡
佛手香豆素藥食
藥食兩相宜之雞蛋花
藥食兼用話蝸牛
秋犯燥邪 藥食同療
藥食兩用說食姜
1-[(2-甲氧基-4-乙氧基)-苯基]-3-(3-(4-氧香豆素基)苯基)硫脲的合成
枳中異戊烯基化的黃酮及香豆素類成分
GPR35受體香豆素類激動劑三維定量構效關系研究
香豆素類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建佛手高效栽培技術
現代園藝(2017年19期)2018-01-19 02:49:58
減壓內部沸騰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藝的優(yōu)化
中成藥(2017年4期)2017-05-17 06:09:27
措美县| 新昌县| 榆树市| 卢湾区| 洪湖市| 祁连县| 湘潭市| 潜江市| 固镇县| 沙河市| 佛山市| 新源县| 新建县| 横山县| 肇东市| 绥宁县| 东兰县| 阜新市| 乾安县| 荣成市| 河源市| 易门县| 蓬溪县| 元阳县| 乌兰县| 怀来县| 财经| 海南省| 桐柏县| 横峰县| 五莲县| 克拉玛依市| 靖边县| 应城市| 陵川县| 富宁县| 锡林浩特市| 乐亭县| 上虞市| 武隆县| 静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