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階段的學習和人的終身學習,往往與三個東西密切相關。
一是聰明。人們對“聰明”的認識和理解有時比較片面,認為在學科學習上接受能力比較快、比較好的就是“聰明”,其實“聰明”可以從三個方面辯證地看。
第一,聰明靠先天遺傳,也靠后天形成。有的是先天遺傳基因帶來的,有的則是在后天形成的,后天主要靠營養(yǎng)和運動,科學均衡的營養(yǎng)和科學充足的運動可以促進大腦的充分發(fā)育,讓孩子變“聰明”。腦科學研究表明,除了肢體運動外,長期大量的“手部細致運動”,即玩沙、玩泥巴、做手工等手指的運動,最能促進兒童大腦的發(fā)育。
第二,“聰明”不能一概而論。從多元智力理論來看,學科學習接受能力強是一種聰明,動手實踐能力強是一種聰明,在體育藝術等方面具有個性特長也是一種聰明。真是人人皆有其聰明之處,關鍵是發(fā)現(xiàn)和發(fā)揮各人的聰明之處。
第三,聰明還需要非智力因素的支撐。聰明肯定具有一定先天優(yōu)勢,但正如電腦硬件再好也需要軟件支撐一樣,聰明需要非智力因素支撐。況且,天生的聰明容易產(chǎn)生自滿自足,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古往今來的“傷仲永”比比皆是。
二是勤奮。我們從小就知道勤能補拙、業(yè)精于勤的道理。的確,勤奮能彌補先天的不足,勤奮也能讓人精益求精,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勤奮,可能只是事倍功半?!扒趭^”也有一定講究:第一,勤奮不是使蠻力,還要講方法、講訣竅,南轅北轍就會“吃力不討好”。 第二,勤奮還有其上限,不是所有量變必然帶來質變,勤奮還要“開悟”,要自我蛻變。第三,勤奮的同時還需要高人指點,優(yōu)秀老師、師傅的適時點撥有時至關重要,“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確實存在,“名師出高徒”也是有道理的。
有個乞丐在一座過街天橋的下面向路人乞討。一個孩子仰著臉問爸爸:“是不是我不好好學習,以后就會像他一樣在街上乞討?”那位父親俯下身來對兒子說:“不是這樣的,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努力讓這些人都能有體面的工作,并且吃上飯”。
這位睿智的父親教孩子懂得什么是人生境界。
三是熱愛。熱愛是高于勤奮的。勤奮往往帶有功利的色彩,是帶有一定目的性、受一定外力作用的。而熱愛是發(fā)自內心的,是一種內在的自覺、內心的自省和自我的渴望,是不太受外在因素干擾和影響的。“熱愛”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熱愛不是三分鐘熱血,而是持久的興趣、良好的習慣、充分的自信和自覺的追求。所以,在學習中要特別注意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習慣和信心,興趣、習慣和信心可以帶來最重要的東西——自主和自覺,這是持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之源。
第二,對學習充滿熱愛,對學習生活充滿熱情,學習本身就充滿樂趣,別人眼中的學習負擔、壓力和艱苦,在熱愛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可以“以苦為樂”“變苦為樂”,熱愛者在學習過程中就充分享受著挑戰(zhàn)的快樂和進階的高峰體驗。
第三,熱愛本身會帶來好的結果,持久的熱愛會帶來持續(xù)的產(chǎn)出,可謂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所以,好的老師和家長就是不斷保護和引導學生,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對學習的熱望、對未來的渴求。
學習靠什么?我想說的是:聰明固然好,勤奮不可少,熱愛最重要。
什么是教育?人接受教育,不是換得吃飯的工具,而是要養(yǎng)成一種遠見,要通過教育“看到”沒去過的世界,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責任編輯/周小益
張基廣
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教師,湖北省武昌實驗小學校長,武漢市首屆“十大最具影響力校長”,湖北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湖北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卓越校長領航工程名校長領航班首批成員,教育部全國師德師風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小學教師培養(yǎng)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