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耀鵬
Argo AI倒閉剛過去半個多月,但自動駕駛圈子里像是過了很久的樣子。這可能是一種心理影響。因為這一兩年,自動駕駛業(yè)務都處于低潮。
人們對于什么時候能走出來,重新贏回2016年那種烈火烹油、投資人如飛蛾撲火一樣熱情的時代,缺乏信心。
10月27日,一度是硅谷明星、吸金王、兩大車企寵愛集于一身的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Argo AI,宣布結束7年的運營而倒閉。
10月20日,還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布“美國和德國多個城市路測”信息的CEO布萊恩·薩利斯基(Bryan Salesky),很快就得知福特和大眾汽車決定撤資。剩下的時間,不過是把辦公桌上的多肉和相框裝在紙箱子。好消息是,不少員工和固定資產被福特和大眾汽車接收了。
與硅谷很多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一樣,Argo AI的兩個聯合創(chuàng)始人薩利斯基和皮特·蘭德(Peter Rander),都是谷歌X項目的工程師。
和很多雄心勃勃的同行一樣,Argo AI直接以L4自動駕駛模式為目標,先后拿了福特和大眾汽車各10億美元現金投資,后兩者在Argo AI各自占據39%股權。
有人說,Argo AI融資了36億美元。其實這里有個小誤解,大眾汽車將旗下AID(自動駕駛技術子公司)作價16億美元,融入Argo AI。Argo AI融資數量不少,但除了福特和大眾汽車,再沒吸引到新的投資者。
2020年之后,這家公司所做的,就是不斷路測和燒錢。今夏,其與Lyft合作的Robotaxi運營項目被取消,Argo AI裁掉了6%的員工。
10月底,福特將今年第三財季-8.27億美元的歸母利潤,歸咎于Argo AI投資的減記(27億美元,這里面顯然有大量的水分)。不管這是否為甩鍋行為,至少標志著投資人的耐心已經耗盡。
值得指出,對Argo AI的投資,是福特和大眾汽車兩個前任CEO推動的。
2016年,Argo AI只有10個人,什么產品都沒做出來,福特時任CEO馬克·菲爾茲就拍板投了10億美元。這筆錢意味著福特把天使、VC、PE的活兒都包攬了。這也成了菲爾茲下臺的一個罪狀。
后來的大眾汽車CEO迪斯貌似更激進,不光收購了福特手里的部分Argo AI股份,還推動收購硅谷另一家公司Aurora,但被后者拒絕。
而2018年迪斯打算出價120億歐元(當時合140億美元),收購Waymo 10%的股份,但被大眾汽車監(jiān)事會否決?,F在Waymo估值跌到300億美元,仍然無人問津。這筆生意要是做成了,大眾汽車將至少減記110億美元(財務減記和投資現金價值不是算術關系)。
現任福特CEO吉姆·法利對L4自動駕駛表示樂觀,但5年內看不到部署前景,結論是要求Argo AI關門。
大眾汽車CEO奧博穆則婉轉地稱:“大眾汽車的目標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為客戶提供最強大的功能,并使企業(yè)的開發(fā)盡可能具有成本效益?!狈g一下,也是要求“關門”。
在面對轉型課題的時候,為何主機廠的前任都激進,后任則都保守,這是人的問題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福特投資Argo AI之后,菲爾茲就表示,2021年福特將開始銷售商用“全自動駕駛”汽車,在2022年推出Robotaxi出租車和無人駕駛物流車。
自動駕駛公司已無法完成投資人的意愿。整個業(yè)內都開始認同:高等級自動駕駛,無法在2030年之前廣泛部署。
現在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這些預測錯得離譜。所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現在都陷入尷尬境地,它們最多生存在特定場景中。Argo AI也不例外,規(guī)劃的產品根本做不出來。
而且,不是今天發(fā)現,最遲在2020年,幾乎所有自動駕駛公司都發(fā)現,無法完成投資人的意愿。整個業(yè)內都開始認同:高等級自動駕駛,無法在2030年之前廣泛部署。
在這種情況下,主機廠所謂轉型“出行服務”,就少了一條腿——技術實現能力。
主機廠所謂“出行服務”,并非是充當滴滴那種叫車平臺,而是產品本身就有“自主出行”能力。在這個前提下建立云服務或者后臺數據支持,產品邏輯上才走得通,企業(yè)轉型才立得住。
順便說一句,叫車平臺類公司也活得很艱難。不考慮監(jiān)管因素,月活用戶開始見頂之后,下一步將是淘汰職業(yè)司機(安全員只是因應法律的過渡安排),從而獲得巨大成本優(yōu)勢,一舉顛覆出租車市場,然后再侵蝕私家車市場。
路線圖是這么安排的?!镀嚾恕房吹剑敃r凡是大的叫車公司,譬如優(yōu)步、Lyft、滴滴,都做了類似的技術探索。其中優(yōu)步投入最大、走得最遠,也被“錘”得最慘。
很多人都認為那是2018年優(yōu)步無人車撞死人造成的,還有人認為是谷歌和優(yōu)步關于“萊萬多斯基竊密案”的官司,重創(chuàng)了后者。
這些事固然存在,但都不會對無人車部署進程構成根本威脅,原因就在于技術的可能性黯淡之后,商業(yè)的希望之光也就熄滅了。這時候資本露出來的面目,和當初給錢時那種慷慨剛好形成鮮明對比。
當主機廠、大供應商(諸如博世、華為等)、叫車公司、自動駕駛方案公司等,一股腦擠在自動駕駛上賽道上,奔著無人車部署的終點狂奔時,突然發(fā)現,橫亙在終點前面的是技術的深淵。
亞馬遜旗下的Scout(Robotaxi方向)被關閉 ;FedEX(聯邦快遞)旗下的送貨機器人部門也被裁撤;已經在美股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股價,比IPO價格的跌幅統(tǒng)統(tǒng)超過80%,劣于大盤。
國內這邊,百度、安途、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蘑菇車聯、滴滴自動駕駛、智行者、魔門塔、新石器無人車、領駿科技、元戎啟行、輕舟智航、馭勢科技、中智行等玩家,尤其是依賴外部資方輸血,且沒有找到商業(yè)場景落地的企業(yè),現在估值都不樂觀。
這些企業(yè)有三種做法:第一種是堅持L4級的Robotaxi(代表:百度、小馬智行);第二種是重心轉向L2、L3,爭取2023年量產(代表:文遠知行、馭勢科技);第三種是靠攏強場景,諸如礦山、港口、園區(qū)擺渡、無人清掃車、低速送貨車(代表:京東、美團、新石器、東風SVBU)。
第一種現在仍然依賴輸血,如果不是“自投”,最容易撤資關門;第二種需要和車企合作;唯獨第三種有希望依靠自身業(yè)務活下去,但是這些業(yè)務都是瞄準B端,這種客戶圈子太小,只能吃一波,因此只能解決眼前的生存。
11月11日,Waymo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部署了Robotaxi服務。Waymo當然很謹慎,從小塊的電子圍欄到篩選特定的試乘客戶,再到更大范圍的公眾開放。
但這一新進展并不讓人欣喜,因為鳳凰城的路況和中國這邊各大城市給的開放測試路面情況,相差不多,無法考察真正的城區(qū)自動駕駛能力。
既然在2020年就看到了這一可怕的前景,為什么這些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才開始遭到大規(guī)模拋售和拋棄?
這里顯然有經濟大環(huán)境的因素。現在美聯儲連續(xù)加息,美股下行,今年道指跌了20%、納指跌了30%。2016-2018年周期內,科技概念受到的追捧有多熱烈,到現在跌的就有多兇狠。
商業(yè)沒落地的問題,在估值泡沫破滅過程中被放大,正如當初吹泡沫的夸大行為一樣。當時搶著投資自動駕駛的投資人,現在都忙著砸盤。
投資人的態(tài)度非常明朗,2020年之后自動駕駛圈子里就沒有大投資項目了。車企的態(tài)度,倒也不全都隨著資本市場的節(jié)奏起舞。當他們轉向更務實的合作方之后,就證明主機廠實際上不相信L4自動駕駛的落地前景了。
福特解散Argo AI之前,就把注意力放在電動車上了。吉姆·法利推動福特向電動車投資500億美元(這個數字讓人難以置信,甚至接近了福特575億美元市值),以便在2026年將電動車產能提升到200萬輛。
想花錢先省錢。在電動化大旗下,吉姆·法利計劃削減30億美元成本,手段仍然是裁員和關廠。而200萬輛剛好是特斯拉眼下擁有的全球產能,福特也沒有掩飾挑戰(zhàn)特斯拉的意圖。
大眾汽車則不同。大眾汽車仍然對自動駕駛保持了注意力,只不過換了合作伙伴。很明顯的標志是,正式拋棄Argo AI之前,大眾汽車就與國內自動駕駛企業(yè)“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
與成立CARIAD中國子公司一樣,這意味著大眾汽車將自動駕駛軟硬件投資,轉向中國。
但嚴格說,地平線是硬件平臺為主的公 司,與Argo AI大體上不存在對位競爭。地平線與黑芝麻、寒武紀一樣,都是依托硬件,在軟件上可以向車企提供算法方案,也包含自動駕駛系統(tǒng)開發(fā)。
它更像是英偉達的“國內平替”。雖然在工具鏈、算力集成、流片上,比英偉達相差很遠,但作為“非美化”的旗手,在美國對華發(fā)動芯片全面制裁之后,地平線在國內主機廠的圈子里,就變得炙手可熱。
車企可以不要L4自動駕駛,但總不能不要車載算力。大眾汽車與地平線合作,沒有技術前景不確定的風險??縇2變現,摸索L3,停擺L4,就是車企們現在做的事。
和以上所有的車企、供應商(包含自動駕駛)不同,與Mobileye分手后,特斯拉一直自研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在這一條線上,特斯拉做自己的供應商。
在L4領域,特斯拉的表現非常一般。就算在L2領域,特斯拉事故的出鏡率也比其它企業(yè)高。這并非因為保有量的原因,而是特斯拉實施了激進的自動駕駛方案(比如放棄攝像頭以外的傳感器)。在全球,特斯拉面臨和事故有關訴訟的幾率,比對手大得多。
有消息稱,當前在美國,針對特斯拉正在醞釀一場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集體訴訟。特斯拉是否將為自己的成本措施和激進的自動駕駛方案買單,結果必將對自動駕駛發(fā)展走向構成長久的影響。
這一輪業(yè)內所稱的“自動駕駛創(chuàng)業(yè)低潮”,是由多種原因促成的,而技術實現能力落后于期望,則是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的底層原因。
不過,盡管自動駕駛已經發(fā)展了接近20年,但放在更長的歷史階段看,現在的低潮,可能只是“ending of beginning”(開始的結束)。
就像2001年的“互聯網寒冬”一樣,春天總會來,但享受春光的,不只是熬過寒冬的幸存者,更大可能是一些新的、踩中節(jié)奏的幸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