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姬
四年前的八月,奶奶走了。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陶淵明的這四句小詩,真實得令人發(fā)毛,深刻得讓人畏懼。
這幾句話,簡直就是針對所有蕓蕓眾生的讖語。當然,在我奶奶這里,也絲毫沒有例外。
那三天里,我們?nèi)叶己鼙?,尤其是我爸爸,哭得昏天地暗??墒?,那三天里,對門鄰居家的丫頭照樣在吊嗓子,樓上鄰居家的吉他聲也時有耳聞。甚而至于,我自己也不太理解的是,就連我自己,沒過幾天,也不怎么悲痛,該干嗎干嗎去了。
該怪鄰居冷酷無情嗎?當然不該,我奶奶是我的奶奶,又不是人家的奶奶。
該怪我自己麻木不仁嗎?該,也不該。說該,是因為我是被奶奶從小抱大的至親骨肉,“孝,子承老也”,而且我當時都十九歲了,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說不該,是因為逝者已矣,再悲痛也已于事無補,而且,我的學(xué)業(yè)很緊張,必須心無旁騖,我實在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繼續(xù)沉浸在奶奶去世的陰影和悲痛之中了。
旁人始終視若無睹無動于衷,良可嘆也!親情隨即若隱若現(xiàn)若即若離,一何悲也!
是因為奶奶不夠善良不夠慈祥嗎?當然不是,從小到大,奶奶對爸爸和我,那可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甚而至于,就連我家的小狗走丟了,奶奶都好幾天茶飯不思。
是因為奶奶不夠勤勞不夠辛苦嗎?當然不是,從十月懷胎時的坐臥不安到乳哭三載時的曬濕收干,從蹦東跳西時的望子成龍到加冠及笄后的迎娶陪嫁,奶奶為我們這個家可是操碎了心吃盡了苦。
那么,事情怎么會這樣呢?這幾個月來,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直到現(xiàn)在,也還沒怎么理清頭緒。
我想,或許是這樣的吧:一方面呢,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美德的孝,在今天的重視程度和崇高地位已經(jīng)大不如前了,很多人連老吾老都做不好,更不要說以及人之老了;另一方面呢,可能是我奶奶是個平凡的小人物,沒什么文化,除了對家庭對子女付出了犧牲作出了貢獻外,對國家、社會甚至鄰居并沒做過多大貢獻,因為生不榮所以死不哀。
想到這里,不免有些沮喪,有些冷酷,但卻是真實的,簡直是冷酷的真相啊。
然而,沮喪之余,不由我不浮想聯(lián)翩了:那么,我呢?不錯,我是愛我奶奶,可是,如果讓自己的將來也成為我奶奶那樣的人,一輩子庸庸碌碌,一輩子默默無聞,只會肩挑手提,只能兒孫繞膝,人不聞,世不顧,生不榮,死不哀。如果是那樣的話,我,甘心嗎?
想了半天,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奶奶,我愛你,但是,我卻不想成為另一個你。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世間公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枯木逢春猶再發(fā),人無兩度少年時”“少年安得長少年,滄海猶變?yōu)樯L铩?,這樣的箴言警句,我平時背誦得可溜了??删褪?,老實說,一直是“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從來沒往內(nèi)心深處去過。甚而至于,平時還總是喜歡和媽媽頂嘴,每當她開口教育我要好好讀書時,我總是用我們00后津津樂道的網(wǎng)絡(luò)語言去還擊媽媽,總是搞得媽媽哭笑不得無可奈何:“吃得苦上苦,拖拉機拉土;少壯不努力,能開法拉利”,“三分靠努力,七分靠機遇,九十分靠拼爹”。
可是,這次奶奶的過世,卻讓我真正地睜開了眼睛,徹底地長大了:“少年莫浪投,天地最有情”,為了成為一個不僅僅對家庭有用而且對社會也有用的人,我現(xiàn)在一定要珍惜少年時,孜孜矻矻,朝乾夕惕,正確扣上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奶奶,我愛您,但是,我卻不想成為您。您的在天之靈,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