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睿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說的是,做人做事要有盡善盡美之愿景,如琢如磨之努力。今天許多人害怕盡善盡美,將之視為強迫癥。我們都知道盡善盡美的功利意義,但如何說服自己,希望這幾條心理學定律能對我們有所助益。
定律一:0分法則
來源:日本松下電器公司有一句名言:“盡管不良品率占總量的1%,但對于買到不良產品的顧客來說,卻等于買了100%的不良產品。即對產品質量來說,不是100分,就是0分。
解析: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就是這個道理。盡善盡美,就是不給自己苦心修筑的大堤留下一個蟻穴。
素材鏈接:美國法律中有一條著名的證據(jù)規(guī)則——“面條里只能有一只臭蟲?!边@就相當于當一個人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吃的一碗面里面有一只臭蟲時,他絕對不會繼續(xù)吃或者再去尋找第二只,而是直接倒掉這碗面。在法律里面,這個“臭蟲”就相當于一條非法取得的證據(jù)。即使警方已經獲得了大量的證據(jù),但其中只要有一條是非法取得的,所有的證據(jù)就都不能被法庭采信。
運用示例:我們經常將競爭已白熱化的商業(yè)領域稱為“紅海”,其實在高度競爭的社會里,方方面面皆為紅海,擠壓著每個人的容錯空間。很多時候,不去步步為營精益求精,一著不慎則滿盤皆輸。在美國司法界有一條采證規(guī)則——海量證據(jù)中有一條非法采集,那么所有證據(jù)都被視為無效。因此,保持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收集好每一條“證據(jù)”,才能找到真相。
定律二:蔡格尼克效應
來源:蘇聯(lián)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在實驗中分派給被試者18件至20件簡單的工作,比如寫一首自己喜歡的詩詞,數(shù)學題演算,完成這些工作所用的時間大致相等。在進行過程中,只讓被試者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在中途就受到阻止。允許做完和不允許做完的兩類工作順序隨機排序。在實驗的最后,要求被試者立即回憶剛才從事過哪些工作。結果發(fā)現(xiàn),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68%,已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43%,前者是后者的1.6倍。
解析:又稱為“未完成情結”。我們常常對未做對的某一道題耿耿于懷,即使其它試題都準確無誤。所以很多事如果不全力以赴,就會留下太多的“耿耿于懷”。
素材鏈接:在美職籃中,波士頓凱爾特人隊是老牌勁旅,其獲得的總冠軍數(shù)長期領跑聯(lián)盟。其追求完美的球隊文化無疑是取得勝利之匙。在球隊訓練館的墻壁上貼著這樣的隊訓:什么對你傷害更大,是艱辛工作還是悔恨之痛?
運用示例:人生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缺憾。有些缺憾是命運的安排,如“曾經滄海難為水”“出師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嘆息;而有的則來自自己的懈怠或懦弱,那么日后充斥于心間的,就是悔恨與無法釋懷。王安石那句“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就是這種心跡的完美注腳。不如在懈怠時多多回憶一下美職籃豪門波士頓凱爾特人的隊訓:什么對你傷害更大,是艱辛工作還是悔恨之痛?
定律三:“超我”觀
來源:弗洛伊德“本我”“超我”觀念。
解析:“本我”是人的原始欲念,是人格結構的最底層;“超我”是人格結構的最高層,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會規(guī)范、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內化而來。用精益求精的“超我”觀念抑制得過且過、淺嘗輒止的“本我”,是個體升華人格的途徑。
素材鏈接:數(shù)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一篇關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其與楊樂的合作研究成果,為祖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被國外的數(shù)學家稱為“楊張定理”“楊張不等式”。
運用示例:精益求精是個體人格升華的鐵錘與砥石。得過且過是弗洛伊德的本我觀體現(xiàn),是一種本能的趨利避害。人格強健者,必須擺脫“本我”的蟬蛻,實現(xiàn)一種抑制“本我”的“超我”苦行。苦其心志是出于自覺,空乏其身是升華自我,就像數(shù)學家張廣厚,和一篇20頁的論文“較量”,反復讀了半年有余,將紙的雪白讀成污濁。既取得了成就,又邁向超我,再用超我的力量去萃取更多的成就。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