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愚
在很多文化中都有“委婉語”。所謂“委婉語”,就是一個詞直說出來不夠文雅,于是換一種含蓄的表達(dá)方式。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也有這樣的“委婉語”,典型的例子就是“錢”這個字?!板X”,人人心里都愛,但人們又覺得這個字太粗俗、太生硬、太刺耳,于是琢磨出許多委婉、含蓄的名字來稱呼它。
南宋時有個叫洪遵的學(xué)者寫了一部書《泉志》,這名字聽起來像自然山水讀物,可里頭根本沒有關(guān)于泉水的記錄。實(shí)際上,《泉志》是我國傳世最早的錢幣學(xué)專著。可為什么把“錢”稱為“泉”呢?原因至少有三。其一,二者諧音;其二,泉水具有流動性,它和錢一樣都有從四面八方聚集,再流向四面八方的特征;其三,“泉”字聽起來多么風(fēng)雅,完全不像“錢”字那樣俗氣。直到現(xiàn)在,如果你遇到研究錢幣的專家,千萬別把人家稱為“錢學(xué)家”,而是要叫“泉學(xué)家”。至于那些愛好收藏錢幣的人,彼此間也有個雅稱,叫作“泉友”。
古人使用銅錢,在鑄造的時候?yàn)榱朔奖憔?xì)加工,就把一百來個半成品銅錢穿在一根棒子上,修銼打磨。這根棒子如果是圓形的,加工時銅錢會亂轉(zhuǎn),而用方形的棒子穿錢就避免了這樣的麻煩。所以就將銅錢當(dāng)中開成方孔,錢也因此有了一個別稱——孔方兄。不過為什么要稱“兄”呢?有人說,“錢”的繁體字左邊是金字旁,右邊有兩個“戈”字,“戈”與“哥”讀音相同,因此稱“兄”。這當(dāng)然只是戲說,“孔方兄”這個詞最早出自西晉文人魯褒的《錢神論》,文中說當(dāng)時的人愛錢,“親之如兄,字曰‘孔方”,把錢當(dāng)作自個兒兄長一樣。北宋文人黃庭堅(jiān)因得罪朝廷被貶,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急忙躲開,黃庭堅(jiān)給朋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管城子”是毛筆的別稱,意思是降職后只有筆墨與他相伴,它們是不慕榮華的;而錢則徹底與他絕交了。隨著這首詩的廣泛流傳,“孔方兄”的大名也愈加響亮。
有些文人雅士自命清高,最怕開口談錢,西晉時的文人王衍就是如此。此人從不提“錢”字,仿佛提到錢就會沾染上銅臭之氣。他的妻子倒是有趣,趁他熟睡的時候讓丫鬟圍著床鋪放了一圈的錢。等王衍一覺睡醒,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錢包圍,根本沒法下床,他氣急敗壞地把丫鬟喊來,高呼:“舉卻阿堵物!”“阿堵”是當(dāng)時的口語,就是“這個”的意思,“舉卻阿堵物”就是“拿開這個東西”。從此,“阿堵物”就成為錢的代名詞。
遮遮掩掩地避諱“錢”字的人未必不貪財,真正淡泊名利的人反倒可以大大方方地說“錢”。錢鐘書先生就曾經(jīng)拿“錢”開涮。某電視臺要為他拍專題片,被錢先生婉拒后,又許諾會支付高額報酬。錢先生哈哈大笑,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還會迷信這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