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潛”一生耀蒼穹
彭士祿(1925.11.18—2021.3.22);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潛艇第一任總設計師,核動力專家。
彭士祿的父母都是中國革命事業(yè)的奮斗者,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披肝瀝膽、殞身不恤,才四歲的彭士祿就成了孤兒,在廣東潮州的眾多貧苦老百姓的護佑下,吃著“百家飯”度過了童年。1940年,彭士祿和其他一些烈士子女在周恩來的安排下,一同前往延安生活學習,在延安受到了黨的精心培養(yǎng)。1945年,因其學習和勞動等方面的優(yōu)異表現(xiàn),破例免去預備期,彭士祿一入黨便成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1951年,彭士祿前往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院留學。5年后,即將以全優(yōu)成績畢業(yè)回國的彭士祿,受到了彼時正在蘇聯(lián)訪問的陳賡大將的接見。在大使館,陳賡大將問他:“中央已決定選一批優(yōu)秀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yè),你愿意改行嗎?”憑借心中竭誠報國的信念,彭士祿毅然決然地服從國家發(fā)展核動力事業(yè)之需。從此,彭士祿便在莫斯科動力學院開始孜孜不怠地學習核動力專業(yè)。
1958年,彭士祿終于學成回國,從此與祖國的核動力事業(yè)緊緊相依。1965年核潛艇研制項目重啟后,他來到冷僻荒涼的四川大山深處。面對新中國一片空白的核潛艇事業(yè),他日夜躬耕,在無人問津的山坳里耕耘不輟。在核潛艇研制過程中,因為彭士祿一次次大膽的拍板,他被美譽為“彭大膽”“彭拍板”。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魚雷攻擊型核潛艇成功下水,彭士祿帶領科研人員實現(xiàn)了新中國核潛艇事業(yè)從無到有的突破,創(chuàng)造了中國核潛艇事業(yè)。
20世紀80年代,國家決定在廣東發(fā)展核電。1983年,當時已經58歲的彭士祿被國務院任命為廣東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他帶領團隊高效率地完成了選址、招標、技術談判等核電站籌建前期的煩瑣工作,對大亞灣核電站建設工作的快速開展起到了關鍵的奠基作用。
1986年,彭士祿被委任為核電秦山二期聯(lián)營公司董事長,負責秦山二期的籌建工作,建起了首座自主設計建設的大型商用核電站——秦山核電二期工程在錢塘江邊拔地而起,成為彰顯中國核電技術威力的重要見證。
2021年,彭士祿走完了他96年厚重輝煌的人生,他的骨灰撒進了祖國的大海,澎湃不息、波瀾壯闊的大海見證了他一生的輾轉沉浮,見證了他勇?lián)厝?、為國奉獻的赤子忠誠,見證了他熱愛祖國、竭誠報國的赤子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