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軍
古樸的邊墻村,宛若一顆珍珠鑲嵌在塞罕壩下,依偎著馬鐙山,燕秦長城像個歲月老人記載著充滿硝煙的鄉(xiāng)愁。往事千年,匈奴人身背大漠孤月,馬蹄踏著草原雪雨冰霜,離弦之箭卷著征服欲望,一路風馳電掣,去點燃烽燧上的狼煙。
于是,這古老的邊墻發(fā)生了碰撞,隨之是消亡與誕生。
翻開中華歷史,這道不同文明碰撞的屏障可以追溯到《詩經(jīng)》?!对娊?jīng)·小雅·出車》里寫道:“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不難想象,為了御敵于外,出征的人前往北方,車轔轔,馬蕭蕭,頂風冒雪,修建長城,企望牢不可破,固若金湯。
然而,一道邊墻豈能阻擋馬背民族的鏗鏘步伐。
試想,燕召公用德馨讓弱小的燕國在戰(zhàn)國列強中生存了八百余年之久,即便最后被強大的秦國吞并,但卻讓歷史老人總結(jié)出一個鐵律,“德”治天下遠超用血淚筑起的長城。
歷史,是人類前行的一面鏡子,擁有大智慧的人會從這面鏡子里捕捉到文明的動力。
三百年前,一代叱咤風云的帝王康熙縱馬揚鞭于馬鐙山上,俯視蜿蜒的古老燕秦長城,浮想聯(lián)翩中叩問天地,也叩問歷史,深思熟慮后,他斷然采取不修筑長城的理念,令一個時代在歷史長河中散發(fā)璀璨光芒。
馬鐙山之于康熙,并非為登臨飽覽明長城外的壯美河山,而是坐擁江山的一種囊括八方策略。
1683年初秋,康熙帝跨越明長城腳下的古北口,經(jīng)波羅河屯、烏爾格蘇臺、昂阿、拜巴哈,直抵烏拉岱。這是康熙第一次圍場秋狝,也同時開創(chuàng)木蘭秋狝的先河,他一生總計進行了三十九次木蘭秋狝,而這方水土成為了主要行圍之地。
據(jù)傳,一次康熙在馬鐙山圍獵,祖母隨行,為驅(qū)趕秋老虎,他令工匠就地取材,用樺樹皮建造了一座精巧的“威遜格爾圍”,漢語之意樺皮屋。想必,孝莊太后端坐在樺皮屋里眺望,秋風搖曳的山嶺,定會想起幼時的科爾沁大草原。
誠然,樺皮屋象征的是孝道,有了孝道,人間才有美滿。孝道,在如今的邊墻村不只是傳說,年輕的段連瑞在星火相傳。
童年,懵懂的段敏山曾在四五十公分高的土墻上嬉戲,直至捧起書本的一天,他才略知游牧與農(nóng)耕的交織、撕裂、撞擊,以及兼并后的融合。
段敏山自從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那一刻起,腳步牢固地焊在馬鐙山下的土地上。
20世紀90年代初,為了撞開邊墻村那扇沉重的致富之門,段敏山義無反顧帶領村民選擇土豆制種。一袋袋土豆種裝在車里,村民們趁著月光趕往火車站,卻不知那遠去的隆隆車輪聲無情地碾碎了希望。
段敏山如一棵霜打后的茄秧,蹲在殘垣斷壁的長城腳下,血壓在急劇攀升。
忽如一夜春風來,壩上壩下肥沃的土地開始蔬菜種植。他鼓起勇氣,邊墻村又種植了一百多畝甘藍。第一年,村民喜上眉梢,但轉(zhuǎn)年風云突變,甘藍躺在地里呻吟,卻無人問津。于是,馬鐙山的山前山后,牛車、馬車裝滿憂傷的甘藍,緩慢行走于木蘭秋狝的古路上。
夕陽西下,有村民蹲在他家門口,本想討個說法,猶豫時迎來一身疲憊的段敏山,目光相對,又倏然逃離……
“邊墻村,出路究竟在何方?”土炕上的段敏山不停追問,古老的長城沒有答案,馬鐙山也沒有答案。
伴隨新世紀到來,為了撬動邊墻村發(fā)展,他的腳步終于離開了馬鐙山,外面世界的食用菌產(chǎn)業(yè)令他對土地信心倍增。吸取失敗的教訓,他出臺了獎勵機制,搞食用菌不交農(nóng)業(yè)稅,可村民們把頭搖得像個撥浪鼓。
人的樸素認知,只有讓他得到好處,他才斷定你是個好人。
段敏山信念堅如磐石,發(fā)動村干部、幾名黨員,以及幾戶貼心的村民,硬是建起十二個食用菌大棚。
馬鐙山上草木泛綠,蘑菇露出一張張稚嫩面孔,總算安撫了一顆懸著的心??珊镁安婚L,因氣候不適,技術、管理缺失,蘑菇唱起了一首挽歌。有人面沉似水,找段敏山討說法。
段敏山犯高血壓病,盡管一天四次降壓藥,可走在村路上,腳下還是像踩著棉花。
2001年8月,食用菌大棚轟然倒下,一把刀架在脖子上!那個春節(jié),他喝多后,積壓在心底的苦楚火山般噴發(fā),院子里的幾只雞翹腳,伸長脖頸尋聲張望。
……
一次次土地上的希望破滅,可段敏山的一顆心沒有死,他靈機一動,繪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藍圖。
一座石灰石礦誕生在馬鐙山腳下,一時間煙塵彌漫,機聲隆隆,仿佛要喚醒沉睡的古老長城。
時間不長,國家實施節(jié)能減排政策,對環(huán)境有破壞的工廠實施關停并轉(zhuǎn),石灰石礦關閉。
幾經(jīng)求索,幾次失敗,邊墻村沒有富裕起來。但段敏山不想做個四平八穩(wěn)的太平官,他雄心依舊。
馬背民族把邊墻村這方水土稱作“烏拉岱”,蒙古語寓意紅色。
2015年春天,段連瑞從京城返回邊墻村,誓將背水一戰(zhàn)。父母得知兒子竟然把北京的物流公司變賣了,怒不可遏,火冒三丈。段敏山手指兒子怒斥,我大半輩子在土地上抗爭、求索,都失敗了,你乳臭未干就異想天開搞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是吃錯藥了,還是瘋了?
母親無語,兇巴巴的目光分明在埋怨,你爹一輩子換來的是頭上白發(fā)。
段連瑞反駁父親,你為何失???思想落后,理念落后,視野狹窄,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追求的是規(guī)模、技術、精品。父子激烈爭吵,硝煙彌漫。
他絕非一時沖動,有一天,在北京新發(fā)地蔬菜批發(fā)市場,光彩奪目的西紅柿令他對家鄉(xiāng)的土地有了致富夢想。
父母憤怒情有可原。邊墻村富甲一方的名人在京城一番拼搏后又把腳步邁向了土地,成為種植西紅柿的探路者。不承想,烏拉岱河幾百米河灘上,倒掉的西紅柿流著紅色淚水,二百多頭牛一字排開,大快朵頤。
村民們談虎色變,而段連瑞卻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決心。
無奈,段敏山被逼出山,一番苦口婆心,村干部和幾名黨員又抱團兒組成先頭部隊,再次向貧困宣戰(zhàn)。
馬鐙山花草間蜜蜂歡唱,六十個大棚昂首挺立,段連瑞精心引進的豐收128西紅柿秧苗英姿勃發(fā),像是春天使者。
銷售之路如攀登蜀道。段連瑞滿懷希望,帶上一箱品質(zhì)上乘的西紅柿踏上漫漫征程,北京、天津、石家莊、鄭州、武漢、蘇州、杭州、上海,一路風塵,卻沒有敲開市場之門。
回村一刻,段連瑞緊張,不敢面對鄉(xiāng)親,不敢面對馬鐙山腳下的那片土地。
“趁機會去河灘占塊地,晚了恐怕沒地方?!倍蚊羯轿謥G不起那張老臉,他叮囑兒子,即使倒掉也不能倒在烏拉岱河,趁夜深人靜,悄悄運往馬鐙山后面的溝溝岔岔。
風雨欲來,七十多歲的楊潤中顫抖著手拉住段連瑞的衣角央求道,孩子,你不能坑我啊,我可是搭上老命了。
無奈,父子倆只好把收來的西紅柿運往縣城,以每斤兩毛到三毛錢賣掉,那個月賠了十萬元。段連瑞變賣公司的錢,轉(zhuǎn)瞬間要血本無歸。
或許,上蒼看到了這位后生負重前行,終于悄然打開一扇窗。
一天,一輛轎車從草原深處疾馳而來,車上一道犀利目光,像是尋找到塞罕壩上鑲嵌的珍珠,但他的胃口很大,日需十萬斤的采購量。
段連瑞像做夢,站在懸崖邊上的他,涅槃重生,古老的邊墻村從此翻開歷史嶄新的一頁。
2016年春天,馬鐙山綠柳婆娑,烏拉岱河波光粼粼,一個個大棚在平展展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西紅柿收獲季節(jié),曾經(jīng)是門前冷落的邊墻村熱鬧非凡。因西紅柿質(zhì)量好,色澤鮮艷,贏得了市場贊譽,采購商慕名而來,甚至出現(xiàn)搶購一幕。
2017年,邊墻村一千多畝土地上的大棚幾乎同時箍起來,外出打工的腳步又重新踏上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邊墻村真正變成了“烏拉岱”。
段敏山笑了,他緊鎖了幾十年的眉頭終于舒展開來,村民們?yōu)橐粚Ω缸由斐龃竽粗?,只因腰包真正鼓了起來?/p>
2021年4月,經(jīng)過黨員們選舉,年輕的段連瑞接過了父親肩上的擔子,挑起邊墻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
2022年春節(jié)來臨,張鳳榮才從四川攀枝花回來。她前往攀枝花緣于邊墻村的西紅柿,那一個個紅色西紅柿不僅把她的腳步帶向了大西南,而且改寫了這個曾瀕臨絕境家庭的命運。
一旦女人成為一個家庭的精神支柱,她必定需要吞咽許多苦水。
2009年一個仲夏之夜,狂風裹挾著大雨,幾乎要把三間土房吞噬。低矮的屋內(nèi)雨滴密布,張鳳榮驚恐萬狀抱緊女兒。同年,北京一個雨夜,瘦小的王文杰推了二十六噸煤,當他緊握鐵鍬把煤扔進熊熊燃燒的鍋爐時,他倒下了。心肌炎,進而引發(fā)心臟病,從此,在外打工十余年的他再也離不開邊墻村半步。
王文杰像一根面條躺在炕上,心臟時有偷停,唯恐閉眼的瞬間便與這個世界訣別。
張鳳榮沒有逃離,她只身在五畝土地上與生活進行頑強抗爭,淡紫色土豆花開了,她無心欣賞。女兒走來,抱緊母親怯怯地說,不讀書了,做母親一個臂膀。張鳳榮勸,只有讀書媽媽才有活下去的勇氣,這個家才有希望,寧可借錢也要讀書。
疾病像魔鬼,讓一個家庭四面楚歌。
那年初冬,四千八百元貸款超期,信用社的人帶著法院執(zhí)行庭的人站在低矮的屋檐下,張鳳榮淚流滿面地說,再容一年時間,我真的不想耍賴。一年后,幾個人又站在她面前,她請求免除利息得到認可后,咬緊牙關把眼淚吞進肚子里,一跺腳沖出院子,匆匆忙忙走了五個村民家湊夠錢款。張鳳榮深深懂得,是邊墻村村民用淳樸和善良替這個家還上了貸款。
人世間,唯有情感債人情債難以償還。
張鳳榮認為有一筆債今生無論如何也還不上。五畝地上土豆收獲時既興奮,又帶著幾許惆悵。她揮動磨光了的一把鎬,額頭一層密密汗珠或掉在地上,或被風吹走。王文杰只能躺在三輪車車廂里,疲憊的目光里白云在游走,風觸摸那張消瘦的面龐。而另一幕出現(xiàn)在他游離目光的盡頭,段敏山帶著村干部和幾十位村民來了,邊墻村的愛河淌在一起,一年又一年。
愛,只能驅(qū)趕王文杰心里的寒冷,卻很難讓一家人擺脫困境。
“王叔,地里別種土豆了,建幾個大棚改種西紅柿吧。”躺在炕上的王文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妻子張鳳榮用一雙懷疑的目光打量眼前的后生。
2017年春天,段連瑞走進這個多災多難的家庭,他用邊墻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功能來破解難題。從此,邊墻蔬菜專業(yè)合作社像一座燈塔,照亮了苦難中一對夫婦的航程,合作社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灣。一個個大棚建起來,綠油油的西紅柿秧苗在土地上歡唱,枝頭間布滿了青澀的果實,漸漸地果實紅了,像朝霞染紅了王文杰漫漶的目光。
欠債還完,在國家實施危房改造政策扶持下,又添三萬元,土坯房得以徹底改造,享受雨露計劃的女兒即將大學畢業(yè)。
蒙古語的烏拉岱寓意紅色,西紅柿也是紅色。紅色,寓意吉祥、喜慶、奔放,那一抹中國紅成為精神的象征。
一個瀕臨絕境的家庭涅槃重生,那么,離開土地的游子們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四十二歲的高海龍,十六歲那年就把腳步邁出了邊墻村,在外漂泊二十年后又回到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上。在外漂泊的二十年,高海龍像大海上一葉孤帆,始終不能靠岸。在北京闖蕩十年后,2010年他又遠走新疆。戈壁灘、火焰山,高海龍感受到了雄壯與浩瀚。一處十分偏遠的大峽谷,他裹緊棉襖,手握沖擊鉆,沖擊鉆怒吼著震顫空谷,驚嚇走空中稀少的飛鳥。仲夏日,太陽在這里顯得匆忙又吝嗇,兩個小時日照如流星劃過夜空,通訊信號消失,手機變成聾啞人。深夜,他就地而睡,夢中,女兒一雙渴望的眼睛,年邁的父母站在古老的長城腳下,渾濁的目光伸向遠方,在尋找、在呼喚,也在久久期待……
2017年,高海龍最終結(jié)束了漂泊的人生,他鉚足勁兒,建起十九個西紅柿蔬菜大棚。從此,女兒不再是留守兒童,年邁的父親夜里也睡上了踏實覺。僅僅幾年,高海龍把西紅柿產(chǎn)業(yè)搞得紅紅火火,每年純收入四五十萬元。
那年,他在烏魯木齊賓館墻上看到一幅畫,親切感油然而生。畫面上呈現(xiàn)家鄉(xiāng)萬畝林海,畫面下端寫著“學習塞罕壩精神”。他不無自豪問身邊人,知道這是哪里嗎?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誰不夸贊家鄉(xiāng)好,一次他和一位維吾爾族小伙兒談論景區(qū),小伙兒說自己家鄉(xiāng)的景區(qū)美。在高海龍心里,他走過的新疆是一種蒼涼雄壯美,他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古老的燕秦長城,有美麗的塞罕壩,有萬畝滔滔林海,藍天、碧水,鮮花爭艷、百鳥齊鳴。他對家鄉(xiāng)贊美之詞,聽得那小伙兒艷羨不已。
外面闖世界衣著光鮮的高海龍只是邊墻村返鄉(xiāng)人之一。他們?yōu)楹畏掂l(xiāng)?或許,年輕的黨支部書記段連瑞給出了答案,他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2021年“河北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而邊墻村成為鄉(xiāng)村振興典范。
邊墻村不變的是沉睡著的古老燕秦長城,變化的是長城的苗裔,他們一代又一代懷抱執(zhí)念在探索,尋找土地上的夙愿,而塞罕壩上那道綠色長城便是他們尋找的歸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