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麗華
“父親”,是一個偉大的詞,父親的身上,寫滿責任,寫滿擔當,寫滿對子女的愛。沿著父親慈愛的目光,走進他們的內心,你會收獲許多感動。
史念蘭
《水滸傳》中的武大郎身高不到158厘米。而我的父親,身高只有156厘米,他的外號就叫“武大郎”。
因為身材矮小,父親直到30歲才娶到說話結巴的母親。也因為身材矮小、力氣不夠,他在村里很難找到活計。我上初中后,爺爺又得重病,父親為了給爺爺治病,從銀行貸款一萬元,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我的學費更是經常拖欠。一次,父親跑了三家才借到100元。我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很少出去玩。只有一次午休時,被同學拉去趕集。那天趕集的人都很興奮,因為戲班子來了。
我們剛擠進去,一個同學突然對著我喊:“你看那個武大郎好像是你爸!”我仔細一看,竟然真是我爸!他穿著武大郎的戲服,挑著一根扁擔,像小丑一樣滿戲臺轉。
我羞得滿臉通紅,一句話沒說就跑了。
一個男同學嬉皮笑臉地說:“你爸確實長得像武大郎,你媽是不是像潘金蓮那么漂亮???”我像一頭豹子般沖了過去,和他扭打在一起。然后,老師讓我的家長去學校。父親剛到家就又跑了過來,連連向同學父母道歉。
回家的路上,父親很生氣??赡切盒牡脑挘腋緵]辦法復述給父親聽,只能沖他嘶吼:“都賴你,同學都說你是武大郎,我是武大郎的兒子!”
父親的臉色很不好看,說:“我以后不去扮演武大郎了?!?/p>
高二暑假時,我去隔壁鎮(zhèn)上找同學玩。在集市上,我居然又看見父親扮成武大郎唱戲?;丶液?,我生氣地質問父親:“你為什么騙我說去外面打工?”
父親支支吾吾地說:“既然你已經知道,我就不瞞了。你上學需要很多錢,銀行的貸款也要定期還。爸沒有什么本事,只有這個活兒賺得多……”
那天晚上,父親解釋了很久,但我一句都聽不進去,當時只有一個念頭:考到一個離家最遠的地方去上大學,永遠不要讓人知道我是“武大郎”的兒子。
大四的一個周末,我去打工的途中,突然看見室友穿著黃馬甲在掃大街。原來,室友的母親是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為了減輕母親的工作量,每個周末他都過來幫忙掃地。
那一瞬間,我突然想起了父親。父親扮演武大郎,室友母親做環(huán)衛(wèi)工人,都是用自己的勞動賺錢。而同樣是做兒子的,室友知道心疼母親,主動分擔她的工作,我卻以父親的職業(yè)為恥,不肯和他多說一句話。剛走了幾步,我就流下了悔恨的眼淚……
大學畢業(yè)后,我毅然決然地回到老家教書,在學校附近買了一套房子,把父母接了過來。那天晚上,我?guī)Ц赣H去學校散步,遠遠地看到同事,父親一見,趕緊加快腳步,和我拉開距離,裝作是和我不認識的路人。我卻追了上去,將胳膊搭在父親的肩上,向同事驕傲地介紹說:“這是我爸!”
回家的路上,父親一直用袖子擦拭眼淚。他哽咽著說:“我這個爸爸又給你丟人了?!?/p>
我對父親說:“他們說是他們的事,他們的父親也許長得高大,但不一定有您偉大。您雖然矮小,但是在我心里是最偉大的?!?/p>
(摘自《婚姻與家庭》,選文有刪改)
微評
文中父親的忍辱負重令人感動,而兒子由一開始嫌棄父親,到最后理解父親、為父親自豪,這種情感上的轉變同樣引人共鳴。行文時,作者抓住父親身材矮小的特征,把題目擬為《我的父親“武大郎”》,一下就吸引住了讀者的目光。文章通過講述“我”面對父親“身材矮小”的心理變化全過程,塑造了一位忍辱負重、深愛兒子的慈父形象,凸顯了人物個性,令人回味無窮。
徐 徐
父親是個茶農,所得的收入勉強能養(yǎng)活家人,外加供我和弟弟妹妹讀書。
父親四處賣茶,最常去的地方叫江城。江城離我家較遠,凌晨兩三點,父親就得挑上茶擔子,摸黑出發(fā)。
我高考時,還是估分填報志愿。我感覺考得很不錯,問父親填哪里的大學好。父親脫口而出:“江城吧,那里可大、可美了!”說到江城,父親的眼里閃爍著光,他繪聲繪色、神采飛揚地跟我描述江城的“大而美”?!叭绻憧嫉浇侨?,爸睡著了都會笑醒的?!?/p>
我從未去過江城,我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讀書的縣城。父親的話,讓我心動不已,毫不猶豫地填了江城的大學。
我被順利錄取,來到大學報到,江城一如父親口中的模樣,美麗繁華,讓我大開眼界,愉悅之極。
但這份愉悅并未長久。當我說出高考成績時,來自省內的新同學們一個個把眼睛瞪得有燈泡大,僵在那兒。他們說,我的成績完全可以上北京那幾所知名的重點大學,學最好的專業(yè)!我又從輔導員口中得知,我是當年學校錄取到的最高分。
我不信,國慶節(jié)特意去了一趟北京,去看了那幾所重點大學,回來后,我徹底蔫了。我躺在宿舍的床上,蒙頭大睡,感覺上天跟我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而助它開成的人,居然是父親。
我想復讀重考,但他不同意,說,弟弟妹妹也在上學,家里已沒多余的錢供我了。我只好認命,懷著對父親的怨恨、對現(xiàn)狀的不滿、對自身的自暴自棄,渾渾噩噩地度過了四年大學時光。
畢業(yè)后,我留在了江城。父親依舊經常來賣茶,有時會在我家吃頓飯,偶爾也會住上一晚。我們自始至終都閉口不提當年填報志愿的事。
本以為父親這輩子都不可能去北京,直到有一年他生了病,我輾轉帶他去北京求治。那是父親第一次來到真正的大城市,第一次坐地鐵,第一次見到直插云霄的高樓。父親的病終究大勢已去,難以挽回,半個月后,我只得帶他返回江城。在北京火車站,一路沉默的父親,突然拉起我的手:“爸對不住你,你本可以屬于這里,是我們這個窮家,是爸的狹窄眼界和短見,斷送了你的大好前程……”
那時的父親,因病痛的長久折磨已骨瘦如柴,可他還是用盡全身的力量,說出心中的那份愧疚。我安慰他說:“不怪你!”隨即轉身去了廁所,生怕他看到我止不住的眼淚。
我曾幻想父親有一天會向我認錯,但沒想到竟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時光里,是在北京。
我的心結打開了,其實,當我成為父親后,就已在心里原諒了父親。江城是他見過的最好、最美的城市,他將自己的孩子極力引薦到這座城市里,不就是最好的父愛嗎?更何況,他還要為其他兒女著想。父親沒有千里眼。他當時并沒有做錯,我還有什么不能原諒他的呢?
不只是原諒,更有感恩!
(摘自《視野》,選文有刪改)
微評
本文按時間順序,記敘了“我”高考填志愿、因受父親“誤導”、高分低報、痛失去北京更好學校上大學的機會,從而對父親心存怨恨,后來父親去北京治病,終于意識到自己錯了,鄭重向“我”道歉,“我”也打開了心結的故事。文章故事情節(jié)描寫細膩生動,一波三折,人物形象豐滿可感且極具個性,語言樸實,情感豐厚,具有觸動人心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