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欽
(韶關學院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華南教育歷史是烽火育人、教育興邦的一個縮影,北遷至粵北韶關的各院校在當時辦學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極為困窘的情況下,取得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眾多研究成果,這些師生中不少人成為了華南地區(qū)乃至其他地區(qū)高校的中流砥柱。華南教育歷史為新中國教育的發(fā)展做出了看似平凡偉大的歷史貢獻[2]。
對華南教育歷史的研究與活化利用,既可生動還原那段可歌可泣的教育報國史實,又可充分展現(xiàn)和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典型素材,也為當代大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華南教育歷史是一段師生們烽火中幾度遷徙卻仍堅持辦學的教育使命感和情懷,是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團結互助共克時艱精神、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等思政元素的具體體現(xiàn)。這些思政元素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工作指引,使高校思政工作更具針對性、更有感染力、更能教育人。
華南教育歷史是先賢輩出的偉大歷史時期,能引起當代高校師生的廣泛共鳴。韶關學院校園網專門開設了“華南研學”專欄,定期整理發(fā)布先師故事等系列文章,同時還專門建設了“華南研學資料與數(shù)據(jù)中心”數(shù)據(jù)庫,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料、訪談記錄、視頻以及紀錄片等各類華南教育歷史資料與數(shù)據(jù)供檢索,這些都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高校是弘揚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高校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觀念是時代精神和社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xiàn)。扎根華南地區(qū)的高校,尤其是處于華南教育歷史綻放光芒的韶關學院,將華南教育歷史融入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塑造學生人格品行、錘煉學生身心意志、引導學生道德養(yǎng)成、激勵學生自強奮發(fā)。高??梢詫⒒洷比A南教育歷史融入課程思政教育、文化情感認同、第二課堂活動等,建立粵北華南教育歷史與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聯(lián)系[3]。
高??梢詫⒒洷比A南教育歷史融入相同或相近學科、專業(yè)或課程的建設和設計中,在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講好華南教育歷史故事。讓當代的高校學生了解所學專業(yè)或課程這段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真實歷史,從而樹立自身專業(yè)學習的榜樣,進而實現(xiàn)華南教育歷史和專業(yè)知識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
第二課堂是指除課堂教學以外的,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組織的、類型豐富的課外活動。2020 年初,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完成。為華南教育歷史融入第二課堂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廣闊的空間[4]。高??赏ㄟ^設計與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有關的研學活動,觸動與啟發(fā),自覺自發(fā)養(yǎng)成吃苦耐勞、不懼困苦、勇挑重擔的習慣和性格。
將華南教育歷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可以為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多元的形式與內容。高校思政教育不再是思政課程的專屬,將華南教育歷史融入高校各類課程,通過建立課程知識與華南教育歷史的有效關聯(lián),實現(xiàn)教學和育人兩手抓、兩不誤。通過打造華南教育歷史融入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品牌,讓華南教育歷史成為校園文化最耀眼的IP。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課堂教學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華南教育歷史為華南地區(qū)高校的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提供了更豐富、更生動、更接地氣的本土素材。各類課程應有意識的將華南教育歷史相關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設計中,使各門課程有華南教育精神思政元素存在并體現(xiàn),力爭每個課時有華南教育精神思政元素存在并體現(xiàn)。
華南教育歷史中涉及的學科涵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學科領域,通過積極檢索適合各類課程的思政元素,讓思政課程成為華南教育精神弘揚和傳承的重要陣地;讓課程思政因華南教育精神,成為高校大學生勤學奮進、讀書報國的直接動力和因素,最終實現(xiàn)教學和育人兩手抓、兩不誤。
開設華南教育歷史相關公選課程,開辟華南教育歷史服務高校思政工作的自有課程陣地。各學院根據(jù)自身特色,選取華南教育歷史的一個角度進行課程設計,如文學與傳媒學院可開設華南教育歷史“文學篇”或“文化篇”相關公選課、旅游與地理學院可開設華南教育歷史“旅游篇”或“地理篇”相關公選課、化學與土木工程學院可開設華南教育歷史“建筑篇”相關公選課等。達到從不同專業(yè)視角、更具專業(yè)特色、面向更廣泛受眾的方式,宣傳華南教育歷史,弘揚華南教育精神,服務高校思政工作的目的。
韶關學院作為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學校聯(lián)盟第一屆理事長單位,所在地韶關建設有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且校內建設有“鳳凰大視野”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紀錄片拍攝展覽廳,開展線上線下結合的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座談交流等活動,成就新時代的華南教育精神。
華南地區(qū)高校,尤其是地處粵北地區(qū)的韶關學院,可以通過開展華南教育歷史研學線路設計比賽、華南教育歷史演講比賽、華南教育歷史征文活動、華南教育歷史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比賽、華南教育歷史VR 展廳設計比賽等系列競賽活動,將華南教育歷史打造成為高校校園活動的重要品牌。營造良好的“學、講、悟、行”華南教育歷史校園文化氛圍,使學華南教育歷史事跡、講華南教育歷史故事、悟華南教育歷史精神、行華南教育歷史壯舉成為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主題和目標,使華南教育歷史成為校園文化最耀眼的IP,從而達到高校思政工作引領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目的[5]。
高校思政工作也應發(fā)揮高校學生的自覺自發(fā)和主觀能動性,高校學生會等學生自治組織,可以通過發(fā)起爭做粵北華南教育歷史中代表性人物或者團體的活動,讓學生們從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華南教育先師們中找尋自己學習的榜樣,并定期進行評比和表彰,可以采取用粵北華南教育歷史中代表性人物或者團體名稱為獲表彰學生個人或團體命名的形式,對獲表彰學生個人或團體進行表彰,達到以創(chuàng)促學、以創(chuàng)促優(yōu)、以創(chuàng)促新的競優(yōu)爭先氛圍,讓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的代表性人物或者團體成為學生心中最想追的“星”。
華南教育歷史是對華南教育精神的生動演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和教育報國精神最好詮釋。通過建立華南教育歷史與高校思政工作在課程思政教育、文化情感認同、第二課堂活動的聯(lián)系,并搭建好華南教育歷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內容體系,以建立華南教育歷史與各類課程的有效關聯(lián)、依托華南教育歷史搭建文化情感認同紐帶、打造華南教育歷史品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三個方面內容,作為華南教育歷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落腳點,這既是弘揚和傳承華南教育精神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的具體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