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光
(古交西山發(fā)電有限公司,山西 古交 030206)
近年來,我國電力行業(yè)的發(fā)電水平處于快速發(fā)展時期,燃煤機組的供電效率得到顯著提高[1-3]。制粉系統(tǒng)是煤粉鍋爐燃燒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其運行狀況直接影響著鍋爐燃燒工況及鍋爐熱效率[5-7]。本文以某660 MW機組制粉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針對制粉系統(tǒng)存在的問題,分析各因素對制粉系統(tǒng)運行工況的影響,通過制粉系統(tǒng)的調整,使制粉系統(tǒng)的運行工況趨于合理,同時降低鍋爐的排煙溫度,提高鍋爐運行的經(jīng)濟性。
某660 MW機組采用中速磨直吹制粉系統(tǒng),額定出力74.7 t/h,每臺爐配置6臺中速磨煤機,側向布置。原煤經(jīng)原煤倉進入給煤機,通過給煤機輸送至磨煤機,與熱一次風混合并干燥,在轉動的磨碗與磨輥之間通過彈簧加載被碾碎,煤粉由熱一次風攜帶至磨煤機頂部的動態(tài)分離器,通過調整動態(tài)分離器轉速調節(jié)煤粉細度,合格的煤粉經(jīng)煤粉管道送至爐內燃燒,不合格的煤粉返回磨煤機內再次碾壓,不易碾壓的石子煤由磨風環(huán)處掉入磨風室,經(jīng)風室內布置的刮板排入石子煤斗。石子煤由人工定期檢查排放,系統(tǒng)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正壓直吹式制粉系統(tǒng)
制粉系統(tǒng)作為鍋爐輔助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方式是否合理對空氣預熱器漏風、風機電耗、低負荷穩(wěn)燃、受熱面壁溫、爐膛出口煙溫偏差等有較大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制粉系統(tǒng)進行優(yōu)化。
本廠機組調峰能力控制在40%~100%額定負荷,機組運行任何工況,C磨煤機均作為主力磨煤機運行,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磨煤機以C磨煤機為例進行分析。
磨煤機出力60 t/h、分離器轉速700 r/min時,磨煤機一次風壓特性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一次風壓大于9 kPa時,磨煤機冷風調門開度較大,達到53%,而熱一次風調門開度小,僅為34%。此時,磨煤機入口一次風溫只有240℃,磨煤機出入口差壓達到4.1 kPa,顯然是不經(jīng)濟的。另外,一次風壓低于7.5 kPa時,磨煤機熱風大幅度增加,調門開度達85%,即便這樣,磨煤機出口溫度僅為91℃,難以達到設定的96℃,存在磨煤機出口粉管堵管的風險。因此,將一次風壓控制在7.5~9 kPa之間相對較安全、經(jīng)濟。
表1 C磨煤機一次風壓特性
磨煤機轉速直接影響著煤粉細度,當燃料量為60 t/h、一次風壓為8 kPa時,轉速對磨煤機特性的影響如表2所示。
表2 磨煤機分離器轉速特性
試驗結果表明,當分離器轉速由920 r/min下降至540 r/min時,煤粉細度R90由11.5%上升至19.4%。分離器轉速對鍋爐效率影響的試驗表明,此時的飛灰含碳量波動在1%左右,對鍋爐效率有一定影響。
分離器轉速減小,磨煤機出入口差壓明顯降低。當轉速為650 r/min時,磨煤機出入口差壓3 400 Pa,處于合理范圍內。
分離器轉速減小至650 r/min左右,升降負荷速率由6 MW提高至14 MW,提高了機組負荷響應速度,滿足電網(wǎng)調峰需求。
分離器轉速高低,影響合格煤粉的內循環(huán)率,對磨煤機磨輥及磨碗襯板磨損影響較大。通過降低磨煤機動態(tài)分離器轉速至650 r/min左右,磨煤機檢修周期由投產(chǎn)初期的3 500 h提高至18 000 h。
綜合考慮磨煤機出入口差壓、負荷響應速率、磨煤機檢修周期、燃煤熱值、鍋爐效率等因素,磨煤機分離器轉速控制在650 r/min左右。
該鍋爐設計煤種揮發(fā)分為20.56%,設計時磨煤機出口溫度控制在85℃。當磨煤機出口溫度達到95℃時跳閘。實際運行過程中,摻燒煤種的揮發(fā)分約為25%,將磨煤機出口溫度控制在95℃,達到120℃時跳閘。
磨煤機出口溫度變化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負荷為500 MW時,磨煤機出口溫度由85℃提高到97℃,排煙溫度由125℃下降到119℃,這是由于磨煤機出口溫度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煤粉的干燥出力,空氣預熱器的換熱量增加;另一方面煤粉的著火熱下降,著火提前,降低了排煙溫度,提高了鍋爐效率。該鍋爐經(jīng)降低分離器轉速、降低一次風壓、提高磨煤機出口溫度等措施后,控制燃煤熱值為16.8 MJ/kg左右、Vdaf為25%左右時,鍋爐40%額定負荷,鍋爐爐膛負壓相對穩(wěn)定,在-40~-120 Pa波動,運行磨煤機火檢模擬量及開關量均正常,無擺動;就地看火爐內燃燒穩(wěn)定,火焰金黃色,火焰充滿度良好,機組各運行參數(shù)均能滿足運行要求。
表3 磨煤機出口溫度變化
由于受鍋爐設計布局的影響,特別是側煤倉布置的制粉系統(tǒng),因磨煤機出口煤粉管道至鍋爐燃燒器煤粉管道安裝結構不同、彎頭數(shù)量不同,管道內流體受到的沿程阻力及局部阻力也不同,從而造成磨煤機出口至燃燒器的一次風速出現(xiàn)偏差,導致一次風攜帶煤粉量存在偏差,使得鍋爐水冷壁、過熱器受熱面左右側汽溫、壁溫出現(xiàn)偏差,嚴重時可能導致受熱面壁管或者低汽溫停機的事故。因此,對制粉系統(tǒng)冷、熱態(tài)一次風調平就顯得至關重要。
C層燃燒器一次風風速平均值及相應的偏差值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經(jīng)過對制粉系統(tǒng)一次風調平試驗,運行燃燒器一次風速相對均勻,滿足偏差小于±5%的要求,同時鍋爐A、B兩側汽溫偏差由原來的30℃減小至10℃以內,煙溫偏差由原來的80℃減小至現(xiàn)在的50℃以內,受熱面壁溫偏差均在設計允許范圍內。
表4 C層燃燒器一次風風速平均值及相應的偏差值
a)一次風壓大于9 kPa時,磨煤機入口一次風溫只有240℃,磨煤機出入口差壓達到4.1 kPa,經(jīng)濟性較差;一次風壓低于7.5 kPa時,磨煤機出口溫度難以達到設定值96℃,且一次風壓過低會存在磨煤機出口煤粉堵管的風險。因此,建議運行控制一次風壓在7.5~9 kPa之間。
b)試驗磨煤機分離器轉速控制在650 r/min左右,既可以滿足鍋爐燃燒穩(wěn)定及受熱面壁溫的要求,又滿足電網(wǎng)調峰要求,建議根據(jù)實際運行要求,控制磨煤機分離器轉速在經(jīng)濟轉速范圍內。
c)當磨煤機分離器轉速由920 r/min下降至650 r/min,試驗證明磨煤機磨輥及磨碗襯板磨損速度明顯降低,延長磨煤機檢修周期。
d)實施降低分離器轉速、控制一次風壓、提高磨煤機出口溫度等一系列措施后,在燃煤熱值為16.8 MJ/kg左右時,滿足鍋爐40%額定負荷穩(wěn)燃要求。
e)為了鍋爐燃燒穩(wěn)定運行,建議機組在大、小修后,對制粉系統(tǒng)進行一次風調平試驗,滿足一次風速偏差小于±5%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