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渭
黎里古鎮(zhèn)位于蘇州吳江,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一天上午,我們四好友漫步在古鎮(zhèn)的大街小巷,明清建筑鱗次櫛比,石板路、古橋、弄堂、美食,一一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當(dāng)我們走到河邊廊柵下一個小店,只見門框上一塊招牌“黎里套腸”,還有一句古詩“年來傳得老街上,更為黎里腸套腸”。
同去的劉老師告訴我:“這是清代文學(xué)家兼美食家袁枚的詩句。袁枚多次來黎里探親訪友,品嘗了套腸后,贊不絕口。”袁枚生活在乾嘉年間。這么看,這黎里套腸最起碼有三百年歷史了。
店主看我們四個人圍攏過來,即招呼我們進(jìn)店坐一坐。在店內(nèi)一張八仙桌圍坐下后,店主與我們寒暄。得知我們分別來自上海和蘇州,他自我介紹:“我店門面小,只有10余個平方米,加工廠在屋后。不過我店歷史久,我60多歲叫俞興榮是做套腸的第四代傳人了。”我想,以老俞所說第四代傳人來看,也證實了黎里套腸確實歷史悠久。
我們問起套腸是怎么樣制作的。老俞介紹說:從選料到制作,每個細(xì)節(jié)都很講究,不是每副大腸都可以做的。十副中經(jīng)過挑選,只有二至三副能用。將選用的大小腸清洗干凈后,將小腸一根根塞進(jìn)大腸內(nèi),一根大腸可以塞進(jìn)小腸約十根。接著將做好的套腸在滾水鍋里氽一下,再撈出洗干凈,取一鍋清水放入鹽、蔥、姜、料酒以及秘制的香料。用旺火燒開后,文火燜煮數(shù)小時取出。
在交談中,好客的店主得知我們一行人大多從未品嘗過套腸,即走進(jìn)成品間,取出一根套腸,用刀切成一片一片后放入一只盒內(nèi),放上一些碧綠的蔥花和秘制的醬料,端給我們品嘗。
我搛起一片品嘗后覺得酥而不爛。劉老師說,肥而不膩,鮮嫩爽滑。于是我們決定多買一些。沒想到家在黎里的“90后”姑娘小唐也覺得好吃,也情不自禁地下單起來……
看來,這傳承三百年的套腸,未來也不會缺少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