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不動產(chǎn)登記服務中心(杭州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檔案館) 汪 沅
杭州市地處錢塘江下游,南北大運河的南端,地屬浙北平原。據(jù)地質(zhì)學家的研究,古時這里原是一片淺海灣,由于海潮的沖擊,錢塘江挾帶的泥沙逐漸在此沉積下來,灣口淤塞,灣內(nèi)逐漸形成內(nèi)陸湖,也就是今天的西湖。西湖經(jīng)過上千年的持續(xù)演變,因其特有的景觀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形成了具有西湖特色的地名,為西湖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2011 年西湖申遺成功奠定了基礎(chǔ)。
“錢唐”這一地名的出現(xiàn),是杭州這個地方最早見諸于文字記載。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七年(前210 年),始皇“上會稽,祭大禹”,“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卞X唐即今杭州,這是錢唐縣之名稱首見於史書,確切的建置年代,未曾記載。錢唐縣的創(chuàng)立可能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 年)于故吳、越地初置會稽郡時,也可能在戰(zhàn)國時楚已置縣,而秦因之。
除錢唐之名見諸史料記載外,該時期,西湖周邊的山水與寺院地名也開始見諸記載,武林山、明圣湖與金牛湖、定山、蓮花峰、柳浦等。除此而外,東晉咸和元年(326 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靈隱寺,這不僅是杭州建造歷史上最久遠的叢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之后有方士許邁、葛洪等人到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修行。伴隨著江南地域的開發(fā),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得以開拓,寺院地名也開始涌現(xiàn),且聲名遠播,延用至今的如忠清廟、棲霞寺、勝果寺、靈隱寺、韜光庵等。
該時期,現(xiàn)今的西湖南、西、北三面環(huán)山的丘陵山地先后出現(xiàn)了錢唐、武林山、蓮花峰、明圣湖、定山等山水地名的記載。雖說歷史悠久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特征尚未形成,但“三面云山”的城湖空間特征初具雛形。
該時期,西湖及其周邊的山水資源漸次得以開發(fā)。唐以后,杭州城市的發(fā)展,實與西湖的開發(fā)須臾不可分。如中唐名臣李泌治杭,開鑿六井,引西湖水入城,解決了居民的飲水問題,大大促進了城市的發(fā)展。長慶二年(822 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筑堤建閘,疏浚六井河道,進一步治理西湖和開發(fā)杭州,使杭州不僅成為四方輻輳,海外交通日益發(fā)達的“東南名郡”,同時也成為“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的風景名勝城市。
9—12 世紀,西湖文化景觀在唐代白居易與宋代蘇東坡的影響下,伴隨著杭州城市的發(fā)展、西湖的大規(guī)模疏浚、相得益彰的造景活動,五代佛教禪宗和登峰造極的唐宋文學藝術(shù)的有力融入,使得西湖景觀格局初具雛形。
該時期在西湖周邊涌現(xiàn)的地名,以山水資源居多,后逐步演化形成西湖及其周邊的文化與旅游資源。如靈隱、飛來峰、冷泉亭、北高峰、孤山、斷橋、白沙堤、望湖亭、蘇小小墓、葛林、龍井、虎跑、玉泉等。蓋自此而后,西湖遂為世人所周知,杭州遂為四方文士勝流好游賞者所麇集。
五代吳越國時期,首府杭州被譽為“東南佛國”。因吳越國王崇信佛教,在境內(nèi)廣修寺院佛塔,禮遇高僧、名道,使杭州成為中國佛教一大中心。當時創(chuàng)建和擴建的寺院,有據(jù)可查的就達二百余所,至今尚在沿用的佛教地名為數(shù)眾多。如錢王祠路、七寶寺巷、昭慶寺、靈峰寺、法輪寺弄、金剛寺巷、白蓮華寺巷、觀巷、白石廟村、惠因澗、保俶路、滿覺隴路、梵天寺路、菩堤寺路等。
據(jù)《咸淳臨安志》卷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等五卷均記載有杭州州城內(nèi)外寺觀。其中始建于吳越國時期的佛寺有一百五十余處,數(shù)量之多,大大超越前代的唐,也超過后來的宋代。
寺院及其寺院地名,是杭州“東南佛國”最具象征意義的人文符號。杭州佛教在長期發(fā)展中,與西湖自然景觀相呼應,形成了以靈竺為中心的北山寺院群和以凈慈為中心的南山寺廟群。在北山,有唐代書法家鐘權(quán)為靈隱題“佛國”,宋代書法家張即之為天竺題“佛國也”;在南山,慧日峰下,以慧日永明院(凈慈寺)為中心,寺院林立,梵唄相聞,向被稱為“佛國山”。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吳越國錢俶納土歸宋以后,杭州由吳越國國都降為北宋地方政權(quán)的治所。此時的杭州,已是“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翰林學士陶榖曾說杭州是:“輕清秀麗,東南為甲。富兼華夷,余杭又為甲,百事繁庶,地上天宮也。”杭州之后有“天堂”之稱,也來源于此。
元元祐五年(1090),蘇軾任杭知州期間,認為:“(西)湖南北三十里,環(huán)湖往來、終日不達,若取葑田積之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則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因此,動員二十多萬人浚治西湖,開掘葑灘,用葑泥在西湖上筑起一條縱貫南北的長堤。“堤成,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杭人名之蘇公堤”,“相去數(shù)里,橫跨南北兩山,夾植花柳”上筑六橋,后人稱此堤為“蘇堤”。
早于唐代,杭州西湖就以旅游勝地稱譽國內(nèi)。至南宋,“西湖,在郡西,舊名錢塘湖……自唐及國朝號游觀勝地”。南宋定都杭州之后,西湖周邊的湖山勝景倍增,多達550余處,數(shù)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1.“西湖十景”得以命名
南宋時期,“西湖十景”得以形成,南宋學者祝穆:“好事者嘗名十題曰:平湖秋月、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鐘、曲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云”。
南宋文人吳自牧也說:“湖周圍三十余里,自古迄今,號為絕景?!弋嫾曳Q湖山四時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兩峰插云、南屏晚鐘、三潭錢月”。
2.《武林舊事》記錄了五百余處景名
南宋西湖景名的另一個特點是數(shù)量眾多,達550 余處。正因為景點多,《武林舊事》的作者周密,為便于記述,采用了分路段的方法,分別記述。依據(jù)南山路、方家路、小麥嶺、大麥嶺、西湖三堤路、孤山路、北山路、葛嶺路、西溪路、天竺路等十路段沿線的景名分別加以記述。
元代對西湖園林無所建樹,明代逐漸興盛,清代是西湖園林的繁盛時期。清康熙、乾隆先后十一次南巡,游覽杭州名勝,并題寫了眾多景名,楹聯(lián)和詩詞,如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柳浪聞鶯、花港觀魚、曲院風荷、雙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南屏晚鐘、斷橋殘雪;孤山行宮八景:四照閣、竹涼處、綠云徑、瞰碧樓、貯月泉、鷲香庭、領(lǐng)要閣、玉蘭館。西湖十景名至今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