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傳播史上的孔廟祭祀禮制及其當代價值*

2018-02-10 13:44張兵娟
關鍵詞:孔廟禮制孔子

■ 張兵娟 王 闖

一、作為傳播制度的孔廟祭祀禮制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是中國文化的核心標志和文明象征,禮文化至今仍深刻影響著中華兒女的生活。在早期社會,禮和俗并沒有完全分化,直到西周,周公制禮作樂,“因俗制禮”,禮俗才逐漸與倫理道德和政治制度結合,并發(fā)展成為規(guī)范的“禮制”,進而發(fā)展成為“禮義”,規(guī)范著中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中國禮制既是政治制度亦是社會制度,它可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②,意味著身份的確認和秩序的確立,其規(guī)范功能是實現(xiàn)社會調控維穩(wěn)的重要手段,“禮制”也就走向實踐,轉化成了“禮治”。法國漢學家汪德邁曾說,“禮治是治理社會的一種很特別的方法。除了中國以外,從來沒有其他的國家使用過類似禮治的辦法來調整社會關系,從而維持社會秩序?!雹邸岸Y”在中國文化中占據著核心位置,發(fā)揮著治國安邦的重大作用,“禮制”和“禮治”是中國文化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獨特之處。

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禮被分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和嘉禮,其中“吉禮”就是祭祀之禮。《禮祭·祭統(tǒng)》有云,禮有五經,莫重于祭。中國祭祀禮制中,對祖先的祭祀起初僅限于血緣親屬等,而后世逐漸拓寬了祭祀的范圍,包括歷代帝王、先圣先師,其中最為獨特的就是對“先師”的祭祀。這個先師就是孔子。孔子為歷代帝王所推崇、后世儒生所敬仰,被尊稱為“至圣先師”和“萬世師表”。作為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儒家思想也隨之成為綿延千年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更是成為中華兒女共同的文化基因。

禮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焉生,無先祖焉出,無君師焉治,三者偏亡,無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寵君師,是禮之三本也。④《禮記·文王世子》說:“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笨讖R祭祀的主要形式是釋奠禮。所謂釋奠,鄭玄解釋說“設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下之事”⑤,先秦時,釋奠禮是簡單易行的儀式,到了后世卻變得格外隆重并由皇帝和儒生階層所壟斷。

釋奠禮歷史上有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真正發(fā)展成熟是在唐朝。開元二十年,官方禮典《大唐開元禮》頒行,釋奠禮正式列入其中,并被確立為一項獨立于天神、地祇、人鬼之外的祭禮,“凡祭祀之名有四:一曰祀天神,二曰祭地祇,三曰享人鬼,四曰釋奠于先圣先師”⑥。國家祭祀分為大祀、中祀、小祀三個等級,禮典詳細規(guī)定了從中央官學到地方州縣的釋典禮制,中央官學的釋奠禮為中祀,用太牢(牛、羊、豬各一),地方州縣則為小祀,用少牢(羊、豬各一),還需備三獻之禮。⑦

宋朝時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謚孔子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為“至圣文宣王”。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更是將國學釋奠禮升為大祀,用籩豆十二,禮如社稷。元武宗時,再加封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初沿用宋元時期的釋奠禮制,稱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釋奠禮由六佾升為八佾。到了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至圣先師孔子”,大成殿改稱孔子廟,還毀塑像改用木主,減化祀孔禮儀。⑧到了清朝,歷代皇帝尊孔崇儒,稱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清光緒(1906年)更是把釋奠禮升為大祀,孔子的地位也被推向歷史最高峰。

孔廟祭祀延續(xù)千年,“禮儀之隆殺、封爵之升降、籩豆之增損、舞佾之加減、從祀之取舍”⑨等禮制沿革崇祀脈絡,都有史料可循,孔廟祭祀禮制也在歷代發(fā)展實踐中不斷完善,甚至遠播東亞,儒家思想更是影響了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周邊國家。釋奠禮是對中華文明的禮敬,具有強烈的傳承文明、教化天下的意義與價值,當今的祭孔大典是歷史上釋奠禮的繼承和發(fā)展,這種“發(fā)明的傳統(tǒng)”是構建文化共同體的重要來源,有其重要的當代價值。

二、作為傳播媒介的孔廟

孔廟,又稱文廟、孔子廟、夫子廟、先師廟。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寫道:“故所居堂、弟子內,后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于漢二百余年不絕。”⑩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親臨曲阜,并以最高規(guī)格的太牢(牛、羊、豬各一)祭祀孔子,首開帝王祭孔先河。公元前153年,東漢桓帝下詔修繕曲阜孔廟,由國家管理曲阜孔廟,并任命孔和為行政官,這可視作孔廟由家廟向“國廟”轉變的開始。東晉太元九年(384年),孝武帝采納尚書謝石的建議,“選公卿二千石子弟為生,增造廟屋一百五十五間”,這成為了在國家最高學府中建造孔廟的開端,這也是第一座建于京師的孔廟,標志著孔廟走出闕里。

北齊是中國孔廟第一個大發(fā)展時期,“郡學則于坊內立孔、顏廟”,這是孔廟開始建立于地方學校的開始。到了唐貞觀四年(630年),“詔州、縣學皆作孔子廟”,首次將孔廟推向全國,并確立了孔廟的奉祀制度和祭祀制度。宋代尊孔崇儒,孔廟也得到了持續(xù)發(fā)展,而遼、金、元時期,戰(zhàn)亂使孔廟遭到破壞,也帶來了孔廟向邊遠地區(qū)的遠播。到了明代,大興教育,廣建學校,增加從祀人物,又提高祭孔級別,興學即興廟,孔廟再次進入大發(fā)展時期。清代推行尊孔崇儒的政策,儒學教育興盛,孔廟進入鼎盛時期,到清末,全國約有一千七百四十多所。

孔廟是祭祀空間,又是文化載體,同時還是祭孔禮制的實體化顯現(xiàn),其數(shù)量的演變和孔廟祭祀禮制的演變是同步發(fā)生的。奉祀人物、祭祀制度、祭祀禮儀都由國家統(tǒng)一制定,歷代帝王對儒家思想和孔廟祭祀禮制的態(tài)度,也都影響著孔廟的存毀和數(shù)量的多寡。反過來講,孔廟作為一種祭祀空間,它的演變史既能展現(xiàn)出祭孔的禮制史,還能反映出中國的政治史,更能傳達出儒家的思想史。

在孔廟研究中,作為傳播媒介的孔廟較少被提及,但在傳播學研究中,作為傳播媒介的建筑在傳播史上隨處可見。“石雕傳播古代諸神的莊嚴偉大,建筑物和紀念碑傳達了王國或統(tǒng)治者的豐功偉績,泰姬陵和金字塔等名勝古跡、教堂的非凡構想不僅召喚人群、傳播生活方式,而且傳遞民族的歷史、講述其對未來的希望。”美國傳播學家威爾伯·施拉姆把包括石雕、紀念碑、泰姬陵、金字塔和教堂等在內的建筑物統(tǒng)稱為“無聲的媒介”,這些媒介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大眾媒介一樣,都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

法國媒介學者雷吉斯·德布雷更進一步,區(qū)分了傳播與傳承,將某種媒介技術維系著的具有穩(wěn)定性的人類集體記憶和社會關系,稱為“媒介域”。人類的思想活動依賴于媒介技術的記錄、傳遞和儲存,孔廟在中國古代所構成的“媒介域”,是“隱形的傳承者”。從制度角度說,孔廟背后是中國祭孔禮制;從建筑角度說,孔廟是祭孔禮制的實體和傳承儒家思想的場所;從儀式角度說,孔廟如同一個舞臺,祭祀活動在其中舉行,完成了對道統(tǒng)的傳承。

加拿大傳播學家哈羅德·伊尼斯從時空層面,將傳播媒介分為兩大類:空間的偏向和時間的偏向。前者有莎草紙和紙張等,它們輕巧方便,利于在空間中進行遠距離的信息傳播;而后者有如石碑和泥板等,它們笨重耐久,不適合運輸,承載的信息在時間維度上更持久。根據“傳播偏向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孔廟是一種“時間偏向的媒介”,它穿越千年增減興衰,既是儒家思想的傳播渠道,又是中華民族的文明象征,產生了“潤物細無聲”的深遠影響。

孔廟禮制建筑雖是具有時間偏向的“無聲的媒介”,但它們卻是載體之載體,傳播和傳承著豐富的儒家文化意蘊。孔廟列入國家祀典后,其建筑依循著某些固定的要求,“建筑的開間、屋頂?shù)男问?、斗拱的踩?shù)、屋瓦的顏色質地、彩畫的顏色圖案、建筑的高低大小等等無不受到禮制規(guī)定的約束”。曲阜孔廟是各級地方孔廟的本源,它和衢州、京師孔廟一樣,雖也設學,但主要用于祭祀孔子。各級地方孔廟的建筑形制都依循曲阜孔廟,采用“廟學合一”的布局,“學”的部分一般包括明倫堂、學齋、尊經閣等建筑,另有魁星亭、文昌閣之類的祈祝文運建筑;“廟”的部分一般包括萬仞宮墻、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兩廡、啟圣祠、名宦祠、先賢祠等建筑。

孔廟建筑多采用紅黃二色,寓意吉慶尊貴,其整體建筑特征可以概括為“中正”和“對稱”,有“從容中道”“中立不倚”之意,可見孔廟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具體到孔廟的局部建筑,也各有象征意義。

萬仞宮墻,取名自《論語·子張》中的“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子貢以“宮墻萬仞”比喻孔子之道。欞星門前有金聲玉振坊和泮池,金聲玉振坊出自《孟子》中的“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本是指奏樂全過程,古時奏樂以擊鐘(金聲)開始,以擊磐(玉振)結束,在此則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泮池是孔廟水池的特有形制和專用名稱,也是曲阜泮水的象征。設泮池以蓄水,隱含有希望學子從圣人“樂水”,以水比德中得到啟示之意。同時,泮池中的水絕大多數(shù)是活水,這種設計是儒家思想“孔澤流長”的象征。

欞星門是孔廟的第一道門,意指孔子乃欞星下凡,主管人間的教化。大成殿由宋徽宗始,是孔廟禮制建筑的核心場所,也是孔廟祭祀的儀式空間。古時稱古樂一變?yōu)橐怀?九變?yōu)榫懦?至九成而樂終稱為“大成”??鬃又^集大成,意思是孔子把古圣先賢的思想再創(chuàng)造為一種至高無上的理念,這種理念就是孔子學說的升華,就是大成。明倫堂是孔廟內學宮的主要建筑,是講學的主要場所?!懊鱾悺币庵缸屓酥獣宰鋈说氖吕?這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儒家教學理念。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孔廟建筑在傳播儒家文化之外,它本身還是祭祀孔子的儀式空間。羅馬尼亞宗教學家米爾恰·伊利亞德在《神圣與世俗》中提到,空間可被劃分為神圣的和世俗的,并認為神圣空間意味著空間連續(xù)性的中斷。孔廟在“中斷”意義上,也可以被稱為一種神圣空間,因為在古時除了定時的祭祀,孔廟多是封閉的,普通民眾禁止游觀。“作為儒學圣域的孔廟,其高墻深院的空間構成與城市形象,彌漫著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崇峻凜然。”不過,孔廟又不同于敬拜絕對主宰的教堂,它的“中斷”并不是徹底的隔離,而是具備著“空間倫理”,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觀念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體現(xiàn)出“對社會和諧充滿智慧的思考以及倡導入世的積極進取精神,其精華成為中華民族巨大的精神財富”。

三、作為文化記憶的儀式傳播

古希臘詩人西摩尼得斯發(fā)明了“記憶術”,其原理是把記憶“地點化”,把需要被記憶的事件融入具體的環(huán)境,實現(xiàn)記憶與空間的連接。德國“文化記憶”理論奠基人阿萊達·阿斯曼在《回憶空間》中提出這種記憶術的核心就在于“視覺聯(lián)想”,這也是“空間作為記憶術的媒介朝向建筑物作為記憶的象征的一步”。從這個角度來講,孔廟可以被看作一種“記憶媒介”,它是記憶的空間隱喻,可以為記憶提供儲存的載體以及流動的通道。那么,作為記憶媒介的孔廟,又是何種記憶的媒介呢?有學者認為國家往往通過教育、禮制、典籍和建筑四種途徑保存和傳承歷史文化知識,這些歷史文化知識正是文化記憶的基本內容,因此我們認為孔廟在建筑以外,還是儒學教育、祭祀禮制、儒家典籍的集合體,它傳播著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

孔廟是文化記憶的媒介,文化記憶若要被有效地傳承,最重要的還是要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由于文化記憶是個體和社會的融合物,當人們都保有同樣的文化記憶,他們便可以從中找到歸屬感和認同感。德國學者揚·阿斯曼在《文化記憶》中指出,“節(jié)日和儀式定期重復,保證了鞏固認同的知識的傳達和傳承,并由此保證了文化意義上的認同的再生產?!贬尩於Y就是這樣的儀式,它有嚴格的時間規(guī)定,釋奠禮的時間,通常固定于每年春秋仲月(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因此又稱丁祭。丁祭是孔廟祭祀禮制中最為重要和核心的祭期安排,丁祭之日,舉國上下都祭祀孔子,場面壯觀。

它遵循著嚴格的儀式流程,在釋奠禮前二十天就開始祭前準備,包括祭器陳設、齋戒備敬、禮樂排練等。釋奠禮的祭祀過程不同朝代各有不同,一般有十五至二十五個步驟。釋奠禮的祭祀過程中伴隨著祭孔樂舞,包括“宮懸之樂”“八佾之舞”“軒懸之樂”和“六佾之舞”等。整個樂舞由歌生、舞生和樂生三大部分組成,還有指揮作樂、起舞的麾生、旌生等。孔廟是儀式傳播的建筑媒介,釋奠禮則是文化記憶的表達方式,同時還能夠生成和強化文化記憶,人們參與其中實現(xiàn)雙向交流,進而確認群體身份并促進文化認同。

揚·阿斯曼認為“每種文化都會形成一種‘凝聚性結構’,它起到的是一種連接和聯(lián)系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xiàn)在兩個層面上:社會層面和時間層面。凝聚性結構可以把人和他身邊的人連接到一起,其方式變式讓他們構造一個‘象征意義體系’……凝聚性結構同時也把昨天跟今天連接到了一起:它將一些應該被銘刻于心的經驗和回憶以一定形式固定下來并且使其保持現(xiàn)實意義?!敝袊Y文化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凝聚性結構”,并顯著地表現(xiàn)在孔廟之中。在社會層面,孔廟連接著人們,凝聚成具有相同文化精神的整體??讖R固定不動,文化記憶有賴于儒生的流動而傳承。在國家和民眾之間,“禮下庶人”的實現(xiàn)依靠儒生,因此儒生成為了儒家文化的旗手,他們通過家規(guī)、家禮、族規(guī)和鄉(xiāng)約之類的規(guī)定,甚至通過祭祀或儀式中的戲曲、說唱,迅速傳播知識、思想與信仰,推動著文化記憶從上層到下層、從中心到邊緣的滲透,實現(xiàn)了人與人的連接。

在時間層面,孔廟連接著過去與現(xiàn)在,凝聚成流淌文化血脈的傳統(tǒng)。美國社會學家愛德華·希爾斯在《論傳統(tǒng)》中寫道,“傳統(tǒng)——代代相傳的事物——包括物質實體,包括人們各種事物的信仰,關于人和事件的形象,也包括慣例和制度。它可以是建筑物、紀念碑、景物、雕塑、繪畫、書籍、工具和機器?!笨讖R發(fā)端于公元前420年,從唐朝開始各州縣皆有孔廟(文廟),每年春秋舉行兩次釋奠禮,到清末從未中斷。以此觀之,孔廟也構成了一種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既包含著對祭孔儀式的傳承,又包含著對儒家文化的傳播。

此外,孔廟除了祭祀功能,還承擔著教育功能。文化記憶的傳承若僅是局限在精英階層內部,其影響力勢必會衰減,但祭祀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結合,使得孔廟在祭祀儀式空間之外,還承擔起傳播儒家文化的功能。儒生在其中學習儒學知識,體悟儒家思想,并通過科舉制度走向仕途,成為“志于道”的士,幫助治理者施道,或者成為鄉(xiāng)賢士紳,承擔起人文教化之責,實現(xiàn)儒家理想。這都是傳承儒家傳統(tǒng)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地抵消文化記憶的消逝,成為儒家思想的載體。根據揚·阿斯曼的“文化記憶”理論,祭孔儀式保證了儀式的一致性,而儒學教育則保證了文本的一致性,他所認為的兩者之間的過渡關系,在孔廟當中反而是并存的,這是孔廟“廟學合一”的獨特之處,更是孔廟儀式傳播的獨特之處。

四、孔廟祭祀的文化傳播功能

1.教化天下

《周易·賁卦》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苯袒梢员焕斫鉃橥菩械赖陆逃闹匾侄巍=袒^程不但歷時漫長,還是“潛”“默”的,將倫理道德自然而然地內化于心,踐諸日常。中國古代對個人的道德教育較為看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既能被看作是個人人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也可被看作是整個教化活動的遞進目標。教化使“自我”由身向家、由家向國、由國向天下層層推展,轉變成一個胸懷天下的“大我”,在這一過程中,儒家典籍、通俗文藝、禮樂制度都是教化內容的傳播媒介。

“祭者,教之本也已”,有學者認為孔廟在中國古代社會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崇德”,修建孔廟祭祀孔子,是為了顯示國家崇儒重道;二是“報本”,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孔廟祭祀就是報本返始的體現(xiàn);三便是“教化”,除了對儒生進行成圣成賢的教育外,還對普通百姓進行倫理道德的教化。孔廟的教化功能包含兩方面,首先它表現(xiàn)在對孔子的禮祭上??鬃釉谑浪拙S度上是一個文質彬彬、實實在在的“人”,在神圣維度上是一個思想崇高、人格偉大的“圣”,在政治維度上則是一個鞏固政權、維系社會的“神”。國家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推崇,把孔子樹立為一個道德模范,也就意味著儒家思想在整個社會文化中占據著主流且正統(tǒng)的地位。

此外,它還表現(xiàn)在對儒學的傳承上,“古者入學,則釋奠于先圣先師,明圣賢當祠之于學也。自唐以來,州縣莫不有學,則凡學莫不有先圣之廟矣。”孔子作為古代中國的精神領袖和思想圣人,為世代儒生指明奮斗的方向。歷代儒生入孔門學儒道,生前為己修身、為民造福,身后有望從祀孔廟、百世流芳。美國學者斯蒂芬·福伊希特旺在《學宮與城隍》中寫道,“學宮是崇拜賢人和官方道德榜樣的中心,是官僚等級的英靈的中心,學宮還是崇拜文化的中心?!边@里的學宮即是孔廟,孔廟祭祀所塑造的崇圣符號和圣賢形象,有助于形成尊圣尚賢的社會風氣,在教化過程中也承擔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中心,孔廟的教化功能的實現(xiàn)免不去國家層面的推動,這在前文提及的孔廟沿革中便可窺一二。在孔廟之中,體現(xiàn)著權力和信仰的相互滲透?!翱鬃又?非帝王之政不能及遠;帝王之政,非孔子之教不能善俗。教不能及遠,無損于道;政不能善俗,必危其國。”一方面祭孔既是傳統(tǒng),成為崇圣尊道的儀式,又被政治制度化,受制于治理者。以從祀制度為例,始于東漢,興于唐代,并在宋代基本定型,明清時期繼續(xù)擴充從祀人員。從祀制度并非一成不變,歷代都有增祀、罷祀、改祀或復祀的現(xiàn)象,也因此,何人從祀、因何從祀等都是治理者和儒生爭論不休的話題。

另一方面,孔廟還承擔著正統(tǒng)文化宣導者與國家教育執(zhí)行者的雙重功能,成為儒生士人的重要輸出機構,通過在孔廟中接受儒學教育,儒生有機會進入統(tǒng)治集團,幫助治理者實現(xiàn)社會凝聚,或者成為鄉(xiāng)賢士紳,教化一方水土百姓,闡釋傳播儒道,使儒家思想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治理者也可借孔廟教育實現(xiàn)國家整合,維持長治久安的穩(wěn)定局面。

“孔廟既是儒學教化鏈條的一環(huán),又是祭祀施報體系中的一體。前者以明,后者以幽,正顯古人‘神道設教’的苦心。整體而言,孔廟入駐學校,是傳統(tǒng)政治與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廟學合一的孔廟格局對教化天下產生了積極影響,它的文化傳播功能是顯而易見的。“《禮運》云:‘禮達而分定。’使非孔子立教垂訓,則上下何以辨?禮制何以達?此孔子所以治萬世天下,而為生民以來所未有也?!币虼丝讖R的遍布的確對傳播儒家文化、教化天下百姓發(fā)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并且這種功能在當代仍然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2.傳承文明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禮文化的核心和血脈,其思想包含“仁”“禮”“和”?!叭省敝鲝垺叭收邜廴恕?要實現(xiàn)“愛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禮”主張“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禮”的要求,“禮”不僅是道德主張,還是等級秩序;“和”主張“和為貴”“和而不同”,孔子所謂的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是理解其思想核心的關鍵,“仁”和“禮”都是“和”的表現(xiàn)形式,要實現(xiàn)“仁”和“禮”,必須遵循中庸之道。此外孔子的思想還有“忠恕”“孝悌”“天命”等。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中具有治民安邦的作用,也正是由于這一重要作用,儒家思想傳至東亞諸國后,被普遍接受并廣泛傳播,各國在保有自身的獨特性之外,還存在著文化共通要素,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東亞文化圈”。

儒家思想的傳播,還帶動了尊孔崇儒的風潮,孔廟不僅從曲阜走向中國各地,還走向了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東亞地區(qū)。每年中國農歷二、八月的上丁日,韓國的成均館孔廟和韓國的243所鄉(xiāng)校都會舉行釋奠大祭,日本湯島、長崎等地的孔廟也都會舉行祭孔活動。孔廟從中國走向東亞的過程,具有濃厚的跨文化傳播意味,臺灣學者高明士認為,中國式學校的建置,是這些文化共同要素具體展開的里程碑,以學校的建筑而言,東亞諸國設置學校的過程,與中國無二致,都是由學到“廟學”的過程。

中國與朝鮮半島水土相連,交往密切,儒家思想傳入最早,傳播領域最廣,接受程度也最深。韓國有學校教育,始于高句麗小獸林王二年(372年)所創(chuàng)建的“太學”。高麗時期,孔廟得以發(fā)展,朝鮮時期達到鼎盛。朝鮮的國學是成均館,采取前廟后學的格局,前廟稱“大成殿”,后學稱“明倫堂”。朝鮮半島的孔廟,雖然同樣以廟學格局為基礎,研習儒家經典、祭祀儒門圣賢,但與中國不同的是,除主享孔子不可變動外,配祀則可包括本土的先賢儒者。

日本是亞洲國家中對儒學推崇的國家,也是現(xiàn)存孔子廟較多的國家。儒家思想傳入日本始于應神天皇十六年(216年),孔廟大量涌現(xiàn)則是在江戶時代。日本的孔廟多以“圣廟”“圣堂”冠名,如湯島圣堂、多久圣廟和長崎圣堂等,其建筑形式,在平安時代基本上比照唐制,到了江戶時代,又大多演變成明清的建筑樣式。

在越南,儒家文化同樣備受推崇。遠在秦朝的時候,中國儒學就開始進入越南。1070年,李朝王室看重儒家文化在社會中的教化作用,在河內修建了文廟,并要求各省興建文廟,各鄉(xiāng)鎮(zhèn)設立文祠祭孔。河內文廟依照中國樣式建造,規(guī)模僅有曲阜孔廟的一半。除了供祭儒家先賢,河內文廟還在1076年擴建了國子監(jiān),成為了廟學合一的最高學府,皇室和官宦子弟都在此學習。但隨著王朝更迭,京都遷移,“學”的部分(國子監(jiān)、太學堂)也隨之遷移,河內文廟成為了專門供奉孔子的廟堂。

東亞各國文化同源,儒家思想是東亞文化圈的共同價值觀,是進行溝通交流的最好的語言。中國向來講究以禮待人、推己及人,不僅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追求和睦,在人與自然的相處中追求和諧,講究萬物一體、天人合一,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中更是追求和平,講究懷柔遠人、厚往薄來。這種以“和”為基礎的交往原則,體現(xiàn)出的是和而不同,是對待不同文化寬和兼容的態(tài)度,但“和”也只是儒家文化“用”的一面,而其“體”則是“仁”?!耙匀蕿轶w、以和為用”的文化實踐結構,正是儒家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之處。不同于西方傳教士的布道,儒家文化的傳播講究人的傳承、講究儀式的身教踐行,這種傳播是漸進式的、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的。

3.建構認同

孔子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上承夏商周文明之精華,下開中國千年思想之正統(tǒng),是中華文明承上啟下的關鍵人物,還是世界文明的東方起點,是世界上公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更被后人視為“萬世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他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還被鐫刻在聯(lián)合國總部大廳。對孔子的祭奠既是對其所做出的卓越思想貢獻的肯定,又是對兩千年中華文明和歷史傳統(tǒng)的傳承,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文化禮贊。

孔廟既是有形的文化遺產,更是無形的歷史寶藏。從曲阜孔廟到地方孔廟、從中國孔廟到世界孔廟,孔廟作為一種極具文化內涵的文化載體,其影響力持續(xù)至今?!啊Y樂’制度是中華民族在文明的獨特發(fā)展中摸索出來的,不以武力和強制達成社會合作、融洽與統(tǒng)一的偉大制度?!笨讖R是中國古代禮樂制度的一個縮影,更是中國禮文化的一個關鍵符號??讖R祭祀既是一種儀式傳播,還是一種制度傳播,更是一種文化傳播??讖R作為中國古代禮樂制度與祭祀禮制的集中顯現(xiàn),廟學合一的形式讓它成為祭祀孔子、尊崇儒道的神圣空間,又成為傳承儒學、輸出儒生的教育機構,更推動了東亞文化圈的形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更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由孔子創(chuàng)立的這一套文化思想,在長久的中國社會中,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在廣大人們的觀念、行為、習俗、信仰、思維方式、情感狀態(tài)……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人們處理各種事物、關系和生活的指導原則和基本方針,亦即構成了這個民族的某種共同的心理狀態(tài)和性格特征?!笨讖R所傳播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華文化的根基,以儒家文化為主干的中國禮文化,實際上已經積淀并轉化成為了一種潛層的文化-心理結構,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引領著國家的發(fā)展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指出,“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比如,關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于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币粋€國家的文化基礎,可以為這個國家?guī)砘盍?賦予它方向、意義和形式,而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我們的文化基礎正面臨著被破壞的危機。

當前,我們再次重視孔子、重視孔廟、重視祭孔儀式,正是為了挖掘出孔廟及其祭祀禮制的當代價值。孔廟祭祀制度奠定了中國尊圣尊賢、崇德報功的文化傳統(tǒng),孔廟是儀式場所和神圣空間,以儒生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成為祭祀儀式的實踐主體,他們通過制度化的祭祀儀式傳播和傳承著禮樂傳統(tǒng)和文化記憶。中國禮文化可以為中華兒女提供穩(wěn)定和持久的保障,并帶來群體的歸屬感、社會的凝聚力和文化的認同感。文化認同的力量又將幫助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強中國的文化實力。在21世紀,儒家文化將發(fā)揮其積極作用以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而孔廟這一濃縮著中華歷史與文化記憶的建筑,也會繼續(xù)成為中國禮文化傳播的有力媒介。

注釋:

① 鄒昌林:《中國古禮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頁。

③ [法]汪德邁:《禮治與法治——中國傳統(tǒng)的禮儀制度與西方傳統(tǒng)的JUS(法權)制度之比較研究》,轉引自楊志剛:《中國禮儀制度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頁。

④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版,第17頁。

⑥ 李林甫等:《唐六典·卷四》,中華書局1992年版,第120頁。

⑦ 王美華:《禮制下移與唐宋社會變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38-139頁。

⑧ 趙克生:《明朝嘉靖時期國家祭禮改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66-167頁。

⑩ 安平秋編:《史記》,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版,第766頁。

猜你喜歡
孔廟禮制孔子
北京孔廟·國子監(jiān)
曲阜孔廟雅樂舞的互文性解讀與研究——以陳鎬《闕里志》為中心
給現(xiàn)代人參考的古代禮儀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從《太常因革禮·廟議》后妃袝廟問題看北宋的禮制運行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紅樓夢》宴飲描寫中禮制與人情的二元共生關系探析
全國孔廟知多少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江口县| 新兴县| 明水县| 毕节市| 小金县| 邹平县| 黔西| 沈阳市| 南木林县| 贵德县| 龙门县| 天镇县| 鹤壁市| 新晃| 阿拉善右旗| 花莲县| 越西县| 嘉定区| 开封市| 靖安县| 灵宝市| 山东省| 旌德县| 萝北县| 达日县| 云安县| 瑞昌市| 图们市| 南丰县| 永年县| 色达县| 长乐市| 合水县| 湛江市| 兴城市| 叙永县| 寿阳县| 龙南县| 竹山县| 保康县| 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