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星
東??h石榴街道農村經濟和農業(yè)技術服務中心,江蘇東海 222300
在肉牛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犢牛就是指6 個月以下的小牛,犢牛通常具有不完善的消化系統(tǒng)、較差的抗病能力,在自然生長過程中十分容易患上疾病,因此在這一時期開展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工作十分關鍵。與此同時,在肉牛養(yǎng)殖場當中,犢牛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因此飼養(yǎng)管理工作水平將對養(yǎng)殖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直接影響??梢哉f直接開展科學的犢牛飼養(yǎng)管理工作,才能夠確保犢牛生產性能被充分發(fā)揮出來,從而確保肉牛出欄率與出欄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由于肉牛在犢牛時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犢牛原本就會繼承雙親的大部分遺傳特性,想要確保將這些特性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就必須著重養(yǎng)殖人員在實際生產活動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滿足犢牛不同生長發(fā)育時期的不同生理需求。結合犢牛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的具體特征,進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減少培育工作成本,能夠有效提高肉牛養(yǎng)殖過程中的經濟效益。
在犢牛出生之后的幾天,由于生活環(huán)境大有不同,并且各個組織器官與身體機能也沒有得到完全發(fā)育,因此它們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不具備較強的抵抗能力,十分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病菌的侵襲從而發(fā)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所以必須進一步加強護理工作,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在犢牛出生之后,應當及時使用干凈毛巾、干草或者布料將犢牛鼻孔與空腔當中的液體擦拭干凈,避免犢牛出現(xiàn)窒息或者死亡的情況。在生產過程中,犢牛出生之后經常存在窒息或者假死的問題,此時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式,同時必須有一定耐心,確保犢牛出現(xiàn)呼吸之后才能夠停止人工呼吸;②針對犢牛身上出現(xiàn)的胎水,會舔舐的母牛,可以讓母牛直接舔干,而對于不會舔舐的母牛,則需要飼養(yǎng)人員使用干草或者干布擦拭干凈,避免犢牛受到風寒而感冒;③一旦臍帶過長或者沒有剪斷,則需要離臍帶孔23 cm 左右位置使用碘酊進行消毒,而后使用經過消毒的剪刀將其剪斷,同時將剩余臍帶當中的血污擠出,將斷頭直到根部全部浸泡到碘酊當中進行消毒;④在冬季來臨時,應當注重做好產房與犢牛舍內的保暖工作,并在地面鋪上厚重的干草;⑤在犢牛出生之后,需要提早令其使用初乳。對于部分不會吸吮的犢牛需要采取人工誘吸的方式,而對于部分體質較差無法獨立站立吸吮的犢牛,飼養(yǎng)人員則可以擠出母乳之后人工喂養(yǎng);⑥注意便秘問題。部分犢牛在出生之后1 d 內都不會出現(xiàn)排便,并且表現(xiàn)出拱背、翹尾等現(xiàn)象,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腹痛等情況,此時則說明犢牛出現(xiàn)了便秘問題,對此可以采取直腸灌注液體石蠟或者植物油的方式,有效緩解便秘與腹痛等情況[1]。
初生牛犢應當借助于吸食初乳的方式,在乳汁當中獲取到充足的免疫球蛋白才可以被動獲取更強免疫力。因為免疫球蛋白應當全部吸收才可以發(fā)揮出更大作用,而出生之后的犢牛通過24 h 之后應當確保其能夠使用充足的初乳,同時初乳吃得越多、越早,后期時犢牛也就有越快的生長速度,體質也就會越強壯。在喂養(yǎng)初乳之前,首先需要擠出乳頭當中帶有的殘余乳汁,再讓犢牛進行采食,在初次采食之后的7 h,可以開展第二次喂奶[2]。一旦母牛因為某些因素導致犢牛乳汁不足或者無法吃到乳汁,則應當利用人工乳來代替。人工乳需要結合犢牛營養(yǎng)需求進行配制,在喂養(yǎng)過程中應當在充分攪拌均勻之后,將其加熱到39 ℃左右之后再進行飼喂,頻率為5 次/d 左右。
在犢牛生長至10 d 之后,可以將質量較好的干草飼料放置到飼草當中供犢牛采食,讓犢牛能夠獨自學會采食與咀嚼,這樣將更有助于推動犢牛瘤胃等機能的快速發(fā)育,確保瘤胃功能可以得到充分鍛煉,瘤胃體積也會越來越大,同時促進消化腺的快速分泌。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飼喂過程中應當防止應用質量相對較差或已經出現(xiàn)發(fā)霉變質的干草進行犢牛飼喂,從而導致犢牛出現(xiàn)消化不良等問題,甚至可能導致發(fā)霉中毒。
當犢牛生長至20 d 年齡左右時,需要飼喂部分精細飼料或者青綠多汁的飼料,從而提升犢牛消化道對于不同種類飼料的適應力,更好地促進犢牛瘤胃黏膜當中的乳頭發(fā)育,奠定良好的早期斷乳基礎。養(yǎng)牛場當中提供的精細飼料必須具備充足的蛋白質含量,通常需要飼料當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18%左右。在犢牛喂養(yǎng)精細飼料之前,應當進行全面的處理,通常需要采用溫水將其加工成為糊狀物質,同時在其中加入部分牛奶、砂糖以及蜂蜜等來提高整體適口性。在犢牛無法進食時,采用人工飼喂的方式,提高犢牛采食量。最初需要采取多次少喂的方式,平均4 d 之后再適當提高飼喂量[3]。
犢牛斷奶時間需要結合犢牛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通常來說,斷奶時間應當控制到60 d 左右。一旦斷奶時間過早,則可能致使代乳品在使用過程中的質量要求較高,因此也就會提高整體的犢牛飼養(yǎng)管理成本。一旦斷奶時間過晚,就會導致飼養(yǎng)成本增加,對犢牛瘤胃的正常發(fā)育以及犢牛后期的正常生長造成不良影響。犢牛斷奶需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同時開展科學的提前準備工作,在斷奶之前的14 d,逐漸減少喂養(yǎng)哺乳次數(shù),從最初的每天喂養(yǎng)3 次逐漸降低為每2 天喂養(yǎng)1 次。在飼喂過程中需要搭配精細飼料與粗飼料,在犢牛每天采食量可以超過1 kg 之后,則可以挑選適當時機斷奶。斷奶的第1 周需要將喂養(yǎng)飼料由精細飼料改為干草或者粗飼料,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母牛分泌出來的乳汁量,也會降低分泌出乳汁的整體營養(yǎng)含量。在犢牛斷奶之后的10 d 左右,需要將其放置到單獨籠子當中,直至犢牛再不出現(xiàn)吃奶要求。犢牛在斷奶的頭幾天時間內,體重會出現(xiàn)明顯變化,這屬于一種正常情況[4]。
犢牛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生理特征開展飼養(yǎng)管理工作,從而充分發(fā)揮出犢牛生產性能。①牛舍需要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犢牛在出欄之后應當及時清洗干凈且做好消毒處理,清洗干凈飼料槽與水槽。牛場應當針對犢牛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在冬季來臨時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同時在給予保暖的前提下確保充足地通風,及時排除牛舍當中的有害氣體。在夏季來臨時做好防暑降溫工作,牛舍當中的溫度應當始終維持在25 ℃左右,濕度保持在30%以下。平均每周消毒2 次,及時更換或者清理墊草,避免病毒、寄生蟲以及細菌等滋生;②新生犢牛應當做好編號與去角處理,犢牛通常需要在7 d 左右進行去角,從而能夠有效避免犢牛長大之后對飼養(yǎng)人員造成損傷。在犢牛出生之后的一周左右,則可以使用電烙鐵及時去除牛角,也可以使用氫氧化鈉在3 d 年齡時去角。去角犢牛應當進行7 d 左右的隔離飼養(yǎng),當涂抹部位結痂脫落時,則說明去角成功。犢牛出生之后需要適當將運動時間增加。針對剛剛出生一周之內的犢牛,運動量不能小于20 min,而針對出生一個月左右的犢牛,則需要平均每天運動2 次,并且每次不低于1 h;③分群飼養(yǎng)。需要結合犢牛的年齡、發(fā)育情況、生長情況以及性別等做好科學的分群飼養(yǎng),這樣更有助于針對不同群體犢牛采取有針對性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
犢牛的不同組織器官都處于初期發(fā)育階段,機體免疫力相對來說較為低下,一旦有部分病原體侵入其中,則十分容易導致犢牛出現(xiàn)各種疾病。所以在這一時期應當借助于疫苗接種等方式做好科學的疾病防控工作,減少出現(xiàn)傳染性疾病的概率[5]。一旦牛場當中出現(xiàn)了犢牛發(fā)病,則需要及時做好病牛隔離工作,同時盡快對疾病類型進行診斷,并制定詳細且具體的疾病治療方案,開展科學的藥物治療。在疾病治療過程中還應當及時清理牛舍與附近環(huán)境,做好徹底清掃與消毒工作,從而避免疫情大規(guī)模地蔓延。
綜上所述,在肉用犢牛飼養(yǎng)管理過程中,采取科學的飼養(yǎng)技術與管理技術是提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的關鍵路徑,為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充分結合實際情況,在工作過程中善于掌握正確的飼養(yǎng)管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