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超聲骨刀在頸前路混合減壓融合術治療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的應用

2023-02-17 04:35:24陳祝江朱凌胡勝利吉璐宏李濤高雪偉楊波嚴浩陳旺鄧昶
臨床外科雜志 2023年1期
關鍵詞:骨刀狀位前路

陳祝江 朱凌 胡勝利 吉璐宏 李濤 高雪偉 楊波 嚴浩 陳旺 鄧昶

脊髓型頸椎病是最嚴重的一種頸椎病類型,癥狀呈進展性加重,造成病人功能障礙,甚至生活難以自理,外科手術干預通常是優(yōu)先考慮的治療手段。常見的頸椎前路手術包括前路頸椎間盤切除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和前路頸椎椎體次全切除融合術(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頸椎前路手術能夠直接解除脊髓壓迫、矯正頸椎生理曲度、獲得有效的椎間融合,在改善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病人脊髓功能方面,優(yōu)勢明顯。超聲骨刀具有效率高、降低脊髓及神經(jīng)損傷風險的優(yōu)勢。我們分析31例運用超聲骨刀輔助下頸前路混合減壓融合術治療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資料。

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2019年1月~2021年1月共收治三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病人156例,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人3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45~71歲,平均年齡(61.61±7.91)歲;均在超聲骨刀輔助下行混合頸椎融合手術。納入標準:(1)臨床表現(xiàn)符合頸脊髓受壓表現(xiàn);(2)經(jīng)頸椎MRI、CT診斷為三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或者合并僅限局部后縱韌帶骨化等;(3)頸椎平片及功能位片顯示頸椎曲度失常;(4)椎間隙塌陷、鉤錐關節(jié)增生明顯。排除標準:發(fā)育性頸椎管狹窄癥;合并頸椎感染、腫瘤;連續(xù)型頸椎后縱韌帶骨化;節(jié)段多于三節(jié)段;頸椎黃韌帶骨化癥。所有病人均表現(xiàn)為典型的頸脊髓壓迫癥狀及體征,同時存在或伴隨髓性癥狀如行走不穩(wěn)、雙下肢乏力,胸腹部束縛感、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等。頸椎X線片檢查提示椎間隙不同程度變窄,鉤錐關節(jié)增生,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甚至反弓畸形;頸椎CT檢查提示頸椎間盤突出或者部分后縱韌帶骨化,椎體前緣骨贅增生;頸椎MRI見頸椎間盤突出、椎間隙塌陷,脊髓前方受到明顯壓迫,甚至出現(xiàn)脊髓缺血灶信號。

二、方法

1.手術方法:全身麻醉,仰臥位,頭肩部固定。取右側橫型切口,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顯露至椎體前方,透視定位確認節(jié)段后,依照術前影像學檢查,對病變節(jié)段相對嚴重、合并后縱韌帶骨化、椎體后緣骨贅增生、椎間隙塌陷明顯的節(jié)段行ACCF;對節(jié)段病變程度較輕,如單純椎間盤突出行ACDF。先處理ACCF節(jié)段,對預切除椎體上下椎間盤利用髓核鉗和刮匙進行處理,上下椎體安裝Caspar撐開器適度撐開,咬骨鉗次全切除相應椎體,留取松質骨備用,神經(jīng)探鉤探及上位椎體后下方、下位椎體后上方(上下界)后縱韌帶、脊髓邊界后,利用合適超聲骨刀刀頭對上下界區(qū)域進行矢狀面方向楔形截骨,對上下界后方增生骨贅進行潛行減壓,再以超聲骨刀在冠狀位上減壓鉤錐關節(jié)增生狹窄處,打開側方神經(jīng)根管,探及神經(jīng)松弛,再利用神經(jīng)剝離子謹慎分離后縱韌帶與脊髓粘連,椎板咬骨鉗分次去除骨化后縱韌帶,試模測量椎間隙大小,置入合適規(guī)格自體松質骨充填鈦網(wǎng)。再處理ACDF節(jié)段,減壓方式同ACCF,矢狀位減壓范圍視壓迫程度相應減小,最后于椎間隙置入合適規(guī)格自體松質骨充填cage。然后預彎鈦板,透視見位置良好,取6枚合適長度螺釘固定,最后再透視正側位確認鈦板及螺釘位置。沖洗傷口,仔細止血,放置引流,縫合切口。

2.術后處理:術后常規(guī)予頭孢孟多酯預防感染、甲基強的松龍防止脊髓損傷、甘露醇脫水消腫、甲鈷胺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對癥治療;術后24小時內視傷口引流情況拔除引流管。所有病人術后常規(guī)復查頸椎X線片及三維CT重建,在頸托保護下下地活動。

3.觀察指標:所有病人分別于術前、術后1個月及末次隨訪采用JOA、NDI評分評估病人的療效。同時測量各隨訪時間點病人頸椎前凸角(Cobb角)、頸椎矢狀位軸向距離(SVA)、T1傾斜角(T1S)等指標。頸椎前凸角(Cobb角)為C2下終板與C7下終板夾角,SVA為C2椎體中點垂線至C7椎體后上角垂直距離;TIS為胸1椎體上終板切線與水平面夾角(圖1)。

頸椎Cobb角:C2與C7椎體下緣水平線夾角補角;SVA:C2椎體中心垂線與C7椎體后上角的垂線距離;T1S:第1胸椎上緣連線與水平線夾角

三、統(tǒng)計學處理

結果

1.一般結果:31例病人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162~200分鐘,平均177.3分鐘;術中出血量 80~200 ml,平均133.2 ml。31例切口均一期愈合,術后3例出現(xiàn)一過性吞咽異物感,經(jīng)霧化等對癥治療癥狀消失;隨訪時間12~19個月,平均(15.78±1.81)個月;術后1個月1例病人出現(xiàn)鈦網(wǎng)下沉,經(jīng)觀察,末次隨訪未出現(xiàn)內固定斷裂失效,均獲得有效植骨融合。

2.手術前后JOA、NDI評分及頸椎矢狀位參數(shù)比較見表1。術后1個月和末次隨訪與術前JOA、NDI評分及Cobb角、SVA、T1S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31例病人術前與術后JOA、NDI評分及頸椎矢狀位參數(shù)比較

3.典型病例:51歲,女性,以雙下肢乏力伴行走不穩(wěn)半年余入院。行C4/5 ACDF+C6椎體次全切(ACCF)聯(lián)合手術,術前、術中、術后資料見圖2。

A:頸椎X片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B:頸椎CT示頸椎曲度變直,C6/7后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C:頸椎MRI示C4/5、C5/6、C6/7椎間盤突出,相應脊髓受壓;D:頸椎術后X片示頸椎內固定穩(wěn)定,在位;E:術后頸椎CT示頸椎管狹窄得到充分減壓;F:術后頸椎MRI矢狀位及橫斷面示頸椎生理曲度恢復可,脊髓無壓迫;

討論

MCSM一般指病變累及3個及以上節(jié)段的脊髓型頸椎病,其發(fā)病率占所有類型頸椎病的9%左右[1]。該病的病因較復雜[2],且病史較長,表現(xiàn)為頸椎生理彎曲變直,甚至后凸、失穩(wěn),頸椎矢狀位失衡后,相應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病理狀態(tài)下頸椎后縱韌帶鈣化、椎管狹窄,終致脊髓受壓。

超聲骨刀的原理是通過刀頭的高頻振動產生一種切割力[3],這種切割只有遇到與固有頻率接近的骨組織時才會產生,超聲骨刀的工作頻率低于脊髓、神經(jīng)等軟組織的固有頻率,因而當兩者相碰時不會造成損傷[4]。此外,超聲骨刀在截骨表面產生70~80 ℃的高溫,能夠瞬間收縮微血管,同時還能使血紅蛋白凝固和變性,這種邊切割邊止血操作有效減少了出血。因此,超聲骨刀在保護脊髓神經(jīng)、減少出血方面相較于傳統(tǒng)高速磨鉆具有顯著優(yōu)勢[5]。我們將超聲骨刀應用于治療MCSM的手術操作中,在對椎體后方椎管及側方神經(jīng)根管減壓時,選擇不同超聲骨刀刀頭對增生骨贅進行切除,尤其在矢狀面方向楔形截骨,為椎管脊髓的直接減壓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使脊髓減壓更加充分徹底,為后續(xù)脊髓恢復提供更多可能性。李覓等[6]在傳統(tǒng)減壓范圍以上下鄰近節(jié)段終板為界限的基礎上,進一步切除上下鄰近節(jié)段椎體的終板及部分骨質(1/4),結果表明,這種頸前路擴大縱向減壓范圍融合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在神經(jīng)功能恢復及椎間植骨愈合時間方面存在一定優(yōu)勢;康輝等[7]采用頸前路手術方式治療嚴重頸椎病時,并不行椎體次全切手術,而是經(jīng)椎間隙楔形截骨融合(AIOF),認為AIOF可以獲得安全、充分減壓,擴大了手術適應證。

頸椎矢狀位參數(shù)對MCSM病人預后存在強相關性。正常頸椎處于前凸狀態(tài),當處于后凸時椎間盤承受壓力增大,且對脊髓引起靜力壓迫,程度越重,髓內壓力增加,導致脊髓神經(jīng)脫髓鞘改變。頸椎前凸角(C2-7Cobb角)能夠有效反映頸椎曲度。本組病人術后頸椎Cobb角較術前顯著得到改善;C2-7SVA可以直接評估頸椎矢狀位平衡,過大的SVA引起頸椎失代償,導致頸椎失衡[8];T1S反映的是頸椎與全脊柱平衡關系,它隨SVA和胸椎后凸所確定的脊柱整體排列而變化,與SVA呈正相關。本研究中,31例病人SVA及T1S在術后均得到降低。因此,頸前路混合式減壓融合術能夠有效矯正和重建頸椎矢狀位平衡,這符合脊柱的生理功能需要,為MCSM術后脊髓功能恢復提供了基礎[9]。

頸前路手術并發(fā)癥值得臨床關注,如食管漏、喉上或喉返神經(jīng)損傷,以及頸部血腫、切口感染、腦脊液漏等。吞咽異物感是最常見的一類并發(fā)癥,是由于術中持續(xù)對食管的牽拉,加之全麻氣管插管的擠壓,因此,術前需常規(guī)對病人進行氣管食管推移訓練,并檢查病人頸椎后伸活動度,術中助手拉勾時應注意力度,不可暴力強拉,以免引起食管漏。本研究中出現(xiàn)1例早期鈦網(wǎng)下沉病例。有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病人、術中對于終板的過度的處理、手術節(jié)段撐開角度的變化是鈦網(wǎng)下沉的風險因素[10]。也有研究表明,鈦網(wǎng)下沉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當鈦網(wǎng)植骨與周圍骨達到骨性愈合時一般下沉隨即會終止[11]。因此,術后及時發(fā)現(xiàn)并早期干預十分重要。C5神經(jīng)根麻痹亦是不可忽視的并發(fā)癥之一,可能與術后鉤錐關節(jié)增生、椎間孔狹窄有關,徹底切除鉤錐關節(jié)增生骨贅、解除神經(jīng)根腹側壓迫,可以降低該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2]。本組病例中未發(fā)現(xiàn)相應并發(fā)癥,可能與擴大減壓范圍獲得充分的減壓有關。

綜上所述,超聲骨刀輔助下頸前路混合減壓融合術治療多節(jié)段脊髓型頸椎病,可有效改善病人頸椎矢狀位參數(shù),利于脊髓、神經(jīng)功能恢復,近期療效良好,但其并發(fā)癥不可忽視。本研究納入樣本較小,隨訪時間較短,缺乏大樣本、多中心、中長期隨訪研究論證。

猜你喜歡
骨刀狀位前路
超聲骨刀與高速渦輪鉆微創(chuàng)拔除下頜水平阻生智齒的療效比較
超聲骨刀聯(lián)合高速渦輪鉆分牙拔除復雜下頜阻生智齒的護理體會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與脊柱-骨盆矢狀位失衡及椎旁肌退變關系的研究進展
超聲骨刀在頸椎手術中的應用進展
莫愁前路無知己
前路漫長,但值得期待
前交叉韌帶前內側束及后外側束薄層斜矢狀位質子密度加權像MRI研究
頜面外科手術中超聲骨刀的應用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狀位影像學參數(shù)的關系
磁共振不同掃描方法對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顯示效果的探討
怀远县| 霍邱县| 金沙县| 水富县| 巢湖市| 宜兰市| 江孜县| 望奎县| 息烽县| 和林格尔县| 巴林左旗| 蓬安县| 黔南| 颍上县| 桂平市| 铜山县| 马鞍山市| 普宁市| 兴义市| 定结县| 焦作市| 龙游县| 泰宁县| 开鲁县| 盐亭县| 长岛县| 兴化市| 佛坪县| 万州区| 民县| 永吉县| 永靖县| 郧西县| 尼勒克县| 蒙城县| 英德市| 昌江| 海安县| 安图县| 新宾| 改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