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樂軍,王克強,白 茹,劉永峰,陳亞聯(lián),白田民,何 里,王 松*
(1.咸陽川慶鑫源工程技術(shù)有限公司,陜西 咸陽 712000;2.長江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隨著我國油田進入開發(fā)中后期,油氣井平均含水率已達80%以上,東部地區(qū)的一些老油氣井含水率高達90%以上。由于地層的非均質(zhì)性和油水流度比不同,隨著油水界面的推進,注入水或邊水沿高滲透層不均勻前進,縱向上可表現(xiàn)為單層突進,橫向上則形成指進,使得大量注入水沿高滲透層進行無效循環(huán),造成大量注入水資源的浪費,還會使地層中出現(xiàn)水圈閉的死油區(qū),注入水繞道而過,從而降低采收率;油井出水可能使儲層結(jié)構(gòu)破壞,造成油井出砂甚至引發(fā)生產(chǎn)事故,而且還會腐蝕井下設(shè)備;采出液含水率過高也會增加額外的處理費用[1-4]。因此,如何提高高含水油井的采收率成為石油界最關(guān)心的問題。為了保證油田的穩(wěn)產(chǎn)、增產(chǎn),對油井進行選擇性堵水和對注水井進行吸水剖面調(diào)整是最有效的降水增油措施[5-8]。
相滲改善劑作為一種選擇性堵水劑,一方面減緩高滲地層油井出水量,另一方面提高低滲油層產(chǎn)量,對提高整個區(qū)塊綜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義。相滲改善劑需要單體提供疏水基團,疏水基團具有憎水作用,使聚合物在水中可以粘結(jié)起來,起到增黏的作用;還需要加入適量的添加劑以提高相滲改善劑的應用范圍。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是最常見的功能性單體,其結(jié)構(gòu)中含有的磺酸基團可以與二價氧離子產(chǎn)生排斥作用,防止其被氧離子還原;AMPS中含有雙鍵,可以通過加成反應增加分子量,從而提高熱穩(wěn)定性;此外,AMPS中含有強陰離子基團,基團間的相互作用使得分子鏈呈伸展狀態(tài)。而地層環(huán)境中存在大量的金屬陽離子,如 Ca2+、Mg2+,可以與AMPS中的陰離子基團產(chǎn)生很好的螯合作用,使得聚合物在含鹽環(huán)境中依然表現(xiàn)出伸展狀態(tài),且溶液保持一定黏度[9-10]。在此,作者以丙烯酰胺(AM)、AMPS、單體A和單體B為單體,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相滲改善劑XYT-1,并對其性能進行評價。
TX-10、Span-80,天津北聯(lián)精細化學品開發(fā)有限公司;單體A、單體B、硫代硫酸鈉、硝酸鈉,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過硫酸銨,天津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亞硫酸氫鈉,天津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氫氧化鈉,天津光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HH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國宇儀器制造有限公司;DF-101S型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科貝儀器設(shè)備有限公司;ZNN-D6型旋轉(zhuǎn)黏度計,青島海通達儀器公司;10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北京永光明醫(yī)療有限公司。
分別稱取一定質(zhì)量AM、AMPS、單體A、單體B,置于燒杯中,加入適量去離子水,攪拌使其溶解均勻,并用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7.5,得到單體水溶液。將煤油、乳化劑TX-10和Span-80加入到三頸燒瓶中,35 ℃下攪拌使其分散均勻,通氮氣30 min;加入單體水溶液,攪拌均勻,加入引發(fā)劑過硫酸銨/亞硫酸氫鈉,在45 ℃反應一定時間后得到乳狀液;用有機溶劑進行提純,烘干粉碎,得到白色粉末相滲改善劑XYT-1。
固定乳化劑m(TX-10)∶m(Span-80)為1∶5、乳化劑加量為6%、油水比為1∶1、m(AM)∶m(AMPS)∶m(單體A)∶m(單體B)為95∶8∶10∶0.8,采用正交實驗考察單體質(zhì)量分數(shù)、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引發(fā)劑加量和pH值等5個因素對聚合物特性黏度及單體轉(zhuǎn)化率的影響。正交實驗的因素與水平見表1,結(jié)果與分析見表2。
表1 正交實驗的因素與水平Tab.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極差R越大,說明該因素為主要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越大;反之,極差R越小,說明該因素為次要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也越小。由表2可知,各因素對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響大小依次為:B(反應溫度)>C(反應時間)>D(引發(fā)劑加量)>E(pH值)>A(單體質(zhì)量分數(shù)),最優(yōu)條件為A4B1C2D3E2;各因素對單體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大小依次為:B(反應溫度)>C(反應時間)>D(引發(fā)劑加量)>A(單體質(zhì)量分數(shù))>E(pH值),最優(yōu)條件為A4B2C2D4E2。
表2 正交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Tab.2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各因素最優(yōu)值的確定:(1)隨著單體質(zhì)量分數(shù)的增加,聚合物特性黏度逐漸升高,而單體轉(zhuǎn)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而后再升高的趨勢。因此,單體質(zhì)量分數(shù)選擇35%。(2)反應溫度對聚合物特性黏度和單體轉(zhuǎn)化率的影響均較大,當反應溫度為45 ℃時,其對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響較小,而此時單體轉(zhuǎn)化率最高。因此,反應溫度選擇45 ℃。(3)當反應時間為7 h時,聚合物特性黏度和單體轉(zhuǎn)化率均達到最高。因此,反應時間選擇7 h。(4)引發(fā)劑加量對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響較大,而對單體轉(zhuǎn)化率的影響不大,在引發(fā)劑加量為0.12%時,特性黏度最高。因此,引發(fā)劑加量選擇0.12%。(5)當pH值為7.5時,聚合物特性黏度和單體轉(zhuǎn)化率均達到最高。因此,pH值選擇7.5。
2.2.1 相滲改善劑體系的抗溫性能
配制相滲改善劑濃度為2 000 mg·L-1、交聯(lián)劑加量為0.3 mL的聚合物溶液100 mL,在剪切速率為170 s-1、不同溫度(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下測試其表觀黏度,結(jié)果見圖1。
圖1 溫度對相滲改善劑體系表觀黏度的影響Fig.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圖1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當溫度為90 ℃時,體系的表觀黏度最大,為23.3 mPa·s。這是因為,隨著溫度的升高,體系中聚合物分子與交聯(lián)劑分子的交聯(lián)程度增加,表現(xiàn)為體系的表觀黏度增大;當溫度過高時,聚合物分子和交聯(lián)劑分子之間逐漸斷裂,導致體系的表觀黏度減小。因此,相滲改善劑體系具有一定的抗溫性能。
2.2.2 相滲改善劑體系的抗鹽性能
通常油井地層水都有一定的礦化度,影響聚合物的性能,使聚合物不能很好地起到降水增油效果。用NaCl分別配制礦化度為1 000 mg·L-1、2 000 mg·L-1、3 000 mg·L-1、4 000 mg·L-1、5 000 mg·L-1、6 000 mg·L-1、7 000 mg·L-1、8 000 mg·L-1、9 000 mg·L-1、10 000 mg·L-1的聚合物溶液 100 mL,其中相滲改善劑濃度為2 000 mg·L-1、交聯(lián)劑加量為0.3 mL,在溫度為90 ℃、剪切速率為170 s-1下測試其表觀黏度,結(jié)果見圖2。
圖2 礦化度對相滲改善劑體系表觀黏度的影響Fig.2 Effect of salinity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圖2可知,隨著礦化度的增大,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逐漸下降而后趨于穩(wěn)定。當?shù)V化度超過7 000 mg·L-1后,表觀黏度維持在12 mPa·s左右;當?shù)V化度為10 000 mg·L-1時,表觀黏度為11.9 mPa·s,表現(xiàn)出良好的抗鹽性能。
2.2.3 相滲改善劑體系的抗剪切性能
2.2.3.1 剪切速率的影響
大多數(shù)水溶性聚合物隨著剪切速率的加快,溶液的表觀黏度下降?,F(xiàn)場作業(yè)時,通常都先配制好相滲改善劑體系,采取注入方式加入到目的層中,注入時經(jīng)過注入設(shè)備的泵送,然后流經(jīng)管線、井底炮眼和進井地帶等,聚合物溶液會受到剪切力作用,導致聚合物溶液黏度下降,影響降水增油效果[11]。
配制相滲改善劑濃度為2 000 mg·L-1、交聯(lián)劑加量為0.3 mL的聚合物溶液,在溫度為90 ℃、不同剪切速率(5 s-1、10 s-1、170 s-1、340 s-1、511 s-1、1 022 s-1)下測試其表觀黏度,結(jié)果見圖3。
圖3 剪切速率對相滲改善劑體系表觀黏度的影響Fig.3 Effect of shear rate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圖3可知,相滲改善劑體系屬于假塑性流體,即隨著剪切速率的加快,體系的表觀黏度呈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不大。這是因為,隨著剪切速率的加快,體系中高分子鏈發(fā)生變形,使流動阻力減小,表觀黏度下降。
2.2.3.2 剪切時間的影響
配制相滲改善劑濃度為2 000 mg·L-1、交聯(lián)劑加量為0.3 mL的聚合物溶液,在溫度為90 ℃、剪切速率為170 s-1的條件下,用六速旋轉(zhuǎn)黏度計剪切210 min,停止剪切后靜置180 min,期間每隔30 min測試其表觀黏度,結(jié)果見圖4。
圖4 剪切時間對相滲改善劑體系表觀黏度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hear time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圖4可知,在0~210 min內(nèi),隨著剪切時間的延長,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呈緩慢下降趨勢,在連續(xù)剪切210 min后,表觀黏度保留率仍保持在約80%;在210~390 min內(nèi),表觀黏度保留率可恢復至約90%,表明該相滲改善劑體系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能。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靜電力和非共價鍵作用,體系中聚丙烯酰胺分子和交聯(lián)劑分子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空間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另一方面,聚丙烯酰胺分子基團在溶液中易舒展、體積大,當受到剪切力作用時,分子鏈對剪切力的響應空間較大,因此表觀黏度損失較小[12-13]。
2.2.4 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耐久性
高分子聚合物在高溫條件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生降解,導致性能下降,無法長期在地層中保持降水增油的效果。為保證相滲改善劑體系在地層中長期的有效性,通常是向體系中添加一定量的穩(wěn)定劑(除氧劑)除去溶液中多余的氧氣。選取目前常見的幾種穩(wěn)定劑,考察其對相滲改善劑體系的影響,結(jié)果見表3。
表3 不同穩(wěn)定劑對相滲改善劑體系的影響Tab.3 Effects of different stabilizers on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表3可知,穩(wěn)定劑DG-3、YPO-8、WDK-6、GH-7的時效為40~80 d,表觀黏度保留率為56.27%~73.35%。由于需保證相滲改善劑在地層中長期的有效性,因此,選擇時效為80 d、表觀黏度保留率為73.35%的穩(wěn)定劑WDK-6。
配制相滲改善劑濃度為2 000 mg·L-1、交聯(lián)劑加量為0.3 mL的聚合物溶液2 600 mL,向2個干凈燒杯中各倒入1 300 mL溶液,其中一個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穩(wěn)定劑WDK-6,攪拌均勻;另一個燒杯中加入等量的去離子水作為對照。各取100 mL分別倒入干凈燒杯中,并用錫紙密封,置于90 ℃恒溫箱中,每隔7 d取出測試其表觀黏度,結(jié)果見表4。
表4 穩(wěn)定劑對相滲改善劑體系表觀黏度的影響Tab.4 Effect of stabilizer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表4可知,90 ℃下放置77 d后,添加穩(wěn)定劑的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保留率為71.9%,下降約28%,但之后表觀黏度趨于穩(wěn)定;而未添加穩(wěn)定劑的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保留率為32.9%,下降超過67%,且之后仍呈下降趨勢,說明添加穩(wěn)定劑可以延長相滲改善劑的有效性。主要是由于,穩(wěn)定劑消耗了溶液中多余的氧氣,保證溶液中的金屬離子不被氧化。
2.2.5 pH值對相滲改善劑體系的影響
配制相滲改善劑濃度為2 000 mg·L-1、交聯(lián)劑加量為0.3 mL的聚合物溶液400 mL,采用標定好的HCl和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分別為6、7、8、9,置于90 ℃烘箱中,每隔4 h取出測試其表觀黏度,結(jié)果見圖5。
圖5 pH值對相滲改善劑體系表觀黏度的影響Fig.5 Effect of pH value on apparent viscosity of phase permeability modifier system
由圖5可知,pH值對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影響很大,當pH<7時,體系的表觀黏度在4 h后整體呈下降趨勢;pH≥7時,體系的表觀黏度在8 h后變化不大,趨于穩(wěn)定;當pH=7時,表觀黏度最大約為23 mPa·s。
2.2.6 堵水效果
為確定該相滲改善劑體系在低滲地層中的有效性,模擬油層中非100%含水飽和度,采用模擬地層水和煤油進行選擇性控水實驗,結(jié)果見表5。
表5 選擇性控水實驗結(jié)果Tab.5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elective water-controlling
由表5可知,控水后,水相滲透率降低率為94.56%/95.12%,水相殘余阻力系數(shù)為18.33/20.48;油相滲透率降低率為16.34%/18.78%,油相殘余阻力系數(shù)為1.20/1.23,選擇性指數(shù)為0.778/0.764。說明該相滲改善劑體系具有不等比例降低油水滲透率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堵水效果。
以AM、AMPS、單體A和單體B為單體,合成了相滲改善劑XYT-1。確定了最優(yōu)合成條件如下:乳化劑m(TX-10)∶m(Span-80)為1∶5、乳化劑加量為6%、單體質(zhì)量分數(shù)為35%、反應溫度為45 ℃、反應時間為7 h、引發(fā)劑加量為0.12%、pH值為7.5。抗鹽性能實驗結(jié)果表明,相滲改善劑體系在礦化度為10 000 mg·L-1下的表觀黏度為11.9 mPa·s;抗剪切性能實驗結(jié)果表明,連續(xù)剪切210 min,相滲改善劑體系的表觀黏度保留率約為80%,靜置180 min后,表觀黏度保留率可恢復至約90%;添加穩(wěn)定劑后相滲改善劑體系在77 d后表觀黏度保留率為71.9%,且保持穩(wěn)定,未添加穩(wěn)定劑體系在77 d后表觀黏度保留率僅為32.9%,且呈繼續(xù)下降趨勢;巖心驅(qū)替實驗結(jié)果表明,水相滲透率降低率在95%左右,水相殘余阻力系數(shù)在20左右;油相滲透率降低率低于20%,油相殘余阻力系數(shù)約為1.20,選擇性指數(shù)為0.76~0.78之間,表明該相滲改善劑體系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堵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