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泉
(西南大學文學院,重慶 400715)
易蒲、李金苓《漢語修辭學史綱》(易蒲、李金苓《漢語修辭學史綱》,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探賾索隱、采摭宏富、條貫統(tǒng)序,“是一部多角度的歷史的創(chuàng)新的漢語修辭學史?!保?]102宗廷虎先生“接二連三貢獻我們學術界以巨著”,[2]50《漢語修辭學史綱》“填補了一個空白”。[2]50
《漢語修辭學史綱》是中國修辭學史研究的重要代表作,充分體現(xiàn)了漢語修辭學史學術話語建構風格。“從《漢語修辭學史綱》到《修辭史和修辭學史闡釋》,宗先生一貫堅持‘史論結合’,既注重修辭事實的發(fā)掘和梳理,又強調修辭理論的闡發(fā)和深化,這使他無論是修辭史的研究,還是修辭學史的研究,都真正做到了修辭理論與修辭實踐相結合,避免了堆砌修辭事實和空談理論等現(xiàn)象發(fā)生。”[3]31“修辭理論與修辭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是元話語的恰當使用。
我們所說的元話語是和對象話語相對而言的,是解釋說明對象話語的話語,元話語和對象話語之間的對應關系大致對應類似于元語言和對象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修辭學史學術話語是較為典型的元話語。“修辭學史研究的是修辭思想、修辭評論以及修辭學的演變發(fā)展史……修辭學史研究在分析、評判各個朝代、各個歷史階段的修辭評論時,經常會發(fā)現(xiàn)這些修辭評論往往與文學批評、美學評論、心理學評論、邏輯學評論、語法評論等混雜或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古代,經常與經解、文論、詩論、隨筆、雜記、詩話、詞話、曲話等評論混合或融合在一起。”[4]3-5可見中國修辭學史的豐富、淵博、深邃,由此亦可見作為元話語的漢語修辭學史學術話語值得研究。或者還可以說修辭學史學術話語是元元話語:修辭學史是對修辭學說等的評議,而修辭學(這里尤指古代修辭學)在一定意義上是對具體修辭事實(言語事實)的分析解釋,相對于具體的言語事實(對象話語)而言,修辭學學術話語則是元話語,如此說來,相對于修辭學學術話語而言,修辭學史學術話語則是“元元話語”。這里,暫不區(qū)分“元話語”和“元元話語”,畢竟,“對象話語”“元話語”及“元話語“和”元元話語“都是相對的。
當今學界關于“話語”的界定仍見仁見智,我們主要依從鄭遠漢先生關于“話語”的論斷。鄭遠漢先生指出,“話語的工具是語言,話語是使用語言的結果?!保?]60“修辭活動又是在話語中進行的,離開話語就無所謂修辭?!保?]60這表明,話語自身即蘊含有一定的修辭性。《漢語修辭學史綱》的元話語特色鮮明,“《史綱》的論析,使人有別開生面之感?!保?]別開生面的元話語頗具修辭性,形成特定修辭話語。
事實上,《漢語修辭學史綱》有較為典型的修辭話語,也有非典型修辭話語。前者如:
(1)曹冕的《修辭學》上編《論文章之結構》,由字法、句法、段法、篇法組成修辭學體系。宋文翰的《國語文修辭法》則由篇的構成、句的修飾、詞的選用與正文的經營一起組成修辭學體系。(第564 頁)①
(2)如果說前一本書例比較多的借鑒了西洋修辭書的經驗的話,后一本書則似乎更多地吸取了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第564 頁)
以上兩例,重在意義明確、倫次通順、詞句平勻、安排穩(wěn)密。另如:
(3)總之,古、今、中、外;修辭史、文體論、修辭手法、風格等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論及,這些修辭學論著共同組成了我國現(xiàn)代修辭學的第一座大花園,各種奇花異葩爭妍斗艷,競放異彩,多方面填補了我國修辭學研究的空白,呈現(xiàn)出不繁榮景象。(第556 頁)
上例使用了暗喻,以“第一座大花園”喻“這些修辭學論著”。
(4)這一體系可以追溯到20 世紀初問世的來裕恂的《漢文典》。這是一部兼熔文章學、文法學、修辭學于一爐的著作。(第563 頁)
上例以“熔爐”暗喻著作《漢文典》。
(5)作為百花齊放中的兩朵花,我們認為都應該重視和扶植。三四十年代問世的別的修辭書,也有采用上述兩本書體例的,可見它們存在著一定的影響。(第565 頁)
上例以“兩朵花”喻曹冕《修辭學》和宋文翰《國語文修辭法》。
(6)《文心雕龍》作為古代修辭學的奠基石,是當之無愧的。它對我國修辭理論的發(fā)展影響很大,在修辭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122 頁)
上例以“奠基石”喻《文心雕龍》。
以上諸例的元話語是具有典型修辭性的元話語,均直接使用了修辭格,對修辭事象的評述具體可感、深入淺出、明白曉暢。
可以看出,《漢語修辭學史綱》是十分重視學術話語建構的,且特色鮮明。如作者在評述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時特別講到了其表達。“司空圖《二十四詩品》,通體采用了形象化的詩的語言來表達,并常常采用比喻的方式。這雖能描繪得生動、形象,宛如一幅幅圖畫,給人以豐富的想象與欣賞的余地,但作為對風格特點的總結,采用這種語言風格,應該說是一個缺陷。因為它妨礙了人們對意義的正確理解。加之作者玄學思想的貫串,書中術語的難懂,往往使人得到的只是模糊的玄虛的印象,而且各人的領會也有別?!保?]228以上是對中國古代學術話語的重視,《漢語修辭學史綱》對學術話語中外來語詞的翻譯也很重視。作者指出,“名不正的本身說明作者對修辭學的定義、范圍等問題的認識是模糊的。如陸殿揚發(fā)表在《東方雜志》上的我國現(xiàn)代最早的修辭學論文之一——《修辭學與語體文》,解釋‘修辭學的定義’時,強調修辭必須生出一種‘需要的效應’,讓對方‘感應’后,方能交流思想?!枰男菑奈鞣椒g過來的詞組,由于沒有很好地解釋,講得很玄,令人不易捉摸?!保?]557以上是說外譯需要科學的有效的解釋?!爱斎淮藭ㄌ沏X《修辭格》——引者注)也存在著一些生搬硬套外國辭格的現(xiàn)象,如讓伴名和類名獨立成辭格,就不盡合乎漢語的實際,對有些辭格所下的定義概括性不強,少數例證不足以說明觀點等?!保?]566這段話語是說術語應科學有效地翻譯?!稘h語修辭學史綱》以上兩段話語是從反面說明學術話語建構要符合修辭語用的原則。
元話語除了有典型修辭性和非典型修辭性之別,根據元話語出現(xiàn)的文本語境,還可以分為連續(xù)型元話語和非連續(xù)性元話語。前者是在一個相對獨立的語篇單位里連續(xù)出現(xiàn)無其他性質的話語(比如對象話語)的元話語;后者則是有其他性質的話語(比如對象話語等)隔開的元話語。非連續(xù)型元話語在一個完整語篇(例如一部學術著作)中的較為典型的形式是各級標題?!稘h語修辭學史綱》的標題頗具特色,誠如鄭子瑜《漢語修辭學史綱·序》所言:“《史綱》采用了以特定的項目為綱目的新路子……”[4]3標題往往是整體的框架結構,是宏觀格局。我們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稱其為宏觀視角的元話語。
我們主要考察在《漢語修辭學史綱》的《目錄》上呈現(xiàn)的標題,重點關注標題的結構形式、標題自身表達的修辭性。
標題的結構形式可以是詞、短語,還可以是句子。例如:
(1)具體(第六章第一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上例以詞為標題。這種情形于《漢語修辭學史綱》中較為少見。本文“節(jié)”下面的標題有時也稱“綱目”。之所以稱其為“綱目”,主要是因為:其一,《漢語修辭學史綱》成功運用了系統(tǒng)論,全書體系嚴整,材料翔實,體系宏大,書內標題眾多,且層級復雜,標題的提綱挈領功能十分突出;其二,稱其為“綱目”至少在形式上可以與全書的總標題“漢語修辭學史綱”中的“綱”更好地呼應。
(2)轉韻(第四章第六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3)用字四避說和用詞四要求(第四章第五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4)句子長短和語序順逆(第四章第五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5)“首尾周密”和“雜而不越”(第四章第五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以上四例均為短語形式。
有些標題帶有以數字概括相應內容的縮略語。例如:
(6)陸機“音聲迭代,五色相宜”說(第四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7)沈約“四聲八病”說(第四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8)曹丕“四科八類”說(第四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9)陸機“十類”說(第四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10)皎然的辨體“一十九字”說(第五章第三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11)《詩中密旨》“詩有六病”說(第五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12)《詩中密旨》“犯病八格”說(第五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13)論鑒賞修辭——“六觀”說(第四章第六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以上例(6)至(13)標題中的引文,均使用了數字概括的縮略形式。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數字縮略形式以二級綱目為主。
(14)儒家的修辭觀受到重視并進一步發(fā)展(第三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5)古文運動促使散文修辭論發(fā)展(第五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6)唐詩發(fā)展促進詩論修辭的獨立(第五章第二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以上三例的標題均為句子形式。
(17)在對漢賦形式主義文風的批評中,修辭思想得以發(fā)展(第三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8)文學獨立,帶來修辭形式美研究的熱潮(第四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9)佛教傳入,促進了聲律美的研究(第四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20)修辭理論、修辭規(guī)律的探討,有深度、有創(chuàng)新(第六章第一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21)“清淡”蔚成風氣,修辭受到注目(第四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以上五例也以句子形式作為標題,在書面形式上由逗號分開整個句子。例(17)逗號前的成分做狀語。例(18)(19)(20),逗號前的成分在語用上是話題,在語法上是句子的主語。例(21)則是簡短的并列復句形式,結構形式上呈并列關系,在語義內容上有一定的因果關聯(lián)。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句子形式”未必是真正語法意義上的句子,作為標題,它沒有相應的句調,在書面形式上,一般也不宜標句號。
《漢語修辭學史綱》各類標題自身往往通過“引用”,形成元話語和對象話語的互文。所謂互文,即引文與解說引文的語符之間的互相“依存”、緊密關聯(lián),形成一定的邏輯語義關系,標題綱目中的互文,可增強語篇的體系性,有助于話語體系建構。引語為詞語、短語、句子形式等。這可以大別為兩類:標題中的部分能指是引語;標題的全部能指皆為引用。
1.標題不完全為引文
其中引語主要是詞語。這里所說的“詞語”包括詞和短語(含固定短語)。例如:
(1)諸子論“譬”(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的一級標題)
(2)墨子論“侔”(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的一級標題)
以上兩例的引語均為詞,都是單音節(jié)形式。
(3)論“互文”
(4)論“變文”
(5)論“省文”
(6)論“甚言”
以上四例均為第五章第二節(jié)“文論修辭論”的第六個部分“論修辭手法——孔穎達的經解修辭”的二級標題。引語均為雙音節(jié)形式術語。
(7)莊子論“重言”(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的一級標題)
以上諸例中的引語均為術語,例(1)(2)(7)中,術語的提出者均在標題中予以標明。
也可見一個綱目中有兩處直接引用的。例如:
(8)提倡“明言”、“露文”、言文合一(第三章第四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9)創(chuàng)立“五文”和“繁文”說(第三章第四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0)從破“虛妄之言”到釋“增”(第三章第四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還有綱目中引文表達相對完整的命題的情形的。例如:
(11)關于修辭的重要性——劉向的“辭不可不修”說(第三章第二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上例增加了一個副標題,副標題中的引語表達命題。又如:
(12)孟子論“言近而旨遠”(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3)老子論“正言若反”(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4)反對“文辭相襲”,推崇創(chuàng)新(第三章第四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5)主張“外內表里,自相副稱”(第三章第四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6)鐘嶸“清濁通流,口吻調利”說(第四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17)文天祥、王應麟“修辭立其誠”說(第六章第二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18)黃庭堅、葉夢得“讀詩勿穿鑿附會”說(第六章第四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如果說引文(引語)為對象話語,則標題中的其他語符就是元話語,不難看出,對象話語和元話語在這里有效互文。以上諸例,“寓論于解說,意即熔觀點和解說于一爐,將主觀思索與客觀解說有機結合?!妒肪V》作者完全摒棄說教式語言,也沒有將觀點思索與實際描寫涇渭分明地分作兩處?!保?]9
2.標題完全為引文
《漢語修辭學史綱》全書共有8 例標題完全為引文,諸例均為二級綱目。列舉如下:
(1)“錯綜句法”(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五、論句法”的二級綱目)
(2)“影略句法”(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五、論句法”的二級綱目)
(3)“四種琢句法”(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五、論句法”的二級綱目)
(4)“為情而造文”(第四章第五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5)“變通適會”(第四章第五節(jié)內的二級綱目)
以上引文均較為簡短。
(6)“先問后答格”——設問論(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八、修辭手法論的創(chuàng)新”的二級綱目)
(7)“戲用語訛”——飛白論(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八、修辭手法論的創(chuàng)新”的二級綱目)
(8)“以實為虛”——轉品論(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八、修辭手法論的創(chuàng)新”的二級綱目)
以上三例在嚴格意義上不完全為引文,因為它們附加了副標題,副標題對完全為引文的主標題進行解釋性概括。
由于《漢語修辭學史綱》主要是關于學術史的研究,所以作者為了力避替古人立言,在一定量的標題中適當引用了原文。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全書10 個章題、48 個節(jié)題都沒有直接引用。所有202 個節(jié)內一級綱目中,有33 例直接引用,引用在本層級標題中占16.34%。如“‘文體或辭體’論”(第九章第五節(jié))、“‘尋常詞語藝術化’論”(第十章第六節(jié))。所有363 個節(jié)內二級綱目中,有136 例直接引用,引用在本層級標題中占37.47%。層級越低,標題中的引用占比越高。這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也符合標題的功能主旨,標題層級越低一般可以更具體,其所涵括的外延越小,針對性更強,作為學術史著作,研究對象的相對具體形式常常是某一個論斷,該論斷即可表現(xiàn)為某一直接引語。
除了使用頻次較高的引用,《漢語修辭學史綱》標題中還偶見比喻等辭格。例如:
(9)社會變革、百家爭鳴是修辭技巧發(fā)展的肥田沃土(第二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10)修辭手法論的發(fā)展及文體論的萌芽(第三章第三節(jié)標題)
(11)修辭技巧的發(fā)展呼喚修辭理論的出現(xiàn)(第二章第一節(jié)內的一級綱目)
例(9)(10)均為比喻,例(11)為擬人。
此外,《漢語修辭學史綱》還特別注意綱目的語境配置。例如第五章第五節(jié)“史論修辭的著作——劉知己《史通》”的所有15 個二級綱目均形式上對應整齊。該節(jié)第一部分“論史體的修辭原則”共有三個二級標題:尚簡要,反煩冗;重質樸,輕華麗;倡今語,去昔言。第二部分“論史體用詞的標準”共有兩個標題:用詞準確;褒貶恰當。第三部分“對史體篇章修辭的要求”共有五個二級標題:前后伏應;有首有尾;有條不紊;言辭一致;題意相符。第四部分“論史體修辭手法”共有五個二級標題:反對儷辭;否定夸張;提倡用“晦”;擬古神似;善用避諱。以上整節(jié)的節(jié)內所有標題均十分整齊,以四音節(jié)為主。非四音節(jié)者,即六音節(jié)形式,且三三基本相對。十分有特色!而且這一節(jié)所研討的對象為劉知己《史通》,《史通》自身也大量使用整齊的四六格式,堪稱語境協(xié)和。
以上標題的凝練具有一定的特色,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學術話語的創(chuàng)新。誠如王希杰先生的評論所言:“修辭學史的研究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資料堆砌的技術工作,而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2]55總體而言,《漢語修辭學史綱》自覺運用系統(tǒng)論方法,“綱目清楚、重點突出是《史綱》體例特色之一?!保?]7
著眼于整體學術語篇,分布于整體語篇里的連續(xù)型元話語相對于離散型學術元話語而言,往往可以從微觀視角分析之?;蛘哒f,微觀視角的連續(xù)型元話語是一種黏著式元話語,是一種局部元話語。微觀視角的元話語可以分為具有積極修辭性的元話語和具有消極修辭性的元話語兩類。
這種情形的元話語于《漢語修辭學史綱》中較為常見。主要有比喻型、引用型、排比型等。
1.比喻
一般用暗喻或借喻,很少用明喻。例如:
(1)商鞅、李斯均以游說成功而登上宰相的寶座。(第31 頁)
上例用動態(tài)形象話語“登上宰相的寶座”喻指當上宰相。
(2)先秦和兩漢都是修辭學的萌芽時期,修辭論的共同特點是零珠碎玉,而且多數夾雜在經書、諸子論著及對經書注流的書、文中。(第6 頁)
上例也使用了比喻,其中,“萌芽”和“零珠碎玉”均為喻體。
(3)所概括的38 個辭格,迄今還很富有生命力。這是我國辭格論發(fā)展史上的新高峰。(第16 頁)
上例把無生命的“辭格”賦予了“生命力”,并用“新高峰”做喻體。
(4)后來《詩經》中的修辭現(xiàn)象更加多姿多彩了,它們由各種修辭手法組成,既有后代所指的消極修辭手法,也有積極修辭手法?!@就是修辭理論的濫觴,也就是修辭學的萌芽。(第29 頁)
上例賦予“修辭現(xiàn)象”以“彩”,接著用“萌芽”比喻《詩經》時代的修辭學。
(5)魏晉南北朝是我國修辭學史長河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第118 頁)
上例把“修辭學史”比喻成“長河”。
(6)所有這些,對修辭形式美熱潮的形成都有一定作用。(第120 頁)
上例以“熱潮”比喻修辭形式的形成態(tài)勢。
2.引用
學術著作中常常會用到“引用”,《漢語修辭學史剛》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前文已述及,由于修辭學史研究學術話語實際具有“元元話語”的性質,所以其中的引用與一般的引用不盡相同,修辭學史研究學術話語所引用的話語通常自身即元話語。例如:
(1)莊子的理論對后世也有影響。劉勰《文心雕龍》一書中曾專用《事類》篇來論述這一手法,并有所發(fā)展。他指出“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除可以引用權威長者的言論外,還包括引證古代事例。宋代陳骙的《文則》也進一步總結具體規(guī)律,并稱之為“援引”。(第67 頁)
(2)劉勰《文心雕龍·隱秀》篇所論的“隱”,唐代劉知幾《史通》中提出的“用晦”之法,以為“言近旨遠”說的進一步發(fā)展。(第71 頁)
(3)與鐘嶸之觀點相類,批評用事過多,致“頓失清采”。(第130 頁)
以上諸例均為部分引用,均用引號標記,引文嵌入元話語并與元話語互為句法成分,這與綱目中的引用相似。
3.排比
《漢語修辭學史綱》在做相關評述時,使用了排比。例如:
(1)《文心雕龍》這部體大精深的著作是時代的產物、歷史經驗的總結。……修辭思想之豐富、修辭范圍之廣闊、修辭觀點之精當,都是空前的。(第122 頁)
上例“修辭思想之豐富、修辭范圍之廣闊、修辭觀點之精當”可看作是句法成分的排比。
(2)《文則》探討文體風格的特點是:既有對重點作品語言風格的剖析,又有一般文體的概述;既有多種文體的介紹,又有一種文體的重點探索;既論及文體的起源,又關乎到文體的分類……這樣全面地論述文體,在宋代之前,還不多見。(第307 頁)
上例是三個并列復句的排比。
從其他學科領域借用術語,在我們看來,是具有消極修辭性的元話語。例如:
(1)根據系統(tǒng)論的觀點,修辭和修辭學都可以各自被看成是一個系統(tǒng)。修辭學史是研究修辭學的發(fā)展史,研究古今的修辭學思想或修辭理論的。修辭學史也是一個系統(tǒng)。研究它必須運用整體性、結構性、相關性等觀念,對它的要素、結構、功能、環(huán)境、歷史發(fā)展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各別的和綜合的考察。(第4 頁)
上例跨學科使用了“系統(tǒng)論”“系統(tǒng)”“整體性”“結構性”“相關性”“要素”“結構”“功能”“環(huán)境”等系列系統(tǒng)論術語。
(2)等我們把修辭學史當做一個有機整體來研究時,還必須同時運用歷時性的觀點,把它放在時間的流變過程中加以考察。(第5 頁)
上例使用了“有機”這個化學術語。
(3)要注意每一層次的要素都具有雙重身份,對更高一級的系統(tǒng)來說,它們是要素;而對下一級的要素來說,它們又是一個個系統(tǒng)。以古代修辭學為例,我們不僅要研究作為第一層次的要素:文論、詩(詞)論、戲曲、小說修辭論的發(fā)展,同時要把這四種要素視做四個子系統(tǒng),分別研究他們的組成要素:修辭理論、字句篇章修辭論、辭格論及文體風格論等的發(fā)展。(第10 頁)
上例使用了“子系統(tǒng)”等術語。該術語是在“系統(tǒng)論”意義上使用的。
(4)西方的語言學、心理學、美學、文學原理及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大大豐富了我國的修辭學研究。解放后,蘇聯(lián)的修辭學、語體學體系被介紹進來,促進了漢語修辭學的進一步完善?!笆陝觼y”后,國外的語用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大眾傳播學及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等學說正在為修辭學研究者所吸收,我國修辭學的面貌正在發(fā)生進一步的變化。(第24 頁)
上例多學科綜合使用了“心理學”“美學”“文學原理”“大眾傳播學”“系統(tǒng)論”“信息論”“控制論”等術語。
以上語例均分布于《漢語修辭學史綱》正文,都相對獨立存在,相互之間一般無明顯的語義張力,這些都不同于《目錄》?!赌夸洝房梢杂卸鄠€層級,目錄的內容既可以在正文里出現(xiàn),又常作為副文本置于整體語篇之前,便于讀者了解整體框架格局,也有一定的索引作用。
《漢語修辭學史綱》作為學術史方面的著作,元話語與元元話語科學銜接,有效互文,系統(tǒng)謹嚴,特色鮮明;作者易蒲(宗廷虎)、李金苓十分重視錘煉學術話語(元話語),其有效的具有修辭性的元話語自身也具有修辭學史意義。正如王希杰先生所言:“我很佩服宗廷虎。在80 年代中,他是中年修辭學者中成果最多也最卓絕的一位?!窃谶@80 年代里,廷虎的修辭學史是比較實事求是的,這是難能可貴的?!保?]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