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濤
散文集《疼痛史》插圖
有論者將散文創(chuàng)作的繁榮稱作“純文學的勝利”,這也在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新疆散文的異軍突起中得到明顯地印證?!短弁词贰肪褪窃谏庾R的散文觀念下誕生的作品,該書從“文學是人學”的寫作立場出發(fā),深入探究現(xiàn)代人的困境與堅持,使疼痛成為考量人性光芒的文學試驗場。在此過程中文學性和哲學思考使作品的價值凸顯出來,《疼痛史》沒有停留在普通人與疾病持續(xù)抗爭的層面上,而是努力呈現(xiàn)一幅疼痛百態(tài),有“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家國之痛,有“沉痛迫衷腸”的身心之痛,透露出作者對人生價值的哲學思考,形成一種獨特的疼痛美學。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我的主題不是身體疾病本身,而是疾病被當作修辭手法或隱喻加以使用的情形。”[1]這也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閱讀、理解黃毅散文集《疼痛史》的平臺。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僅從身體層面去理解疼痛,還包括精神層面、社會層面。在疼痛被書寫下來之后,它就具有了社會價值,這種社會價值使之具有了整體性,我們也完全可以將其視為一種時間的疼痛、精神的疼痛以及現(xiàn)實的疼痛,它是一種以哲學為支撐的寫作?!靶揶o手法”“隱喻”是我們閱讀《疼痛史》的基本出發(fā)點,即它不是個人日記式的日常記錄,更不是具有個人簡史性質的臺帳。而是把疼痛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來研究,并且從文化的層面得出論斷。“當人類為疼痛所困擾,藝術理應如約而至;人類面對疼痛的無為,恰恰構成了藝術存在的一個潛在條件?!盵2]從嚴格意義上說,疼痛是無法表達的,甚至在醫(yī)患之間也無法交流那種真實的疼痛感覺。正如分析哲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維特根斯坦所言:“只有我知道我是否真的疼,別人只能推測。”[3]而這種困境恰恰構成了《疼痛史》的寫作原點,只有訴諸于文學,才能完成一種傾訴的欲望,才能將對疼痛的感覺放大,形成一套完整的闡釋系統(tǒng)。
《疼痛史》營造了一個由人類痛感所組成的語言空間,它不是單純依靠想象力建構的空間,而是依靠沉重的記憶組成——家、國、天下以及人——不乏切膚之痛。疼痛已不是作為一種身體感覺,而是作為一個大寫的詞出現(xiàn),并從這種書寫中形成獨特的概念、體系。這種書寫已經(jīng)成為一種社會心理能動的體現(xiàn)。
疼痛是真實存在的。對疼痛的書寫確實出于現(xiàn)實的需要——“傾訴疼痛也許會減輕疼痛?!盵4]完成心理上的釋放功能。維特根斯坦說:“疼痛是一種私事。”“疼的語言表達代替了哭喊而不是描述哭喊?!盵5]從醫(yī)學角度上說,疼痛是一種傷害性的刺激信息,如果從分類學角度上看,黃毅描述多為深部痛,即由于骨骼損傷所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痛風,以及各類意外傷害事故所造成的疼痛感。這種痛感直擊心靈,人們需要面對真實的肉體疼痛,需要文學的表達,用語言來“代替”內(nèi)心的哀嚎,來傳達一種悲憫意識。但如果僅此而已,文學作品中不禁會呈現(xiàn)出哀鴻遍野的悲傷圖景,因此,“代替哭喊”不會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終點,只能是起點。由此向社會層面、精神層面去追溯。人,不能作為肉體的奴仆。人類在面對疼痛時必然會釋放出理性的一面,而這種理性價值會超越身體意識的本能,讓人類直面疼痛,甚至是超越疼痛、戰(zhàn)勝疼痛。
《疼痛史》以第一人稱展開,記錄了“我”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痛風的病史。自有生以來,人類的成長就伴隨著疼痛,而克服疼痛、減輕疼痛對肉體和精神的傷害,也在從醫(yī)學層面、藝術層面、哲學層面進行著。《疼痛史》標志著新疆散文繼續(xù)向哲學維度推進的創(chuàng)作方向,他不同于農(nóng)耕時代的傳統(tǒng)話語,也不同于以民族風情見長的地域性表達,而是致力于哲學層面的開掘。這一點,在《疼痛史》中有鮮明的體現(xiàn)。在散文集《疼痛的緣起》一文中,作者就闡明了自己的寫作立場,滲透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疤弁床粌H僅根植于肉體,它還彌漫于人的精神。精神的疼痛似乎更加隱秘。”從而將疼痛引入精神層面,疼痛帶給人精神上的痛苦往往是秘而不宣的,但它著實又是肉體之上附加于人的精神鎖鏈。因此,人類要擺脫肉體疼痛,必先從精神上擺脫疼痛的困擾。作者寫道:“疼痛是肉體的嘩變、靈魂的背叛。也是外部力量作用于精神而產(chǎn)生的不同梯次的震顫?!?/p>
“我”的疼痛記憶起源于而立之年的一次沖動行為,原為體育老師的“我”想在學生面前“小露一手”,給學生示范跳遠的技巧,“我的夢也飛起來了,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中學時代,少年的沖動和好勝又回到了我的血液中”,然而,“我”最終卻聽到“咔吧”一聲,“那聲音來自腰部”。通過疼痛的緣起,“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要知道啥時候該干啥”。書中每一種關于疼痛史的記錄都帶有深摯的思考,因此,我們說《疼痛史》是一部來自主體的狀態(tài)描述。
迄今為止,很少有人從疼痛入手來揭示中國社會的普遍法則,相對于法國哲學家??鹿P下的規(guī)訓,《疼痛史》更加強調一種身體的自律。從而讓我們聯(lián)想起“非禮勿視,非禮匆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古訓,這一古老哲學就是《疼痛史》寫作的原點,《疼痛史》是建立在中國哲學基礎上的文學書寫。從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起,就表明了中國社會是一個自律性的社會,處理國家、社會、個人之間的問題,首先不是寄希望于強力的干預,而是強調“禮”的精神,通過改變?nèi)藗兊恼J知,哪怕是通過一種循序漸進的緩慢進程,也要在“禮”的框架內(nèi)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從春秋時代,中國社會就有了“和”的觀念,和為貴——和諧、和睦。
從一定意義上說,“規(guī)訓”是資本主義狀態(tài)下的存在模式。而《疼痛史》中所宣示的自律意識既存在深厚的歷史語境,也存在現(xiàn)實的“當下意識”。這種自律不單是基于純粹的道德建構,也是一個人要明確生活的界限。黃毅將其表述為:人要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和不該干什么。一個人要善于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和道德健康。中國古有“明哲保身”之說,《張錫純醫(yī)學全集精編叢書·醫(yī)學衷中參西錄·醫(yī)論篇》釋為:“此身不陷于罪戾為保身,此身不陷于疾病亦為保身?!比欢郎嫌袔兹四苊庥诩膊±p身,又有幾人能夠棄絕疼痛。人生與疼痛如影相隨,欲達到“明哲”之境,何其難也?然而,首要的是知進退,知榮辱。
文學與哲學之間有一條秘徑通道,相互貫通。也正如德國學者溫格爾所指出:“文學不是把哲學知識轉換一下形式塞進意象和詩行中,而是要表達一種對生活的一般態(tài)度?!盵6]《疼痛史》自始至終貫穿這一理念。為了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我”經(jīng)過了各種各樣的治療儀式:貼膏藥、拉伸、倒掛……這種種方式加深了“我”對疼痛的體驗,治療的過程也像是附加在身體之上的另一重痛苦,有對酷熱的煎熬、有類似于五馬分尸的驚懼,每一次興沖沖奔著希望而去,卻總是換回沉重的失望而歸。伴隨著精神上的巨大起落、悲喜。因為疼痛,我知道我還存在,這是作者面對疼痛的最大覺悟。
“(審美精神)指那種在活的形象中,并通過活的形象去呈現(xiàn)人類生存意義的帶有一定普遍性的態(tài)度或意向?!盵7]文學作品要通過鮮活的藝術形象去傳達對人生的態(tài)度和理性精神,其中“活的”就是指作品要有感染力,能在讀者中產(chǎn)生共鳴,從而能夠傳達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散文集中的《永久寂靜》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母親被檢查出直腸癌晚期,并且已經(jīng)轉移擴散?!拔摇闭业街嗅t(yī)科的醫(yī)生對母親進行針灸治療。作品著重刻畫了母親在針灸時“不堪”的表情:“每一針下去,她的眉頭都微微緊一下,特別是在捻針的時候,我看見母親的牙齒都咬在了下唇上?!睘榱耸″X,年邁的母親堅持在11 月的寒風中擠公交車去醫(yī)院,“那時母親已非常虛弱,幾乎上不了樓梯……”《疼痛史》著重刻畫了普通人的形象,愈發(fā)體現(xiàn)出他們在病魔面前,善良、質樸的品質。
《疼痛史》講求一種獨特的敘事技巧,語言力求簡潔、樸實,營造濃郁的詩意空間。文字不事雕琢,以情感人。行文中不時有精辟的語言閃現(xiàn),閃耀著濃濃的詩意和理性的光芒。在《親愛的腰呵腰》中,作者描寫自己清晨被徹骨的腰痛驚醒:“那疼痛猶如晨鐘”。一個清新的意象把疼痛的折磨寫得充滿詩意。作家是在以平和的眼光看待肉體的疼痛,他認為在疾病面前多了一份從容和積極的態(tài)度,而不是怨恨、咒罵,這種寫作立場本身就具備高度的文學性和原創(chuàng)力。在《忍著點》中,面對高強度的治療和持續(xù)的疼痛,“我知道從此我要忍受許多,疼痛的或非疼痛的,抑或與疼痛相關的?!弊鳛橐晃辉娙?,黃毅的許多文字是其內(nèi)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是憑借著情感的激蕩自然流淌出來的,他的寫作更多出自數(shù)十年寫作所積累的審美沖動,語言張弛有度、自然從容。
《疼痛史》并沒有著眼于宏大敘事,而是從小敘事入手,從普通人之痛著手,寫出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大哥》《爆炸》等篇中,能讀出深重的家國之痛。文中的主人公沒有轟轟烈列的壯舉,卻在平凡中閃耀著深摯的家國情懷,曾經(jīng)在部隊參加過特殊機密任務的大哥,退役的第一個年頭就在晨練中病逝了。一個前來悼念他的戰(zhàn)友,在墓前念叨了一聲:“老黃,你太不孝了?!边@是對大哥一生的概括:18 歲外出當兵,基本照顧不上父母,剛退役回到老人身邊,卻又讓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這是《大哥》中的一段描寫,作者著墨不多,卻飽含深情。這種簡潔的文風代表了黃毅一貫的創(chuàng)作風格,實際上在這里又涉及疼痛的第二個命題——死亡。死亡是疼痛的加速器和截止閥,只有徹底的死亡才能終止錐心的疼痛。一場驚心動魄的油庫大爆炸后,人群圍攏,大霞靜靜躺在滿是油污的工地上。黃毅筆下塑造了一大群疼痛者的形象,既熟悉,又陌生。這些都得益于他純熟的敘事策略。
黃毅從語言入手,把疼痛描繪得非常精致,有各種姿勢的疼痛,還有各種狀態(tài)的疼痛,疼痛修辭展現(xiàn)他的語言功力,甚至像一個疼痛分類學的專家。地窩子頂棚塌陷之際,大老王的老婆情急之下?lián)湓诤⒆由砩?被地窩子的斷梁砸得內(nèi)臟出血,當即斃命;“詩人”靠近尾椎骨的創(chuàng)口處壓著足有一兩公斤的沙袋止血,飽受病痛折磨的身體成為詩人臨終的形象。據(jù)說,疼痛有十個等級,每個人都在承受不同級別的疼痛,直到痛無可痛、痛不欲生。疼痛除了帶給我們最后的絕望,也帶給我們許多疼痛的智慧和哲思。
散文集《疼痛史》插圖
疼痛具有社會性。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奠基者索緒爾那里,語言是二分的:能指和所指?!短弁词贰返奈谋緝r值不只是建構在身體感覺之上,它是把疼痛作為一個社會現(xiàn)象提煉出來,關鍵是疼痛的價值何在?被行刑的犯人和戰(zhàn)場上犧牲的烈士,遭遇同樣的疼痛,但他們的價值截然相反,犯人的疼痛具有可恥性。烈士的疼痛具有崇高感。從這個意義上說,《疼痛史》既是一部疼痛的哀歌,也是一部疼痛的頌歌。其中有新疆屯墾戍邊事業(yè)的壯懷激烈,也有對奮斗一生建設者的哀婉嘆息。正因如此,面對疼痛,黃毅的筆調不是低沉的,他始終有戰(zhàn)勝疼痛的意志——人在疼痛面前并不是消極的。不管是“我”“大哥”“母親”“父親”,甚或是“詩人”,那些帶著病痛的肉體行走在大地上,散發(fā)著生命的蓬勃力量,彰顯了獨特的美學觀念。這部《疼痛史》是黃毅對于個人生命史的詠嘆,也顯示了他思想的力度。
從《疼痛史》中,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起??碌脑~語——規(guī)訓。規(guī)訓是通過外在的強制力來約束人的行為,而疼痛更多通過內(nèi)在的身體記憶來完成自己?!八ú⊥矗┍簧系墼谌诉€沒完全成形的時候就提前根植于肉體,思想的改造往往是通過肉體來實現(xiàn)的,所有的酷刑都是針對肉體來的,最終屈服人的意志?!弊髡叱D昱c疼痛抗爭,有著深刻的疼痛體驗。疼痛教會人思索,但這種思索是通過藝術的手段來完成的,給人以美的感受?!短弁词贰芬晕膶W的形式傳達了正確的價值導向,融美與正義于一體。
文學的一項重要使命就是對自由生命的永恒追求和贊美。《疼痛史》中灌注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這種生命意識正是在一張張充滿疼痛的面孔下凸顯出來的。因此,黃毅從疼痛入手是選擇了一個獨特角度,對人類精神進行持續(xù)地拷問,這種敘事角度從表面上看是普通人的家常里短,但仔細考量,那種在錐心之痛煎熬下的人的本質的凸顯,又何嘗不是作者一種宏大敘事?
盡管《疼痛史》存在第三人稱寫作的方式,但從根本上,你可以看出:《疼痛史》實際上是一種獨白式寫作。作者好像在喃喃自語,一個人在黑夜里講述自己的故事。全書在“我在母親的疼痛中來到人世,我是疼痛的產(chǎn)物”這種低沉的男聲中拉開了序幕,開始了作者所經(jīng)歷以及所見到的疼痛的描述。通讀全書,這種“聲調”始終縈繞在耳邊,舒緩的、低速的語言運行方式,即使是對身體巨痛的描述也是如此。在《我被自己吊了起來》中“水晶眼鏡”忽然掄起像“一塊磚頭”似的硬物猛擊“我”的足跟,“轟然一下,由足跟傳導上去的力量卻令腦袋遽然作響,在毫不知情、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這一擊可謂石破天驚?!碧弁词且环N客觀存在,卻又看不見、摸不著,甚至很難說清它到底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這種感覺被黃毅捕捉到了,并且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鼻子有眼。黃毅的文字非常細致,屬于慢節(jié)奏的。他在行文中始終注重對自我感覺的抒發(fā),他主要從人生體驗的角度來書寫《疼痛史》,而不是搜獵“疼痛”的故事,不靠光怪陸離的疼痛故事來搏人眼球?!侗ā肥菍憻捰蛷S大爆炸的往事,黃毅沒有刻意去描寫火光沖天的爆炸現(xiàn)場,事故發(fā)生時,“我”正在“和同學趕往學校的路上”,一路在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著,“忽然不遠處傳來一聲沉悶的巨響,好像腳底下的大地都抖了一下,緊接著就看見一朵灰白色的煙霧團如蘑菇云般迅速升起,而天空似乎也在那一聲巨響之后,猛然清亮起來?!彼且缘谌叩难酃猓瑥呐c事故現(xiàn)場保持一定距離的少年視角來進行敘述。在優(yōu)美的文字中間既飽含了對逝者的尊重,又保持了鮮明的文學特征。讀者像沉浸在一個幽靜的暗室中,聆聽一種充滿傾訴式的心靈獨白。
《疼痛史》高度的文學性恰恰在于保持了作家精神的獨立性,并且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拉伸了疼痛母題的內(nèi)涵與外延。作者的敘事中存在高度的直覺化卻又貼近現(xiàn)實?!短弁词贰凡皇窍胂蟮漠a(chǎn)物,而是主流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讓人讀后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感。作品中想象、夸張的成分很大程度上被疼痛感遮蔽了,腰椎間盤突出的疼痛剛剛治愈,痛風又隨之而來。擺脫了舊的傷痛,新的傷痛又不約而至。這既是一種現(xiàn)實體驗,又是一種高度隱喻化的喻體。在這里,“疼痛”成為一種修辭手法,而慣常意義上的意象、意境消失了,讀者在極端的疼痛感覺中負重前行。
可以看出,散文集中種種關于疼痛的敘事總體上是相關聯(lián)的。它們描述了對腰椎間盤突出的治療過程,也展示了各種各樣富于文學性的治療方案,組成一條線性的敘事流?!短弁词贰窋⑹鲁闪⒌那疤峒慈缬膶W理論家安德魯·本尼特所說:“假如故事無所不在,我們也在故事里。”[8]但《疼痛史》的敘事又帶有濃郁的抒情性和理性色彩。《大哥》采取了雙向敘事結構,第一節(jié)敘述“大哥”晨跑中去世的前前后后,第二節(jié)開始敘述“大哥”的從軍生涯……如此反復,像是一部和聲?!拔覍戇@部書的時候,我們家還有六口人,除我之外,是父母和兩個哥哥一個姐姐,短短幾年里,他們先后走了三位?!睌⑹麻_始,好像有一個低沉的男聲在娓娓道來。這恰好符合了英國美學家沃爾特·佩特的說法,“所有的藝術都渴望音樂狀態(tài)?!盵9]正是這種充滿藝術感的表現(xiàn)力,讓讀者置于“在故事里”的狀態(tài),喚醒人們的疼痛體驗。因為人無所不在疼痛之中,只待一種聲音便能將它從意識深處喚醒。
從當下文學創(chuàng)作來看,集中以疼痛為母題的文集尚不多見,《疼痛史》進一步拓展了疼痛題材在文學領域的深度。通過對疼痛的描寫展現(xiàn)了人類的溫情、親情、友情和家國情懷。在《疼痛史》中我們沒有看到怨天尤人的負面情緒,疼痛使人的本性得以流露?!叭酥?,性本善”,在疼痛和死亡的雙重壓迫下,人回到了原初狀態(tài),在這個原初狀態(tài)下考量人性,是《疼痛史》具有試驗性的寫作動機。至今為止,從這個層面來闡釋“文學是人學”的作品尚不多見。在疼痛的壓迫下,不管是腰纏萬貫的商人,還是身無分文的窮人,都開始回到同一個起點,這個起點就是生命的原點?!短弁词贰氛窃谶@個起點上來看待、回答人生的諸多問題,來解釋困擾人類的許多社會問題。這一點,充分體現(xiàn)了《疼痛史》的文學性、原創(chuàng)性。
“那些希望訴說疼痛的人經(jīng)常依賴隱喻”[10],因為最為劇烈的疼痛往往是無法表達的,若想傳達則需要“移情”。[11]因此,關于疼痛的表述必然是一種文學話語,也正如人們所說:“任何跟疼痛相關的句子是‘某種指示性和某種超越指示性的東西,一種多事件的形式以及在那種形式之外的一種突出的、文學化的通路’?!盵12]隱喻是處理疼痛題材的獨特方式,在這里,想象已顯得虛弱無力,只有隱喻才能顯現(xiàn)真實的身體、真實的疼痛、真實的思想?!短弁词贰吩醯膭?chuàng)作意圖恰恰在于通過疼痛的特殊場域檢視人類精神。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你不能說“疼”可以被描述,這種精神指向代表著:“你隨著語言一起學到了‘疼痛’這個概念?!盵13]如果僅僅描述了疼痛的場景,就不能形成對疼痛的認識以及疼痛的價值觀。“捐軀赴國難”是一種面對疼痛的氣魄;大敵當前,逃之夭夭也是一種逃避疼痛的姿態(tài),這兩種情形說到底就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短弁词贰吩谝庾R深處給予了正確的判斷,它以紀實的筆法歌頌了以家國天下為先的時代先行者,這種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構成了《疼痛史》的主基調。比如散文集中的《橫過江面的霧嵐》中描寫了陳放平凡的一生:年輕時從山青水綠的嘉陵江畔,來到昆侖山下,參加塔克拉瑪干西南緣的石油大會戰(zhàn)。他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依然保持著頑強、純樸的性格。小小的嘉陵摩托車寄托了他的故土之思,在莽莽沙海中風塵仆仆。樹高千尺,落葉歸根,退休后返回重慶的陳放,又一心眷戀著他奮斗一生的石油基地……陳放只是千千萬萬支援新疆、建設新疆的建設者的縮影,于平凡中見出高尚。
在《疼痛史》中,隱喻是一個重要修辭手法,它在整體上建構出一種獨特的結構?!搬t(yī)院”“疼痛”“死亡”等都是多元化的。它所表達的既有按字面意思理解的“日?!闭Z言也有更新的修辭性,并在文字中不斷強化,從而使《疼痛史》在更大的語言空間內(nèi)具備了充足的活力。正如尼采所言:“語言不可避免是修辭性的,文本的意義不可能與其比喻化的表達相分離?!盵14]對于這種寫作立場,黃毅有著明確的認識,他說:“我忽然覺得僅僅寫我肉體的疼痛,完全不足以表達我對疼痛的理解,而且會越寫越窄,最終走到死胡同中?!薄拔宜獙懙奶弁磻撌侨怏w與精神交融的疼痛?!?/p>
疼痛帶給人沉思,從這個層面講,《疼痛史》引發(fā)了關于疼痛的社會話語。作為一個長期與病痛周旋的作家,黃毅的《疼痛史》是一種無意識寫作或者是下意識寫作,他的書寫完全出于一種疼痛本能,并且由此擴展為社會性書寫——整個社會面對疼痛的直覺反應,這是一種嚴肅的寫作。伴隨著疼痛而來的,就是一種療愈的進程,以及如何從人生、社會層面來看待疼痛現(xiàn)象,像文天祥的《正氣歌》、史鐵生的《病中碎筆》都是基于疼痛背景下的寫作,是對人類精神的終極追問。離開了這些元素,任何關于疼痛的書寫都將淪為病理學報告。因此,疼痛是一種鏡像,人們在疼痛中認識自我、認識社會,這也賦予《疼痛史》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從而完成了對自我的深刻表達。
疼痛對人構成潛在的自我約束,這種文化現(xiàn)象由來已久,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求“修身”,修身也是規(guī)避各種風險、疼痛的有效途徑之一。人的言行舉止要符合一定社會規(guī)范——“不逾矩”,能夠利他、利己。按照《疼痛史》的說法就是:人要知道自己該干些什么。通過疼痛話語言說去呈現(xiàn)生存意義的普遍性的態(tài)度,就構成了審美精神的現(xiàn)實觀照。在《疼痛史》中,體現(xiàn)出頑強的生命意識和深摯的家國情懷,這是文學作品最具備沖擊力的元素,雄渾、大氣、剛健的美學風格滲透其中;而關于疼痛的解讀又都要建立在文學的框架內(nèi),可以借用俄國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的說法:“文學性”,是指敘述者的語速、聲調,以及隱喻修辭的運用。
疼痛為我們提供了生命言說的方式,他人的疼痛和自身的疼痛是兩種不同的視角,它所堅持的既是一種文學立場,又是一種生命立場。文學在這種語境下才能血氣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