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神經針刺療法的研究進展

2023-03-02 10:27:56秦黎虹
關鍵詞:夾脊神經節(jié)針刺

蘇 偉,秦黎虹

(1.滁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1)

神經針刺療法,是借助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手段,在明確西醫(yī)解剖、生理、神經功能的基礎上,通過針刺直接刺激了與某些疾病相聯系的神經[1],發(fā)揮神經調整治療作用.其他作用于神經的療法,有經皮神經電刺激等療法,但該類療法的設備最佳參數、遠期療效及復發(fā)率尚不明確[2].神經針刺療法操作較為便捷,但療效顯著,突出了中醫(yī)療法的“簡、便、廉、驗”的治療特色.針刺療法在神經解剖、神經生理等學科的基礎上,深入到周圍神經的叢、干、分支或者擇取其中的相應神經節(jié),可治療更多的病癥.臨床上實施該針刺手法,醫(yī)者可以根據病癥的輕重,控制和調整刺激的強弱程度.針刺療法對于周圍神經系統(tǒng)的病變、功能失調或喪失等病癥均可運用,因此在臨床上應用廣泛.

1 神經根針刺療法

神經根針刺療法,通常以夾脊穴作為治療載體.夾脊穴與脊神經節(jié)段密切聯系,如脊神經根分布與相對應的脊髓節(jié)段分布區(qū)一致[3],頭頸部由C2~C3神經支配,上肢部由C4~T1神經支配,胸腹臟器由T2~L1神經支配,下肢部及腰臀部分別由L2~S3神經、S4~S5神經負責.夾脊穴若受到針刺感應刺激,能夠經過周圍脊神經根、脊髓內部傳導信號途徑達到中樞系統(tǒng),然后由該系統(tǒng)發(fā)揮調整和恢復內臟和軀體感覺、運動功能等[4].

1.1 頸神經根針刺療法

朱嘉民等[5]運用頸神經根針刺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將108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為54例.對照組用予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10980024,規(guī)格10 μg/支),將其10 μg溶入0.9% NaCl注射液,靜脈滴注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運用頸叢神經針刺療法,取C3~C6棘突下,旁開16.67 mm的頸夾脊穴,消毒后直刺20~25 mm,行平補平瀉手法后,同側的腧穴依次接上正負極,采用連續(xù)波,頻率2~5 Hz,留針30 min.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90.74%,對照組有效率達74.07%,兩組療效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何虹等[6]用頸神經根針刺療法治療腦卒中后患者出現的吞咽障礙,將7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為35例.對照組運用神經內科藥物對癥治療,再由言語治療師進行溫度刺激訓練、吞咽器官運動功能訓練及攝食訓練.溫度刺激訓練:在患者準備吞咽前,予以冰刺激觸發(fā)其吞咽反射生理功能恢復.吞咽器官運動功能訓練:基礎訓練的構音器官包括唇、面、舌、咽、喉、腭等.攝食訓練:包含進食的姿勢體位、食物的黏稠度及形狀、一口進食量、進食速度及進食環(huán)境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取C2~C6頸夾脊、風池、廉泉穴.消毒后,頸夾脊穴直刺20~25 mm,風池穴沿鼻尖方向斜刺20~25 mm,廉泉穴向舌根部斜刺20~25 mm.行針得氣后,同側的頸夾脊穴依次接上電針儀,采用斷續(xù)波,頻率5 Hz,留針30 min.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達91.20%,對照組有效率為71.4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腰神經根針刺療法

李延菊等[7]運用針刺神經根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為30例.治療組選取主穴大腸俞運用針刺神經根治療,同時配合環(huán)跳穴、委中、太溪及昆侖穴.消毒后,用0.30 mm×70 mm針具,對大腸俞穴向脊柱方向針斜刺進65~75 mm,予提插行針手法使下肢出現觸電感,連續(xù)出現3次為操作標準.環(huán)跳穴針直刺進65~75 mm,委中穴針直刺進25~40 mm,太溪、昆侖穴針均刺進15~20 mm,其中環(huán)跳、委中穴均行提插手法,也要要求出現3次觸電感.對照組選取關元俞、命門、志室及腰部夾脊穴,按常規(guī)針刺法治療.兩組每次針刺治療后,均使用相同推拿手法配合治療.患者通過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96.67%,對照組有效率達83.34%,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

神經節(jié)是神經元細胞,經緊密聚集后形成的結節(jié)狀神經結構,其可分布全身.各種神經節(jié)受到針刺療法的刺激,均可對機能產生積極影響.李新吾[8]認為蝶腭神經節(jié)若受到針刺,則可以發(fā)揮雙向調節(jié)作用,可干涉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亦可干涉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從而達到治療鼻類病癥的效果.星狀神經節(jié)、奇神經節(jié)等若受到針刺療法治療,亦會產生類似的治療效應.

2.1 蝶腭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

侯芳等[9]運用蝶腭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將60例患者分成針刺組和服藥組,每組各30例.針刺組運用蝶腭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取目外眥與下頜角之間的連線、眶下四白穴、外耳道口連線的交點,進針點位于顴弓下緣.消毒后下須向對額角頭維穴方向斜刺,針刺深度50~55 mm,患者有電擊麻酥感及酸脹感.服藥組服用氯雷他定片(上海先靈葆雅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70410,10 mg/片),1次/日,10 mg/次.治療后,針刺組有效率達93.33%,對照組有效率為73.33%,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劉小華等[10]運用蝶腭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三叉神經痛.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30例.治療組采用蝶腭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選擇下關穴,向對側的額角刺入40~45 mm達到蝶骨翼外板,再行退針15~20 mm后,緩緩調整針刺方向至蝶腭神經節(jié),以患側面部的眼、鼻、齒及上頜骨出現觸電感為治療標準,留針30 min.取針后,再予經皮電刺激治療,下關穴為正極,負極按三叉神經的分支進行,在眼支為攢竹穴,上頜支為顴髎穴,下頜支為頰車穴,波形為疏密波,頻率100 Hz,以患者耐受為度.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針刺法操作,選取患側的下關穴、攢竹穴、顴髎穴、頰車穴.下關穴囑閉口操作,直刺15~30 mm,其他腧穴均刺入10~15 mm,留針30 min.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94.30%,對照組有效率為83.3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星狀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

黃凡等[11]運用星狀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45例.治療組與對照組的患肢,均使用空氣波壓力循環(huán)治療儀、冰敷治療,并鼓勵做康復訓練.治療組運用針刺療法治療患者的兩側星狀神經節(jié),對照組常規(guī)針刺治療.星狀神經節(jié)針刺:取仰臥位,于胸鎖乳突肌前緣、胸鎖關節(jié)上方2.5 cm處,位置與人迎穴相近,須分別將頸總動脈、胸鎖乳突肌向兩側,觸碰第6椎的橫突后,消毒局部皮膚,針刺深度約25 mm,得氣后予捻轉瀉法,留針 20 min.對照組選擇肩髃、極泉、尺澤、曲池、手三里及合谷穴,針長度選擇 25 mm~50 mm,其中極泉穴針刺須避開腋動脈,極泉、尺澤穴用提插瀉法,余穴均平補平瀉,留針20 min.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93.33%,對照組有效率為73.33%,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梁佩玲等[12]運用星狀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早期糖尿病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30例.觀察組與對照組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調控血糖、血脂及防治并發(fā)癥藥物治療,同時進行低鹽、低糖、低脂飲食健康教育.對照組采用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H10980024,規(guī)格10 μg/支),將10 μg前列地爾溶入0.9% NaCl注射液,靜脈滴注.觀察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運用星狀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星狀神經節(jié)針刺方法,取仰臥位,于距前正中線1.5 cm、胸鎖關節(jié)上方2.5 cm,當觸及第6頸椎體的橫突后,消毒局部,用手指撥開頸總動脈,針刺深度約25 mm,行針得氣后,留針20 min.治療后,觀察組有效率達93.30%,對照組有效率為86.7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奇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

李孟漢等[13]運用奇神經節(jié)針刺療法治療原發(fā)性痛經36例.于月經來潮前5 d開始針刺,患者俯臥位,選擇臀骶部的足太陽膀胱經秩邊穴,局部碘伏消毒后,再用75%乙醇棉球脫碘,芒針規(guī)格為0.35 mm×125 mm,從該穴下斜30°刺進針,透刺到位于骶管裂孔的督脈腰俞穴,進針深度不超過100 mm,若針刺觸碰骶骨但深度未達到100 mm,可改變針體與進針局部皮膚夾角,直到針尖到達奇神經節(jié)附近,患者有得氣針感,或會陰部、小腹部有觸電感,留針30 min.每日1次,兩側奇神經節(jié)可交替使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針身應緊貼骶骨,以免刺中直腸.經過治療后,36例患者中治愈20例,好轉15例,總有效率達97.20%.

3 神經干針刺療法

神經干針刺療法是以神經促通技術為基礎的療法[14],用多種方式刺激運動通路的神經元,調整其興奮性,以產生正常的運動輸出.針刺治療周圍神經干,會產生較強的刺激感.針刺負荷對于中樞系統(tǒng)具有整合效應[15],該效應包括靶向性、動態(tài)性及網絡性.當針感產生的神經沖動由傳導路上行傳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則會引起神經沖動以調節(jié)神經自身機能,在神經肌肉接頭等的影響下,還會促進、協(xié)調相應骨骼肌的運動.

3.1 坐骨神經干針刺療法

邱玲等[16]針刺坐骨神經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各組30例.治療組運用坐骨神經干針刺法,配合常規(guī)針刺.對照組單純使用常規(guī)針刺法.坐骨神經干針刺療法,取患側的環(huán)跳環(huán)中穴,選取0.30 mm×75 mm的針具,針直刺進50~75 mm刺激坐骨神經干,后予提插、捻轉手法行針,使患者產生下肢沿坐骨神經走行的觸電麻脹感,隨后稍微上提針具.常規(guī)針刺療法,主穴取腰夾脊、大腸俞及阿是穴.配穴根據病情可選取患側的腰陽關、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穴等.腰夾脊穴、大腸俞、腰陽關穴均直刺10~15 mm,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穴均直刺25~40 mm,后予提插、捻轉手法行針.阿是穴則根據具體部位,決定深度及方向.隨后上述腧穴接通電針,波形為疏密波,頻率2 Hz/16 Hz,留針20 min.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96.70%,對照組有效率為93.30%.

胡小麗[17]針刺坐骨神經干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導致的坐骨神經痛,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各組30例.試驗組運用坐骨神經干針刺療法,對于環(huán)中穴,消毒后直刺50~75 mm,使患者的坐骨神經有麻木觸電的針感,然后將針稍微上提.其余配合腧穴的針刺情況:腰夾脊穴直刺10~15 mm;腎俞、命門、腰陽關、大腸俞及太溪穴直刺15~25 mm;血海、三陰交穴直刺25~40 mm;陰陵泉直刺25~50 mm,均行提插、捻轉手法,然后接通電針,采用疏密波,頻率15 Hz,留針20 min.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在試驗組中配合腧穴,加上風市、委中、陽陵泉及懸鐘穴直刺25~40 mm;昆侖穴直刺15~20 mm;承山穴直刺25~50 mm,并按照試驗組的要求接通電針儀,留針20 min.治療后,試驗組有效率達96.70%,對照組有效率為93.30%.

3.2 面神經干針刺療法

朱海玲[18]運用面神經干針刺療法治療周圍性面癱120例.面神經干選取位于耳垂與面頰皮膚交際點直下,用指甲上下尋刮,當觸及一直徑約3 mm的繩索狀物,且患者有酸脹感處即是面神經干,其分布在完骨穴、翳風穴周圍.用0.30 mm×25 mm的針具,治療期內交替針刺完骨穴、翳風穴.針刺完骨穴,要求針刺方向對準印堂穴,刺入約25 mm到達乳突切跡.針刺翳風穴,要求針尖略向上,刺入約25 mm.針刺面神經干,要求向上、下側面各刺入25 mm.完骨穴、翳風穴均使用雀啄法輕手法行針.面神經干行針只使用捻轉法,以同側面部表情肌適度抽動為操作標準,留針20 min.配合溫和灸治療耳垂部位,每次治療30 min.治療后,120例患者中痊愈91例,顯效21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達99.20%.

3.3 其他神經干針刺療法

蘇利梅[19]用上、下肢神經干針刺療法治療腦卒中后軟癱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將92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46例.治療組運用上、下肢神經干針刺療法,對照組則使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神經干針刺療法,上肢神經干選取肌皮神經點、腋神經點、尺神經點、橈神經點及正中神經點;下肢神經干選取股神經點、腓總神經點及脛神經點.上肢肌皮神經點位于胸大肌前下緣抵于肱骨處,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腋神經點位于肱骨頭后下凹陷處,相當于肩胛岡中點和三角肌止點連線的中點.尺神經點位于尺骨鷹嘴和肱骨內上髁之間的尺神經溝中.橈神經點位于肩峰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正中神經點位于臂內側,肱二頭肌內側溝上、中1/3交界處.下肢股神經點位于腹股溝外側,距趾骨聯合上緣中點116.67 mm,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腓總神經點選取足三里穴.脛神經點選取委中、三陰交及太溪穴.選取0.30 mm×40 mm的針具,對上述部位及腧穴使用蒼龜探穴針法,分別產生2~3次觸電感,再接通電針,留針30 min.常規(guī)針刺療法選取曲池、外關、合谷、環(huán)跳、血海、風市及解溪穴,運用圍刺法治療,留針30 min.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78.30%,對照組有效率為58.7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 神經叢針刺療法

局部神經叢受到針刺作用后,患者的針感可往不同方向傳導,其針刺信號所產生的各種神經沖動,會通過腦干網狀上行系統(tǒng)匯總[20],然后由丘腦的非特異投射結構到達大腦皮質層,該神經環(huán)路引起的靶向運動包括機體的反射運動及內臟組織產生感應[21].神經動作電位的投射傳導,是針刺神經叢產生效果的前提.

王海軍等[22]運用盆叢神經針刺療法治療痛經,將62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31例.治療組以針法操作秩邊透水道,以到達盆叢神經.仰臥位,取0.25 mm×125 mm的芒針,消毒針刺于髂后上棘內側緣與股骨大轉子內側緣連線的上2/5與下3/5交點處,即秩邊穴,進針深度約110 mm,向水道穴緩慢透刺,要求進針方向與軀干水平切面齊平,且與矢狀面呈20°夾角.捻轉得氣后,會陰部、小腹部會出現走竄感,留針30 min.對照組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制造,國藥準字H10900089,0.3 g/1粒),每次0.3 g,2次/d.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100%,對照組有效率87.1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姬俊強[23]運用盆叢神經針刺療法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將60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各組30例.治療組運用盆叢神經針刺療法,而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針刺療法.盆叢神經針刺療法運用秩邊透水道針法,秩邊穴取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內緣連線的上2/5與下3/5交點處,取俯臥位,消毒后用0.40 mm×150 mm的芒針,沿著患者軀干的水平面,且針身與軀干的20°夾角緩慢進針,深度約為115 mm,以針感到達小腹部為操作標準.做只捻轉、不提插的行針手法,留針30 min.常規(guī)針刺療法選取腎俞穴、膀胱俞穴、中極及三陰交穴,其中腎俞穴直刺15~25 mm,膀胱俞穴直刺20~35 mm,中極穴向會陰部斜刺15~25 mm,三陰交穴直刺25~40 mm,留針30 min.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達86.21%,對照組有效率為79.31%,兩組療效比較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 小結

神經針刺療法,又稱為神經刺激針法,是在明確神經解剖結構與經絡腧穴的對應關系基礎上,通過刺激神經根、神經節(jié)、神經干以及神經叢,激發(fā)調整周圍神經功能的平衡,從而恢復和改善身體各組織的生理機能.中醫(yī)學早在《素問·針解》中就提出了“經氣已至,慎守勿失者,勿變更也”,同時《靈樞·九針十二原》中亦言“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針刺過程中的“經氣已至”“氣至而有效”,意為患者受到針刺后,會出現酸、脹、抽、麻等感覺,此與現代醫(yī)學所述的神經受到針刺后的軀肢異常感覺不謀而合,證明中華醫(yī)學早在千余年前就發(fā)現了神經針刺療法,而神經概念應介于中醫(yī)學的經絡、筋脈之范疇.

適度針刺周圍神經組織,可改善該神經周圍的微循環(huán),消除致炎因子,促進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24].該療法的機制除上述內容外,還有如下研究.

1)腧穴與神經節(jié)段:通過對相當病癥的循證醫(yī)學研究[25],發(fā)現有90%的常見腧穴與它所調節(jié)的器官組織有著密切的神經生物學聯系,證明了受到針刺的腧穴與它所調節(jié)的對象處于相同或者相近的神經節(jié)段支配區(qū)的狀態(tài)下,可獲得更好的療效.

2)神經針刺的生理中介:有學者[26]提出針刺狀態(tài)下,有神經介質的聯合參與因素,如5-羥色胺、神經降壓素、γ-氨基丁酸、多巴胺、乙酰膽堿、去甲腎上腺素等.在接受針刺神經治療后,該類神經介質的工作模式綜合地構成了“神經-內分泌-免疫”的信息網絡[27].

3)針刺的腦功能影響研究: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在影像學方面,為探索針刺的腦神經功能機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通過相關研究[28],已證實針刺能夠影響大腦邊緣系統(tǒng)、默認網絡系統(tǒng)、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痛覺調制系統(tǒng)等多個功能網絡系統(tǒng).

相關研究深化了對神經針刺療法的認識,但是當前的臨床文獻相對少,因此更多的機制尚有待深入研究,操作風險程度方面的研究力度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該療法要防止暈針、神經損傷后功能障礙以及更危險狀況的出現[30],應熟悉解剖進針安全層次,避免使用較粗針具的深刺激以及出現觸電等異常時仍然給予多次大幅度的行針手法.該針刺療法,是傳統(tǒng)針刺理論與現代醫(yī)學知識融合的結果,是在中醫(yī)藥現代化發(fā)展背景下,有效借鑒了現代醫(yī)學的神經解剖等學科的精華.多學科的交融進一步擴大了針灸學的研究范圍,并提高了針灸臨床的治療效果.

猜你喜歡
夾脊神經節(jié)針刺
椎神經節(jié)麻醉的應用解剖學研究
夾脊穴考辨
基于適應證與解剖相關研究頸夾脊穴定位研究
GM1神經節(jié)苷脂貯積癥影像學表現及隨訪研究
蝶腭神經節(jié)針刺術治療動眼神經麻痹案1則
頸夾脊穴為主治療突發(fā)性耳聾驗案1則
談針刺“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頸夾脊”源流考略
超聲引導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治療原發(fā)性痛經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霍城县| 高安市| 钦州市| 西平县| 高州市| 通化县| 东方市| 门源| 山西省| 北京市| 桐柏县| 温宿县| 卢龙县| 阿拉善右旗| 宣汉县| 府谷县| 顺义区| 体育| 霍州市| 九江市| 伊金霍洛旗| 烟台市| 宁阳县| 桐庐县| 涿鹿县| 基隆市| 南漳县| 仙桃市| 兴隆县| 射洪县| 扶余县| 壤塘县| 甘南县| 海口市| 敦煌市| 苏尼特左旗| 阳朔县| 商洛市| 巴青县| 大洼县| 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