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恩虎 袁政 吳勇 莊懷偉 李洪偉
股骨頸骨折是老年骨折常見病,治療方法多樣,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THA)最為普遍。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THA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jīng)被證實,被用于各類髖關節(jié)疾病。隨著年齡增加,會出現(xiàn)機體功能下降、骨質疏松、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疾病,術中和術后失血量較大的股骨頸骨折病人,需要更長的時間愈合切口,恢復身體健康。置換手術中采用的氨甲環(huán)酸(TXA)可以降低纖維蛋白的結合能力和纖溶活性,有效地避免股骨頸骨折THA中失血量過高的風險[1]。有研究指出,使用TXA會增加術后靜脈血栓栓塞(VTE)發(fā)生的風險,并且認為TXA的使用方式和用量存在某些問題[2-6]。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股骨頸骨折中行THA時合理應用TX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2021年我院治療的THA老年病人共60例,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齡65~82歲,平均(69.51±4.21)歲。
納入標準:(1)Garden 3、4型股骨頸骨折,單側初次全髖關節(jié)置換;(2)無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且可以耐受手術治療;(3)年齡≥65歲。排除標準:(1)髖關節(jié)及周圍手術史;(2)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術前經(jīng)靜脈彩超檢查有雙下肢血栓形成,或曾有血栓病史;(4)術前檢查凝血功能異常;(5)術前應用其他止血藥物;(6)對TXA過敏。
根據(jù)TXA(湖南洞庭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565)使用情況分為3組,即對照組(A組)、1次靜脈給藥組(B組)和2次靜脈給藥組(C組),每組各20例。3組一般資料及凝血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病人一般資料及凝血指標比較
1.2 治療方法 60例病人THA手術均由我院同一名關節(jié)外科高級職稱主刀醫(yī)師操刀,其他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A組:術前、術后均未使用TXA及其他止血類藥物;B組:術前0.5 h配置含1 g TXA鹽水100 mL快速滴注;C組:術前0.5 h配置含1 g TXA鹽水100 mL快速滴注,3 h后第2次靜脈滴注含1 g TXA鹽水100 mL。術后進行進一步觀察治療,并且24 h后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是否拔除切口引流管,最多延長48 h,同時記錄引流量。病人術后,每隔1 d,連續(xù)4次復查血常規(guī),檢查其Hb水平。若Hb<70 g/L,則進一步輸血以改善;若Hb為70~100 g/L,則由主治醫(yī)師根據(jù)病人身體情況進行判斷后,再選擇是否輸注濃縮紅細胞。術后7 d,對病人進行彩超檢查,觀察下肢靜脈是否有血栓形成;若出現(xiàn)肢體腫脹明顯、腓腸肌壓痛,即刻行雙下肢血管彩超檢查,排除血栓。
1.3 觀察指標 (1)病人入院時記錄年齡、性別、身高(H)和體質量(M)以及術前和術后紅細胞壓積(hematocrit,Hct)水平。(2)失血量的計算:首先按照H、M和Nadler方程[8]計算病人血容量(PBV):PBV=K1×H+K2×M+K3,(男性:K1=0.3669,K2=0.03219,K3=0.6041;女性:K1=0.3561,K2=0.03308,K3=0.1833);再根據(jù)Gross方程[9]計算出總失血量,即:總失血量=1000×總紅細胞丟失量/Hct平均值,其中總紅細胞丟失量=PBV×(Hct術前-Hct術后)+輸血量,Hct平均值=(Hct術前+Hct術后)/2。術中失血量=吸引器內(nèi)總液量+紗布增加凈重量-沖洗液量,顯性失血量=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隱性失血量=總失血量-顯性失血量。
2.1 3組病人術后切口引流量、隱性失血量比較 3組病人的切口引流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病人的切口引流量和隱性失血量均明顯低于A組和B組,且B組病人明顯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見表2。
表2 3組病人術后隱性失血量和切口引流量
2.2 術后下肢血栓及其他并發(fā)癥比較 在術后下肢肌肉間靜脈血栓方面,3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均未在術后發(fā)生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腦栓塞等并發(fā)癥。
年齡越大越易出現(xiàn)骨強度下降和骨質疏松等,因此股骨頸骨折在老年人中發(fā)病率遠遠高于年輕人。發(fā)病后,一般出現(xiàn)下肢縮短、外展及外旋畸形,多伴明顯疼痛、活動限制,無法站立和行走,若不及時有效治療,易導致畸形愈合、長期臥床甚至死亡[3]。實施THA是治療股骨頸骨折常用的方法。手術創(chuàng)傷易導致失血,纖溶亢進反應,除引起顯性失血外,也會引發(fā)大量隱性失血。
有研究認為,術前靜脈滴注TXA能夠有效提高全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的安全性[7]。靜脈或局部應用TXA的效果優(yōu)于止血帶,如隱性失血更少,特別是在改善術后膝關節(jié)功能、腫脹率和疼痛率方面[8]。
老年病人對失血耐受較差,且自體血回輸、輸血成本較高,也存在較高的風險,需采取可靠措施減少出血風險[9]。臨床可采取抗纖溶藥物減少顯性失血和隱性失血[10-12]。TXA作為賴氨酸的合成衍生物,能降低纖溶活性,起到止血功效,最終減少失血量[13]。TXA有多種用藥方式,多采取1次靜脈滴注方式,與生理鹽水稀釋后靜脈滴注,可有效減少術后早期失血量。
有研究認為,多次滴注靜脈TXA可有效減少原發(fā)性THA術后隱形失血。與單次注射相比,再次注射的病人Hb水平下降較小,術后炎癥減少,住院時間縮短[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1次及2次靜滴TXA病人術后引流量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所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術前靜滴1 g TXA,3 h后再次滴注1 g TXA可以有效降低手術期隱性失血量,從而減少總失血量。本研究結果顯示,2次靜脈應用TXA可增強止血效果,降低Hb損失的風險。
有數(shù)據(jù)表明,靜脈注射TXA可以減少THA病人的失血量和輸血需求,且不增加并發(fā)癥的風險[14]。本研究中,A組、B組和C組病人術后靜脈血栓、心腦血管以及其他并發(fā)癥等事件發(fā)生率未明顯增加。孟慶奇等[3]也通過比對未應用TXA和靜脈滴注TXA 2種治療方式,發(fā)現(xiàn)后者未提高血栓形成的風險。
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隨著社會高齡化,80歲以上病人納入較少,需要更多樣本來驗證。
綜上所述,TXA在老年股骨頸骨折THA中具有一定作用,與1次靜脈應用TXA相比,2次應用的效果更為明顯,從而減少總失血量且不增加血栓發(fā)生率,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