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泉
模擬押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從不缺聰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
你對此有怎樣的認識?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乃伎肌?/p>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寫作指導
材料點撥
1.“聰明人”和“笨人”概念如何界定?
2.我們這個時代從不缺“聰明人”?
3.我們這個時代缺的恰恰是“笨人”?
問題聚焦
我們這個時代到底缺少什么樣的人?
實戰(zhàn)佳作1
警鐘為誰而鳴?
上海市格致中學 張嘉信
有人說,這個時代從不缺聰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這句話別有深意,耐人尋味。
其實,如果放眼于宏大的時代背景,個人智力高低就不再是衡量聰明與否的唯一因素。如依據(jù)人們面對社會動蕩時的不同態(tài)度就可分為兩派人——聰明人和笨人:一派是錢理群先生所言的“利己主義者”,他們認為外界動蕩與我無關(guān),明哲保身是為上策;而另一派人則秉承時代責任感與使命感,一直喜歡“傻乎乎”地奮斗在工作的第一線。
對此雖然很多人見仁見智,但我認為前者是大愚若智,后者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當喪鐘聲響起,大多數(shù)人對此也許漠不關(guān)心。但正如約翰·多恩所說:“千萬不必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時代的災難也因此而起,面對災難,若是每個人都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那當你直面災厄時也不會有人伸出援手。正是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魯迅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比伺c人福禍相依,大家其實都休戚與共。明哲保身的利己主義者們只把目光拘泥于眼前的茍且,而看不到眾志成城的團結(jié)。面對“悠揚的喪鐘”,鐘南山院士甘做“笨人”,勇敢逆行,并大聲呼吁“武漢是有希望的”。他身上綻放的正是張載所說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家國情懷之光。這束光如此耀眼,能驅(qū)散疫情籠罩下人們心底的陰影。
誠然,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一定會有人反駁說:歷史車輪滾滾向前,即使你竭力阻擋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與其竭盡全力斗爭,為何不先靜觀其變,以保存力量再行動呢?我想說,這種“笨”并不是盲目地憑一腔熱血去與災難抗衡,我們的目的在于解決社會弊病,自然需要先謀而后動,但這種冷靜不可異化為利己主義者的擋箭牌。在這個工具理性昌盛的時代,利益是打動人心的普遍籌碼。但無論如何,至少不能讓心中的火焰熄滅,在面對災難時不沉默,也是一種正義。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你有光,中國便不再黑暗。愿各位秉持內(nèi)心正義,不避做“笨人”,攜手共進,以身化光,在黑暗來臨時為眾人點亮一盞燈。
評析
文章開篇直接引述作文材料,開啟思考,簡潔明了。第二段對聰明人和笨人進行重新聚焦,使問題更具針對性。第三段有針對性地亮明觀點,使文章思路更加緊湊。第四段舉例論證大智者若愚,選材典型。第五段進一步為“笨人”正名,洋溢著一股浩然正氣。結(jié)尾呼應(yīng)上文,收束有力,擲地有聲。
模擬實戰(zhàn)2
愚者非愚,守拙致遠
上海市格致中學 王嶠雪
有人說,我們這個時代從不缺聰明人,缺的恰恰是“笨人”。在這里,智者非智,愚者非愚,我認為,真正的智者是從愚者中誕生,而愚者才是推動歷史巨輪前進的中流砥柱。
首先,所謂笨或愚,都并非特指智力上的缺陷,更非愚昧而故步自封的代名詞,而是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拙”。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將他的一生都奉獻于農(nóng)業(yè),堅持在稻田中蹣跚尋找野生雜交稻。泥濘中一深一淺的腳印,化作國人飽餐一頓幸福的笑容。在很多人看來,于烈日驕陽下尋找那一絲微弱的可能,這還不愚嗎?可也正是由這般看似笨拙的頂真,推動了時代的進步。
其次,愚者敢于質(zhì)疑,敢于試錯,于失敗中孕育成功,推動歷史發(fā)展。中世紀觀星者哥白尼,在時代重壓下以身試險,不顧反對,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日心說”,最終被綁在木架上活活燒死,他難道不愚嗎?可他的“日心說”終成了天文學史上一個耀眼的星點,成了我們稱贊和歌頌的傳奇。
再把目光投向中國古代的“萬戶飛天”。相信那位將炸藥綁上木椅,妄想飛上高空的“愚者”大家都不陌生,殊不知,他在當時非但沒有成為大家嘲笑的對象,反而極大地激發(fā)了人們對藍天的渴望。相信后世所有研制出真正飛行器的智者們,也一定都受到過“萬戶精神”的鼓舞。
雖然我們在此贊頌“愚者”,但智者也同樣功不可沒。從達爾文提出進化學說到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從牛頓發(fā)明微積分到特斯拉發(fā)明交流電,從達·芬奇繪出蒙娜麗莎到米開朗基羅雕琢出舉世聞名的大衛(wèi)……這些智者無論在科學還是藝術(shù)領(lǐng)域,都極大地推動了思想啟蒙與時代發(fā)展。這些“聰明人”是人類中的精英分子,是很多領(lǐng)域的首創(chuàng)者,他們的貢獻彪炳史冊,不容抹殺。但他們畢竟是極少數(shù)人,而且是天選之杰,可遇不可求,不是人人都可以復制的。
若無愚者,萬戶不會坐上那把裝載炸藥的飛椅,使自己的失敗被萬戶人目睹;若無愚者,居里夫人不會將十幾載光陰奉獻于充滿放射性濃煙的屋檐下,去提煉未知的神秘晶體;若無愚者,盛夏禾下乘涼終將成一枕黃粱之夢。
愚者精神,象征著慎終如始,腳踏實地,耿直而拙樸的品質(zhì)。我們不可摒棄,而應(yīng)積極學習模仿。有時,智識成為痛苦與敏感的代名詞,而愚者適當?shù)拟g悟感更能培育行動的韌性。
推動歷史這座巍巍巨輪前進的,從來不只有屬于智者的靈光乍現(xiàn),還有無數(shù)愚者笨拙而真誠的努力。正是一代代愚者的踉蹌,才促成了時代的奔跑。大智若愚,在我們這個不乏“聰明人”的時代,愚者也許才是真正的智者!
評析
本文呼應(yīng)作文原材料,順向論證,為“愚者”正名,充分論證“愚者”的社會價值,能鼓舞人們求真務(wù)實,砥礪前行。
致作者
根據(jù)《著作權(quán)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jīng)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quán)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wǎng)絡(luò)的刊載權(quán)、出版權(quán),以及稿件的編輯、復制、發(fā)行等權(quán)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fā)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lián)絡(luò)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fā)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lián)系。 本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