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情理融合機理研究

2023-03-12 05:44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情理理性馬克思主義

何 花

(綿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綿陽 621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什么,怎樣辦好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重要課題,多次發(fā)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的重要講話和指示。在2022年五四青年節(jié)到來之前,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指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yè)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yǎng)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統(tǒng)一者[1]。從習近平同志關于高校思政課教育一系列重要論述來看,其中突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即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如何做到情理相融,使思政課有滋有味、有情有義,以解決高?!芭囵B(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實現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2]46。

一、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首先,新時代高校面臨新形勢。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紀疫情和俄烏沖突相互交織,國際力量對比發(fā)生深刻變化,給世界注入了新的不確定因素。同時,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統(tǒng)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任務仍然艱巨。我國發(fā)展進入戰(zhàn)略機遇和風險挑戰(zhàn)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S時可能發(fā)生。同時,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黨的自身建設和自我革命面臨嚴峻挑戰(zhàn),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傳統(tǒng)安全威脅因素尚未解除,新的安全威脅因素不斷上升,敵對勢力對我國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滲透、腐蝕拉攏、分化瓦解、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計阻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yè)。

其次,新時代高校思政課面臨新問題。不可否認,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思政課建設和改革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轉變,“課程思政”構建步伐堅實邁進,并且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校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主陣地不斷強化。但仍然有些高校還不夠重視思政課,領導走進思政課堂講思政還沒有形成長效化、常態(tài)化機制。同時,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兩者協(xié)調作用發(fā)揮得還不夠,“兩種資源”融合度還不夠高。思政課建設還需要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實踐探索,以進一步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

再次,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面臨新挑戰(zhàn)。高校思政課教師長期以價值引領、思想教育作為主要教學目的與使命。但在新時代,面臨新的時代大潮和全球化新變化,要求思政課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對思政課強烈的熱愛與執(zhí)著,否則便不能回應好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中國之問,不能解答好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如果不從情、理兩方面加強高校思政課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就不能很好地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要求,很難實現思政課培養(yǎng)目標,達到思政課教育目的。

最后,新時代青年大學生面臨新使命。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所處環(huán)境復雜多變,國際、國內問題交織,對新時代大學生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和考驗。雖然我國大學生思想狀況整體上積極向上、向好,對黨、國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和認同感不斷增強,但同時也要警惕敵對勢力的思想滲透和價值干擾。如果馬克思主義思政課堂教育不能很好地占領青年學生的頭腦,不能很好地武裝其思想意識,就很容易讓外來思想干擾和影響青年大學生。高校思政課如何滿足大學生情感和理性的更多需求,以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棟梁,已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迫切的任務和要求。

總之,當前高校思政課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和矛盾。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增強信心,保持戰(zhàn)略定力,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為“雜音”“噪音”所干擾,抓住我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有利條件,用好新的發(fā)展機遇期,以自身堅定的發(fā)展應對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和不確定性。這就需要高校思政課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主動權,實現思政課情理交融,提升思政課教育質量和水平,達到立德樹人根本目的。

二、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蘊含的情感因素

情感表征著人們對自己、他人及其社會活動的態(tài)度,主要包括直覺、體驗、熱情等等。思政課需要發(fā)揮情感作用,才能積極調動思政課教和學的內在動力、主動性和外在競爭力,以實現思政課教育目的。高校思政課的主客體及思政課程本身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元素。

(一)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情感因素

思想政治理論學科具有情感性。思政課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理論,講述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創(chuàng)新發(fā)展,講述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不斷奮起抗爭、成長壯大的歷史,包括中國共產黨人不懈追求、奮斗和探索的歷史,社會主義中國不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和成就等等。但是,思政課理論不是僵死枯燥的沒有生氣和情感的思想和主義,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自于經典馬克思主義作家們艱辛的理論思考和實踐創(chuàng)造,來自于他們對人類命運深切關懷和悲憫的情感,來自于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執(zhí)著信仰和追求,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深厚的情感和熱愛,乃至胸懷天下的大愛情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造者也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充滿了無限感情。他們不畏艱辛勞苦,勇于攀登思想理論高峰,為無產階級和人類自身解放尋求出路而創(chuàng)造了偉大思想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內在包含了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探索和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與思考,因此它能給人類社會帶來曙光,使弱小而苦難的民族和人民看到希望,憧憬美好的未來。百年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是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踐行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宗旨的歷史。沒有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就沒有今天中國的一切成就和發(fā)展壯大。因此,思政課所包含的內容和理論,它們都不是“死”的史實和理論,而是凝聚了和凝聚著創(chuàng)造者們的情感,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用深厚情感創(chuàng)造出來的。

(二)思政課教師的情感因素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有情感需求和表達能力的、有血有肉的高級知識分子群體。高校思政課教師,作為一個個普通人來看,他們不僅具有情感因素,而且從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和專業(yè)要求來看,他們也有其獨特的情感追求和表達取向。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讓有情懷的人講思政課,已成為當下思政課教師的共識。因為只有這樣,思政課才能講得有聲有色,講得動聽感人,才能更好地解決讓學生困擾的理論問題和情感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理論的魅力,從而啟迪學生智慧、激發(fā)學生斗志,使其奮發(fā)向上,實現成長、成才的目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做到情懷要深,是因為只有情懷深,才能做到政治強、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擔當起思政課教師應盡的職責。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講:“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盵3]思政課教師要有情感和愛心,要有家國情懷,堅守愛國主義之魂,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具有民族情感,揚起民族精神風帆,擁有民族自豪感;要有信仰情懷,堅守馬克思主義陣地,使學生具有遠大理想追求,為信仰、信念不斷奮斗;要有仁愛慈悲情懷,用愛去感動、感化學生,為學生成長甘當鋪路石。總之,思政課教師只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對黨的歷史、對國家發(fā)展充滿情感,把對國家、民族的熱愛,化為對教育本身的執(zhí)愛、對學生的仁愛,心中有學生,眼里有光芒,腳下才能有路,思政課才能成為一門有溫度、有熱度、有情懷的課,才能讓學生終生受益。

(三)高校大學生的情感因素

高校大學生正處于情感不斷發(fā)育成熟的關鍵時期,也有情感需求和表達欲求。好的思政課,應該是讓學生既能夠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又能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道德的升華、價值的歸依。換言之,思政課要有滋有味,才能讓大學生在信仰中提升知識水平和道德情操。這就需要對他們進行情感的熏陶和灌注,讓他們在有情的世界里健康成長,成為有情有義之人。思政課教師和思政課堂都要充滿情感,給學生以家國情懷、道義情感和仁愛之心,讓學生在美的情感熏陶下自覺地接受理論洗練,增進知識和幸福。同時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參與和表達,充分開發(fā)和利用學生情感資源,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表達能力,使教育自覺地落實到學生的日常思想和行為習慣中,能夠正確對待周圍的人。教師要善于把對教材、對理論的情感,轉化為自己內在豐沛的情感體驗,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傾注到學生身上,調動起他們內在的積極情感要素,促進教材、教師、學生三者有機融合。思政課要實現“傳道授業(yè)解惑”,首先要將被教育者的心靈打開缺口,“親其師而信其道”。老師通過情感交流和表達,讓學生喜歡老師,進而才能讓高深的理論知識如春風沐雨般滋養(yǎng)學生心田,如和風細柳般吹拂進學生心靈,以老師無私高尚的靈魂去點燃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智慧。正如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所講:“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盵4]13思政課教師只有善于引導、啟發(fā)、喚醒學生的情感,才能完成思政課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任務要求。

三、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蘊含的理性因素

理性表征著人們對自己、他人及其社會活動的認知程度和水平,主要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認識的高級形式。從人腦的發(fā)育過程來看,理性思維是來源于情感并高于情感的一種高級思維活動,既受人情感的影響和制約,也影響和控制著人的情感走向,是情感的理性表達方式。高校思政課的主客體及思政課程本身都蘊含著一定的理性因素。

(一)思想政治理論學科的理性因素

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本身具有科學性和理論性。它是理論家們通過艱辛的理論思考創(chuàng)造的產物,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里經過理性思維的正確反映。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已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并且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科學的理論。思政課作為一門學科,有一套系統(tǒng)完備的知識概念體系,有著嚴密的邏輯結構體系,并體現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體系。思政課的本質在于說理,但絕不是簡單的政治宣講讀物,而是有一定學理作基礎的學科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具有學術性、學理性。思政課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從學術來講政治,講出思政課的學理味,使其有學術的深度、理論的厚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思政課的學科體系,拓寬學科視野,強化理論解釋,實現思政課政治站位和學理闡釋相統(tǒng)一,充分彰顯思政課的教化功能和育人特點。思政課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但它需要通過理論闡釋去捍衛(wèi)政治立場,使其站穩(wěn)腳根,有底氣,而不是以空洞的、強制的政治宣傳說教,去壓服被教育者接受政治思想、觀點和原則;要通過深刻的學理分析,以回應歷史之問、世界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乃至學生之問,從而使學生自覺接受政治思想、觀點,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態(tài)度,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政治原則,堅定正確的政治道路等。思政課要占據真理的制高點,才能站穩(wěn)道義的制高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正好能滿足這兩方面要求,從而掌握學生的頭腦,占領學生的思想陣地。如果思政課缺乏事實和理論的強大魅力和理性邏輯力量,就不可能引導青年學生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就不能很好地引導他們積極向上、向善發(fā)展。

(二)思政課教師方面的理性因素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經過國民教育體系培養(yǎng)出來的、具有一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高級知識分子。思政課教師,首先要能學習、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以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觀點不斷回應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和新挑戰(zhàn),把教材的理論體系、學術體系,通過自己的理性思維和教學實踐,形成一套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認識能力,從而增強學生明辨是非、分析和解決現實社會人生問題的能力。總之,思政課教師自身政治要過硬,同時也要做理論上的明白人、思維的指引者、思想的啟迪者。思政課教師,應該把對理論學習、思考和研究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和興趣,把對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作為重要任務,在讀原理原著、悟經典元典中涵養(yǎng)信仰、淬煉品格、升華情感、服務社會,自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斷回應時代課題,從而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青年學生的人生實踐,把個人意、民族情、報國志融合在一起,講好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中國故事。恩格斯曾經講到,一個沒有理論思維的民族,是不可能站在科學的最高峰的,也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不可想象,一個思政課教師,如果沒有理論思維,或者沒有高深的理論學識見地,他如何能真正把思政課講好,進而教會和提升學生理論思維能力,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

(三)高校大學生方面的理性因素

高校大學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和思考能力,他們思維活躍、視野廣闊。他們在不斷接受基礎教育和專業(yè)知識教育過程中,心理也不斷趨于理性成熟,具有一定理性訴求和表達能力。他們在中學已不同程度地接受過一些理論知識和思維訓練,掌握一定科學理論知識,但同時其深度和廣度還不夠,還需要在大學期間進一步通過理論學習和思維鍛煉,不斷用理論知識武裝自己,將來才能用理論知識指導自己人生實踐、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報效國家。他們具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對社會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解答,但同時理論思維能力還不夠強,還不能很好地分析和解答所面臨的復雜社會人生問題。他們是一群身心不斷發(fā)育成熟的青年,需要不斷進行理性思維的訓練使其不斷成長、成熟、成才。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要用理論知識武裝大學生,對他們進行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煉,使其走向社會后能夠具有一定理性思維分析能力、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各方面得到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四、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情理融合機理分析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就其主客體之間和思政課學科本身來講,都具有情理融合的特點,都有其各自內在的情理融合機理。

(一)思想政治理論學科本身具有情理融合特點

高校思政課具有情理兼融的特點。高校思政課主要講述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目的。馬克思主義是一門科學性和價值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體系。它的科學性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剩余價值理論、階級分析方法、實事求是的思想觀點、實踐的特性和批判的精神等。它的價值性體現在對人民主體地位的揭示和關懷、對底層勞苦大眾的立場情感、對落后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懷與同情、強烈的反抗壓迫和剝削的斗爭精神以及執(zhí)著追求平等、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等等。它是科學性和價值性高度統(tǒng)一的理論學說。因此,這就要求思政課既要注重科學理論的準確表達和闡釋,又要注重其鮮明的階級立場和情感表達,彰顯馬克思主義愛憎分明的情感追求和真理力量。

從近現代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遭遇中,可以深刻理解和感悟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被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認同和選擇的歷程,感知到馬克思主義集真理性和價值性于一體,使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深刻改變;也可以從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發(fā)展歷程中,去深刻感知和領悟中國社會所選擇的正確之路、所肩負的偉大責任和抱負、所從事的崇高事業(yè),從而去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價值性,解開馬克思主義永葆生機活力和永恒魅力之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能夠給人以思想和智慧啟迪,同時也能夠教人堅毅、高尚、勇敢和執(zhí)著等思想情感。思政課之所以能實現立德樹人目的,就在于它本身兼具有科學和價值、理論和實踐、情感和理性的二重性,彰顯其科學和價值的雙重品性。因此,在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其情理相融的特點,達到教育共鳴效應。同時,思政課的教學目標,旨在幫助大學生在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基礎上,要求他們自覺樹立對黨、對國家和社會主義的樸素情感和價值追求。當然,這個目標絕不是單純靠理論教育、理念灌輸就可以實現的,它必須依賴一定情感發(fā)動,使受教育者對黨、對國家和社會主義具有認同感和熱愛之情,對他們懷有崇高敬意,從內心深處真正地熱愛他們,才可能實現思政課的教育目標。這就注定了思政課不能單一講情感或理論,要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體現思政課科學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

(二)思政課教師具有情理融合特點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感性和理性的統(tǒng)一存在體,他們既是有一定情感追求的人,也是有一定理性思維能力的人。高校思政課的關鍵在于打造一支既有愛心、責任感和使命感,又有較為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功底的教師隊伍,這是實現思政課教育目的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思政課教師要嚴愛兼濟、學識高、品行正,既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呵護、關照、感召學生心靈,又要以高深的學術造詣開啟學生心智、挖掘學生智慧,把自己的情感和學識都傾注和奉獻給每位學生,讓他們都能健康成人、成才。思政課在于講理,但講理不是死板的,不能枯燥地講,而要講出味道、講出高度、講出情感,使理論具有親和力,具有攝人心魄的魅力。否則一味呆板無趣,沒有用心、用情、用力地講,理論就會顯得空洞抽象、蒼白無力、毫無情趣。同時,一味重視煽情,而不重視學理滲透,情感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好似無病呻吟。好的思政課教師一定要注重情理融合,既要有內在真實情感的抒發(fā),又要有外在道理的闡釋,從而真正打動學生,于方尺課堂間揮灑情懷、抒寫理想。因此,思政課教師既要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又要有理論厚度、情感熱度,以情入理,援理入情,真情奉獻,真理感昭,著力提高新時代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情感性、親和力,以落實思政課教育根本任務。

(三)新時代大學生具有情理融合特點

大學生既處于理性思維能力和理論知識不斷豐富發(fā)展階段,又處于情感不斷發(fā)育成熟時期,他們是情感和理性的統(tǒng)一需求體。一方面,思政課教學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情感需求,也要照顧到學生的理性訴求。學生既需要教師情感的呵護和關照,也需要教師理性思維的點撥和啟迪。思政課教學要以“情”為基礎,以“理”為向導,情理交融,從而奏出教學和諧美妙的音符,實現學生身心共同發(fā)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思政課如果不能用心、用情、傾情付出,講出情感、情懷、情義,學生就無法從內心深處真心喜歡思政課,并自覺接受其中的道理和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思政課如果缺乏理論引導、理性思維的啟迪,也不能使理論很好地內化為學生的理想、信念,外化為學生的情感訴求和實踐體驗,從而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因此,成功的思政課,從學生方面來講,要做到情理交融、情中滲理、理中參情、真情入心、明理導行,讓學生有情感體驗和理論認同,并在實踐中實現知行合一。只有這樣,新時代高校才能不斷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實現思政課“八個相統(tǒng)一”[5],以促進學生情理能力不斷提升,達到思政課程育人目的。

五、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情理融合對策分析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主要是通過主體對客體實施思政課教學活動,達到對教師本人和學生雙向成長發(fā)展,提升師生情理相長和共同幸福,實現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目的。為此,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實現情理融合主要有以下對策。

(一)黨和政府要組織好、編寫好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材

思政課的主要載體是思政課教材。一本好的思政課教材,一定是情理兼具,思想性和可讀性相統(tǒng)一。因此,在組織和編寫思政課教材時,一定要融進思想性和情感性,才能讓思政課教師和學生都喜歡。為此,黨和政府有關部門,尤其是教育部門,要大力重視、支持和精心組織高素質人才和專門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一批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的高素質思政人才,來打造好、編寫好高校思政課教材,使教師和學生都喜歡讀、喜歡學。同時,高校思政課教材編寫要體現時代性、思想性、民族性、理論性、學術性,要打造一批杰出的思政課精品教材以及相關的教學讀物,以豐富和拓展思政課教學內容,給教師和學生更多、更好的教學藍本。同時,教材編寫者們一定要對黨、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脈絡有清晰的了解和認知,對馬克思主義有較深厚的學識素養(yǎng)和認知能力,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fā)展有較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傊聲r代高校思政課教材的組織者和編寫者,一定要對黨、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前途,對社會主義中國的發(fā)展前途充滿極大信心,使高校思政課教材成為師生愛不釋手的好教材。這樣的教材既包涵豐富生動的情感要素,又蘊含著哲理性、學理性的光輝;既有生動的史實和事例材料,又有理性的點撥和智慧的啟迪與回音。

(二)新時代高校要組織好、打造好思政課教師隊伍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關鍵在于打造一支既有扎實理論功底又有深厚教育情懷的思政課教師隊伍。高校黨政部門特別是宣傳部、組織部、團委、學工部等,要積極配合,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作用,構建大思政教育格局。除了有關政策和資金支持外,高校黨委書記以及有關同志還要積極參與到思政課教學中來,走進思政課堂,親身示范、主動講述和隨時聆聽思政課教學,共同打造思政課金課。通過多樣的培養(yǎng)方式和手段,支持思政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思政課教師,不斷走出去,以提升思政課教師素養(yǎng)。

同時,學校要把校外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和學者、專家請進來講思政課,以更好地、近距離地觀摩切磋、交流學習,使本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盡快成長起來,提升思政課教學水平和能力,積極主動、發(fā)自內心地去學、去講。學校應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精心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各種社會實踐和培訓學習活動,以提升思政課教師自身對黨、對國家和民族的自覺情感,提升其情感認同力、理性認知力。同時,要培養(yǎng)思政課教師熟練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以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打造具有震撼力、感動力和魅力的思政課課堂。

(三)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培養(yǎng)好、教育好新時代大學生

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升其情理相融的能力,才能培養(yǎng)好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師首先應該做好自己本身,才能教育好學生,做學生的帶路人和領頭羊。這就要求他們以真情感動學生、以學識打動學生,使學生在良好的、愉悅的氛圍下接受知識、明理向上,進而增進學生情感體驗。思政課教師要有對思政課程的深切了解,對黨、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并通過聲情并茂的語言藝術,生動地再現歷史、講述現實,或者組織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等烘托情感,引起學生共鳴,使其自覺地接受理論的熏陶。同時,思政課教師還要關愛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和思想,真心實意地與他們交流溝通,做學生的知己和朋友,取得他們的理解和信任,才能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同時,思政課也不能只有情感的付出而沒有理論的升華,這樣的思政課是沒有說服力和感召力的。講理是思政課的本質所在,而講理不在多,貴在精當,在要害和本質,要恰當點撥。尤其是青年大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理性認知能力,要讓他們在理解中去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質,而不是靠死記硬背知識。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講:“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6]286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除了情感的作用外,還要發(fā)揮理性的作用,不斷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思政課教師要以理論的魅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包括辯證思維、歷史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等,把理論講深、講透、講活,從而實現思政課情理融合、知行合一。

總之,高校思政課從主客體和思政課本身來講,都具有情理融合特性和內在機理,要不斷提升思政課情理融合能力。思政課只有實現情理交融,提升其情理融合水平,才能達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目的。思政課教師只有提升理論水平,用真情實感去教授知識,才能打動學生,提升學生的理論認知,激發(fā)起他們對真理的強烈渴望和熱愛,不斷提高他們應對和回答時代課題與挑戰(zhàn)的能力。

猜你喜歡
情理理性馬克思主義
事實與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主持人語:情理與法律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歷史閱讀的情感培養(yǎng)為案例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改革牛和創(chuàng)新牛都必須在理性中前行
理性的回歸
論中國傳統(tǒng)情理審判中的調處和息
榆林市| 肥东县| 太康县| 枣阳市| 辽阳县| 普格县| 莱芜市| 门源| 昆山市| 临澧县| 汉中市| 车险| 介休市| 崇明县| 北宁市| 郑州市| 宁化县| 富川| 吴忠市| 瓮安县| 建阳市| 葵青区| 泽库县| 永善县| 洛宁县| 鸡泽县| 青川县| 秦皇岛市| 山丹县| 石家庄市| 宜黄县| 科技| 浑源县| 安丘市| 武汉市| 耒阳市| 大新县| 沈丘县| 望江县| 铁力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