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在價值投資中,對長期投資回報率最沒有用的指標之一,恐怕就要數(shù)到投資組合的市值。由于長期的回報率只來自于價值的增長,投資組合的市值其實完全無關緊要:五年不漲不說明任何問題,有價值的公司五年不漲反而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會。反之,連漲五年也不一定是好事,歷史上的大泡沫都是這么來的。
對于這種情況,價值投資大師菲利普﹒費雪曾經(jīng)有過一句尖銳的評價:“股票市場上充滿了對價格了如指掌、但是對價值一無所知的人?!保═he stock market is filled with individuals who know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but the value of nothing.)
沃倫﹒巴菲特也說:“在投資以后,就要做好市場關門10年的準備。”股票市場都關門10年,市值又從何談起?股神的淳淳教誨,用意正在于此。
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盡管價值投資者明白了“長期投資回報只來自于投資組合的價值增長、和短期市值波動毫無關系”,但由于種種原因,很難躲開市值對我們的影響。
比如,幾乎所有的投資組合賬戶系統(tǒng)都會顯示,今天的市值又變動了多少,而很少有系統(tǒng)會顯示,今天的賬戶市值雖然上漲了3%,但是其實基本面沒有任何變化?;蛘唢@示,今天市值雖然下跌了1%,但是由于重倉股發(fā)布了業(yè)績預報,因此其實持倉的年度利潤、凈資產(chǎn)又增加了多少多少。
與市值這個指標的無孔不入相比,投資組合的價值究竟是多少,幾乎無人問津。在這樣的氛圍下,如果想要忘記市值,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在價值投資工作中,如何能夠忘記市值、從而專注于價值的增長?分享三個我認為行之有效的小技巧。
首先,忘記市值的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投資者需要編制自己的內(nèi)涵價值計算器。
比如,當買入一些股票時,應該制作一個基于這些股票財務報表的、合并了所有持股的綜合合并報表。比如對于一個100元的股票賬戶,其中有一個股票占比40%、市盈率5倍,另一個占比60%、市盈率10倍,那么這兩個股票貢獻的盈利就分別是8元、6元,綜合盈利是14元。
由此,就得到一個股票賬戶的綜合財務報表。而如果今天市值增加了10%,估值也就會相應提高10%,到晚上打開報表一看,綜合盈利毫無變化。
一般來說,限于合并報表工作的復雜,因此我往往只考慮3個指標:凈利潤、凈資產(chǎn)、股息。當然,如果有投資者愿意把更多的指標納入自己的價值計算器,也未嘗不可。
與計算股票相似的,其實可以把所有的資產(chǎn),都納入同一套計算體系。比如,當一個100元的賬戶持有20元的現(xiàn)金時,可以按現(xiàn)行的2.5%的無風險利率,計算出這20元的現(xiàn)金,每年產(chǎn)生0.5元的凈利潤、等價于20元的凈資產(chǎn)、同時派發(fā)0.5元的股息。
在有了這樣一套自己的投資組合價值計算器以后,就可以用這套“價值計算器”,去對抗市場上隨手可得的“市值計算器”。
比如,在做每年的年度工作計劃時,可以放棄通用的“今年希望股票賬戶投資回報達到30%”,改之以“今年的任務是在商業(yè)品質(zhì)不降低的前提下,讓投資組合對應的綜合報表的凈利潤、凈資產(chǎn)、股息,分別增加25%?!?/p>
當然,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世界上沒有一個硬性數(shù)字指標,能代表真正的投資價值。因此,我在上文的描述中,加入了一句“在商業(yè)品質(zhì)不降低的前提下”。當自己定制的投資組合價值計算器顯示,今年的綜合報表增加了多少時,在財務數(shù)字以外的最終商業(yè)價值衡量,仍然需要自己把關。
其實,巴菲特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就是這么做的,而且他只用了一個指標、也就是凈資產(chǎn)。
如果要在投資中盡量忘記市值、專注于價值增長,那么在“編制自己的價值計算器”這個方法的另一面,我們需要努力遠離隨處可見的市值計算器。
比如,投資者需要意識到,每天的股票價格波動,其實絲毫沒有對價值產(chǎn)生改變。因此,是否需要每天檢查投資組合的價格漲跌?是否需要關注基金凈值的變動?是否需要設定每個季度、每年的股票市值回報考核指標?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只要能夠做到遠離隨處可見的市值計算器,那么投資者自然就能更容易忘記市值、專注于價值的增加。
不過,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遠離市值計算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有了市值計算器,不少機構投資者會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無法找到一套有效的投資經(jīng)理考核機制。
在現(xiàn)在通行的機構投資者工作流程中,考核市值的變動往往是被認為是有效的、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不少機構投資者都對投資經(jīng)理的業(yè)績變動,有著頻繁的考核。這些考核大多以季度、年度為單位,有一些也會用更短的月度考核。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這種考核自然不合理:這樣的“市值計算器”很難說得上和長期價值有什么關系,甚至大多數(shù)短期業(yè)績僅僅來自運氣而已。
有鑒于此,有些機構試著用三年、甚至五年的標準來進行考核,不過這種拉長的市值計算器仍然是基于市值的,而資本市場從來沒有說過,價格一定會在三年、五年的周期里反映價值。要知道,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裂前的五六年里,巴菲特的市值表現(xiàn)可謂是一塌糊涂。中國一些著名價值投資者們,比如曹名長、陳光明、裘國根,歷史上的投資業(yè)績也經(jīng)常有幾年不如人意的時候。
那么,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用剛性的“價值計算器”來考核,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嗎?很遺憾,這個方法可能更糟糕:如果只考核投資組合的綜合凈利潤、凈資產(chǎn),那么投資經(jīng)理直接拿計算器算一下,買市場上PE、PB最低的股票就行了,難道還會有比這樣的考核標準更容易糊弄的嗎?
有鑒于此,個人投資者、或者有一個非常聰明的考核委員會主觀定奪企業(yè)價值的機構投資者,在日??己松蠒袃?yōu)勢:他們會比只用市值計算器的投資者高明出一大截,甚至也優(yōu)于只用機械的價值計算器的投資者。
忘記市值的第三個技巧,就是在自己的腦子里多灌輸價值投資的理念,同時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商業(yè)價值。這兩點一則屬于形而上的道,一則屬于形而下的術。
以我自己來說,我有一個價值投資大師的語錄合集,摘抄了本杰明﹒格雷厄姆、查理﹒芒格、霍華德﹒馬克斯、約翰﹒鄧普頓、彼得﹒林奇、喬爾﹒格林布拉特、菲利普﹒費雪、塞斯﹒卡拉曼等諸多價值投資大師的語錄,當然還有最愛說話的巴菲特。每天拿這本合集念上十分鐘,既鞏固了價值投資理念,又順帶復習了英文,何樂而不為。
而在日常工作中,聰明的價值投資者需要把工作重心多放在思考企業(yè)的價值之上,以基于商業(yè)規(guī)律的真實商業(yè)價值作為投資組合的思考核心、利用自己的價值計算器作為輔助工具,而盡量不要管賬戶的市值今天變動了多少。
充分利用以上三個方法,我們自然就會發(fā)現(xiàn),在投資中開始越來越多的在意價值,對市值的留意會越來越少,直至幾乎完全淡忘市值。而只要我們的投資價值持續(xù)增加,那么在長期,市值的增加也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