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慧琪 編 ○楊虹 馬濤 繪
1.2022年12月26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并且從2023年1月8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diào)整為“乙類乙管”。兩項調(diào)整,為我國的抗疫史在近三年的時候畫上了一個逗號,從此開啟新的階段。我們叫了近三年的“新冠肺炎”成為了歷史。
2.2020年1月,新冠被納入法定傳染病中的乙類傳染病,但是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這就是所謂的“乙類甲管”。相比較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數(shù)量多、上報速度為24小時內(nèi)、不要求強制隔離、入境要求僅為監(jiān)測??偟膩碚f,管理寬松了許多,為什么可以這樣寬大處理了呢?
3.新冠回歸“乙類乙管”,主要是出于科學和現(xiàn)實兩方面的考慮??茖W上來說,病毒本身在變化,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潛伏期變短、致病力下降、對肺部的危害減弱,逐漸成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并且由于疫苗的普及,新冠引起的重癥率和死亡率大幅降低。
4.當然,更為現(xiàn)實的原因也在于,隨著病毒傳播效率上升、陽性病例數(shù)增加,繼續(xù)強制管理所需的社會成本、經(jīng)濟成本等大幅上升,在可行性上越來越弱。需要注意的是,退到“乙類乙管”,不意味著撒手不管。對于個人來說,保護自己和家人仍然很重要。
5.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接種疫苗;受到疫情影響的人,日常生活和心態(tài)也需要慢慢重建。更為關乎生命的是,你要了解如果受到感染,該如何服用藥物。接下來就是新冠用藥必備常識和詳細攻略,供大家參考使用。
6.新冠用藥有三大原則:找對藥、對癥吃、不過量。從找對藥說起,你要學會看藥名。以熱門藥物芬必得為例,“芬必得”是藥品商品名,也就是藥廠為樹立品牌為產(chǎn)品取的名字;“布洛芬緩釋膠囊”就是藥品的法定名稱,找藥時一定要認準,該名稱是成分和制劑類型組成的。
7.如果藥物只有一種主要成分(單方藥)則寫出該成分的全名,“布洛芬緩釋膠囊”就只有布洛芬一種主要成分;如果有多種主要成分(復方藥)則將各成分的全名或縮寫并列,例如“復方氨酚烷胺膠囊”其中的“氨酚”是“對乙酰氨基酚”,“烷胺”是“鹽酸金剛烷胺”。
8.常見成分的縮寫是固定的,近期大家會看到的主要有:“咖”代表“咖啡因”;“黃/牛黃”代表“人工牛黃”;“敏/那敏”代表“馬來酸氯苯那敏”;“美/美芬”代表“右美沙芬”……了解常見成分及其作用才能避免重復、超量用藥。
9.認清藥物后,就要學會對癥用藥別重復,牢記兩點,一是有什么癥狀吃什么藥,沒有癥狀別吃藥預防;二是針對一個癥狀選一種藥,別用多種藥治同一個癥狀。一般來說,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四個主要癥狀:發(fā)熱疼痛、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
10.根據(jù)自己的癥狀找到《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檢索藥物中成分的不良反應、禁忌癥,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并根據(jù)服藥習慣在同成分的藥品中選擇一種制劑類型即可。吃藥前還要再次確認成分,保證不超過劑量。自行服藥前務必閱讀說明書,看成分、單日最大用量、不能同吃的藥物。
11.如果你覺得過于復雜,那么記住以下信息就好。①退燒藥與復方感冒藥不要一起吃。②多種退燒藥不要重復吃,尤其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屬于同一類解熱鎮(zhèn)痛藥,同吃可能會導致急性肝衰竭。③不要超劑量、超次數(shù)用藥。④部分感冒藥吃后別開車,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
12.⑤6個月以下的嬰兒、孕婦應避免吃布洛芬,退燒藥只選擇對乙酰氨基酚;3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發(fā)熱不推薦用藥,若嚴重應及時前往醫(yī)院就診;有腸胃、腎臟問題,有潰瘍、炎性腸病史的老年人,最好選擇對乙酰氨基酚。
13.⑥退燒藥、感冒藥吃后別喝酒,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期間喝酒會傷肝,服用布洛芬喝酒或吸煙有可能胃腸道出血。⑦不要盲目使用消炎藥,新冠屬于病毒性感染,阿莫西林、頭孢等消炎藥針對的是細菌感染。⑧網(wǎng)傳“新冠吃藥順序圖”不靠譜,對癥才下藥,注意不良反應。
14.⑨布洛芬可能抑制凝血功能,用藥后應避免受傷;使用布洛芬和對乙酰氨基酚期間可能誘發(fā)或加重高血壓,應密切監(jiān)測血壓;如需服用鎮(zhèn)咳糖漿等,服用后半小時內(nèi)不要喝水。⑩西藥退燒藥與中藥感冒藥盡量不要同服,如服用也應間隔1小時。
15.有的癥狀藥物并非必須。例如發(fā)燒,體溫在37.5~38.5℃之間時,優(yōu)選物理降溫,體溫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熱藥。對于一些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或癥狀較重但體溫不高的發(fā)熱患者,如果出現(xiàn)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統(tǒng)癥狀,也可謹慎服用退熱藥。退熱藥使用一般不應超過3天。
16.最后要記住,新冠治療的藥物中,絕大部分為對癥用藥,若不舒服的癥狀緩解好轉(zhuǎn)了,就應該適時停止使用這些藥物,無需“鞏固”療效。網(wǎng)傳的食補方、中藥方需因時因人因地裁方用藥,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總之,科學選用、正確使用藥品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