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杰西卡
有父母說,從小就教孩子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但孩子好像把“對不起”當成了“擋箭牌”,不僅意識不到錯誤,甚至總在父母苦心教育的時候頂嘴:“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樣?”
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讓孩子習慣用道歉來逃避責任?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錯誤,知錯就改?
很多父母對孩子犯錯后的教育,第一句話都是下意識地說,“做錯了,要說對不起”。一般剛剛會說話的孩子都是很樂意直接說“對不起”的,但這與是否真的知道錯了沒多大關系。在孩子的腦回路里只不過是建立了這樣一個連接:我做錯或者惹父母不高興了,只要說一句“對不起”就沒事了。
當我們過度關注孩子有沒有道歉這件事本身后,反而忽略了真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教育機會。女兒1歲后,我有意識地讓她認識自己的錯誤,但我不會執(zhí)念于讓她說“對不起”這件事,而是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引導她彌補自己的錯誤,承擔結果。
我一般遵循三步法則:
我們所強調的讓孩子說“對不起”,其實歸根到底是希望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認識錯誤的第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對于學齡前的孩子,在幫助孩子理解做錯事的原因時,多強調行為對他人情緒的影響,孩子再小對于情緒的感知都是很敏感的。比如,“你打了弟弟,弟弟很傷心,哭了,我們不打人”。每次孩子犯錯誤時其實也是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的機會。
根據(jù)不同的情景,給予一些“懲罰”或者是讓孩子承擔自然后果。
例如:“因為你打人了,我們今天在公園玩的時間要提前結束了”;“因為你把玩具扔了,你需要自己去撿回來放回玩具箱”。這些都會讓孩子建立一個“正面”的因果關系:我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后果的,我現(xiàn)在開始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當然,孩子有時候也會以大哭大鬧來表示抗議,但是父母不能因此讓孩子輕易逃避責任。家長可以陪著孩子慢慢平靜下來,引導孩子完成以下思考:規(guī)則是什么、為什么做錯了和如何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接下來,父母應在當天結束或者隔天再次和孩子復盤,像講故事一樣和他回顧之前發(fā)生的事情: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這是錯的?今后我們遇到類似的事情可以怎么做?
孩子之所以犯錯,要么是因為不知道規(guī)則,要么是不知道正確處理的方式,而通過復盤,我們就是在教會孩子這些,相當于覆蓋他們現(xiàn)有的“行為程序”,引導孩子正向發(fā)展。會說“對不起”只是表面功夫;孩子規(guī)則清明、肯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句“對不起”才是走心的。
家長應讓孩子明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