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娟 曾慧蘭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血液內(nèi)科,廣州 510630
近20 年來,盡管治療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新藥不斷研發(fā),如新一代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和抗CD38 單克隆抗體等的出現(xiàn)使難治復發(fā)多發(fā)性骨髓瘤(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從3年增加到6年[1],但疾病仍無法治愈,隨著多次復發(fā),后續(xù)治療的反應逐漸變差,3級或5級難治性MM患者的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別為9.2個月和5.6個月[2-3]。雙特異性抗體是一種新型免疫靶向藥物,與腫瘤細胞抗原和T 細胞上的CD3 結(jié)合,激活T 細胞并靶向殺傷腫瘤細胞。本文綜述分析多種雙特異性抗體的結(jié)構和功能,分析不同靶點的雙特異性抗體治療R/RMM的療效與安全性,探討雙特異性抗體治療MM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雙特異性抗體的想法最初于20 世紀60 年代初推出,1985 年首次報道構建[4]。雙特異性抗體被設計為結(jié)合2 個不同的表位,以促進T 細胞和表達腫瘤特異性抗原的癌細胞之間的細胞間相互作用[5-7]。2009年,第一個被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批準上市作為抗癌藥物的雙特異性抗體是靶向CD3 和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的Catumaxomab,用于治療癌性腹水,但于2017 年因經(jīng)營問題遺憾退市。2015年,第二個雙特異性抗體(Blinatumomab)獲批用于治療急性B 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其靶向CD3 和CD19。Blinatumomab 聯(lián)合Dasatinib 治療成人費城+急性B 淋巴細胞白血?。˙-ALL),誘導完全緩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為98%,18 個月的OS 為95%,優(yōu)于常規(guī)化療療效[8]。近年,逐步應用于R/RMM的治療。
雙特異性抗體基于2 個具有給定特異性的氫化體的體細胞融合,以產(chǎn)生不對稱的2 條輕鏈和2 條不同的重鏈[15]。大多數(shù)抗體具有2 個抗原結(jié)合域的獨特特異性,但免疫球蛋白(Ig)G4 具有鉸鏈區(qū)域的特殊不穩(wěn)定性,這使得它們能夠隨機地自然地相互交換抗原結(jié)合域(Fab),從而允許形成具有雙重特異性的抗體[16]。旨在結(jié)合腫瘤抗原,同時結(jié)合細胞毒性免疫效應細胞,通常是T 細胞,有時是自然殺傷(NK)細胞,產(chǎn)生免疫突觸,導致免疫細胞激活和癌細胞的破壞,最終腫瘤溶解,以殺死附近的腫瘤細胞[9-10]。大部分的免疫治療利用腫瘤特異性抗原做為靶點,理想的靶點應該是容易進入的(首選細胞表面)、高表達或僅表達于惡性漿細胞(治療特異性),且應是細胞生存所必需的(例如靶點的刪失或下調(diào)會導致不容易耐藥),最后,理想的靶點應表達于所有的惡性腫瘤細胞,包括疾病起始的干細胞。B 細胞成熟抗原(B cell maturation antigen,BCMA)靶點是應用最廣泛的靶點,其他的新靶點還包括GPRC5D、FcRH5等,目前的臨床數(shù)據(jù)顯示雙特異性抗體在R/RMM 治療中的療效令人鼓舞。
1.1.AMG 420 AMG 420是第一個報道治療MM的雙特異性藥物[11]。在一項R/RMM 患者的劑量遞增首次人體研究中,在最大耐受劑量(400 mcg/die)下,療效非常好,31%患者在劑量遞增方面表現(xiàn)出反應,70%患者在劑量擴大方面表現(xiàn)出反應。38% 患者發(fā)生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但僅1 例(2%)患者發(fā)生3 級事件,5%患者發(fā)生多發(fā)性神經(jīng)?。?2]。2015 年開始治療R/RMM 的臨床試驗,但由于藥代動力學問題,AMG 420 未得到進一步開發(fā)。
1.2.AMG 701 Pavurutamab(AMG 701)是AMG 420 的半衰期延長版本,其Fc 偶聯(lián)到分子上,從而改善其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不需連續(xù)輸注。Cho等[13]證實了其與T 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類似,以及與免疫調(diào)節(jié)劑(IMiD)的額外協(xié)同作用。Ⅰ/Ⅱ期研究中,總反應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為36%。61%患者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CRS,7%患者發(fā)生3級CRS,還出現(xiàn)幾種嚴重的感染性并發(fā)癥[14]。雖然這項研究由于3級CRS的比率而暫時停止,但最近已經(jīng)重新啟動了試驗。
1.3.REGN5458 REGN5458 使用“人抗體小鼠”技術和“全長雙特異性抗體”平臺構建,是一種全人源化抗體,具有全人源化抗體相似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在Ⅰ/Ⅱ期試驗中,68 例三重R/RMM 患者入組,既往治療中位數(shù)為5個,5 線難治性患者占51.5%。試驗中患者接受16 周治療,每2 周輸注1 次。1 期數(shù)據(jù)顯示:所有劑量組的ORR 為51%,而接受較高劑量(200~800 mg)的患者中,ORR 上升達75%。最常見的治療緊急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是疲勞綜合征和CRS,發(fā)生率分別為42.6%和38.2%[15]。首次人體臨床試驗于2019年9月在R/RMM患者中啟動。
1.4.Teclistamab(JNJ-64007957)迄今為止最大 的BCMAxCD3 研究是Teclistamab(TEC)。該藥通過多種機制誘導BCMA 細胞的毒性,包括劑量依賴性裂解、T 細胞活化和細胞因子釋放,特別是在存在γ 分泌酶抑制劑的情況下[16]。MajesTEC-1是首次開放標簽、多中心Ⅰ/Ⅱ期臨床研究,評估TEC 單藥治療R/RMM 患者的藥物劑量遞增和擴大研究。共納入165例患者,既往接受過≥3線治療,中位治療線數(shù)高達5 線。中位隨訪7.8 個月,ORR 為62%、≥非常好的部分緩解率(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為58%、≥CR率為28.7%。安全性方面,CRS均為1/2級,且在處理后得到緩解,未導致治療中斷[17-18]。TRIMM-2 是開放標簽、多中心、多隊列的1b 期臨床研究評估DARA 單抗聯(lián)合TEC 方案的Ⅱ期推薦劑量(recommended phase Ⅱ dose,RP2D)和安全性。無論在單藥治療還是與DARA 的聯(lián)合治療中,都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MajesTEC-3 是一項3 期試驗,在二線治療中比較Teclistamab 聯(lián)合DARA 單抗與其他含DARA 單抗的方案。2022 年8月,歐盟委員會(EC)已批準Teclistamab 有條件上市,作為單藥療法治療R/RMM 成人患者。
1.5.Elranatamab(PF-06863135)Elranatamab 來源于高親和力、物種特異性BCMA 抗體和高特異性CD3ε 結(jié)合抗體,在IgG2a結(jié)構上,添加多個突變,增加異二聚和減少載體細胞結(jié)合,使T 細胞介導的抗骨髓瘤活性更強[19]。MagnetisMM-1 是一項評估遞增劑量水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研究[21-23]。1 期研究表明,每周0.1~50.0 μg/kg 靜脈給藥具有抗骨髓瘤活性,而不會達到最大耐受劑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在≥215 μg/kg時,ORR 為80%。最高劑量為1 000 μg/kg時,ORR為83%,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RP2D為每周1 次1 000 μg/kg。在劑量遞增過程中,未觀察到任何皮下劑量水平(每周80~1 000 μg/kg)的劑量限制性毒性[23]?;诖肆己玫谋憩F(xiàn),Elranatamab 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授予快速通道資格。MagnetisMM-3是一項Ⅱ期研究,旨在評估至少對一個蛋白酶體抑制劑、一個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和一個抗CD38 單克隆抗體耐藥R/RMM 患者進行單藥治療。Elranatamab 的ORR 為60.6%,CRS 為58.9%,外周神經(jīng)損傷為2.2%(無3級以上)。中位時間只有3.7個月,89.5%的患者的客觀緩解仍在觀察中,無確認疾病進展或死亡。劑量為76 mg qw 在三重難治性MM 患者中療效尚可,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20]。目前尚在探討MagnetisMM產(chǎn)品各種聯(lián)合療法及其作為早期治療線數(shù)的應用。
1.6.CC-93269 CC-93269 是人源化IgG T 細胞融合蛋白(TCE),以2+1 形式與BCMA 二價結(jié)合并與CD3ε 單價結(jié)合,導致T 細胞活化以及促炎性細胞因子和溶細胞酶的釋放,從而導致骨髓瘤細胞死亡。2+1 BCMA TCE在動物模型中誘導了腫瘤消退,并促進MM 患者原代細胞死亡[14]。1期試驗中期結(jié)果顯示ORR 為83.3%。然而,安全性似乎不如上述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者有利,78.9%經(jīng)歷3~4級AE,最常見的是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感染和血小板減少癥。89.5%的患者出現(xiàn)CRS,其中57.9%為1級,26.3%為2級,但有1例死亡歸因于CRS[24]。
1.7.TNB-383B TNB-383B 由Tenebio 與Abbvie合作開發(fā)的IgG4型雙抗,結(jié)構包括2個不同的重鏈和1個單獨的輕鏈。此形式具有強大的T 細胞激活能力和低親和力的抗CD3 活性,能夠在保持抗腫瘤活性的同時降低細胞因子的釋放[25]。NCT03933735 研究招募38 例患者(既往治療中位線數(shù)為7),接受劑量從0.025 mg 到超過40 mg 不等。接受1.8 mg 劑量的患者治療反應率為13%,但隨著劑量增加,反應率不斷增加。在接受5.4~40.0 mg劑量的患者中,52%患者對治療有反應[26]。中期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RP2D 為每3 周給藥60 mg,ORR達79%,VGPR為63%,CR為29%[27]。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CRS、疲勞、頭痛、低血細胞計數(shù)、感染和惡心。雖然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仍不成熟,但與其他雙特異性結(jié)構相比,證明了劑量間隔大是有利的。
2.1.Talquetamab(GPRC5D)GPRC5D(G 蛋白偶聯(lián)受體C5 家族亞型D)在MM 高度表達。Talquetamab 是一種首創(chuàng)、即用型T 細胞重定向雙特異性抗體,通過招募和激活CD3 陽性T 細胞,誘導殺傷T 細胞介導的GPRC5D 陽性MM細胞,并抑制腫瘤形成和生長[28-29]。MonumenTAL-1研究在先前接受過多方案治療(中位數(shù)為6種)的R/RMM患者中開展,按RP2D 皮下注射Talquetamab 405 μg/kg qw,ORR 為70.0%,VGPR 為56.7%,CR 為6.7%,sCR 為23.3%,中位緩解持續(xù)時間(DOR)為10.2個月。接受800 μg/kg q2w治療的患者,中位隨訪7.7個月,ORR為70.0%,VGPR為56.8%,CR為11.4%,sCR 為9.1%,DOR 為13.0 個月[30]。RP2D 最常見的AE 是中性粒細胞減少、貧血、感染、味覺障礙、神經(jīng)毒性和皮膚相關AE,其中CRS 發(fā)生率為79%[31-32]。多種藥物聯(lián)合試驗正在進行,Talquetamab-Daratumumab 組的TRiMM-2顯示所有組的ORR 為76.5%[33],Dalquetamab-Pomalidomide、Talquetamab -Teclistamab 的數(shù)據(jù)尚未成熟。
2.2.Cevostamab(FcRH5)FcRH5是一種含有Ig結(jié)構域的Ⅰ型膜蛋白,基因位于1q21.4中的染色體斷點附近,僅在B 細胞譜系中表達,F(xiàn)cRH5 在骨髓瘤細胞上的表達率接近100%,高于正常B 細胞[34]。Ⅰ期研究的劑量遞增階段的初步數(shù)據(jù)表明,Cevostamab 單藥治療對晚期R/RMM 患者具有可控的毒性和可喜的活性,ORR為53%,其中40%患者在治療后6 個月表現(xiàn)出持久反應。在高?;颊咧幸灿^察到治療反應,包括對5 種不同類別的難治(五重難治性)患者(ORR=41%)以及那些曾接受過抗BCMA 療法的患者(ORR=63%)。最常見的AE 是CRS(75%,其中97%為1~2 級)、中性粒細胞減少癥(12%)和血小板減少癥(10%)[35]。2021年該試驗最新分析顯示,緩解持續(xù)時間為15.6個月[36]。2022歐洲血液協(xié)會年會(EHA)介紹2項多中心1b期臨床研究:CAMMA 1 和CAMMA 3,評估Cevostamab 聯(lián)合方案(Cevostamab+Pd/Dd)和Cevostamab單藥治療R/RMM 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和療效。
雙特異性抗體治療利用自體免疫系統(tǒng)的抗腫瘤活性,有極大潛力克服復發(fā)疾病的基因異質(zhì)性、持續(xù)的DNA 損傷和克隆演變等高危因素。GPRC5D-CD3 體外數(shù)據(jù)顯示,不良細胞遺傳學異常[del(17p)、t(4;14)和t(14;16)]不會損害抗體療效[37],且在三類暴露的R/RMM 患者中存在高深度和持久反應率[38-39]。AMG 420、AMG 701、REGN5458 和BFCR4350A 研究都報告了高危患者的反應。但需要更長的隨訪時間和更大的樣本量進一步評估。
科學家還在尋找更多的抗原靶點,尤其是特異性表達于骨髓瘤細胞的靶點,或其他靶向BCMA 的多個T 細胞接合體或者NK 細胞(RO7297089)也在臨床試驗中[40]。未來可能會探索雙特異性抗體在冒煙型MM、新診斷MM 和自體后干細胞移植后早期復發(fā)患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