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萍,王靚,張建華,張宏建,陳旭升*
1(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214122)2(工業(yè)生物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南大學),江蘇 無錫,214122)
ε-聚賴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一種天然均聚氨基酸,由25~35個L-賴氨酸(L-lysine,L-lys)單體通過α-COOH和ε-NH2脫水縮合而成[1]。作為一種廣譜的陽離子抗菌肽,ε-PL可以破壞革蘭氏陽性/陰性細菌、酵母菌等真菌的細胞包膜結構,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目前,ε-PL已被日本、韓國、美國和中國等國家批準作為食品防腐劑。此外,ε-PL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對環(huán)境與人類無公害以及可生物降解性等極具商業(yè)價值的特性,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食療劑、干擾劑、酶保護劑、藥物載體等領域[2]。然而,作為一種主要由鏈霉菌生產的次級代謝產物,ε-PL產量較低,限制了其工業(yè)化生產及商業(yè)應用。
p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是影響ε-PL發(fā)酵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一般來說,pH可以通過改變細胞膜的表面電荷來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有效性和酶活性,從而影響細胞活力[3]。KAHAR等[4]發(fā)現ε-PL產生的最適pH為4.0,而pH>5對細菌菌絲生長更有利?;诖耍搱F隊建立了兩階段pH調控策略,將產量從5.7 g/L提高到48.3 g/L,提高了7.47倍。REN等[5]發(fā)現短時的酸性pH沖擊可以促進菌體快速地生長及ε-PL的大量合成,隨后建立了pH沖擊工藝,將ε-PL產量提高了52.5%,達到54.70 g/L。此外,由于ε-PL發(fā)酵為好氧發(fā)酵且發(fā)酵液的黏度較高,限制了DO在擴大發(fā)酵時的傳遞效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XU等[6]在補料分批發(fā)酵過程中,外源添加了氧載體(0.5%正十二烷),提高了發(fā)酵液中DO濃度,將產量提高了31.6%。隨后,該團隊通過過表達透明顫菌的血紅蛋白基因(vgb),提高了StreptomycesalbulusPD-1發(fā)酵的氧氣攝取能力,將ε-PL提高至34.2 g/L,增加了50%[7]。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ε-PL發(fā)酵前期(前36 h)對pH和DO的單獨優(yōu)化,很少有策略對pH與DO進行同時優(yōu)化。
在前期的工作中,本團隊經過多輪誘變與核糖體工程選育,篩選出一株高產菌StreptomycesalbulusWG-608,其搖瓶ε-PL產量較出發(fā)菌提高了42.3%[8]。該菌株在發(fā)酵進入穩(wěn)定期后,出現了葡萄糖消耗速度大幅下降、菌體生長受到明顯抑制的現象,進而影響了ε-PL的單位菌體合成能力?;诖?,本研究開發(fā)了一種新的pH-DO組合調控策略,分階段對pH和DO進行系統優(yōu)化,顯著提高了WG-608的單位菌體合成能力與ε-PL產量。隨后,研究了WG-608的細胞生理變化,包括關鍵酶活性、呼吸鏈活性和胞內核苷酸水平,以闡明pH-DO組合調控策略對細胞代謝的影響。
1.1.1 菌種
StreptomycesalbulusWG-608由出發(fā)菌S.albulusM-Z18經多輪誘變及核糖體工程獲得,并由本實驗室保藏[9]。
1.1.2 培養(yǎng)基與溶液
種子發(fā)酵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40,酵母粉8,(NH4)2SO45,K2HPO42,MgSO4·7H2O 0.5,FeSO4·7H2O 0.03,ZnSO4·7H2O 0.04,用NaOH調pH至7.2。
發(fā)酵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60,酵母粉8,(NH4)2SO45,K2HPO42,MgSO4·7H2O 0.5,FeSO4·7H2O 0.03,ZnSO4·7H2O 0.04,消泡劑0.2,pH 6.8。
流加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750,氨水12.5%(體積分數,下同),(NH4)2SO4375,消泡劑100。
100 mmol/L Tris-HCl:2.4228 g Tris和0.0308 g二硫蘇糖醇(dithiothreitol, DTT, 1 mmol/L)溶于20%甘油并定容至200 mL,再用濃HCl調pH至7.5。
1.1.3 主要試劑與儀器
葡萄糖(優(yōu)級純),山東西王藥業(yè)有限公司;酵母粉,Oxoid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國藥化學試劑有限公司;ATP、NAD(P)H試劑盒,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碘硝基氯化四氮唑藍(iodonitrotetrazolium chloride, INT),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A蛋白測定試劑盒,寶日醫(yī)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5 L發(fā)酵罐,上海保興生物設備有限公司;UV-2100分光光度計,優(yōu)尼科儀器有限公司;AB204-N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GNP-9160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光都儀器設備有限公司;3K15高速冷凍離心機,德國Sigma公司;HYL-C組合式搖床,太倉市強樂設備有限公司;SW-CJ-1FD超凈工作臺,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SM-650D超聲破碎儀,南京舜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Biotek多功能酶標儀,美國伯騰儀器有限公司。
1.2.1 培養(yǎng)條件
一級種子液培養(yǎng),取孢子接種于種子培養(yǎng)基,置于30 ℃,200 r/min搖床培養(yǎng)24 h。
二級種子液培養(yǎng),將6.4 mL種子液接入含80 mL種子培養(yǎng)基的500 mL錐形瓶中,30 ℃,200 r/min培養(yǎng)24 h。
5 L發(fā)酵罐ε-PL恒定pH補料分批發(fā)酵,在5 L罐中裝入3.2 L發(fā)酵培養(yǎng)基滅菌,設置發(fā)酵罐溫度30 ℃,初始轉速200 r/min,曝氣率1.14 vvm,pH 6.8,共發(fā)酵240 h。接種240 mL種子液入發(fā)酵罐,隨著發(fā)酵的進行,發(fā)酵pH自然下降,當pH降至4.0時,補加12.5%的氨水溶液將pH控制在4.0,直至發(fā)酵結束。通過調整轉速和通氣量,使DO盡量維持在30%,當發(fā)酵液葡萄糖濃度<10 g/L時,根據葡萄糖的消耗速率設定補料速率,補加的葡萄糖溶液質量濃度為750 g/L。當罐內的NH4+-N質量濃度低于0.2 g/L時,補加375 g/L的(NH4)2SO4溶液,使其維持在0.1~0.5 g/L,直至發(fā)酵結束。
1.2.2 分析方法
1.2.2.1 發(fā)酵過程參數測定方法
葡萄糖濃度測定方法:將發(fā)酵液樣品離心后取一定量的上清液,使用生物傳感分析儀(biosensor analyzer,SBA)緩沖液稀釋100倍,充分混勻后進行檢測并讀數;NH4+-N濃度測定方法:取發(fā)酵液離心后的上清液,稀釋一定比例后,通過靛酚藍反應法測定[9]。發(fā)酵液的ε-PL濃度由甲基橙比色法測定[10];菌體干重(dry cell weight, DCW)由濾紙差量法測定[11]。
1.2.2.2 生理參數測量
粗酶液的制備參照王靚[12]的方法加以改進:取發(fā)酵液1 000×g離心5 min,棄上清液;0.2 g/L KCl溶液洗滌3次,棄上清液重懸于100 mmol/L Tris-HCl(pH 7.5)緩沖液;超聲破碎儀在60%功率下破碎細胞20 min(工作2 s,停2 s),12 000×g離心20 min,上清液即為粗酶液,蛋白濃度測定參照BCA蛋白測定試劑盒。
酶活力測定方法:(1)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H)活性測定參照TANG等[13]的方法并加以改進,100 mmol/L Tris-HCl緩沖液350 μL,0.4 mmol/L NADP+18 μL,5 mmol/L葡萄糖-6-磷酸7 μL,粗酶液50 μL;定義1U為30 ℃條件下每分鐘1 μmol/L NADP+轉化為NADPH所需的酶量。(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活性測定參照BRAMWELL等[14]的方法并加以改進,100 mmol/L Tris-HCl緩沖液235 μL,1 mmol/L乙酰CoA 25 μL,40 mmol/L MnSO450 μL,100 mmol/L NaHCO350 μL,1.5 mmol/L NADH 50 μL,20 mmol/L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0 μL,500 U/mL蘋果酸脫氫酶10 μL,粗酶液10 μL,定義30 ℃條件下反應1 min催化生成1 μmol NAD+所需的酶量為1個酶活力單位;(3)檸檬酸合酶(citrate synthase, CS)活力參照MURAKAMI等[15]的方法, 100 mmol/L Tris-HCl緩沖液235 μL,6.7 mmol/L 5,5′-二硫代雙(2-硝基苯甲酸)[5,5′-dithiobis-(2-nitrobenzoic acid), DTNB] 10 μL,200 mmol/L草酰乙酸二鈉5 μL,1 mmol/L乙酰CoA 25 μL,定義30 ℃條件下反應1 min催化生成1 μmol檸檬酸-CoA所需的酶量為1個酶活力單位;(4)天冬氨酸激酶(aspartokinase, AK)活力參照曾昕[17]的方法,3 mol/L pH 7.0鹽酸羥胺-KOH 50 μL,100 mmol/L ATP 50 μL,100 mmol/L MgSO450 μL,3 mol/L (NH4)2SO4100 μL,50 mmol/L天冬氨酸-KOH 40 μL,粗酶液50 μL。定義30 ℃條件下反應1 min催化生成1 μmol天冬氨酰-β-羥肟所需的酶量為1個酶活單位;(5)PLS活性參考YAMANAKA等[16]的方法,100 mmol/L Tris-HCl(pH 8.0)400 μL,100 mmol/LL-lys 100 μL,50 mmol/L ATP 100 μL,50 mmol/L MgCl2溶液100 μL,50 mmol/L DTT 100 μL,粗酶液200 μL,酶活定義為30 ℃條件下1 s催化減少1 pmolL-lys所需的酶量。
電子傳遞鏈的測量方法參照曾昕[17]的方法,在30 ℃條件下反應,100 mmol/L pH 7.5 Tris-HCl緩沖液60 μL,0.835 mmol/L NADH 15 μL,0.24 mmol/L NADPH 15 μL,0.133 mol/L丁二酸鈉 30 μL,1 g/L曲拉通30 μL,4 mmol/L INT 30 μL,粗酶液50 μL,測定490 nm處吸光度。細胞電子傳遞活性按公式(1)計算:
(1)
式中:φ,細胞電子傳遞鏈活性,μL O2/(h·g蛋白);系數60可將反應時間分鐘換算成小時;ΔA490,反應時間內的吸光度變化值;V總,反應體系總體積,μL;1.42,INT接受O2電子比例;Δt,反應時間,min;V酶,酶液加入量,μL;H液,反應體系的光徑,nm。
ATP和輔因子測量:分別按照ATP檢測試劑盒、NADPH檢測試劑盒和NADH檢測試劑盒進行檢測。
1.2.3 數據分析
實驗重復2~3次,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采用GraphPad prism 8.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間的比較分析采用無交互作用的雙因數方差分析(Two-way ANOVA)中的Bonferroni’s檢驗,顯著性水平設定為0.05;作圖采用OriginPro 9.1軟件。
在之前的研究中,經多級誘變、基因組改組及核糖體工程育種獲得1株WG-608,其搖瓶的產量達到3.7 g/L,較出發(fā)菌M-Z18提高了48%[18]。在5 L罐中對WG-608進行了恒定pH 4.0補料-分批發(fā)酵,并研究其發(fā)酵特性。
如圖1-a,pH在發(fā)酵10 h后快速下降,在24 h前降至pH 4.0,并維持至發(fā)酵結束。接種后DO快速下降,當其降至30%左右,通過調節(jié)轉速和通氣量將其維持在30%左右。
a-ε-PL發(fā)酵過程情況;b-ε-PL日增長量、 菌體日增長量和葡萄糖日消耗量圖1 恒定pH補料-分批發(fā)酵Fig.1 Constant pH fed-batch fermentation
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葡萄糖的質量濃度維持在1~10 g/L,以避免底物抑制。觀察到葡萄糖的消耗速度在0~72 h快速增加,而72 h后開始顯著下降。與之對應,菌體干重在前72 h內達到了39.57 g/L,而在72~240 h之間僅增長了9.59 g/L(圖1-b)。ε-PL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持續(xù)快速積累,這意味著ε-PL屬于生長半耦聯型產物,其產量既受菌體的生長影響,還與菌體質量濃度相關。經240 h的補料分批發(fā)酵,ε-PL達到(53.63±0.78) g/L。
以上結果表明,發(fā)酵后期(72 h后)WG-608的底物葡萄糖消耗與菌株生長均受到了強烈抑制。發(fā)現ε-PL的合成受pH 和DO的影響十分顯著,故將發(fā)酵過程劃分為2個階段,即菌體生長期(0~72 h)和產物合成期(72~240 h)。通過對pH和DO的系統優(yōu)化,探索每個發(fā)酵階段最適合的發(fā)酵條件,以期進一步提高WG-608的ε-PL合成能力。
研究表明,ε-PL僅在酸性培養(yǎng)條件下大量積累[16],但pH過低會抑制菌體的生長[19]。為了確定pH對高產菌WG-608生產ε-PL的影響,將pH分別控制在3.7、4.0、4.3和4.6,于5 L發(fā)酵罐內進行了72 h的補料分批發(fā)酵。如表1所示,pH值對菌體干重和ε-PL產量有顯著影響。隨著pH值的增加,菌體量逐漸增加,與KAHAR等[4]的結果類似。當pH為4.0時,ε-PL的產量達到最大值16.65 g/L,分別比pH 3.7,4.3和4.6提高了11.1%、10.9%、33.4%。此外,較低(3.7)或較高的pH(4.6)均不利于ε-PL的生產。這可能是由于當pH維持在3.7發(fā)酵時,細胞生長受到抑制(平均比生長速率最低),進而限制了ε-PL的合成。pH 4.6時,底物的消耗主要用于菌體的快速積累,此時ε-PL的產量和單位菌體合成能力最低,分別為12.48 g/L和0.57 g/g。
表1 不同pH條件下WG-608生產ε-PL的情況Table 1 Comparison of ε-PL production by S.albulus WG-608 under different pH levels
在ε-PL發(fā)酵中,pH 4.0有利于胞內大量積累ATP,進而激活ε-PL合成酶的表達及調節(jié)其催化功能[16, 20]。然而,長時間的酸性環(huán)境導致ATP被大量消耗用以維持細胞穩(wěn)態(tài),不利于菌絲體的生長,繼而影響ε-PL的合成[4, 21]。本研究發(fā)現雖然WG-608在pH 4.0時ε-PL濃度達到最大值,但其實pH 4.0與4.3條件下的菌體量、產量和單位菌體合成能力相差不大(表1)。鑒于pH 4.3時菌株表現出更強的菌體生長能力,因此選擇在72 h后(發(fā)酵穩(wěn)定期)將pH維持在4.3,以緩解酸性環(huán)境對菌體生長和ε-PL合成造成的不利影響[12]
小白鏈霉菌發(fā)酵生產ε-PL屬于好氧發(fā)酵,發(fā)酵罐內的DO水平對菌體生長和產量都有顯著影響[6]。一般來說,發(fā)酵液中較高的DO條件有利于增強碳源的利用效率,增大碳代謝通量,從而提高發(fā)酵生產效率[22]。然而過量的DO水平也可能會導致胞內活性氧的過量積累,從而引起細胞氧化應激作用,最終導致細胞提早衰亡[23]。對于生物發(fā)酵過程,其不同階段的最適DO存在差異,因此在不同的發(fā)酵階段按需供氧顯得十分必要[24]。
根據2.1中WG-608的恒定pH發(fā)酵特征,將240 h發(fā)酵過程中的DO分為2個階段進行優(yōu)化,即菌體生長期(0~72 h)和產物合成期(72~240 h)。
2.3.1 DO對菌體生長期ε-PL發(fā)酵的影響
在pH 4.0的條件下,將發(fā)酵罐內DO分別控制在20%、30%、40%,于5 L罐內進行72 h的分批-補料發(fā)酵。結果表明,DO維持在40%時,產量和DCW均達到最高,分別為19.30和39.77 g/L(表2)。說明該階段ε-PL合成的最適DO為40%。因此,選擇40%的DO水平作為菌體生長期的最適DO。
表2 菌體生長期DO對WG-608 ε-PL 產量的影響Table 2 Effect of dissolved oxygen on ε-PL production by S.albulus WG-608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2.3.2 DO對產物合成期ε-PL發(fā)酵的影響
基于2.3.1的實驗結果,將0~72 h的DO控制在40%,將72 h后的DO分別維持在10%、20%、30%,以探索發(fā)酵后期DO對ε-PL發(fā)酵的影響。圖2表明,將發(fā)酵后期的DO控制于20%,菌體量和產量均達到最高,分別達到57.13 和66.24 g/L。因此在產物合成期確定DO控制于20%更有利于小白鏈霉菌生產ε-PL。
a-菌體干重(DCW);b-ε-PL產量圖2 不同DO條件下WG-608產物合成期生產ε-PLFig.2 ε-PL production by S.albulus WG-608 under different dissolv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synthesis period
綜合上述結果,建立了pH-DO組合調控策略。整個策略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0~72 h),pH從6.8自然下降并維持在4.0,同時DO從初始的100%下降并維持在40%;第二階段(72~240 h),DO控制在20%,pH控制于4.3。圖3-a顯示,經pH-DO組合策略調控,WG-608的DCW在72 h經短暫的停滯后,持續(xù)增長,這與原始策略顯然有很大的不同(圖1)。隨著菌體生長速率的增加,ε-PL的產量積累明顯高于對照策略。最終經240 h的發(fā)酵,ε-PL產量與平均比合成速率分別可達(68.77±2.53) g/L和(2.33±0.08) d-1,較原始策略分別提升了28.23%和12.02%(表3)。
表3 不同策略對WG-608生產ε-PL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ε-PL production by S.albulus WG-608 under different fermentation strategy
a-ε-PL發(fā)酵過程情況;b-菌體比生長速率;c-ε-PL比合成速率;d-葡萄糖消耗量圖3 pH-DO組合策略生產ε-PLFig.3 The ε-PL production by pH-DO combination strategy注:圖中相同時段恒定pH和pH-DO組合調控策略之間的差異,以*表示0.01
圖3-b顯示,在0~72 h,pH-DO組合調控策略的日平均比生長速率顯著高于對照策略,而72 h后2種策略之間無顯著差異。而對于日平均比合成速率而言,pH-DO組合調控策略則在72 h后(除168 h)顯現出了明顯優(yōu)勢。此外,對2種策略下2個階段葡萄糖的消耗總量進行統計(圖3-d),結果發(fā)現在發(fā)酵第一階段(0~72 h)的2種策略下的葡萄糖消耗總量無顯著差異,而第二階段(72~240 h),pH-DO組合調控策略的糖耗較原始策略顯著提高,由315.5 g/L增長到528.8 g/L,增加了67.6%,葡萄糖轉化率也提高了6.7%。以上結果說明,pH-DO組合調控策略主要通過前期增加單位菌體的合成速率,而后期增加對葡萄糖的消耗和單位菌體合成能力,最終提高了WG-608的ε-PL產量。
HUANG等[3]探究了菌體生長和產物合成的pH和DO差異的分析,發(fā)現菌體生長和產物合成的最佳pH和DO存在差異,因此建立了2階段pH和DO控制策略,將菌體的生長和產物的合成分為2個階段進行調控,最終使MortierellaalpinaCCFM698的總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的產量提高了10.7%和26.6%,與本文研究結果相似。盡管如此,pH-DO組合調控提高ε-PL產量的原因仍不清楚。
2.5.1 pH-DO組合策略對ε-PL合成途徑的關鍵酶活性的影響
2.4中分析了2種策略的基本發(fā)酵參數的差異,發(fā)現經pH-DO組合調控策略,WG-608對底物消耗顯著增加,推測該策略可能通過影響ε-PL的合成代謝,提高了對底物的攝取和利用。L-lys是ε-PL合成途徑中的唯一前體,據報道,用于L-賴氨酸合成的碳骨架主要通過糖酵解途徑、回補反應、磷酸戊糖(pentose phosphate, PP)途徑和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環(huán)提供。因此,對不同發(fā)酵時期的4種關鍵酶,PEPC、G6PDH、CS、AK的活性進行檢測和分析,以進一步了解pH-DO組合調節(jié)對ε-PL合成和細胞生長的影響。
G6PDH是糖酵解途徑進入磷酸戊糖途徑(PP途徑)的關鍵限速酶,其活性決定了PP途徑代謝通量的大小。由圖4-a可知G6PDH的活性在48 h顯著提高,在其余時段也相對更高,這與2.4中在DO 40%期間比生長速率顯著提高一致。說明在pH-DO調控策略下,流入PP途徑的碳通量明顯增加,為WG608菌體的生長與L-lys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戊糖和NADPH。對胞內NADPH水平的檢測也印證了這一推測(圖5-a)。由于在pH-DO組合調控策略下細胞生長更好,PP途徑的增強似乎是一種對細胞生長需求的響應。
a-G6PDH;b- PEPC;c-CS;d- AK;e-PLS圖4 pH-DO組合策略與恒定pH策略下關鍵酶活性的比較Fig.4 Comparison of key enzyme activities of metabolic pathways with pH-DO strategy and constant pH strategy
TCA循環(huán)是能量代謝的中樞,也是細胞提供ATP和FADH2的主要途徑。CS是草酰乙酸進入TCA循環(huán)的第一個酶。圖4-c可知,隨發(fā)酵的進行,2種策略中的CS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96 h后pH-DO策略中的CS活性顯著提高,這可能驅動TCA循環(huán)產生更多的 NADH 和 FADH2,并通過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途徑合成更多的ATP。此外,增強的TCA循環(huán)可以為L-lys的生物合成提供更多的前體草酰乙酸(oxaloacetic acid, OAA)。TCA循環(huán)的許多其他中間代謝物,如檸檬酸和α-酮戊二酸,也是碳水化合物、脂質或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重要前體。總之,pH-DO策略增強了TCA循環(huán)的代謝通量,為快速合成ε-PL和菌體量補充了足夠的能量和前體。
回補反應是PPC(PEP+CO2+ADP→OAA)補充OAA消耗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從圖4-b可以看出,pH-DO組合調控策略中,PPC的活性高于對照組,可以為L-lys的合成回補更多的OAA前體。AK是L-賴氨酸生物合成中的關鍵酶。96 h后pH-DO策略中的AK活性也明顯更高(圖4-d),表明pH-DO的組合調節(jié)明顯增強了L-賴氨酸合成途徑的代謝通量,從而促進了L-lys和ε-PL的合成。
PLS在2種發(fā)酵工藝中的變化趨勢較為一致,在96 h前逐漸升高至最大值,隨后開始降低。然而,pH-DO組合調控策略的發(fā)酵后期酶活力仍保持著相對較高的活力,這與2.4中產物比合成速率的趨勢較為一致,PLS在后期保持著較高水平的酶活力,這可能是pH-DO策略下發(fā)酵后期的比合成速率更高的原因。以上結果表明,經過pH-DO組合調控策略通過增強WG-608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的代謝活力和碳代謝通量,促進細胞攝取了更多的底物,以提高ε-PL的產量。
2.5.2 pH-DO組合策略對胞內輔因子的影響
大量研究證明,NAD(P)H是胞內氧化還原反應的重要輔因子,有利于胞內氧化還原的平衡,促進細胞的生長和NAD(P)H依賴性產物的合成,而1分子的L-lys的合成就需要消耗4當量的NADPH[25]。此外,PLS在利用前體L-lys合成ε-PL的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ATP,且高濃度的ATP可以激活PLS的活性[16]。因此,胞內輔因子的濃度對L-lys與ε-PL的合成具有很大影響。在2.5.1的結果中,通過檢測代謝途徑的關鍵酶活性,推測pH-DO組合策略可能增大了碳代謝通量,但其對胞內輔因子帶來的影響,還需進一步評估。
大多數胞內ATP是通過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產生的。由圖5-a的電子傳遞鏈強度檢測結果可以發(fā)現,pH-DO組合調控策略的電子傳遞能力更高,基本達到極顯著水平(P<0.01),電子傳遞過程耦合了ATP的形成,表明ATP的合成能力在pH-DO策略中也被增強了。由圖5-b中可知,pH-DO組合調控策略中的胞內ATP濃度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呈下降的趨勢。而在恒定發(fā)酵過程中,ATP在前96 h下降,但96 h后卻開始積累。同時,96 h后,pH-DO組合調控策略中的胞內ATP濃度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與預期截然相反。結合PLS活性在96 h 后仍保持著較高水平的情況,推測由于PLS的活性增強,大量合成的ε-PL增加了胞內ATP的消耗,以致最終胞內ATP濃度較低。
a-電子呼吸鏈;b-ATP;c-NADH;d-NAD+/NADH;e-NADPH;f-NADP+/NADPH圖5 發(fā)酵過程中生理參數比較Fig.5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in Fermentation Processes
如圖5-c和圖5-d所示,2種策略中的胞內NADH水平呈波動變化,且pH-DO組合調控策略中的NADH水平基本高于對照。類似,NAD+/NADH的比值略微高于對照,說明pH-DO策略提高了NADH的利用率。pH-DO組合調控策略中NADPH水平在48和96 h時高于對照組,而在168和240 h低于對照,而NADPH的利用率(NADP+/NADPH)與上述結果恰恰相反。結合2.4的結果,推測雖然pH-DO調控策略增強了NADPH的供應量,但由于發(fā)酵后期NADPH被大量用于L-lys的合成,導致胞內實際NADPH水平下降。
綜合上述結果,可以發(fā)現pH-DO組合調控策略在提高胞內ATP、NADH和NADPH合成代謝的同時,也增強了其分解代謝。總的來說,經pH-DO調控,胞內總體代謝活力更強,為ε-PL和菌體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前體或中間代謝物。
本研究表明,根據ε-PL高產菌S.albulusWG-608對發(fā)酵條件的需求,在發(fā)酵的不同階段對pH和DO進行不同控制,可以顯著提高S.albulusWG-608的ε-PL合成能力。采用新建立的pH-DO組合調控策略進行240 h的補料分批發(fā)酵后,WG-608的ε-PL產量和平均比合成速率達到68.77 g/L和2.33 d-1,比對照組(48.19 g/L和2.08 d-1)分別提高了28.33%和12.02%。進一步探究表明,該策略通過增強中心碳代謝途徑、L-lys與ε-PL合成途徑關鍵酶活性,增強WG-608對底物的攝取能力以及底物朝向ε-PL的代謝通量,最終提高了ε-PL的產量與比合成速率。胞內輔因子NADH、ATP與NADPH的合成增強,為L-lys與ε-PL的合成提供了足夠的還原力和能量。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有助于ε-PL的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此外,由于pH-DO組合調控策略下ε-PL大量合成,促使游離胞內輔因子(ATP和NADPH)的含量大幅降低,有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因此,后期可以考慮利用代謝工程手段提高胞內輔因子的供應量和利用率,以期進一步提高小白鏈霉菌ε-PL的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