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留給女性的篇幅并不多,能留下姓名的更是少之又少。
許穆夫人姓甚名誰已不可考,因為她嫁給了許國穆公,所以,后人多稱其為許穆夫人。那個時代的女性一般是沒有名字的,只有諸侯國貴族的女兒,在嫁給諸侯國君主的情況下,才有可能被史料所記載,一般以兩個字為多,第一個字是君主(丈夫)的謚號或者女子的國別、排行等,第二個字是女子出身家族的姓氏。
春秋之初,衛(wèi)國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首都是商朝的朝歌,在今天河南鶴壁市,“康叔立國”“武公修德”,西周末期打下的基礎使得衛(wèi)國整體國家實力還是不錯的。許穆夫人出生于衛(wèi)國宗室,但她成長的時期,衛(wèi)國可謂夾縫求生,從公元前757年到前660年,她的父兄們——在位的莊公、桓公、宣公、惠公、懿公皆非昏即弱,導致衛(wèi)國國勢日衰。在這種情況下,少女時代的許穆夫人就常深深地為祖國的安危而擔憂,強烈的危機感激發(fā)了她深厚的愛國情懷,思索著如何為保家衛(wèi)國作出一些貢獻。
長大后許穆夫人貌美多姿、才情兼?zhèn)?,到了婚配的年齡,尊貴的身份加美麗的外貌更成為眾多公子傾慕追求的對象。齊國、許國等諸侯國紛紛派使者前來求婚。然而古代女子的命運并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身為貴族之女,她們的婚姻本質(zhì)上是一種利益交換的政治行為,帶有和親結盟的性質(zhì)。
在求娶的諸侯國中,衛(wèi)惠公最后決定將妹妹嫁給許國國君,一是許國重禮求娶下的打動;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許穆夫人的身世比較復雜,是她名義上的父親衛(wèi)宣公的庶子昭伯和衛(wèi)宣公夫人——她的生母宣姜所生。衛(wèi)惠公和許穆夫人為一母所生的兄妹,其母宣姜在衛(wèi)宣公死后,為了兒子衛(wèi)惠公能夠順利地登上王位,從母國之命在齊襄公一手安排下改嫁衛(wèi)惠公的庶兄昭伯,衛(wèi)惠公對比頗有怨言,迫于齊國強大,多年以來一直隱忍不發(fā),待到小妹擇嫁之時,他有意冷落更為強大的齊國,而把妹妹嫁到弱小的許國去。
許穆夫人的生母宣姜一生的命運跌宕起伏,因新臺丑聞和改嫁庶子的事件,成為春秋時期“紅顏禍國”的典型之一,一直被人詬病。宣姜的命運更多地出于被動和無奈,但這種極不光彩的家庭背景,也多多少少給年少的許穆夫人的心理蒙上了陰影。她從小生活在復雜環(huán)境中,也使她很早就明白在亂世之中,談論男女之情實在是脆弱,婚姻中的附加值不是個人的幸福,而是家國的利益,唯有強者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母國是自己的后盾,母國強大了,自己在婚姻中的話語權自然就大,母國如果弱小了,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只會越來越低。她從祖國的安全考慮,認為許國弱小,離衛(wèi)國又遠,一旦衛(wèi)國受到攻擊,許國根本沒有力量前來救援。而齊國強大,是其母宣姜的母國,又是衛(wèi)國的近鄰,如能嫁到齊國,衛(wèi)國遇到什么危難便能得到齊國的救助。但衛(wèi)惠公固執(zhí)己見,仍把她許配給許國國君許穆公為妻。許穆夫人的稱呼就是由此而來的。許穆公這時候大約四五十歲,而許穆夫人則是妙齡少女,可謂是老夫配少妻,這樣的婚姻幸福與否我們不得而知。
《詩經(jīng)·衛(wèi)風·竹竿》一詩據(jù)說也是許穆夫人之作。“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我們能從詩中感受到許穆夫人遠離故土,離開父母兄弟,嫁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對親人和祖國的那種思念與愛戀,就算時常出去游玩,也不能消除這種憂愁。
公元前660年的冬天,北狄入侵衛(wèi)國,此時衛(wèi)國的國君是衛(wèi)懿公,這是一位愛鶴愛到給鶴封官進爵的昏君?。‘敂橙舜騺碇畷r,國人不滿道:既然鶴都有官職,就讓鶴去打仗吧!戰(zhàn)爭還沒開始,很多士兵就紛紛叛變逃亡,結果可想而知,衛(wèi)國大敗,衛(wèi)懿公被俘殺害,衛(wèi)國崩毀。此消息傳到許國,許穆夫人聞知異常悲痛,母國被亡,她第一時間想要夫君許穆公出兵馳援母國,幫忙收復國土,但許穆公身為一國君主,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許國也是一個小國,群狼環(huán)伺,生怕引火燒身,不敢出兵。許穆夫人難掩失望之情,悲憤交加下,毅然決定驅(qū)車回衛(wèi),親自快馬加鞭趕赴漕邑。途中許國的大夫紛紛去攔阻她,指責她,衛(wèi)國現(xiàn)在是多么危險的地方啊,大家逃都來不及,你怎么能這個時候回去呢?衛(wèi)國的命運就是如此,你一個小小的女子就算回去了又能怎樣呢?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既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人尤之,眾稚且狂?!薄对娊?jīng)·載馳》中的這句話意思是:母國被亡,我回國吊唁還招致阻攔,更使我悲痛異常,你們雖束手無策,但我決不能丟下故鄉(xiāng)。你們阻攔我的行為實在可笑。
許穆夫人在母國生死存亡之際,挺身而出,表明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歸國的決心,為衛(wèi)國免于滅亡立下功勛。她一到衛(wèi)國,就拿出所有資產(chǎn),救濟難民,和哥哥衛(wèi)國君主商議復國之策,他們一起組織招來了四千人隊伍,邊安民邊整軍備戰(zhàn),同時,許穆夫人還建議向大國齊國求救。她的行為,打動了齊國等諸侯國,紛施援手,終把破碎衛(wèi)國從滅亡邊緣拉回。衛(wèi)懿公死后,衛(wèi)人又立許穆夫人同父異母的哥哥戴公為王,不久戴公就死了,之后的國君是許穆夫人的另一個哥哥文公。齊桓公感其愛國之情,遣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wèi)國,幫助衛(wèi)國打退了狄兵,收復了失地。從此,衛(wèi)國出現(xiàn)了轉機。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兩年后,衛(wèi)國在楚丘重建都城,又延續(xù)了四百多年之久。
許穆夫人的這一愛國之舉被歷史所記載——就是當今大家熟知的詩作《載馳》,亦成為了不朽名篇。許穆夫人也成了文學史上公認的“中國最早的愛國女詩人”。如單看作詩的時間,許穆夫人的《載馳》要比屈原的《離騷》早三百多年,比西方第一個女詩人薩福也還要早幾十年。
《載馳》詩篇的背后,時間前推至公元前660年,在朝歌被攻破的歷史拐點上,如果沒有許穆夫人的奔走疾呼,衛(wèi)國歷史,當會是另一番面貌吧。
行走在淇河岸邊,不由讓人想起了在春秋亂世男性主宰的舞臺上,一位勇敢、智慧的女性輝煌的一生,許穆夫人為華夏民族的巾幗青史譜寫出女性救國的絢麗華章,歷史將永遠銘記她的不朽詩篇和愛國壯舉。
李雪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延河》《美文》(下半月刊)、《合肥日報》等。曾獲百花文學編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