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寅
三舅爺是我奶奶的小弟弟,在我的記憶中,他高大威猛,形象有些接近抗日英雄趙尚志。身高一米八,聽我奶奶說,他力大無比,曾在一次大雨來臨,搶收小麥場時,一個胳膊窩挾一重約一百斤的麥布袋,一路小跑,健步如飛。而其他人肩扛一個麥布裝已是很厲害了。但是飯量也大,以至于常常吃不飽,常常餓肚子,包括后來沒娶來媳婦,也應(yīng)該與飯量超大有關(guān)。關(guān)于他的大飯量,有這樣一個傳涚,說他曾吃過一扁擔(dān)饃,就是把饃擺滿五尺長的扁擔(dān)上,大個頭的饃有四寸長,一扁擔(dān)饃的數(shù)量有十幾個。據(jù)說是某一個夏天,一個鄰居家請人碾麥場請客吃蒜面條沒讓他去,其實剛開始他也在幫忙,只是后來有人找就離開了。到吃飯時,鄰居家忘了請三舅爺吃飯,等那家吃過午飯后,驚奇地發(fā)現(xiàn)碾麥場用的石滾竟不翼而飛,第一個發(fā)現(xiàn)石滾位置所在的是一個眼尖的小頑童,原來重五六百斤的大石滾竟在一棵大樹樹叉上卡著。三舅爺鄰居家一下子明白了,因為只有三舅爺才可能有這種能力。他家深為忘了喊三舅爺吃飯而后悔不已,一家人傾巢而出去請三舅爺。三舅爺沒給他們擺什么譜,二話不說就上了樹,用一只胳膊挾起石碾,另只胳膊抓樹,一眨眼工夫,就把石滾放在地上。一時間,我三舅爺?shù)膫髌婀适聜鞅槭锇舜澹藸攨s對這件事輕描淡寫,事后對別人講:當(dāng)時有幾個小孩在推石滾玩,我怕傷到孩子,才在無人時,把它放樹上了!
沒人知道為什么他基本沒笑過,他的表情屬于高冷狀態(tài),平常人看不出他有什么心理變化,在他的表情平靜之下,有著什么樣的內(nèi)心活動呢?
我奶奶出閣之前的家族和他們所有的同村鄉(xiāng)鄰都還是比較殷實富足的,至少是可以吃飽飯。因為村里所有的土地都可以水澆,常年適于種菜,被周圍百娃稱為“園子窩”(大概意思是水澆地,適合種菜)。這個叫小集的村莊離賈宋街只一里來地,挑擔(dān)賣菜很方便,所以整個村莊農(nóng)民都以種菜賣菜為主要營生。我清楚地記得舅爺家的土坯房墻面的小洞里都塞滿了菜籽,三舅爺不識字但卻能一眼分辨出所有菜籽的名稱及優(yōu)劣。
三舅爺在年輕時也想著干一番事業(yè),但都因自己飯量太大而作罷,想當(dāng)丘八,但行伍出身的人們伙食有定量。想當(dāng)私人保鏢,又不會武術(shù)。在那個糧食緊缺的年代,飯量大的人又沒有特有的技能,僅靠力氣沒有出路甚至活路。后來即使有人給他介紹對象,他都理智地回絕:自己一人吃飽都成問題,我養(yǎng)活不起!就這樣,錯過了當(dāng)婚之年。有時有寡婦對他眉來眼去,他都從不正視。一生從未親近女色,有時我在想:有誰知道他冷冰冰的表情背后,有著怎樣火紅的心?
我童年時,最希望三舅爺?shù)轿壹铱赐慕憬慵次业哪棠?,因為他總是帶來一捆用麻線綁好的長又軟的黃亮亮的油條,那些油條足以讓我口水欲滴了,當(dāng)時的油條真香啊!即是不上鍋也在二丈外可聞到一陣陣香味。我記得他進我路門口時,是黃亮亮的油條光進院子,那是三舅爺用一小樹丫挑著油條進來的,這一畫面,無數(shù)次浮現(xiàn)于我的腦海里。
我還有更大的疑問:為什么他的飯量那么大?是一種病態(tài)還是天生的?總之這些問題已無從考證了。因為我三舅爺在我上小學(xué)不在了。他不在前,我去看過他,他躺在床上,臉色還是顯得那么平靜,只是變瘦了,也許是床太短了,他腳懸在床外,頭頂著墻。永遠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從沒有人知道他一天到晚都想些什么。
前些日子網(wǎng)絡(luò)上一直熱傳《二舅》勵志的故事,我只有三舅爺,他的傳奇又能給人何帶來什么?難道僅僅為我們增加一點茶余飯后的笑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