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凱
我白天是奴隸,晚上是王子。
——木心
是那一絲觸動,牽動思緒變作悄然落淚的脆弱;是那一份信念,支撐著自己化為毅然向前的堅強。
彳亍于彷徨間,奔波于忙碌繁雜的世界中,身旁簇擁著妖冶霓虹,堆積著世俗人情,不知人性在此般繁華又落寞的世間如何被泯滅。人們一方面批判著人情世故,自以為厭倦喧囂;一方面又沉溺于物質(zhì)欲望,追名逐利只為手持燙金的名片。殊不知,心靈已被拋棄、被踐踏,那深處的脆弱與堅強又是否完好無損?
空氣中彌漫著雨后泥土的清新,耳邊春風(fēng)輕拂,夾帶著淺淺流水聲,屋前小小篷船,屋后裊裊炊煙,屋舍儼然。這般良田美池桑竹在記憶中蘇醒,曾幾何時,又隨風(fēng)去了。如今,門前的石階早已被水泥封蓋,古色古香的建筑悄然無影,鄉(xiāng)土上建起了高樓,廢氣替代了炊煙。一切都趨向于豪華、便利,奮進于現(xiàn)代化的康莊大道上,我們發(fā)出聲聲歡呼。古村的消逝,似乎是時代的必然,也是鋼筋水泥叢林滿意的選擇。
兒時的記憶,只能隨歲月沉淀于時光中,人的無力感愈發(fā)明顯。但成長過程中,總有那么一瞬間的觸動,直擊肺腑——
淅淅瀝瀝的雨交響著只屬于悲者的奏鳴曲。時光轉(zhuǎn)瞬即逝,背包客們也總會有回望的時刻:或是百日奮戰(zhàn)時,昏天黑地般埋頭苦讀,只為到最終破釜沉舟一戰(zhàn)之時厚積薄發(fā)、書寫輝煌;或是一心在工作崗位嘔心瀝血、恪盡職守,奔波于生活之路時將堅強收集,化為前進的動力。生活總不會如此愜意悠閑,揮灑汗水是我們最美的姿態(tài),總有一個宜于獨處的閑暇時光在默默等待,等候我們卸下行囊,享受寧靜。向世界演繹、詮釋著堅強的人們,此刻停下了匆匆的步伐。雨纏綿悱惻,緩緩淌入心扉,些許涼意夾雜著悲情灌注于心。耳畔傳來的樂曲,也正喚起許久未拾起的記憶。腦海中浮現(xiàn)的無不是自己咬牙堅持的場景,體會很深卻又有些乏味,像記憶斷了線,只剩寥寥無幾的樂章,斷斷續(xù)續(xù)地演繹。忽然,是何種歌聲喚起了心靈深處的回響,一切乏味戛然而止,那塵封的回憶忽然翻開,一幀幀拂過腦海,攥著那似乎堅強無比的內(nèi)心。幾乎就在這瞬間,淚水奪眶而出。
那一定是個美好的瞬間,為生活涂抹上了最五彩繽紛的一筆。表面鑄就的堅強,在真情面前不堪一擊。這般脆弱便是內(nèi)心深處最真誠的守候。
故鄉(xiāng)懷抱里的童年、心靈珍藏的記憶,何曾不是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這柔軟不是弱小,而是鑄就堅強的片片磚瓦。正如汪國真將生活的不幸化作了筆下最恣意瀟灑的堅強:“我的堅強并不多,只比苦難多一點。”
列車駛出城市之時,正是找尋自我之刻。黑暗中遠處搖曳著的點點星火,是村寨的標識;夜色下的影影綽綽,是遠處的山峰,是近水的樹林。卸下沉重的堅強外表,以最真實的本色來體驗生命,也許在一瞬間的觸動下淚流滿面,收獲了本真與美好,更在生活中尋覓到了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構(gòu)成生命中毅然向前的堅強。
記憶總在沉睡,沉淀在時光里,似酒釀,愈發(fā)醇厚。生活理應(yīng)喚醒自己的一分觸動、一種信念,脆弱的心靈包含著的是永恒的堅強,即便是在一瞬,也超乎想象。
(指導(dǎo)教師:陳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