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怡霏
生活在喧囂的城市,我們應(yīng)當(dāng)于繁雜之中為自己尋得一片寧靜。
一個夏日的午后,我不勝疲憊地放下手中的筆,抬頭仰望窗外的藍(lán)天。陽光從樹葉的罅隙中投下一個個光斑,隨微風(fēng)輕輕搖曳著。天氣不錯,我想,那便去郊外看看吧。
未叫親友伴隨,我獨自騎車去了郊外老家。老家在遠(yuǎn)離都市的小鄉(xiāng)村,雖說沒有太多名勝古跡,但也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將城市的高樓大廈甩在身后,又駛過長長的一條山路,拐彎處熟悉的景色撲面而來,是一處山石壘就的輪廓,草屋八九間,黃狗臥柳前。村口斜前方有一方小小的池塘,倒映著湛藍(lán)的天空和朵朵白云。
站在小池塘邊向池中望去,池水清澈無比,往下能看到池底的細(xì)沙和搖晃的水草。小魚們本在水中一動不動,受到驚嚇后倏忽游遠(yuǎn),看著它們的尾巴在水中宛若舞女飄飛的裙裾,我無聲地笑了。正欲起身,一個光斑晃了我的眼。定睛一看,見淺淺的水底有一小塊不規(guī)則物體半埋在池沙中。那是什么?我輕輕撿起來擦洗,原來是一枚青色的碎瓷片。聽奶奶說,這個水塘所在之地,明清時代原本是一條大江,常有商船來往,這碎瓷片大概來自某一條曾遭遇風(fēng)浪的沉船吧。我撫摸著那清涼的釉面,可以依稀看見上面柔和的色彩、流暢的紋路,想象幾百年前,工匠們制陶、上釉,一點點泥土和豐富的想象,讓他們創(chuàng)作出這美妙的藝術(shù)品。在喧鬧的集市中制不出這么純潔的青色,工匠當(dāng)年也一定是在郊外的作坊,把難得的寧靜與花草的芬芳一同調(diào)成了這沁人心脾的雨過天青色。
我徜徉在池畔,看池邊舞動的柳枝,盡情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開在水邊的野花五彩斑斕。野鴨在水上劃過,留下道道波紋,飛進(jìn)對面黛色的群山。那青青的稻田,掩映在夏日光芒中。在池畔流連,不覺時光的流淌,眼前只有池水的漣漪,耳邊是間或的鳥鳴聲。
我靜聽,仿佛靜聽一朵花的開放,靜聽一個生命的誕生,與一陣內(nèi)心的感動,一陣陣輕輕地顫動的聲音傳入心境。聽,小草也從泥土中拱出來,潮濕的味道帶著夏的氣息。所有的一切都與自己的心靈交融呢,像做著自己的夢,卻不是幻想,是一個美麗的世界,深藏于內(nèi)心。像一個可愛的小姑娘,閃著一雙天真的大眼睛,向四周望望,笑著等待被發(fā)現(xiàn)。
我站在那里安守著自己的天空。就好像是在茫茫宇宙中的一顆地球,在地球上的某一個國度,在這個國度的某一個小縣,在這小縣中的某一個小山村,在這小山村中的某一個池塘邊,享受著自己的世界,走出去又回來,往復(fù)盤桓,心怡境好。
我想借這清新蕩滌心胸,放下沉重的負(fù)擔(dān),推開木門,踏上石板路,去窗外望一望。我愛的人們啊,不論在哪里,都應(yīng)當(dāng)守護(hù)自己的一方凈土,不為喧囂所累,不為污物所染。
不為繁雜所役,堅守心中寧靜,我們終能聽見萬物之音。
(指導(dǎo)教師:張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