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霞
在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認識到班主任必須講究工作藝術,尤其是批評的藝術。學生猶如一株株幼苗,不僅需要園丁們施肥培土,還需要經(jīng)常修整,而善意的、藝術的批評就像恰到好處的修剪,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如何掌握批評的藝術,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批評要以關愛為前提
實踐證明,班主任的關愛往往會成為學生行為的動機,成為學生認識和糾正自身錯誤的警示牌。班主任要用愛和關懷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信任,從而樂于接受批評教育。對學生的愛應注意幾點:
第一,愛要真切。學生只有在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評是出于對自己的關愛時,才會向班主任敞開心扉。而班主任這種真切的愛源于高尚的師德和崇高的事業(yè)心。班主任只有具備熱愛教育、對學生負責的精神,才能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學生,從而打動學生,產(chǎn)生一種偉大的教育力量。
第二,愛要均衡。班主任不能有偏愛之心,而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后進生往往是班主任批評教育的重點對象,如果班主任存在偏愛之心,就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煩心理和對立情緒,批評教育當然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批評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班主任一旦發(fā)現(xiàn)問題,就要及時了解情況,弄清來龍去脈,冷靜地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對自己看到的問題要挖掘其內(nèi)在根源,對他人反映的問題要認真核實,不能憑主觀猜測隨意下結(jié)論。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名學生是班里的英語課代表,平時能按時完成作業(yè),工作也認真負責。有一次,這名課代表的作業(yè)因為被別人悄悄地拿去看,沒有放在原處也沒交上,教師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批評課代表,并責令其在班上做檢討。課代表感到十分委屈,事后不愿再當課代表,對英語課也不再像從前那樣感興趣了,對班上的工作也不再熱心。
班主任對學生所犯錯誤要一分為二,在看到學生的缺點和問題的同時,還應盡量去挖掘其身上的亮點。我班有這樣一名男生,個頭比同齡學生高,重義氣,有些喜歡鬧事。一次,因為我班一名學生受鄰班學生欺負,他就和鄰班學生打架。這樣的行為如果不及時糾正過來,他可能會走上歧途。于是,我走訪該生家里,與家長、學生促膝而談。我先表揚了他的男子漢氣概,勇于打抱不平的豪爽和正義感。一向只聽慣了批評的他沒想到老師竟肯定他這么多優(yōu)點,于是主動承認了錯誤并決定改過自新,最后成了班里的紀律班長。
批評要講究方法
首先,批評因人而異。對年齡較小、性格內(nèi)向的學生,要采取開導式批評,循循善誘,解除其顧慮,從而使其接受批評。對年齡大一點、性格開朗的學生進行批評時不必轉(zhuǎn)彎抹角,可以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促其努力改正。
其次,批評要注意分寸。學生犯了錯誤既不能置之不理、聽之任之,又不能言行過激、惡意打擊。我小時候遇到過這樣一位老師,誰違反了紀律,如果被他抓到了,就狠狠地責罰?,F(xiàn)在回想起來,這種批評教育的方式,除讓人產(chǎn)生恐懼心以外,還能讓學生得到什么呢?
再次,批評要因事而異。對不同的缺點和錯誤要采取不同的批評方法,事不論大小輕重,采取同一態(tài)度和同一方法,給予千篇一律的批評是難以收到預期效果的。大事不可以輕描淡寫,小事不可以上綱上線,個別性的問題應以私下談心的方式解決,普遍性的問題要向全班敲響警鐘。
最后,批評要注意語言藝術。班主任的批評話語要注意這樣幾點:第一,要中肯,不要嘮嘮叨叨。以說清楚為止,只要學生對錯誤有了認識,有改正之意,教師就不要再抓住不放。第二,切忌挖苦諷刺,惡意貶損。謾罵侮辱、不尊重學生人格的批評,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總之,批評作為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是大有學問的,需要班主任耐心細致,講究策略,方能真正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本欄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