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喬·辛普森身處秘魯安第斯山脈、海拔6344米的修拉格蘭德峰。
這座山脈以其險峻的西壁贏得“世界最危險山峰之一”的頭銜——近乎垂直的陡峭巖壁,冰雪蝕刻而成的巨大溝槽,不可預測的落石,隨時可能坍塌的雪檐,加上多變的天氣,讓所有嘗試過的登山者都無功而返。然而,喬成功從西壁登頂,創(chuàng)下首攀紀錄。只是他沒想到,自己很快又要攀上另一座絕望之峰——死亡。
下山途中,喬掉進山腰附近一堵冰崖下的冰隙里。要走出冰峰,回到大本營,他得先爬出冰隙,走過山腳近10公里的冰川和碎石地。更令人絕望的是:他摔斷了右腿,身上只有頭燈、睡袋和攀登裝備,沒有水,也沒有食物。時間有限,營地在短期內就可能撤離,最近的村莊也遠在45公里之外。
面對似乎必然到來的死亡,還有必要費力求生嗎?
一開始,喬對沮喪的現(xiàn)實感到憤怒,他大聲咒罵、痛哭。挨過漫長的一夜后,他開始接受死亡將至的事實:我大概能撐三天。想象著這段時間會有多長——漫長的黃昏,然后是黑夜,從筋疲力盡的睡眠到半睡半醒之間。也許后面的一半時間都會是無夢的睡眠,最后安靜地慢慢衰弱而死。然而,越是逼近死亡,對生的渴望就越強烈。他猛地坐直身子:我不想那樣死去!
有時候,陷入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境地時,反而是賭上一切的最佳時機。
喬望向冰隙更深處,扔下繩子,滑向深淵?;蛟S會有新的出路,或許會摔死,但他寧愿死亡來得更干脆一些。喬沒想到會降到一處結實的雪面上,更出乎意料的是,在雪面與冰壁構成的洞穴頂部,有一個小洞,一束陽光從洞口斜射下來。一瞬間,恐懼、絕望與疲憊一掃而空!
我要去陽光那里!我可以做些積極的事!我可以爬行,可以不斷行動,直到逃出這座墳墓!喬意識到,與糟糕的處境相比,無助才是最大的敵人,只要有計劃,就有做到的可能。接下來要解決的,是如何拖著斷腿爬上通往洞口的40米斜坡。
在幾次讓傷腿爆發(fā)劇痛的嘗試之后,他找到了最佳方式:彎腰在雪中挖好一個大臺階,在大臺階下挖好一個小臺階,把冰鎬砸向上方斜坡?lián)巫∽约?,先把傷腿抬上小臺階,忍受短暫爆發(fā)的灼痛,用未受傷的腿猛地跳上大臺階。稍事休息,等待疼痛散去。
每一步都被拆解成幾個具體的任務,這些任務組成了一個前進模式:彎腰——跳上去——休息;彎腰——跳上去——休息……在專注于重復前進模式的過程中,喬忽視了疼痛和進度的緩慢。五個小時后,他從洞口探出了頭。
黑暗冰隙外的世界,顯得溫暖而美麗。天空蔚藍,陽光散發(fā)著熱烈的溫度,雪白的冰峰環(huán)繞四周,壯麗無比。
一股在努力后重獲自由的解脫感讓喬昏昏欲睡。但望向如一條冰凍舌頭般蜿蜒向遠方的冰川時,那種熟悉的緊張感又涌上心頭。他聽到腦中有兩個聲音在爭論不休。一個冷靜威嚴:我不會就這樣等死,可以像在冰隙里那樣,去行動。另一個只是一堆無序的畫面:人的面孔、流行歌歌詞、無意義的對話,讓他只想待在原地發(fā)呆等死。
喬覺得自己太虛弱,前方的路也太遠、太難,他不想屈服于那個冷靜的聲音。但那個聲音還是占了上風。那天下午,他摸索出在冰川上爬行的最佳方法,如機械般在雪上挪動。直到黑夜降臨,暴風雪迫使他挖好雪洞,在疼痛與恐懼中入睡。
第二天,口渴難耐。他已經(jīng)兩天三夜沒吃沒喝了,吃雪無法緩解體內的水分流失,找到水源成了最迫切的需求。他想起自己在上山途中經(jīng)過的有溪流滲水的碎石灘:在天黑前到達那里!
急于求成的心讓他高估了自己在巖石中跛行的速度,也讓他忽視了那個聲音的提醒:你需要休息。晚上十點,他在疲憊中陷入睡眠,距離目標不知道還有多遠。
第三天,水為他注入了能量,但一陣憂慮開始潛入心底:營地還會在嗎?如果不在,該怎么辦?一切前進的念頭瞬間停擺,他被對未知的恐懼和焦慮攫住了。
“別傻了,快點兒,白天還剩兩個小時?!蹦锹曇衾淇岬赝浦谒槭g麻木地爬行。
夜?jié)u漸深了,他在黑暗中漫無目的地爬著,突然嗅到一股刺鼻的糞便味。他知道,自己做到了,這里是營地的“廁所”!
喬沖著黑暗嘶啞地吼叫:“救救我!”
不遠處,一道電光亮起。
很顯然,喬得救了。你可以說,他的求生有很多幸運的成分,比如隊友還未離開,營地還在。但如果一開始他在冰隙里就選擇躺著等死,再多巧合,也毫無意義。
喬把這段經(jīng)歷寫成了一本書。他原本以為這個故事只會在登山圈內激起小小水花,卻沒想到它觸動了更多非登山者的心。文藝批評大師喬治·斯坦納就是其中一位:(這本書是)登山文學的絕對經(jīng)典。從心理乃至哲學層面見證了人類內心最罕見的沖動?!陡∩蝗铡穼а輨P文·麥克唐納讀后急切地把它改編成電影,成就了“英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紀錄片”——《冰峰168小時》。
這個故事的魔力甚至延續(xù)到了近40年后的今天。2018年,它被改編成話劇,在英國上演。2022年,又登上澳大利亞和韓國的舞臺。而喬的原著也不斷再版,簡體中文版《無情之地:冰峰168小時》也重版出來。
曾有記者問喬:你覺得這個故事為什么時隔多年還會被人們反復講述?
喬回答:可能它觸到了集體意識中的某種東西——英雄歸來的神話。我們渴望聽到某人從死神手中重返人間的故事。
但或許,喬的求生就像一個隱喻,如同我們每個人在或長或短的生命中挺過無數(shù)絕望時刻的縮影。我們都會搖擺不定:會崩潰,會焦慮,會害怕,會感到無助,但也總有一個聲音在鼓勵自己:挺住,再試一次。
活著就是一場你和自己的漫長決斗,一個無助軟弱,一個強大堅韌,你要讓哪個占據(jù)上風?
(摘自微信公眾號“1天1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