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江虹
先說說貴陽的東山,又稱棲霞山,處貴陽東門,孤峰兀立,海拔約1200米。反徑一線由北坡曲折而上,至巔,地勢平坦。人贊“負山雄麗,景色清幽”,還讀到一些文章,說:東嶺路如梯,云深曙色迷,登高遠眺,高峰霞舉,峻嶺云回,俯視城郭,萬家煙火,歷歷在目。云云。
我在貴陽東山生活了二十余年,書中這些盛贊倒是感覺不深,印象最深的,當數(shù)二十年來其變化步伐的躑躅彷徨。
不變的不光是那些老建筑,還有基本恒定的生活態(tài)度。
東山大多居住著外來人口,生計和奔忙自然是日常。早出和晚歸,每張臉上都是常駐的倦意。狗叫聲,吆喝聲,吵鬧聲,各種聲響里都夾雜著生活該有的婉轉(zhuǎn)。也有閑暇,路邊的棋局,巷口的牌攤,陽光下老人的哈欠,攤位后孩子的鼾聲。仿佛雜亂無章,浸染久了,才發(fā)現(xiàn)它的井然有序。
在這里,我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和肉攤后的大姐達成某種默契。剛開始,給我劃拉的肉永遠都是最差的,短斤少兩也是常態(tài),但我一直堅持給她買,三年后一天,大姐提刀給我劃肉的時候,先看了看我,深呼一口氣,一刀下去,我看到了買和賣之間最偉大的和解?,F(xiàn)在,肉要不好,大姐會笑著勸我,一天不吃肉也餓不瘦。
一直舍不得搬離這個地方,不僅僅是生活時間長,更多是這里才是城市的時態(tài),沒有燈紅酒綠,沒有哈根達斯,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沒有披薩日料。但這里有蔥蒜,有白菜薹,有酸菜豆米,有腳氣汗味,有十五塊錢一次的理發(fā)店。這里不僅僅是貴陽的東山,更是彌漫著煙火氣的人間場,這里可以看到生活的真相,窺見世事的冷暖,發(fā)現(xiàn)真實行走的靈魂。
不久前《山花》雜志告訴我有個活動,在蘇州,問去不去?這些年真有些不想遠行,本想推辭,那邊又說,去的地方叫東山。一聽心里咯噔一下,問一個東山的人去不去東山,這有點魔幻。
上網(wǎng)查了一下那頭的東山。
洞庭東山,又稱東洞庭山,俗稱東山,位于蘇州吳中。東山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個半島,三面環(huán)水,萬頃湖光連天,漁帆鷗影點點,與洞庭西山、光福鄧尉等七十二峰交匯而成綺麗寬廣的太湖風景區(qū)。
相傳隋莫厘將軍居此,故舊稱莫厘山。據(jù)隋書《十道志》記載,隋時東山島與陸地相隔三十余里。宋代,東洞庭山是湖島。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東山與陸地(今臨湖)相隔縮至五十米。一百多年前,東山北面的連島沙嘴和陸地相接而成半島。
洞庭東山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的原產(chǎn)地,也是國家5A級風景區(qū)。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古跡名勝不勝枚舉,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天天有魚蝦,季季有花果,擁有豐富的地下深層天然礦泉水資源,洞庭山礦泉水主要水源地就坐落于此。
百度上的介紹一般都吸引人,饅頭大塊地方都能上下五千年,歷史都厚重,景觀都獨特,物產(chǎn)都豐富,人杰地亦靈。
但是沖著東山這兩字,還是決定去一趟。
抵達東山雕花樓那晚,我給一位叫顏軍的朋友打了一個電話。他原是貴州師范學院的老師,此君酒量極大,我們是相對固定的酒友,我在家只要做上幾個小菜,都會叫他來小酌兩杯,地點在貴陽東山的家里。一個月前他調(diào)到湖州學院,走時我們還傷感了一回,失去一個酒友有時候仿佛失去了整個世界。電話接通,我問他在哪里?他說在學校,我說我在東山,要不晚上過來喝酒?他說回不去,太遠了。我說我在你學院對面的東山。他吃了一驚,說那好,我一會就過來。
我站在窗邊,浩渺的洞庭湖對岸,就是湖州學院。
晚上顏軍和另一個朋友趕到了雕花樓,吹了牛,喝了酒,道了別,我用導航看了一下,居然有一百多公里,耗時差不多兩個小時。我有些驚訝,想不到隔湖相望的兩地,見面居然要費如此大的周折。
我打了一個電話給他,說孟浪了,早曉得這樣費事,就算了。電話那頭笑笑說:只要不是去貴陽東山,跑一百公里喝頓酒,值了!
如果說貴陽東山見到的是窮人的暖意,那東山雕花樓一定是富人的優(yōu)雅。
解說小妹妹一直強調(diào)著雕花樓的主人如何保護財富,其實深入才發(fā)現(xiàn),主人的心思是希望“路多遺穗知政肅”,大家都能吃飽穿暖,惦記你金銀的自然就少了。
的確,見過豪的,但如雕花樓住這樣豪的,還是罕見。
如果只是豪,當然不值一提,走進大院,處處能見到主人對文化的虔敬之心。匾額,對聯(lián),木雕,精妙且絕倫,一代富,也許是運氣,但一直富,就不止是運氣了。
同行的東君兄雅量高致,抵達前專門為雕花樓題了字,書法婉轉(zhuǎn)優(yōu)雅,氣格不凡,贏得在座一片歡呼。如今雕花樓的管理者們,篤信的一定是文化對財富的特殊意義,要不然,也不會有一本知名文學期刊與一座知名樓宇的聯(lián)姻了。
回到貴陽東山那一晚,我專門跑到路邊的燒烤攤?cè)]串喝酒,看著往來的人群,才明白為什么曹雪芹能寫出《紅樓夢》,因為人家見過;也知道了《金瓶梅》為什么能出世,也是人家見過。這些年,自己的寫作邊界開始從鄉(xiāng)村來到了城市的郊區(qū),才發(fā)現(xiàn)要真正見識一個地域的氣息和味道,最少二十年。
對于雕花樓,真的沒什么說的,因為不敢說,說多了也是假話和套話,但這不妨礙我對她葆有的美好記憶。
前兩天,收到東君兄寄來的一副對聯(lián)“一簾華雨詩中畫,半榻琴書醉里仙”,落款:癸卯孟春與肖君江虹同游吳縣得睹此聯(lián)遂書以贈。
聯(lián)好,字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