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公子
公元1138年,也就是南宋紹興八年,一個秋天的夜晚,大雨滂沱。河南南陽武侯祠里,來了一支軍隊。他們趕路時為了避雨,晚上要暫住在這里。這支軍隊訓練有素,他們不吃百姓一粒糧食,不拿百姓一縷布麻。人們正好奇這是誰家的部隊?只見大旗上赫然寫著一個字——岳。這就是名滿天下,讓敵人聞風喪膽的岳家軍。而打頭那個人正是岳飛。
岳飛走進武侯祠,這里供奉的正是千古名臣諸葛亮。夜已深沉,更漏聲聲,但岳飛卻睡不著。他在武侯祠里走了幾圈,秉燭觀看了歷代先賢留下的贊頌諸葛亮的詩詞和文章。他看得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叵胱约喝缃竦奶幘?,竟和當年想要北伐的諸葛亮何其相似!
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發(fā)生了。金軍撕毀停戰(zhàn)協(xié)議,揮師南下,渡過黃河,包圍了北宋都城開封。他們的目的很簡單:要錢,要糧,要女人。如果不給,那每個級別的女人明碼標價,拿錢來換。哪里還有錢?北宋政府只好乖乖地交出女人。根據(jù)《青宮譯語》這本書里面記載,宋徽宗有34個女兒,在靖康之難中被蹂躪致死的,就有21人??墒遣坏挚怪?,換來的只是更多的屈辱。金軍再次撕毀了協(xié)議,攻克汴京,擄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連同他們的妃嬪、皇族、臣子3000多人,經(jīng)過一年半的跋涉,他們浩浩蕩蕩到了金國。他們赤身裸體,連大宋的皇帝和皇后都被扒光衣服,披上羊皮,套上牽繩,像牽牲口一樣讓人拉著,在金國的祠堂對他們的祖先進行叩拜。宋欽宗的皇后在“牽羊禮”之后,不堪其辱,選擇了自盡。
岳飛在《滿江紅》里寫:“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從此后“北伐收復失地,重建我大宋神威”成了岳飛這一生的主題。他給當時跑到南方即位的宋高宗趙構(gòu)上書,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說懇求陛下集結(jié)兵力,起兵北伐,收復故土,迎二帝還朝!
岳飛的上書換來了八個字的批語:“小臣越職,非所宜言?!比缓笏捅桓锍塑娐氒娂?,逐出了軍營。在那個戰(zhàn)爭年代,總是需要岳飛這樣的英雄。和平時期了又把你逐出軍營,要打仗了,發(fā)現(xiàn)沒人,又把你重新召回來。
此后10年岳飛又重新投入了與金兵的戰(zhàn)爭中,并且屢創(chuàng)佳績、以弱勝強。從此,岳家軍成了宋軍的一大主力,海內(nèi)聞名。岳飛三次北伐,幫助南宋政府奪回了湖北、陜西、河南等大片領(lǐng)土。正當他準備再接再厲,北定中原的時候,朝中卻開始有了“議和”的聲音。岳飛想不明白,明明我們越來越有優(yōu)勢了啊,為什么要議和?于是他就上書,可是不管他再怎么上書,朝廷也依然沒有動靜。
“北伐中原,收復失地”是岳飛的夙愿。所以當他來到南陽武侯祠,看見了諸葛亮的塑像的時候,感慨萬千。因為這也是一個把“北伐”當成生平夙愿的忠臣??!
曾經(jīng)好多人跟諸葛亮說:“丞相,我們有蜀道天塹,三國和平相處了這么多年了,為什么還要去主動挑戰(zhàn)十倍于我的魏軍?”他說:“我知道我們?nèi)ビ懛橙?,我弱他強,勝算不高,但如果不這么做,他來伐我,王業(yè)也是要敗亡的?!敝T葛亮像個保姆一樣事無巨細地安排好宮中軍中的事之后向皇帝上書:“后方我已經(jīng)安排妥當了,陛下,這場戰(zhàn)爭橫豎都要打,請你下令,讓我北伐吧!”
多么類似的境遇!岳飛再也壓抑不住內(nèi)心的情感,提筆寫下了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他甚至說:“讀《出師表》而不泣,則其人必不忠也。”兩個英雄,異世通夢,仿佛穿越了900年的時空,有了一次來自靈魂深處的交流。
也許是因為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在岳飛寫完《出師表》的第二年,他終于迎來了第四次北伐的機會。郾城之戰(zhàn),岳飛以3萬人打敗了敵軍13萬人,獲得了南宋建立以來最大的一場勝利。這場仗讓敵方將領(lǐng)金兀術(shù)逃到了河北境內(nèi),離成功就只有一線之間了,這時候宋高宗趙構(gòu)下了12道金牌,要求岳飛即刻班師回朝。這等于是把河南之地再拱手讓回去,宋軍10年累積下來的成果,一朝盡廢。
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岳飛因為被誣告謀反下了獄,秦檜以一個“莫須有”將岳飛處斬。他們最后翻看岳飛臨死前的供狀,只有觸目驚心的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死后,給他潑的臟水還在繼續(xù)。有一個獄卒冒險背出了他的遺體,埋在了錢塘門外。并且在臨死前,才把這個秘密告訴兒子。20年后,岳飛的冤案終于得到了昭雪。宋孝宗降旨,將岳飛“追復原官,以禮改葬”,并且在那個獄卒后人的指引下,把他改葬到西湖棲霞嶺,也就是現(xiàn)在的岳王廟。
今天,無論你走進哪一座武侯祠,你都會看見岳飛的《出師表》的碑刻。抑揚頓挫,舉重若輕,它們的骨架是如此中正,它們的運筆是如此流暢,你完全能想象他筆走龍蛇的樣子,那種洶涌澎湃的胸中情感,那種滄海橫流的英雄魄力。我們之所以懷念他,是因為我們內(nèi)心對于人性光輝還有一種渴望、一種尊重、一種致敬!我們看見了一個足以照耀我們的靈魂,他在啟發(fā)我們,當我們遇到人性拷問的時候,我們至少知道,孰可為,孰不可為。我們至少知道這一生,這一個大寫的人,應該如何頂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