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順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剛剛進入中學后,學校曾有一段時間停課,學生基本不再去學校。精力旺盛的我們,有了很多的閑置時間,大家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我們這一屆小學生升中學,不是按照就近升入中學,而是要通過畢業(yè)考試才能得到小學畢業(yè)證書,然后再通過全市統(tǒng)一試卷的升學考試,按照考試成績和報考選擇中學的志愿錄取入學。我們是最后一屆通過考試的小升初學生,因為是擇校入學,我們同學家庭住址也很分散,甚至有些同學的家距學校很遠。
我的中學是一男校,班里同學都是男生。男生們愛好不同,也很廣泛,因不同愛好將我們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團體”,而沒有住家遠近之分。由于是學校的最低年級,同時也是年齡偏小,學校那時期的其他活動基本都沒有參加。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在家賦閑,都在滿足自己的愛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有養(yǎng)花養(yǎng)鳥、有學做木匠活,也有運動愛好者??赡苁切愿袷谷?,讀書的慣性,或依然對知識的渴望,我們幾位較愛讀書同學氣味相投地聚合在一起,大家常在新華書店相見,在書店尋覓架上圖書。那時的我們兜里都沒有什么錢,即使有很少的錢,也買不起書,常常是蹲在書店的角落不聲不響地翻閱心儀的書。
那時書店的圖書種類并不很多,基本都是新的作品,少有古典、名著、歷史等書籍。書店的小說本來就不多,沒過多久店里的書就被我們全都讀過了,這些書的故事情節(jié)都被我們牢牢地印在了腦海,至今無一遺忘,對書中的主人公高大全、肖長春、丁尚武等英雄形象至今記憶猶新。隨著讀書的深入,大家開始尋找其他課外書,同時也開始想讀一些名著。
那時期,各自家里的書,或是從哪里轉借來的,大家心照不宣地交流著,傳閱的小說逐漸越來越多,再后來就是以閱讀名著為主了,如:小仲馬的《茶花女》、巴爾扎克的《邦斯舅舅》、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司湯達的《紅與黑》等都被我們傳閱過。
我們私下交換圖書雖沒有明確的條件,但也不能只看人家的,起碼手中也要有可以拿去交換的書。我家原也有一些父親積攢的藏書,可是被父親帶到機關辦公室了,我磨破嘴皮也沒帶回幾本。
父親拿走書也不太徹底,散落的幾本書被我悄悄藏了起來,我就利用這幾本書去和同學們交換。大家對自己的書控制得都很嚴格,一般只借出一天,至多不能超過兩天時間,拿到書后都是白天看,晚上掌燈讀,第二天守信地交換回自己的書。當時有一種說法《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不適合青年人,對青年危害最大,而心理萌動期的我們就更向往讀一下這本書。我們小團體的能量還真的不小,如此有限的條件下,也記不得是誰弄到的,居然這本歌德著,郭沫若翻譯,深藍色封面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到了我的手里。這本書并不厚,被我一口氣瀏覽了兩遍,只有初中一年級文化的我,還真理解不到這本世界名著有什么經典之處。
父親看到我慢慢地成熟,便逐漸地放松了對我讀書范圍的限制,陸續(xù)也給我?guī)Щ亓恕度齻b五義》《上海的早晨》及《紅樓夢》等。同時也指導我讀書方式,對我看過的書也有提問。還叮囑要有好的讀書習慣,除記住書中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還要記下作者和出版時間等?,F在回想,那時我們的知識有限,很多書中的內容并不能全都看懂。
讀書的同時,我們也抄錄書中的一些警句,凡遇到自己覺得是好的名句、名言就記在筆記本上。我們當年都會背誦高爾基的《海燕》中:“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奧斯托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久之,我也有了抄書的習慣。就在這段時間,市面上出現了一些粗俗、以手抄本形式傳閱的短篇小說,相繼還有些驚悚短篇《三下江南》《一只繡花鞋》等。這對于我們來說“不管是真是假”都通讀,讀得漸入其境,嚇得晚上不敢出門。
那時的手抄本書基本都是些題目為奪人眼球,其內容很膚淺、很粗糙的。但一本張揚寫的,具有愛國情操的中篇小說《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最有名,傳播最廣泛,以我們這些讀友的能力,我很快就得到了這本被稱作“文革中的地下文學”手抄本禁書。拿著這個《第二次握手》手抄本后就立即不顧一切了,吃飯睡覺已無暇顧及,如饑似渴地捧著這本書坐著、躺著都是它。待我即將讀完這本書時,接替的同學已在我家門口等候了。
書中愛情故事曲折傳奇,并不一般化的愛國知識分子高大形象,尤其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描寫得繪聲繪色。因這與當時倡導學習工農兵不太融合,很快就成了“修正主義毒草”被禁,聽說作者也鋃鐺入獄。但故事內容讓我很感動,對丁潔瓊、蘇冠蘭的愛國熱情、純真愛情和知識才華所敬佩,很快這個手抄本不再“緊俏”,我也產生手抄這本書的愿望。這本手抄本的同學是一位書癡,愛書勝過一切,盡管他對自己的書把持得很緊,但知道我想手抄這本書后,還是滿足了我要求,同意將此書放在我這里幾天。
書又回到我手中,接連的幾天我不分白天黑夜地伏案,一支鋼筆、一瓶藍黑墨水,一字一句地抄寫這本書,雖然時間短促,但我抄書的字跡絕不潦草。心中有所想,就可以煥發(fā)出動力,我沒有困意,不辭辛苦地抄寫,而留下的只是享受,一種滿足的快感驅除了所有勞累!我不知疲倦地不分白天和黑夜抄寫著。
得到這本書已是不易,在我手中時間也很有限,何況是要一字字地抄寫,沒有間歇地抄寫,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確保還書的時間,避免鄰家孩子造訪,白天我將自己房門反鎖上,獨自一人安靜地抄寫。時間一長,右手中指被鋼筆壓成一個與鋼筆直徑相同的扇形凹陷,釋放筆后,遲遲不能隆起。晚間家人入睡后,我獨自伏在8W日光臺燈下握筆反復動作著,抬頭讀,低頭寫。盡管那時年紀輕視力好,長時間的強光刺激下,眼睛離開桌面后視覺挪到房間其他處,一切都是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了。每出門小解,都是手摸著書桌,再摸找到墻面窗戶,似如盲人,憑著熟悉環(huán)境,扶著參照物外出。
功夫不負苦心人,執(zhí)著的精神促使我將此“工程”很快地完成了,這本地下文學被我用了兩個白天和半個夜晚就抄錄到淡綠色塑料皮50開的兩本日記本上。藍黑色墨水,還算是工整的筆跡灑滿日記本中200多頁!
當年還流傳著其他手抄本,但都是些沒有什么文學價值,無須用心讀,更不值得賣力抄寫。唯有這本,后被稱作“共和國最感動的50本書”之一的《第二次握手》被我抄錄,且留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