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長時段理論”視域下理解中國式現代化

2023-04-19 20:08
嶺南師范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國式時段現代化

張 勇

(嶺南師范學院 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廣東 湛江 524048)

不論是從學術話語譜系來看,還是從世界現代化實踐的萌發(fā)來看,現代化這一范疇最早都是源于西方的學術表達和人類實踐,一般認為現代化是“人類社會從工業(yè)革命以來所經歷的一場急劇變革”,“使工業(yè)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各個領域,引起深刻的相應變化”[1]17?,F代化不僅是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還是全世界各國各族人民共同的追求,而且有著悠久的實踐歷程,我國也不例外。從縱向來看,中國的近現代史歷程實則是中國人民探索現代化道路、推進現代化實踐的歷程,“經歷了三次大的發(fā)展模式轉換,出現了三次現代化的局部斷裂”[1]497。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將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人類對現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貢獻。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中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報告中首次系統(tǒng)地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發(fā)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特點: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guī)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現代化。

人類發(fā)展的歷程源遠流長,實則是不斷邁向現代化的歷程,從傳統(tǒng)意義上西方現代化開端算起,時間上也歷經了500多年。中國現代化道路雖然曲折,但依然是世界現代化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現代化的一般規(guī)律和共同特征在不同程度上影響、映射到中國現代化實踐中。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仍需要學界從多角度、多層面進行理解,利用既有具有解釋力的理論范式或方法來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是加深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通過長時段的歷史透視中國現代化實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發(fā)展演進的流與變,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異與同,進而在宏大的歷史縱軸和中西比較及文明互鑒的視野下,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產生的必然性,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自身特質的獨特性以及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合理性。

一、“長時段理論”主要意蘊及其方法論意義

1949年,法國年鑒學派代表人物布羅代爾出版了其扛鼎之作《菲利普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該書和其在1958年發(fā)表的《歷史和社會科學:長時段》一文,系統(tǒng)完整地闡述了著名的“長時段理論”。此后,“長時段理論”不僅具有科學知識的本體論意義,更具有方法論意義,提供了一種新的解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視角或路徑,為學術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范式或研究進路。

(一)“長時段理論”的主要意蘊

從整體來看,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是在對“歷史”進行平面分層的基礎上展開闡述的,他首先將“歷史”分解為地理、社會和個體/事件等三層平面,每層平面存在不同的“時間”設定,與之相對應地存在著地理時間、社會時間與個體時間/事件三種歷史時間,進而認為,理解不同“時間”的區(qū)分與聯系就成為能否真正認識歷史的關鍵[2]6-10。在此基礎上,布羅代爾分別將地理時間、社會時間與個體時間/事件相對應分別概括為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

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認為,發(fā)生在短時段的是“事件的歷史”,但“事件”在整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轉瞬即逝,也是最表層的,只能起到極其微小的作用,研究歷史應掃除“事件的塵?!?挖掘歷史的深層運動。中時段是歷史研究的某個特定時段和周期,包含短時段的事件,但擁有較長的時間跨度,構成短時段中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基礎,揭示了一種較為開闊的時間向量,布羅代爾用“情勢”這一概念來表示某些社會歷史現象的趨勢或周期,因此,中時段可謂“情勢的歷史”。而長時段指的是人類歷史中存在的各種結構和結構群的穩(wěn)定以及很少變化的一種現象,或者稱之為結構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演變史)。在長時段,“結構”概念至關重要,結構是一種具有組織與凝聚的網絡構造和一種長期延續(xù)的實在,一種能干擾時間并改變時間的范圍和速度的實在,同時發(fā)揮支撐和阻礙兩種作用。結構在背后支撐或阻礙歷史,這種結構在一代人或者幾代人的生存過程中都可能是看不到的,它很緩慢地發(fā)展著,甚至可以理解為接近靜止的時間運動,在近乎靜止的歷史長時段中,人們可以觀察到人類歷史演進深刻的內在運動。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背后,實則長時段構成了一切歷史的基礎,稱之為“結構的歷史”。同時,布羅代爾認為人不再是歷史的主體, 在人與歷史的關系上,與其說是人創(chuàng)造歷史,不如說是歷史創(chuàng)造人;在處理人與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關系時,他強調的是環(huán)境對人的決定作用,甚至認為地理環(huán)境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不可動搖的決定性力量。也正是因為地理環(huán)境因素在長時段中的重要性,布羅代爾將長時段層面的時間稱之為“地理時間”。

也正是因為長時段歷史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起長期的決定作用,所以,如果人們想要以新的視野觀察世界,就必須與歷史的這種長期緩慢發(fā)展聯系起來,或者說以長時段視角來觀察和研究歷史和社會,這也正是“長時段理論”的方法論意義所在。

(二)“長時段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及解釋進路

恩格斯曾指出,觀察歷史不要為“短暫的爆發(fā)和轉瞬即逝的火光”所迷惑,而要探究“持久的、引起重大歷史變遷的行動”[3]249。布羅代爾認為“短時段”的事件“最任性和最富欺騙性”[4]。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而言,“長時段理論”提供了一種重要的解釋和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方法論;對研究者而言,提供了一種重要的理論研究范式和工具。長時段理論對人們深化歷史認識,探索歷史真相,在歷史本體論與方法論方面均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5]。

“長時段理論”既然具有解釋世界和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方法論意義,那又該如何利用,或應該如何利用該解釋工具進行解釋對象呢?認識解釋工具或方法的運用,最根本的還要從工具或方法本身出發(fā),方法論本身的理論意蘊規(guī)定和制約著該方法的運用及其運用進路,或者說“長時段理論”的解釋進路有著基于自身理論內涵的自身獨特要求。在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結構”與“時間”是該理論的關鍵,是具有豐富內涵和解釋力兩個范疇,利用“長時段理論”解釋觀察對象的進路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首先,立足“時間”來解釋。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首先是基于對歷史時間的分解而展開,認為歷史就是一個時間概念,時間是歷史學家觀察社會的尺度,它不僅決定了過去的性質,而且構成了現實生活中的結構;不同的歷史結構以及節(jié)奏運動,要用不同的歷史時間觀加以衡量[6]。也正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短時段、中時段和長時段三種不同的時間來量度三種不同的歷史。就方法的運用而言,短時段適用于個體的時間量度,強調的是短時段的、個別的人物和事件。中時段適用于研究特定時期、特定結構的各項因素之間的關系,即特定空間變化速度較慢或“周期性波動”等。而長時段對應的是以世紀為基本計量單位的、表面幾乎不動的長時段的結構的歷史,長時段歷史強調地理、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歷史運動的作用,長時段構成了歷史的基礎,是一切歷史現象的引力中心[6]?;凇伴L時段理論”的時間來觀察和解釋對象,其研究和觀察就要超越短時段“事件”呈現的“歷史經驗的差異性”。

其次,透視“結構”來解釋。布羅代爾并沒有給“結構”進行嚴格邏輯定義,而是進行了描述性的解釋,認為結構是一種集合、一個建筑體,更是一種現實,“結構是指社會上現實和群眾之間形成的一種有機的、嚴密的和相當固定的關系……結構無疑是建筑構件,但更是十分耐久的實在?!盵4]結構一般包括地理結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思想文化結構等?!伴L時段理論”的視野中,盡管結構在表面上看來似乎是靜止的一種歷史運動,主要指山川、原野、海岸、島嶼、地理、氣候、生態(tài)環(huán)境、自然與人的關系,以及社會組織、文化傳統(tǒng)、心態(tài)環(huán)境等,但通過長時段,人們可以觀察到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種結構的變動。是歷史結構規(guī)定和制約著歷史,只有在結構的深層因素中才能把握和解釋一切歷史現象。結構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起著支撐與限制作用,結構規(guī)定和制約著歷史,人們也只有在各種結構中才能把握和解釋一切歷史現象[6]。因而,基于“長時段理論”觀察和研究對象,不僅要看到“時間”的重要性,而且要看到多元化時間背后相對應的多樣化結構,結構才是對社會發(fā)展發(fā)生根本制約性因素。

最后,重視“整體”來解釋。布羅代爾雖然高度重視長時段的重要性,但也意識到長時段與中時段、短時段之間是既相互對照、又同時相互說明的辯證關系。透過短時段的個別事件能夠直接觀察到的全部事件,反復發(fā)生的日常生活事件會積累成為長時段中的歷史結構。“歷史事件是一次性的”,而雜事則“經多次反復而取得一般性,甚至變成結構。它侵入社會的每個層次,在世代相傳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方式上刻下印記”[7]27。同時,短時段可以從長時段的歷史時間中找到淵源。中時段也需接受來自長時段與其他時段的交互影響。因此,在以長時段視角來觀察分析社會發(fā)展和社會事實的時候,雖然研究和觀察的重心在長時段,但依然要將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既要全面透視長時段的“結構”,也要把握中時段的“情勢/局勢”和短時段的“事件”,抓住這些關鍵因素并將之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社會發(fā)展是全面透視社會發(fā)展全貌的必需。另外,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也非常重視“空間”的重要性和意義,結構、情勢或事件不僅是在時間上的展開,也是在空間里的發(fā)生,將時空結合起來觀察和分析是采用長時段視角觀察的應有之義。

二、從時間維度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性、創(chuàng)新性和長期性

“長時段理論”是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法進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具有“長時段理論”解釋的空間,我們可以將中國現代化的歷程時間鏈條向前拉長,人類所有的努力其實都是現代化發(fā)展時間縱軸上的一部分。就是中國近現代史以來,伴隨世界現代化的進程和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而言也有500多年的歷史,在此意義上中國的現代化實踐歷程也有“長時段理論”解釋的空間和必要。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社會發(fā)展進入了新階段,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zhàn),對現代化也提出了新要求,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也面臨新的任務,進入新的階段。正是在此意義上,黨和國家提出“中國式現代”這一具有豐富內涵的時代性范疇作為當前我國邁向現代化實踐的目標。因而,有必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置于“長時段理論”的視角下進行觀察和分析,以便更深入、全面地認識中國現代化的歷程與實踐。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必然性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

縱觀中國發(fā)展歷程,特別是進入世界近代社會以來,盡管在不同階段,中國現代化進程實踐呈現不同的樣態(tài),也有著不同的話語表達或學術稱謂,但客觀上中國邁向現代化的實踐始終并沒有停滯。而且,中國邁向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也是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過程,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也不斷演進變遷。即使從現代化傳統(tǒng)意義上的開端來看,當資本主義在歐洲開啟了傳統(tǒng)意義現代化進程的時候,社會主義其實也已經誕生并伴隨發(fā)展,并在此后的實踐中擴大與傳承,世界社會主義也出現多樣化的探索和發(fā)展,盡管也出現局部和一定時期的低潮與波折,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事實證明了社會主義的“行”。因此,如果站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時間譜系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世界社會主義的產生之初,或者說中國的現代化實踐是世界社會主義實踐的延續(xù)和發(fā)展。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多年發(fā)展的時間縱軸來看,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經歷了三次飛躍: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模式到多國模式[8]。在這一漫長歷史進程和實踐探索中,中國的發(fā)展歷程與成就不但證明了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也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國情與實踐相結合的必然性。同時,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主義的實踐也有著多樣化探索實踐,在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世界社會主義多樣性實踐探索的結果和體現之一,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是中國探索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階段,也是世界社會主義多樣化發(fā)展的結果。總之,基于“長時段理論”來看,我國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實踐進程具有必然性和多樣性相統(tǒng)一特點。

(二)中國式現代化是傳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統(tǒng)一

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進步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作為現代文明重要體現的現代化,也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實踐中推進的。作為世界現代化版圖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的現代化實踐也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過程中推進的。不論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延續(xù),還是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的更替過程,都是傳承與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的過程。中國的現代化實踐延續(xù)和豐富著世界現代化的樣態(tài)與歷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傳承世界現代化的結果。在這一實踐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完善,世界社會主義實踐也在歐洲、俄國及中國等多個國家不斷傳承發(fā)展。特別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實踐,其創(chuàng)新性尤為明顯。就從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來看,先后經歷“四個現代化”探索階段、改革開放后的“小康社會”發(fā)展階段和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fā)展階段[9],這三個階段其實都是我國在不同歷史階段探索、建設現代化國家和社會的不同階段。各個不同現代化階段指導思想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尤為明顯,從傳承角度看,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反映了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從發(fā)展的角度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深刻把握我國發(fā)展面臨的新情況、新課題、新矛盾,吸收數千年歷史中形成的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借鑒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超越傳統(tǒng)與現代社會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無論從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還是從中國自身發(fā)展來考察,社會主義模式不是唯一的、固定的、封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需要在長期歷史過程中不斷發(fā)展豐富和繼續(xù)創(chuàng)新。中國式現代化是傳承和創(chuàng)新世界現代化的結果,也是中國現代化建設實踐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結果。

(三)中國式現代化是當前性和長期性的統(tǒng)一

從世界范圍來看,人類邁向現代化的進程是一個長期歷史過程,而且可以預期今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依然處在推進現代化的進程中,在此意義上,現代化目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項長期目標,也是人類文明向前的體現。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現代化實踐經歷多個階段,現代化的內涵與外延也變得日益豐富多樣。同時,伴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波瀾,現代化也呈現起伏,在前進的過程中也歷經曲折,這都說明世界現代化進程是一長期性過程。但在這長期過程中,每一個發(fā)展階段的現代化實踐又是階段性的,具有當前性的。甚至如果將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歷程置于人類整個歷史發(fā)展長河來看,都還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短暫瞬間,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實踐探索也才經歷了100多年,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fā)展歷程更為短暫。但就具體的每一個發(fā)展階段而言,現代化實踐都以其具體的形態(tài)和形式推進,對每一個國家而言,每一個階段的現代化目標都是當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人民在新時代為推進現代化進程作出的重大選擇,是當前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就是從新中國成立之后,國家以“五年計劃或規(guī)劃”的形式來持續(xù)性推進現代化建設,五年計劃或規(guī)劃實則是在具體的特定歷史階段提出的當下或眼前的建設任務。這種階段性的、當下的建設任務是現代化長期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當前目標的累積才達成現代化的長期目標。當然,當下或眼前的時間段并不固定,如前面所言的五年計劃或規(guī)劃中的五年是其中一個時間段,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依然是站在時間意義上提出的中國發(fā)展過程中某一個階段的具體任務??傊?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的當前性與現代化進程的長期性有機統(tǒng)一起來認識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三、從結構維度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復雜性和整體性

在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中,“結構”在長時段中占據重要地位,是與長時段對應的關鍵要素,對社會和事物發(fā)展方向起著規(guī)制性作用,是限制人類生活和行為的決定性因素,起著支撐或阻礙作用。因此,結構也是解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鍵性要素。就人類社會發(fā)展而言,是結構支撐或阻礙著歷史的發(fā)展,只有在一系列的結構中才能把握和解釋一切歷史現象。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

馬克思主義也格外重視“結構”要素,經濟結構、政治結構以及思想文化結構,尤其是社會形態(tài)結構,都具有布羅代爾“長時段理論”中“長時段”的特質。馬克思指出“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tài)演進的幾個時代”[10]32-33。當然,在馬克思主義看來,諸種結構之間是一種相互緊密聯系和依存的關系,物質生產活動是這些結構產生、演變的最終動力,而非如布羅代爾長時段的諸種結構那樣各為一體,相互間缺乏內在的聯系,如經濟結構是“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并影響著其他諸種結構的性質和狀況[3]731。但從結構來理解一個社會發(fā)展、來解剖一個社會現實或現象無疑是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的。首先如具有核心地位的社會結構,由于中國社會結構的特殊性注定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性,對中國的現代化實踐進程而言,也注定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又如布羅代爾的“長時段理論”中,地理環(huán)境是重要的結構之一,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的“限制”作用尤為明顯。由于中國地理環(huán)境的特殊性,對社會政治、精神文化等領域有著重要影響,注定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有著自身的特殊性。當然,我們決不能滑入“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的泥沼。李里峰教授基于長時段視角分析了中國政治發(fā)展的“變與常”,認為三千年來,一元主義和民本主義的政治傳統(tǒng)彰顯了中國道路的獨特邏輯[11]。甚至福山近年也不得不承認“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需要為中國傳統(tǒng)留有一席之地”[12]??傊?由于中國特殊的人文地理結構、特殊的社會結構以及在此基礎上沉淀而成的歷史文化結構,注定中國式現代化與其他國家現代化有著差異,中國式現代化是基于中國現實國情和具體結構基礎上而進行具體選擇的特殊性結果。黨的二十大報告里提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用了兩個詞:一個是共同特征,一個是中國特色。此處的中國特色,實則是中國式現代化特殊性的最根本表達。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復雜性

在布羅代爾“長時段理論”中,結構不但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也是復雜的,認為結構呈現出網絡構造狀,包括地理、氣候、生物和心理等多種因素。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看來,社會諸結構要素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與互動更為復雜,結構的復雜性帶來社會內部各種關系的復雜性,也帶來社會發(fā)展道路或模式的復雜性。社會發(fā)展的復雜性一方面體現在其特殊性、多樣化的呈現形式,另一方面體現在其內部關系的復雜化。中國有著5 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史,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底色與文化基因,在此形成的文化等多種結構有著復雜性的一面,不僅其結構本身復雜,其功能作用也呈現復雜多樣的狀態(tài),一方面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有著與現代化不兼容、現代化必須拋棄的糟粕部分。在現代化的實踐中,一方面我們在積極沖破既有的、傳統(tǒng)的結構以擺脫落后的束縛,另一方面也要在既有的結構中尋找可用資源為現代化提供支撐。這種“破”與“立”的矛盾始終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對重要矛盾,由于既有結構的復雜性,使中國式現代化顯得更加復雜。

就是從中時段和短時段來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依然充滿著探索性、挑戰(zhàn)性與復雜性,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復雜性。也正是由于此,我們國家始終將改革作為推進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在具體的結構領域,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經歷的結構更是與西方諸多國家有著不同,如作為現代化標志之一的城市化,西方國家的城市化道路多走的是先工業(yè)化然后人口城市化的路徑,而我國城市化道路總體上呈現的人口城市化與工業(yè)化同步的路徑,這將導致中國的城市化面臨任務更為復雜。因而,有學者認為中國獨特的發(fā)展模式不應將它看作一個巨大的偏差——一個資本主義沒有發(fā)生或者說沒有適當發(fā)生的案例——這條通向現代世界的發(fā)展道路需要用它自己的方式來評估[13]。當然,中國“結構”的特殊性也是導致中國式現代化復雜性的重要原因,同時,中國式現代化的復雜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性

“長時段理論”不僅非常重視結構,而且也意識到結構的完整性對解釋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如將時間分為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盡管認為發(fā)生根本性的作用是長時段,但依然也看他們彼此間的聯系與轉換,在利用長時段來解剖人類社會歷史的時候,始終也注意到短時段和中時段的情勢與事件的存在?!伴L時段理論”對結構整體性的理解還體現在對“時空”的把握上,“長時段理論”可謂是將“時間”推到重要地位,但同時,該時間也具有空間意義,“長時段”的建構立足“時間”和“空間”兩個基點,“空間”構成了“長時段”不可或缺的支撐?!伴L時段理論”重啟“歷史時空”關系思考,在認識論根源上破除“歷史即時間科學”的刻板印象[14]。

就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而言,我們不僅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置于新時代以來中國現代化實踐進程中來把握,更要將其作為中國近現代以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部分,在將中國現代化進程作為一個整體中去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源與流、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當下與未來。同時,將中國式現代化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整體中去理解,才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對于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價值與意義。基于此,我們不僅要看到影響中國現代化的“長時段”,也要觀察到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中時段”和“短時段”。就中國與世界而言,我們要將中國式現代化置于世界現代化的宏大譜系中進行觀察,只有將中國的現代化實踐與其他國家實踐的比較中,才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殊性與復雜性;也只有從世界現代化的整體體系中,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價值與世界貢獻。

同時,在具體的“時空”中整體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也至關重要,即將“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結合起來考察是整體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新階段,或者說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在此階段獲得了一個新的話語表達,而這個新階段是在中國這個具體的空間中展開的,只有在中國的空間中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也只有將新時代和中國空間(China's territory)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質,進而選擇最佳推進路徑。在此意義上,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是在具體的時間和特殊的空間相結合而形成的獨特選擇。

總之,“長時段理論”為解釋和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分析視角和研究進路,盡管該理論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任何一種理論分析范式都不可能萬能、一勞永逸地完全解釋對象,任何一種解釋工具或分析范式,都是在一定層面、沿著一定視角對解釋對象本質和規(guī)律的部分解釋和無限接近,“長時段理論”對中國式現代化所具有的解釋力是毋庸置疑的,對全面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至關重要。站在人類文明發(fā)展高度,人類文明的交流與互鑒始終是主流,基于“長時段理論”來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不僅體現著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也是中國實踐或話語走向世界、獲得世界認同的重要路徑。

猜你喜歡
中國式時段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四個養(yǎng)生黃金時段,你抓住了嗎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傍晚是交通事故高發(fā)時段
分時段預約在PICC門診維護中的應用與探討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分時段預約掛號的實現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