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闡明古今字的概念,明確古今字與通假字的區(qū)別。以“景——影”為例兼評教材注釋。
關鍵詞:古今字;通假字;“景”;“影”
古今字是在某一詞義上先后產(chǎn)生的、形體異中有同的漢字,原來的字稱古字,后造的字稱今字(也稱分別字、區(qū)別字)?!熬啊啊本褪且唤M古今字?!熬啊笔恰坝啊钡墓抛?,其本義是日光?!墩f文解字·日部》:“景,光也。從日,京聲。”
《說文解字》給字注義,基本是本義,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誤注的。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力古漢語字典》在“景”jǐng的注釋下,第1個義項為“日光”。在“影”yǐng的注釋下,第5個義項為“影子”。
《漢語大字典》和《辭源》這兩部工具書關于“景”的注釋基本與《王力古漢語字典》一致。需要說明的是:語文辭書在釋義方面都按意義的不同分別立項,其順序大致為本義——引申義——假借義。有“日光”就有“影子”,所以由“日光”第一次引申為“影子”。據(jù)此可以說“景”的本義是“日光”,引申義是“影子”。例如,《淮南子·原道》:“經(jīng)霜雪而無跡,照日光而無景?!睘榱藢⑦@種引申義從“景”字中抽出來,專司其義,后來就有人始加形旁“彡”,成為今字“影”。如漢代的《張平子碑》、葛洪的《字苑》中的“影”都加了形旁“彡”,成為今字“影”。就意義而言,今字所承擔的只是古字眾多義項中的一項。例如,“影”的意義只是古字“景”的若干意義中的一項引申義——“影子”?!稘h字源流字典》注“景”:其一,“景”(jǐng)本義為“日光”?!梆┨焓姘兹眨`~耀神州/返~入深林,復照青臺上?!逼涠熬啊保▂ǐng)有光就有影,故又用作“影”,指“影子”?!岸映酥?,泛泛其~/以土圭之法測土深,以正日~,以求地中?!庇纱寺?lián)想到教材中的一處注釋。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對杜甫的《閣夜》的課下注釋如下:
[歲暮陰陽催短景(yǐng)]意思是,冬季到了,白天的時間越來越短。景,影,日光。
此處注釋有如下兩點值得商榷:
1.“景”不是“影”。從此注中可以把“景”與“影”看成是一組古今字。但詩句中的“景”并不是“影”。從全詩看,有“三峽星河影動搖”句。如果把“景”看作“影”,一首詩中杜甫不會用異體的“影”。在此語境中“景”不是“影”的古字。所以應把拼音(yǐng)刪掉。
2.“景”的意思是“日光”。在同一語境中,對同一個“景”不應有兩種解釋“影,日光”。此“景”杜甫用的是它的本義“日光”。有名著可以佐證,例如:
(1)《唐詩三百首新注》(金性堯注)杜甫《閣夜》詩“歲暮陰陽催短景”中的“景”,注為“日光”。
(2)《唐詩鑒賞辭典》中陶道恕為文賞析杜甫詩《閣夜》,在寫首句時說:“首句歲暮,指冬季;陰陽,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說明夜長晝短。”陶先生在這里講“短景”,并未講“短影”。
參考文獻:
[1]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2]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陳曉云(1936— ),男,安徽鳳臺二中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古漢語注釋、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