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xué)富
古今文人愛菊者,莫過于陶淵明和吳昌碩。前者以詩文吟菊,后者以丹青頌菊。菊花是吳昌碩筆下常見的題材,據(jù)說他故鄉(xiāng)的蕪園及其居住的廳堂外都植有菊花。吳昌碩之所以愛畫菊,也許是因?qū)枢l(xiāng)的回憶,難忘濃濃的鄉(xiāng)愁;抑或托物言志,寄托一種情懷。
文人多好酒,吳昌碩也不例外。吳昌碩好酒從他的題詩中可窺一斑,如:“九月誰持賞
菊杯,黃花斗大客中開。重陽何處籬邊坐,雨雨風風送酒來?!薄澳昴觐^白東籬叟,種得菊花大如斗,酌以玉瓶桑落酒?!庇幸淮?,他干脆將一幅菊花圖起名為《醉秋圖》,畫中右側(cè)題詩“雁來秋外,酒送籬邊。擬大某山民筆意”,與畫面產(chǎn)生共鳴,左側(cè)又以篆書題“醉秋”二字。書畫相映,畫意主旨油然而發(fā),使觀賞者不禁浮想聯(lián)翩。
吳昌碩有一著名的刻印詩句:“我性疏闊類野鶴,不受束縛雕鐫中?!彼麑Ξ敃r流行陳曼生、鄧石如的浙派風尚,似乎很不以為然,自稱性格類野鶴,不受條條框框所束縛,創(chuàng)新意識極為強烈。之前,沒有人用西洋紅來畫中國畫,而他大膽地使用鮮艷的西洋紅畫大寫意菊花,對比強烈,生機盎然,卻仍不失渾厚古拙。此舉是在色彩上掙脫了傳統(tǒng)的藩籬。他曾說“事父母色難,作畫亦色難”,又說“作畫不可太著意于色相之間”。如吳昌碩作于1897年的《延年益壽》,畫面勾勒出兩叢菊花,花朵團簇綻放,黃菊居于畫心之上,紅菊在其下,一黃艷,一深紅,兩種顏色均明亮,俯仰向背,大小錯落,相互映襯。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顯得菊花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再以赭墨寫竹籬,淡墨畫石。左上角他自題款識云:“陶令籬邊,花大如斗。杯泛金英,延年益壽?!?/p>
吳昌碩畫菊更是抒發(fā)一種情懷。他16歲時,因太平軍與清軍戰(zhàn)于浙西,全家避亂于荒山野谷中,弟弟妹妹先后死于饑饉。吳昌碩后又與家人失散,替人做短工,打雜度日,先后在湖北、安徽等地流亡數(shù)年。吳昌碩通過畫菊表達他不愿寄人籬下的高傲精神,因為菊花凌霜傲雪,于眾芳謝后迎風盛開。他在題詩中說:“秋菊燦然白,入門無點塵。蒼黃能不染,骨相本來真。”“枝瘦能傲霜,孤高夐無偶?!薄凹扔须[逸名,何須寄籬下?慣受風雨欺,秋來摘盈把。”吳昌碩借《栗里高風圖》表明了自己的風骨。畫面上一簇簇顏色各異、正在盛開的菊花撲面而來,右方巖石后面一棵松柏蒼勁挺拔,蒼松與菊花相映生輝,仿佛要與嚴霜作一番斗爭。此畫是吳昌碩以傲菊、勁松贊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高風亮節(jié),更是對自己當年“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的自況。吳昌碩在56歲那年經(jīng)人舉薦出任安東(今江蘇漣水)縣令,為官僅一個月便掛冠南下,從此絕意仕途,潛心藝術(shù)。他有一方閑章“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以表達不愿阿諛奉承,不愿魚肉鄉(xiāng)民,仰慕陶淵明懷瑾握瑜的心。
(潘光賢摘自《團結(jié)報》 圖/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