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君
中國的省名很多是以河、湖、山為名,比如“兩湖兩廣兩河山”,這些地區(qū)都與山脈、江河湖海組合在一起,而且成雙成對。
你能說出河南河北究竟是哪條河,湖南湖北又是哪個湖,山東山西隔的是哪個山,廣東廣西是什么廣嗎?
先說答案,河南河北的“河”字的確出自黃河,但現(xiàn)實中黃河并不是它們的分界線。
河南河北兩兄弟成對出現(xiàn),最早就要追溯到唐朝李世民時期,那時候還沒有“省”的概念。
《新唐書·地理志》中記載:“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碧铺诎凑丈酱?、河流的地形把當時的國土分為十道,作為監(jiān)察區(qū)。
道屬于監(jiān)察區(qū)名稱,轄境比如今的省界大得多。河南道管轄黃河之南,包括今天的河南大部、山東、江蘇北部和安徽北部等一些地區(qū);河北道管轄黃河之北,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山東、河南及遼寧部分地區(qū)。
河南、河北就由此正式得名。唐朝的行政區(qū)劃制度,可以說是中國行政區(qū)劃沿革史中的一個大變革時期。
到了元朝時期,分界線有了本質化的變化,統(tǒng)治者將原來山川險地為界的基礎進行了調整,讓險地位于行省之內,這樣有效地避免地方據(jù)險成藩,黃河自然不能成為分界線。
于是河南道“吞并”了原來屬于河北道的一部分土地,變成了當時的河南江北行省,自此黃河便不再成為河南和河北的分界河。后來明太祖朱元璋將天下劃分為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將漳河以南劃為河南布政司,其管轄的地盤,已經(jīng)越過了黃河。
歷史上黃河多次泛濫成災,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更好地治理黃河,曾短時間設立過平原省,其范圍包括新鄉(xiāng)、濮陽、安陽、聊城、菏澤和湖西。后來僅三年后就被取消了,但濮陽也沒有再回歸河北,而被劃入河南管轄。
關于河北還有個冷知識,自1913年到1968年,河北省會城市的變動竟然高達11次,其中輾轉最多的地方居然是保定,如今許多保定人仍然對老省會歷史念念不忘。
如今再看河南河北的范圍已經(jīng)大不一樣了,發(fā)源于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腹地的漳河,總長400余公里,其下游已經(jīng)成為河北與河南兩省新的邊界河。
在華中地區(qū),湖南湖北如同“孿生兄弟”,地理上并沒有天然的屏障,歷史上也長期處于同樣的楚文化圈中。不像河南河北的歷史來回變遷,湖南湖北名字的“湖”,普遍都認為是洞庭湖。
湖南的名稱最早起源于唐朝,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湖南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在衡州置湖南觀察使,從此在中國行政區(qū)史上開始出現(xiàn)了“湖南”。
而湖北“出生”就相對較晚,最早出現(xiàn)在宋代,在湖北中部設荊湖北路,“湖北”就是荊湖北路的簡稱。
關于河北還有個冷知識,自1913年到1968年,河北省會城市的變動竟然高達11次,其中輾轉最多的地方居然是保定,如今許多保定人仍然對老省會歷史念念不忘。
不過,歷經(jīng)元、明兩朝直到清朝初期,湖南湖北被整體劃入湖廣行省,也稱之為兩湖地區(qū)。直到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時,將湖廣省一分為二,劃定為湖南省、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作為湖南湖北名稱的分解元素,洞庭湖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澧四水,是中國典型的通江吞吐型湖泊,擁有浩瀚廣闊的水域,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說。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和泥沙的淤積,洞庭湖的面積現(xiàn)在只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60%左右了。
同時,洞庭湖區(qū)也是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發(fā)祥地之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xiāng),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chǎn)和養(yǎng)殖基地等。
民間常說“湖廣熟,天下足”,說的就是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其核心便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兩大地帶。
按照目前普遍的說法,山西與山東以太行山為界,巍峨的太行山分隔開了山東省與山西省。西周時期,它們分別是魯國和晉國的封地,魯、晉作為二省的簡稱一直沿用至今。
但攤開中國地圖就會發(fā)現(xiàn),山東與山西省并不是以太行山為界,可以說壓根就沒有接壤,中間還隔了一個河北省和河南省的一角!
這其實同樣屬于一次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域的變遷史。
在宋金時期,山東作為行政區(qū)之名首次被提出。元朝時期,山西與山東、河北并稱為元朝“腹地”并未單獨成為行政區(qū)。
明朝時期,全國設置了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山西與山東都作為獨立的行政區(qū)。當時的山西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區(qū),而山東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東、河北以及北京、天津地區(qū)。換句話說,明朝時期劃分的山西、山東布政使司的確是按照太行山為分界線的。
明朝時期,全國設置了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山西與山東都作為獨立的行政區(qū)。當時的山西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西和河北部分地區(qū),而山東布政使司包括如今的山東、河北以及北京、天津地區(qū)。換句話說,明朝時期劃分的山西、山東布政使司的確是按照太行山為分界線的。
到了清朝,以上兩處布政使司分別變成了山西省和山東省,而原本屬于山東布政使司的河北、北京及天津,也被單獨劃分出來于1658年組建了直隸省。
至此,山東與山西分道揚鑣,不再接壤。
前面的山東山西以太行山劃東西,湖南湖北以洞庭湖分南北;河南河北的情況稍復雜一些,古時分界為黃河,現(xiàn)在是漳河,但兩廣就比較特殊了,分界的“廣”可與山川河湖沒多大干系。那這個“廣”到底什么呢?
在文獻《廣西通志·地理篇》中有記載:“漢之廣信,今之封川縣。交州刺史治廣信,統(tǒng)領三郡,今分三郡之地為二省,封川以西,廣西也;封川以東,廣東也?!睋Q句話說,廣信以東為廣東,廣信以西為廣西。因此,古代劃分兩廣地區(qū),其實就是廣信。
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后歷經(jīng)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內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fā)祥地。
廣信縣是漢武帝平定南越后,在今廣西梧州至廣東封開一帶建立的新縣,作為蒼梧郡郡治,其具體位置在何處至今仍有爭議。
如今有人認為是在今天廣西梧州市萬秀區(qū),也有人認為在廣東肇慶市封開縣,廣信的位置被稱為懸而未決的嶺南史地“公案”。
因江西省內有一條最大的河流——贛江,江西也簡稱“贛”,于是不少人便開始猜測江西省名的“江”,就是贛江。
但事實上江西是由733年唐玄宗設的江南西道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朝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
明朝設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朝改為江西省,省名一直沿用至今。江西可以說是中國省名使用最久的一個,自唐朝起就沒怎么變過。
根據(jù)以上史料記載,江西省名稱中的江,其實是泛指江南,而并非贛江。
既然江南西道最終變成了江西省,那江南東道為何沒有變成江東省?
原因主要是太大了,大到?jīng)]法管理。于是安史之亂后,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把江南東道又劃分為三部分,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這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和福建省名字的由來。
后來又幾經(jīng)歷朝歷代拆分,“江東省”這個名稱也就沒能延續(xù)下來。
自古以來,中國多以“山川形便”進行劃界,以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劃分地理區(qū)域,既滿足了行動上的便利,同樣也因天然的地理阻隔,在地理單元的兩側往往存在顯著不同利于區(qū)分。
如今許多省名,與江河湖海山相結合,已然成為中華歷史演變縮影的一部分。
◎ 來源|中國國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