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樹楠
時間是一個特別的概念,它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也因有了時間的概念才可以去計算、衡量萬物。在攝影中,時間的存在有著特別的意義,有人說攝影是光線的藝術(shù),但我認(rèn)為,攝影更多的是時間的藝術(shù)。
在攝影術(shù)剛剛被發(fā)明的那一刻,法國人尼埃普斯在1826年用8小時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張照片,由于他采用的是瀝青材料的日光蝕刻法,所以耗費了很久才拍攝完成。但今天,在先進(jìn)的數(shù)碼相機上,一臺相機在8小時能拍攝近百萬張照片。雖然我們可以拍攝如此多的照片,也可以將每一個時間都記錄下來,但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的圖像嗎?或者說,這些照片是否會成為我們記憶中的一部分?
對時間的觀看,多體現(xiàn)在攝影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中,例如杉本博司通過長時間曝光的方式拍攝劇院,或是在相紙上模擬閃電劃過的瞬間。而通過攝影作品觀看時間、時代的變化,多為紀(jì)實攝影師的工作,他們的作品就是時間的見證者。
在本期雜志的“觀看”欄目中,我們將跟隨攝影師尚君義的鏡頭和方言文字,共同回憶關(guān)于老北京胡同的故事,這些作品雖沒有深刻的觀念,但卻將北京老城的細(xì)節(jié)刻畫的細(xì)致入微,并通過胡同中溝通的慣用方言,來詮釋時間在這里的痕跡。在“讀書”欄目中,我們將再次翻閱法國攝影師閻雷(YannLayma)的新版畫冊——《昨天的中國》,在二十世紀(jì)八、九十年代閻雷走遍中國南北,記錄了中國社會面貌變革最為劇烈的階段,也見證了那個時代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時間是攝影的一個永恒主題,攝影也因可以記錄瞬間而變的充滿了偶然性,攝影成為了時間的載體,它不僅承載了時間,更承載了時間中每一個個體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