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記》生動記敘了作者同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經(jīng)歷,著力描繪了泰山的雄偉壯麗,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課文第一段,作者概括介紹了泰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山水形勢,點出日觀峰,為下文寫觀日出埋下伏筆。
第二段寫作者與朋友登山的過程,用濃墨寫出登山的艱難和在山頂上所見的雄渾壯麗的景色,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作者登山的路線可以簡明地表述為:京師→泰安→南麓→山巔。
第三段重點寫觀日出的過程及日出的景象。作者觀日出的時間是:月底這天的五更;地點是:日觀亭。作者按待日出、日將出和日正出、日已出的順序,極寫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象。
第四段略寫泰山的名勝古跡,寫了岱祠、碧霞元君洞、皇帝行宮和道中石刻,其目的是表現(xiàn)泰山的古老風(fēng)貌。
第五段,總結(jié)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特點:“三多”“三少”“三無”?!叭唷笔牵憾嗍ⅲㄊ┒嗥椒?、多松;“三少”是:少土、(石)少圜、少雜樹;“三無”是: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
本文語言簡潔、精工,富有表現(xiàn)力。如用“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三個動賓結(jié)構(gòu)的短語,便寫出旅途跋涉情景,有“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的氣勢,用詞相當(dāng)精確。描繪山頂晚景,“蒼山負雪”是以動寫靜,顯出雪的厚度;“半山居霧”又以靜寫動,顯出霧的重量。描繪泰山日出奇景更是神采飛動,絢麗多姿?!柏撗薄皳裘妗薄俺小?,以人擬物,予無生物以靈性;“若帶”“若摴蒱”“若僂”,以小喻大,突出了泰山的雄偉。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錯落變換的句式,構(gòu)成了文章內(nèi)在的韻律美。這又體現(xiàn)了桐城派散文重詞章的特點。
1.任務(wù)導(dǎo)引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排比、比擬、借代、夸張、對偶、設(shè)問、反問等。“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判斷修辭方法使用的優(yōu)劣、正確理解修辭方法在語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運用修辭方法進行表達的能力等等。
2.任務(wù)設(shè)計
(1)蘇軾《赤壁賦》中有一段對簫聲的精彩描寫:“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請指出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記》:“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蔽闹羞\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繪景摹色,請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