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忠
情景交融的寫法,就是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景物、場面的描摹來抒發(fā)感情,是一種間接、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全詩沒有一句抒情,但是喜悅心情在景物描寫中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在具體行文中,要做到情景交融,首先要確定情景之間的關系。要將情感融入景物或場面之中,這二者之間就必須有必然的聯(lián)系。否則,把毫無聯(lián)系的情景生拉硬拽在一起,絕不會有“交融”的效果。
“觸景生情”是最常見的一種關系。曹操的《觀滄海》就是因為觸景生情,有了想要抒發(fā)情感的沖動:“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彼糠?,開頭兩句敘述,余下全是描寫景物。波濤洶涌的大海,遙相對峙的山島,密生的樹木,茂盛而多雜的野草,一陣秋風吹來,海上的波浪更加巨大……一切都充滿了氣勢、力量。這氣勢力量正是詩人心緒的寫照。此時,凱旋歸來的曹操充滿著豪情壯志,這情、這志,完全融入到對大海及其周邊景色的描寫之中。至于“日月……”兩句更是展開想象,寫自己的“心中之景”,把自己那一統(tǒng)天下的博大胸懷,融入到大海的吞吐、日月星辰之中,情與景高度相容。到這里詩歌一直寫景,但是詩人的豪情壯志卻“一覽無余”。
第二種關系就是“以情找景”。在傳統(tǒng)文化中,景物和情感之間似乎早有“定式”。“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帶出的無疑是“斷腸人在天涯”的傷感和思鄉(xiāng)。“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傳遞的是悲涼之氣?!耙牿?,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所承載的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悲涼?!按汉途懊?,波瀾不驚”傳遞的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喜悅。凡此種種,似乎都在告訴我們,喜怒哀樂愁都有它相應的載體。愁了,就去登樓“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樂了,就去賞花看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此情此景,承載的不是喜悅還能是什么?
第三種關系可以是“淚眼看花”。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同樣的景物,可以因作者心境不同而表現(xiàn)各異?!奥浠ā?,在陶淵明筆下,“落英繽紛,芳草鮮美”是美好的象征;在龔自珍那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無私奉獻的象征;而在李煜筆下,“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是韶華逝去,美好不再來的悲哀?!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種“以樂景寫悲情”的反向用法,更能突出悲情的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