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1. D(“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出自《論語·述而》。)
2. A(旌旗蔽日:比喻軍隊陣容的盛大壯觀。)
3. A(蒸蒸日上:形容事業(yè)天天向上發(fā)展,十分旺盛?!百|(zhì)量”不能說“蒸蒸日上”。空谷足音:意思是在寂靜的山谷里聽到腳步聲,比喻極難得的音信、言論或事物。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的兩邊,相對行禮?,F(xiàn)在用來指雙方平起平坐,實力相當(dāng),可以抗衡。奮筆疾書:快速地?fù)]筆書寫。)
4. A(B. “出自《三國演義》”錯誤,文章說道:“你去查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沒有這種說法。”因此B項錯誤。C. “都要借助典籍進(jìn)行科學(xué)考證”錯誤,根據(jù)原文“每錄入一個成語,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話,或征之于考古材料,絕不隨意虛構(gòu),這是歷史的嚴(yán)肅性要求我們的”可知,不都是借助典籍考證的,也有借助神話、考古材料等進(jìn)行考證的情況。D. “中國古代‘以禮治國的傳統(tǒng)”錯誤,根據(jù)原文“把這些成語編排在同一章節(jié)中,目的是還原周代這樣一種歷史現(xiàn)場:周代是我國歷史上最注重‘以禮治國的朝代”可知,是周代注重“以禮治國”,選項擴(kuò)大了范圍。)
5. B[“足以證明成語是大眾的借鑒標(biāo)尺”錯誤,原文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到“成語是一面鏡子,足以引以為鏡”,是一個省略的推理,若補(bǔ)足則為:歷史是一面鏡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而成語也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所以成語也是一面鏡子。所以引用這則名言為了引出“成語是一面鏡子,足以引以為鏡”,并非為了證明選項觀點(diǎn)。]
6. D(“但《成語里的中國通史》卻沒有受其限制”錯誤,根據(jù)原文“在《成語里的中國通史》一書的具體編寫過程中,我們并沒有打破王朝體系。王朝體系是一種客觀存在,可以說,它是歷史的一種時空框架,把王朝體系打破了,歷史的時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歷史就會亂成一鍋粥。我們是用王朝體系去框架成語,從而使成語更富有時空感”可知,《成語里的中國通史》是用王朝體系去框架成語并使其富有時空感,是受其限制的。)
7. B[A. 濱:靠近(水邊);瀕:緊靠(水邊)。二者可以互換。B. 臨:靠近,對著;鄰:鄰接、臨近。根據(jù)語境,“相鄰”意不恰當(dāng),應(yīng)取“對著”意。二者不能互換。C. 喧嘩:聲音大而雜亂;喧闐:聲音大而雜。二者可以互換。D. 心胸:胸懷,氣量;胸襟:抱負(fù),氣量。二者可以互換。故選B。]
8. 示例1:不認(rèn)同。我認(rèn)為“你說夠不夠悠閑?”更好,用第二人稱便于與讀者溝通交流,“夠不夠”含有與讀者商榷的意味,語氣親切自然,突出其悠閑的境界。前文已細(xì)致描述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語氣舒緩,感情基調(diào)親切自然,這里用輕柔商榷的語氣來表達(dá)對悠閑境界的贊美,貼切自然。
示例2:認(rèn)同。我認(rèn)為“這是一種多么悠閑的境界!”更好,運(yùn)用感嘆句,表達(dá)對江南冬季悠閑雨境的由衷的贊嘆之情,感染力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