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中國歷史人物做個辯論擂臺排行榜,你會發(fā)現(xiàn)排名最靠前的人,除了墨子,就是孟子。
一
行走江湖,孟子第一件事,就是向社會推行仁、義、禮、智、信。但儒家的“仁愛”并不受君王待見?!睹献印る墓隆酚浭?,戴盈之被孟子推銷搞得實在疲了,主動跟孟子說:我們國家為減輕全國民眾負擔,準備減稅,只收十分之一,并將關稅撤銷。只是,我打算明年才推行這一政策,怎么樣?
孟子當即回應:我給你講個故事吧!有人天天到鄰居家去捉雞,弄得村里雞犬不寧。村人看不下去了,對此人說,你干這種事缺不缺德,小人嘛!此人說,那我就不天天來,改一月捉一次,等明年才按新規(guī)定捉,總可以了吧?
說到這里,孟子怕戴盈之沒聽懂,忍不住說出正確答案:他早知道捉鄰家雞這種事不道義,馬上停止就可以,哪里還用得著等到明年?
二
戰(zhàn)國的諸侯王愛好爭霸。所謂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國際關系烏煙瘴氣。
孟子反對國際爭霸戰(zhàn),《孟子·公孫丑上》記事:孟子說,以武力加仁愛,可以做霸王,霸王必家大國大;以道德加仁愛,可以做慈王,慈王家與國還可以,但不一定大。比較而言,霸王不如慈王。為什么呢?憑武力將別人打服,別人都怕你,口服心不服。要將天下人長久壓服,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天下地方太大,霸王也總有鞭長莫及處。相反,寬容、包容別人,讓別人自己想通,被你的人格魅力征服,別人才會口服心服。
話是這么說,聽進去的不多。被連年戰(zhàn)爭搞煩了,孟子開始給歷史算命,希望后世出個慈王能安定天下。
《孟子·公孫丑下》記事:孟子到山東去,路上碰到充虞。虞問:“你跑到山東去干嗎?看你這副什么也沒準備的樣子!前些天聽你說,做人要厚道,不怨天,不尤人。今天你怎么也打算聽天由命了?”
孟子答:“研究歷史可以推斷出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周公以來,七百多年了,論年數(shù)是超過了,但算時勢則才剛剛到,做事慢慢來,不要著急!時勢沒到,你去平治天下,想去找死?時勢一到,平治天下,舍我其誰!你這個人啊,怎么就看不出我正在為這事做準備呢?”
這段對話,鏗鏘慷慨。留下兩句名言:一、其間必有名世者;二、舍我其誰。兩千年后,毛澤東在城南書院讀到這段話,感奮而起,給去日本留學的羅章龍贈詩:“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