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珺
文本呈現
杜預,字元凱,京兆杜陵人也。預博學多通,明于興廢之道。①鐘會伐蜀,以預為鎮(zhèn)西長史。及會反,僚佐并遇害,唯預以智獲免。咸寧四年秋,大霖雨,蝗蟲起,預上疏多陳農要。時帝密有滅吳之計,而朝議多違,唯預、羊祜、張華與帝意合。祜病,舉預自代,因以本官假節(jié)行平東將軍,領征南軍司。②預既至鎮(zhèn),繕兵甲,耀威武,乃簡精銳,襲吳西陵督張政,大破之,以功增封三百六十五戶。政,吳之名將也,恥以無備取敗,不以所喪之實告于孫皓。預欲間吳邊將,乃表還其所獲之眾于皓。皓果召政,遣武昌監(jiān)劉憲代之。故大軍臨至,使其將帥移易,以成傾蕩之勢。③預以太康元年正月,陳兵于江陵,遣參軍樊顯、尹林、鄧圭、襄陽太守周奇等率眾循江西上,授以節(jié)度,旬日之間,累克城邑,皆如預策焉。又遣牙門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襲樂鄉(xiāng),多張旗幟,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奪賊心,吳之男女降者萬余口。又因兵威,徙將士屯戍之家以實江北,南郡故地各樹之長吏,荊土肅然,吳人赴者如歸矣。孫皓既平,振旅凱入。以功進爵當陽縣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戶。④預以天下雖安,忘戰(zhàn)必危。勤于講武,修立泮宮[1],江漢懷德,化被萬里。攻破山夷,錯置屯營,分據要害之地,以固維持之勢。又修邵信臣[2]遺跡,激用滍淯諸水以浸原田萬余頃,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⑤眾庶賴之,號曰“杜父”。南土歌之曰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預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其后征為司隸校尉,加位特進,行次鄧縣而卒,時年六十三。⑥
(選自《晉書·杜預傳》,有刪節(jié))
【注】[1]泮宮:古代的國家高等學校。[2]邵信臣:著名西漢大臣,曾利用水泉興修水利工程,組織民眾開溝筑壩數十處。
①簡介杜預。
②簡述杜預擔任軍事長官的過程。
③杜預大敗吳將張政。
④杜預平定東吳所做的事情。
⑤杜預勤于講武、修建學校、維持和平、修遺跡、興修水利。
⑥杜預深得百姓愛戴。
“智讀”文本
【傳主】
杜預,魏晉時期軍事家、經學家、律學家。
【主要事跡】
(1)用反間計大敗吳將張政。(2)累克城邑,最后平定吳王孫皓。(3)百姓信賴杜預,士人歌頌杜預。
【寫作借鑒】
(1)選擇典型材料突出人物特點,比如為了突出杜預在軍事方面的能力和戰(zhàn)功,選擇記載杜預大敗張政和平定孫皓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2)有詳有略的敘事方法,比如略寫對張政施行反間計的情形,詳敘率奇兵襲擊樂鄉(xiāng)之事以及完整引用南土歌頌杜預的民歌等。
模擬演練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南土歌之曰/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預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B.南土歌之曰/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預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C.南土歌之曰/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預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D.南土歌之曰/后世無叛由杜翁/孰識智名與勇功/預結交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解析】
“曰”是斷句的標志性詞語,其后應斷句;“后世無叛由杜翁”和“孰識智名與勇功”是押韻的兩句,且由“歌”字可知此二句是“曰”的內容,這兩句后都應斷句?!邦A結交接物”是完整句子,其后應斷句?!肮Ф卸Y”“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都是并列的短語,其后都應斷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假節(jié)”與“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中的“假”含義不同。
B.“間吳邊將”與“讒人間之”(《屈原列傳》)中的“間”含義相同。
C.“樹之長吏”與“雞鳴桑樹顛”(《歸園田居》)中的“樹”含義相同。
D.“行次”與“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中的“次”含義不同。
【解析】
A項的“假”,前者是“授予”的意思,后者是“借、借給”的意思。B項的“間”,兩句都是“挑撥離間”的意思。C項的“樹”,前者是“設置、任命”的意思,后者是“樹木、樹枝”的意思。D項的“次”,前者是“駐扎、住宿”的意思,后者是“次序、順序”的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杜預博學多才,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他的建議同皇帝想消滅東吳的計謀相符合,被羊祜推薦為自己的接班人,掌管征南軍司。
B.杜預大敗東吳大將張政,其后又在大敗劉憲后,故意將俘獲的戰(zhàn)利品上表告知東吳皇帝孫皓,使東吳面臨臨陣換將的不利形勢。
C.杜預派遣他的部下伍巢等人在晚上出奇兵襲擊樂鄉(xiāng),還在巴山等要害之處放火搖旗,虛張聲勢嚇唬敵人,使敵眾萬余人口投降。
D.杜預在平定東吳之后,還不忘練習軍事,他掃平了聚集在山中的武裝力量,分兵占據了要害的地方,以此來鞏固維持和平形勢。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政,吳之名將也,恥以無備取敗,不以所喪之實告于孫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奪賊心,吳之男女降者萬余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預被老百姓稱為“杜父”的原因有哪些?試根據文本進行歸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呈現
楊柳枝詞①九首
劉禹錫
【注】①楊柳枝:唐教坊曲名。白居易翻舊曲為新歌,時人相繼唱和。②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③桂樹:指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小山作的《招隱士》,其首句為“桂樹叢生兮山之幽”。④金谷園:指晉石崇于洛陽金谷澗中所筑的園館,泛指富貴人家的豪華園林。下句的“銅駝”即銅駝街,因洛陽城于漢時鑄造兩只銅駱駝而得名。此代指洛陽。
“智讀”文本
《楊柳枝詞》九首詠唱事物都與楊柳密切相關,題材統一,又皆以楊柳擬人或象征,詠物抒情、言理、手法亦一致,充分贊揚楊柳的精神、特點和作用,借以抒發(fā)作者的政治見解、人生感嘆和世態(tài)萬象。第一首表明劉禹錫一貫持有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觀念。第四首寫洛陽名士雅集,楊柳長助風情。
第一首既有序曲作用,說明《楊柳枝詞》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又充分體現了詩人薄古厚今的唯物主義進步觀點,表現了向民歌學習、自制歌詞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開拓新路的精神。詩一開頭就提出塞北吹奏的《梅花落》和淮南流傳的《招隱士》詞,這些都過時了,奉勸大家不要再奏前朝曲子,還是聽唱我們新創(chuàng)作的《楊柳枝詞》吧。首句“梅花”,指漢樂府橫吹曲中的《梅花落》曲,次句講的是《楚辭》中的《招隱士》篇?!睹坊洹非鋈?,歌詠梅花,《招隱士》出自淮南王門下,屢屢詠及桂樹,它們與《楊柳枝詞》(詠柳)都以樹木為歌詠對象,在內容上有相通的地方,所以劉禹錫拿它們來與《楊柳枝詞》相比。
劉禹錫晚年與白居易唱和酬答,白居易有《楊柳枝》組詩八首,其第一首云:“《六么》《水調》家家唱,《白雪》《梅花》處處吹。古歌舊曲君休聽,聽取新翻《楊柳枝》?!眲⒂礤a的《楊柳枝》組詩九首,就是與白居易唱和之作,因此首篇“塞北梅花”在構思、造語上都與白詩非常接近。比較起來,劉禹錫的“請君莫奏”二句比白居易的“古歌舊曲”二句,語言更為精警動人,因而贏得更多讀者的喜愛。這兩句詩,不僅概括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精神,而且那些致力于推陳出新的人們,也都可以借用它們來抒發(fā)自己的胸懷,因此可說含蘊豐富,饒有啟發(fā)意義。
此篇上下兩聯都接近對偶,每聯意思都對稱,詞語則是大部分對稱,于大體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之美。
模擬演練
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其一前兩句的梅花、桂樹、塞北、淮南四詞,其實是下句“前朝曲”的很好注釋。
B.其一的意思是說,梅花和桂樹雖是名曲,但都是前朝的東西,現在應該翻唱新曲了。
C.其四的“鶯亂飛”“好風吹”“垂楊無限”,暗喻出當時洛陽名士聚集的盛大情景。
D.這兩首詩上下兩聯都用對偶,詞語十分對稱,在整齊勻稱中顯出流動自然的語言美。
2.劉禹錫《楊柳枝詞》的其一和其四,雖然都有“楊”字,但意思卻有不同,而且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有所不同,請根據兩詩詩句對此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文言文
1. D
2. C
3. B(杜預故意將俘獲的戰(zhàn)利品上表告知東吳皇帝孫皓之事發(fā)生在大敗劉憲之前。)
4. (1)張政是東吳的名將,對自己因為沒有準備而遭致失敗感到可恥,就沒有把失敗的真實情況告訴東吳皇帝孫皓。(2)(杜預)還在巴山上點起火,在要害之地出沒,來震懾敵軍心理,東吳的萬余口男女老少都來投降。
5. ①辛勤講習軍事,設置國家高級學校,使教育感化覆蓋國土,老百姓都感恩戴德。②掃平山中土匪,鞏固和平形勢。③興修水利,劃定地界,使國家和私人都得到好處。④待人接物恭敬而有禮貌,有問必答,做事敏捷,說話謹慎。(答出三點即可)
【參考譯文】
杜預,字元凱,是京兆杜陵人。杜預知識淵博,通曉多門學問,明白國家興亡的道理。鐘會討伐蜀國的時候,把杜預作為鎮(zhèn)西長史。到鐘會造反時,鐘會的同僚及其輔佐都一同被殺了,只有杜預憑著自己的才智沒遭到災禍。咸寧四年秋天,大雨連連,發(fā)生蝗蟲災害,杜預向朝廷上疏陳述治理農事的方略。當時晉文帝司馬昭心底里有剿滅孫吳的打算,可是朝廷官員們討論的意見大多不合晉文帝的意圖,只有杜預、羊祜、張華同晉文帝的意見相合。羊祜得病后,推舉杜預代替自己的職位,于是杜預帶著自己的官職被授予符節(jié)行使平東將軍的職權,掌管征南軍司。杜預到任以后,修繕鎧甲、兵器,展示威武之勢,(之后)就使精銳部隊輕裝前進,偷襲東吳西陵督張政并大敗了他,杜預因為功勞被增加三百六十五戶封地。張政是東吳的名將,對自己因為沒有準備而遭致失敗感到可恥,就沒有把失敗的真實情況告訴東吳皇帝孫皓。杜預希望挑撥離間東吳國君同守邊大將之間的關系,就向東吳皇帝孫皓上表告訴自己戰(zhàn)勝俘獲的情況。孫皓果然(因為生氣)召回了張政,派遣武昌監(jiān)州劉憲代替張政。這就使當西晉的大軍來到東吳面前的時候,而東吳卻臨陣換將,因而形成了頃刻就被掃蕩的形勢。杜預在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正月,將部隊部署在江陵,派遣參軍樊顯、尹林、鄧圭和襄陽太守周奇等率部屬沿著長江向西而上,并且把符節(jié)印信授給他們,于是他們在十日之間,就多次攻克城邑,每次都是按杜預的策略行事的。杜預又派遣牙門管定、周旨和伍巢等人率領八百奇兵,駕著船趁夜渡江,襲擊了樂鄉(xiāng),到處插起旗幟,還在巴山上點起火,在要害之地出沒,來震懾敵軍心理,東吳的萬余口男女老少都來投降。杜預還趁著軍隊的威勢,把屯戍的將士人家遷徙到江北以充實江北,在南郡舊地各自為他們選舉官吏(以便治理),使荊州一帶秩序井然,東吳的人士就像回家一般歸附杜預。孫皓平定之后,杜預整頓隊伍高唱凱歌進入東吳都城。杜預憑著功勞升爵位為當陽縣侯,增加的封邑連同以往共有九千六百戶。杜預認為,天下雖然安定了,但是如果忘記了戰(zhàn)爭,就一定會有危險。因此杜預對講習軍事十分辛勤,還修建國家高等學校泮宮,東吳大地上的人們都感懷這個功德,教育感化覆蓋整個國土。杜預還掃平了聚集在山中的武裝力量,分兵占據要害的地方,來鞏固維持和平的形勢。杜預又修建著名西漢大臣邵信臣的遺跡,阻遏滍、淯幾條河水來澆灌萬余頃良田,劃分田界刻石碑,使有規(guī)定,公私同時得利。老百姓都信賴他,稱他為“杜父”。江南一帶的民歌唱道:“后代沒有叛亂的戰(zhàn)爭,都是由于杜老先生,他在運用智慧的計謀和憑借勇敢取得戰(zhàn)功等方面都十分熟悉?!倍蓬A待人接物,恭敬而有禮貌,他對被人詢問到的事,從來都是毫無隱瞞地回答。他不知疲倦地教誨別人,做事敏捷,說話謹慎,后來他被征召為司隸校尉,加封為有特殊地位的官員,上任途中駐扎在鄧縣去世,時年六十三歲。
古詩歌
1.D(D項錯誤在對語句形式的分析:只能說這兩首詩上下兩聯大致對偶,詞語大部分對稱。)
2.①“楊”字:其一的“楊柳枝”是樂曲名,其四的“楊”指楊柳樹。②“思想感情”:其一鮮明地表現了詩人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革新精神,③其四則重在贊美楊柳樹的生機勃勃,借以反映當時文人們的聚集盛況和洛陽文化的繁榮情景。